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文学 1
绪论 1
一、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1
二、先秦的思想文化概况 1
三、先秦的文学概况 2
第一章 上古文学 3
第一节 原始诗歌 3
第二节 上古神话 3
第二章 诗经 5
第一节 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5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5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6
第四节 诗经的影响 6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7
第一节 概说 7
第二节 左传 8
第三节 战国策 9
第四节 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10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10
第一节 概说 10
第二节 论语 孟子 12
第三节 庄子 13
第四节 荀子 韩非子 14
第五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15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15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15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15
第三节 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 16
第四节 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16
第五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6
第六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17
第二编 汉代文学 18
绪论 18
一、汉代的政治概况 18
二、汉代的思想文化概况 18
三、汉代的文学概况 19
第一章 汉代辞赋 20
第一节 概说 20
第二节 枚乘 司马相如 21
第三节 扬雄 班固 张衡 22
第二章 汉代的论说文 23
第一节 概说 23
第二节 贾谊、晁错与西汉论说文 24
第三节 王充与东汉论说文 25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26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 26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 26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27
第四节 史记的影响 27
第四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叙事文 28
第一节 班固的生平 28
第二节 汉书的思想内容 28
第三节 汉书的艺术成就 28
第四节 东汉其他叙事文 29
第五章 汉代诗歌 29
第一节 汉代乐府民歌 29
第二节 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 30
第三节 汉代的楚歌与文人五言诗 30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32
绪论 32
一、社会政治状况 32
二、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 32
三、文学概况 33
第一章 建安文学 35
第一节 建安时代与建安风骨 35
第二节 曹操 曹丕 35
第三节 曹植 36
第四节 建安七子及其他作家 37
第二章 魏晋文学 38
第一节 阮籍、嵇康及正始文学 38
第二节 左思与太康文学 39
第三节 刘琨 郭璞 40
第四节 东晋文学 40
第三章 陶渊明 41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41
第二节 陶诗的思想内容 41
第三节 陶诗的艺术成就 42
第四节 陶渊明的辞赋和散文 42
第五节 陶渊明的影响 42
第四章 南朝诗文 43
第一节 概说 43
第二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 44
第三节 鲍照和七言诗 44
第四节 谢朓和新体诗 45
第五节 萧氏父子和宫体诗 46
第六节 梁陈其他诗人 46
第七节 南朝的骈文和散文 47
第八节 南朝乐府民歌 48
第五章 北朝诗文 49
第一节 概说 49
第二节 温子升 邢邵 魏收 49
第三节 庾信 王褒 50
第四节 颜之推 郦道元 杨衒之 51
第五节 北朝乐府民歌 51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52
第一节 中国古代小说溯源 52
第二节 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53
第三节 世说新语与轶事小说 53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55
绪论 55
一、唐代社会概况 55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 55
三、唐代诗文的主要成就 56
第一章 隋和初唐文学 57
第一节 隋代文学 57
第二节 唐初宫廷诗人 57
第三节 初唐四杰 58
第四节 陈子昂 59
第五节 初唐其他作家 59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60
第一节 概说 60
第二节 孟浩然及其他诗人 60
第三节 王维 61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 62
第一节 概说 62
第二节 高适 62
第三节 岑参 63
第四节 王昌龄及其他诗人 63
第四章 李白 64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64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64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65
第五章 杜甫 66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66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66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67
第六章 中唐诗歌 68
第一节 概说 68
第二节 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诗人 68
第三节 孟郊 贾岛 李贺 69
第四节 李益 刘禹锡 70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71
