目录 1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研究十年情况综述(1979—1989) 1
总论 11
共产国际的建立 11
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组织原则 15
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 20
关于国际主义与民族利己主义 23
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26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31
加拉罕三次对华宣言 31
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34
建党初期马林的贡献 37
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41
建党时期的杨明斋 45
马林与陈独秀的一次冲突 48
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51
苏俄、共产国际联合吴佩孚、陈炯明的政策 54
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的确立 57
共产国际“四大”《关于东方问题提纲》 60
《孙文越飞宣言》 63
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指示 6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71
鲍罗廷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71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订 74
苏联对中国大革命的军事援助 77
苏联顾问与黄埔军校的建立 82
共产国际与中共“四大” 86
苏联顾问与广东根据地的巩固 89
共产国际与冯玉祥的国民军 92
共产国际与“五卅”运动 95
莫斯科中山大学 98
布勃诺夫使团的中国之行 101
共产国际第六次执委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 104
共产国际与中山舰事件 108
加伦与北伐的胜利进军 110
大革命失败前后共产国际内部围绕中国问题的一场争论 114
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 119
斯大林关于中国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124
共产国际与陈独秀右倾错误 128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政策的转变 132
共产国际与东征讨蒋战略 135
鲍罗廷与罗易在中共“五大”前后的争论 137
共产国际执委第八次全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 142
共产国际《五月指示》 145
大革命失败与共产国际的历史责任 15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55
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 155
共产国际与“八·七会议” 159
共产国际内部关于中国革命性质问题的争论 163
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三阶段”论 167
罗明纳兹与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171
广州苏维埃与共产国际 175
共产国际执委第九次全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 178
共产国际的指导与中共“六大” 182
周恩来在共产国际 186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189
共产国际、苏联与中东路问题 193
共产国际的“第三时期”理论 197
关于“绝对地无条件地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 201
共产国际的反倾向斗争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204
共产国际与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207
共产国际与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211
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214
王明与共产国际代表米夫 217
共产国际的《十月来信》 220
共产国际与中共对福建事变的策略 224
李德的军事教条主义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27
共产国际与遵义会议 230
共产国际与察哈尔抗战 234
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与共产国际 238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与共产国际 241
共产国际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间阶级的政策 243
共产国际与土地革命时期白区工运政策问题 247
共产国际的俄国革命模式与中国国情的矛盾 250
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253
共产国际与《八一宣言》的制定 257
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恢复电讯联系的情况 259
共产国际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形成问题 261
中国红军打通国际路线战略方针的演变 264
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268
抗日战争时期 273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 273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的援助 276
共产国际与王明右倾错误的关系 279
季米特洛夫与中国共产党 284
苏联、共产国际与“皖南事变” 288
关于《苏日中立条约》 292
共产国际、苏联与东北抗日战争 296
共产国际、苏联与盛世才的关系 300
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 304
共产国际高度评价毛泽东 308
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围绕“保卫苏联”问题的争论 311
延安整风与共产国际 314
弗拉基米诺夫与《延安日记》 317
共产国际的解散 321
关于共产国际的历史地位 324
共产国际解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 329
共产国际解散后国共两党在思想政治战线上的一场论战 329
关于《雅尔塔协定》 333
关于1945年的中苏条约 337
苏联出兵东北问题 340
关于斯大林是否劝阻过我军过长江的问题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