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材料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川,温建辉,张俊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30149882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关于笔墨材料化学的专著。全书较为系统地叙述了从古到今各种笔墨材料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铅笔、粉笔、毛笔、自来水笔、圆珠笔、签字笔、白板笔、液粉笔、荧光隐形笔、中性笔、记号笔、光敏水解笔等笔墨材料的组成和特性,提供了一定的配方及制备方法;简单介绍了胶体化学、表面化学、辐射化学等原理在墨水中的应用;讨论了色料、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主要成分在墨水中的作用极其相互作用;提供了主要笔墨材料的国家标准和成分检验、毒害性检验及耐久性测试的方法,指出了粉笔对师生健康的危害。最后,展望了笔墨材料和教学手段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笔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1

第1章 笔墨材料概述 1

1.1 笔墨材料的概念 1

1.1.1 笔和墨的概念 1

1.1.2 墨水化学的分子思维 2

1.2 笔墨材料的分类 3

1.2.1 笔的分类 3

1.3 书写笔墨的发展历程 5

1.2.2 墨水的分类 5

1.4 印刷墨水的产生与发展 8

1.5 笔墨的发展年表 9

1.6 笔墨在中国早期文献中的应用 12

1.6.1 岩画 12

1.6.2 彩陶文化 13

1.6.3 甲骨文 14

1.6.4 青铜器铭文 15

1.6.5 石刻 15

1.6.6 简策 16

1.7 我国笔类产品进出口情况概述 18

1.7.1 2003年我国笔类产品产销、进出口总体情况 18

1.6.7 帛书 18

1.7.2 2004年上半年我国笔类产品进出口情况概述 29

参考文献 34

2.1.1 毛笔的产生与发展 35

2.1.3 墨汁的分类与组成 35

2.1.2 毛笔的分类 35

2.1 毛笔与墨汁 35

第2章 重要的笔墨材料 35

2.1.4 墨汁的配制 36

2.2 铅笔与铅芯 37

2.2.1 铅笔的产生与发展 37

2.2.2 铅笔的分类与性质 39

2.3 自来水笔与墨水 40

2.3.1 自来水笔的产生与发展 40

2.3.2 钢笔墨水的产生与发展 42

2.3.3 自来水笔的分类 43

2.3.4 自来水笔墨水的组成与制备 44

2.3.5 自来水笔的使用与保养 49

2.4 圆珠笔与圆珠笔墨水 50

2.4.1 圆珠笔的产生与发展 50

2.4.2 圆珠笔的分类 52

2.4.3 传统圆珠笔墨水 52

2.5 签字笔与签字笔墨水 54

2.5.1 签字笔的分类 54

2.5.2 签字笔墨水的组成 54

2.5.3 多用途水性墨水的配制 56

2.6 中性笔与中性笔墨水 57

2.6.1 中性笔的产生与发展 57

2.6.2 中性笔墨水的配制 59

2.6.3 高黏度水性墨水的配制 61

2.6.4 中性笔随动密封剂(锂基酯) 63

2.7 记号笔与标记墨水 64

2.7.1 记号笔的分类 65

2.8.1 荧光笔的种类 66

2.8 荧光笔 66

2.7.2 标记墨水 66

2.8.2 荧光墨水的配制 67

2.9 彩色蜡笔 68

2.10 粉笔与黑板 69

2.10.1 普通粉笔 69

2.10.2 无尘粉笔 70

2.10.3 香味彩色无尘粉笔的制作 70

2.11.2 白板笔墨水的组成 71

2.11.1 白板笔的应用历史 71

2.11 白板笔与白板笔墨水 71

2.11.3 白板笔墨水的制备 72

2.11.4 白板和白板笔墨水的缺点 73

2.12 水性液粉笔 73

2.12.1 水性液粉笔的制备 74

2.12.2 原料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74

2.13 光敏水解笔 75

2.13.1 光敏水解墨水的反应原理 75

2.13.2 第一代和第二代光敏水解褪色教学产品的具体内容 77