第一节 概说 71
第二节 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及新乐府诗论 71
第三节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72
第四节 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72
第五节 元稹 张籍 王建 73
第八章 韩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74
第一节 概说 74
第二节 韩愈的生平思想及文学主张 74
第三节 韩愈的诗文 75
第四节 柳宗元 75
第九章 晚唐诗文 76
第一节 概说 76
第二节 杜牧 77
第三节 李商隐 77
第四节 皮日休 聂夷中 杜荀鹤 78
第五节 韦庄 司空图 79
第六节 晚唐小品文 79
第十章 唐代传奇及其他通俗文学 80
第一节 唐传奇的兴起、发展及影响 80
第二节 唐传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80
第三节 唐代其他通俗文学 81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81
第一节 词的兴起及其基本特点 81
第二节 民间词及早期文人词 82
第三节 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派 83
第四节 李煜与南唐词 83
第五编 宋代文学 85
绪论 85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85
二、宋代文学的若干特征 85
三、宋代各体文学的演变 86
第一章 北宋前期文学 88
第一节 宋初的诗风与文风 88
第二节 王禹偁 88
第三节 西昆派 88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89
第一节 北宋的诗文革新 89
第二节 欧阳修的生平思想及文学主张 90
第三节 欧阳修的诗 90
第四节 欧阳修的散文 90
第五节 梅尧臣 苏舜钦 91
第六节 王安石 91
第七节 曾巩、苏洵及其他作家 92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 93
第一节 晏殊及其他词人 93
第二节 柳永 94
第四章 苏轼 95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95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 95
第三节 苏轼的诗 95
第四节 苏轼的词 96
第五章 北宋后期文学 97
第一节 概说 97
第二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97
第三节 秦观 贺铸 98
第四节 周邦彦 99
第六章 南宋前期文学 100
第一节 概说 100
第二节 李清照 100
第三节 陈与义及其他诗人 101
第四节 张元干、张孝祥及其他词人 101
第七章 南宋中期文学 102
第一节 概说 102
第二节 杨万里 102
第三节 范成大 103
第四节 尤袤 朱熹 叶适 103
第八章 陆游 104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和思想 104
第二节 陆游诗的思想内容 104
第三节 陆游诗的艺术成就 104
第四节 陆游的词和文 105
第九章 辛弃疾 106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 106
第二节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106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06
第四节 辛派词人 107
第十章 南宋后期文学 108
第一节 概说 108
第二节 四灵诗派和江湖诗人 108
第三节 姜夔、吴文英及其他词人 109
第四节 文天祥及宋末爱国作家 110
第十一章 辽金文学 111
第一节 辽代文学概况 111
第二节 金代文学概况 111
第三节 元好问 112
第四节 西厢记诸宫调 112
第六编 元代文学 114
绪论 114
一、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114
二、元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115
三、元代文学的分期 116
第一章 元杂剧概况 116
第一节 杂剧的来源、兴盛及其体制 116
第二节 白朴 117
第三节 马致远 118
第四节 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118
第二章 关汉卿 119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作品 119
第二节 关汉卿的社会剧 120
第三节 关汉卿的爱情婚姻剧 120
第四节 关汉卿的历史剧 120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20
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 121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和王实甫的生平 121
第二节 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121
第三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22
第四章 元代后期杂剧 122
第一节 杂剧中心的南移和逐渐衰落 122
第二节 郑光祖 123
第三节 元代后期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123
第五章 元代散曲 124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发展 124
第二节 元代前期散曲作家 124
第三节 元代后期散曲作家 125
第六章 宋元南戏 126
第一节 南戏的发展及其体制 126
第二节 高明和琵琶记 127
第三节 “荆刘拜杀”及其他 127
第七章 元代诗文 128
第一节 元代诗文的基本特征 128
第二节 元代前期诗文作家 128
第三节 元代后期诗文作家 129
第八章 宋元话本 130
第一节 宋元说话及话本概况 130
第二节 宋元的小说 130
第三节 宋元的讲史 131
第七编 明代文学 132
绪论 132
一、明代社会及思想文化的特点 132
二、明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133
三、明代文学的分期 133
第一章 三国演义 134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形式特点 134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134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135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 135
第五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135
第二章 水浒传 136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136
第二节 水浒传的内容和思想 136
第三节 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 137
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137
第三章 明前期诗文 138
第一节 宋濂 刘基 高启 138
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诗派 139
第三节 前七子的复古诗文 139
第四章 明前期戏剧 140
第一节 明前期戏剧的特点 140
第二节 王九思 康海 140
第五章 明后期戏剧 141
第一节 明后期戏剧的特点 141
第二节 徐渭和四声猿 141
第三节 昆腔的兴起和浣纱记 142
第四节 沈璟和吴江派 142
第五节 娇红记等传奇 143
第六章 汤显祖 143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143
第二节 牡丹亭 144
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剧作 144
第七章 西游记 145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145
第二节 西游记的内容和思想 145
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145
第八章 金瓶梅和明后期其他长篇小说 146
第一节 金瓶梅 146
第二节 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 147
第三节 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 147
第九章 冯梦龙和明后期短篇小说 147
第一节 拟话本的产生及其特点 147
第二节 冯梦龙和“三言” 148
第三节 “二拍”及其他 148
第十章 明后期诗文及散曲 149
第一节 后七子的复古诗文 149
第二节 归有光和唐宋派 149
第三节 袁宏道和公安派 150
第四节 王盘、冯惟敏等散曲家 150
第五节 民间诗歌 151
第六节 晚明文社及爱国诗文作家 151
第八编 清前期至清中期文学 152
绪论 152
一、清初至清中叶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152
二、清初到清中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153
三、清前期至清中期的文学分期 154
第一章 清前期诗文词 154
第一节 概说 154
第二节 顾炎武等爱国作家的诗文 154
第三节 钱谦益 吴伟业 王士祯 155
第四节 清前期的词派和词人 156
第二章 清前期戏剧 157
第一节 概说 157
第二节 李玉和苏州派戏剧家 157
第三节 清忠谱 158
第四节 尤侗及其他戏剧家 158
第五节 李渔和他的戏曲理论 159
第三章 洪升和长生殿 159
第一节 洪升的生平和作品 159
第二节 长生殿故事的流传和发展 159
第三节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60
第四章 孔尚任和桃花扇 161
第一节 孔尚任的生平和作品 161
第二节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161
第三节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61
第五章 聊斋志异及其他文言短篇小说 162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和作品 162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162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163
第四节 聊斋志异以后的文言短篇小说 163
第六章 醒世姻缘传等清初白话长篇小说 164
第一节 概说 164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 164
第三节 水浒后传和说岳全传 164
第四节 好逑传等才子佳人小说 165
第七章 儒林外史 165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和思想 165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166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166
第八章 红楼梦 167
第一节 曹雪芹的生平和思想 167
第二节 红楼梦的版本及高鹗的续书 167
第三节 红楼梦的内容和思想 168
第四节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 168
第五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168
第九章 清中期小说和戏剧 169
第一节 概说 169
第二节 镜花缘和清中期小说 170
第三节 杨潮观和清中期戏剧 170
第十章 清中期诗文及弹词等 171
第一节 概说 171
第二节 乾嘉间的诗派和诗人 171
第三节 桐城派古文及其他 172
第四节 汪中及其他骈文家 173
第五节 弹词、鼓词及民间歌曲 173
第九编 近代文学 175
绪论 175
一、近代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特点 175
二、近代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175
三、近代文学的发展分期 175
第一章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的文学 176
第一节 概说 176
第二节 龚自珍 176
第三节 魏源等的爱国诗文及其他流派诗文 177
第四节 古典小说的演变 178
第二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文学 178
第一节 概说 178
第二节 “诗界革命”和黄遵宪 178
第三节 康有为等改良派作家及其他诗文流派 179
第四节 “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180
第五节 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及其他改良派小说 180
第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 181
第一节 概说 181
第二节 章炳麟、秋瑾等民主革命派作家 181
第三节 柳亚子和其他南社诗人 182
第四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小说及其他 182
第四章 近代戏剧 183
第一节 地方戏的发展和京剧的形成 183
第二节 戏剧的革新和话剧的出现 183
阅读书目 184
后记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