2.13.3 第三代产品的内容简介 80

参考文献 81

第3章 印刷墨水简介 82

3.1 印刷墨水的分类与组成 82

3.1.1 印刷墨水的分类及特性 82

3.1.2 印刷墨水的组成 83

3.1.3 配方举例 85

3.2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 86

3.2.1 喷墨打印原理 86

3.2.2 墨水的组成 87

3.3 特色墨水简介 88

3.3.1 快干印刷油墨 88

3.3.2 彩印金墨 89

3.3.3 UV颜料墨水 89

3.3.4 陶瓷墨水 89

3.3.5 电子墨水 90

3.3.6 可以脱色的墨水 92

参考文献 93

4.1 色料的分类 94

第4章 色料在墨水中的应用 94

4.2 无机色料 96

4.3 有机色料 97

4.3.1 偶氮类色料 97

4.3.2 色淀类颜料 99

4.3.3 酞菁类色料 99

4.3.4 喹吖啶酮类色料 100

4.3.5 1,4-二酮吡咯并吡咯(DPP)类颜料 101

4.3.6 有机荧光颜料 101

4.4 墨水中颜色产生的机理 102

4.5 粒子的物理特征对颜色的影响 104

4.6 纳米技术在墨水中的应用 106

4.6.1 纳米技术的产生 106

4.6.2 纳米级水性颜料墨水的制备 108

4.6.3 纳米级水性颜料墨水的特性 109

参考文献 110

5.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11

5.1.1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1

第5章 表面活性剂在墨水中的应用 111

5.1.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2

5.1.3 结构混合型表面活性剂 112

5.1.4 特殊类型表面活性剂 112

5.2 表面活性剂在墨水中的作用 112

5.2.1 降低水(或其他溶剂)的表面张力 113

5.2.2 润湿作用 116

5.2.3 吸附作用 117

5.2.4 发泡作用 119

5.3 墨水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121

参考文献 122

第6章 聚合物在墨水中的应用 124

6.1 早期墨水中的聚合物 124

6.2 聚合物的基本概念 124

6.3 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 126

6.4 聚合物在墨水中的作用 127

6.4.1 成膜作用 127

6.4.3 调节黏度 128

6.4.2 分散作用 128

6.5 墨水中的几种重要聚合物 129

6.5.1 琥珀聚糖在墨水中的应用 129

6.5.2 聚丙烯酸酯在墨水中的应用 129

6.5.3 交联聚丙烯酸盐在墨水中的应用 131

6.6 墨水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132

参考文献 138

7.1 抗发泡剂和消泡剂 140

7.1.1 机理 140

第7章 墨水中的其他组分 140

7.1.2 墨水中的抗发泡剂 141

7.1.3 墨水中的消泡剂 144

7.2 溶剂 145

7.2.1 有机溶剂的分类及性能 145

7.2.2 水基墨水的新时代 147

参考文献 149

第8章 胶体化学在墨水中的应用 151

8.1 胶体的存在 151

8.2.3 超声分散法 153

8.2.2 胶溶法 153

8.2 胶体的制备 153

8.2.1 研磨法 153

8.2.4 化学反应法 154

8.2.5 更换溶剂法 154

8.3 胶体的性质 155

8.3.1 动力学性质 155

8.3.2 光学性质 155

8.3.3 电学性质 155

8.4 胶粒间的相互作用 156

参考文献 159

第9章 辐射化学在墨水中的应用 161

9.1 紫外线化学在墨水中的应用 161

9.1.1 UV固化墨水与技术 162

9.1.2 UV固化过程的光化学 163

9.1.3 UV光源 165

9.2 墨水中的荧光化学 167

9.2.1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168

9.2.3 分子结构与荧光 170

9.2.2 荧光光谱的特点 170

9.2.4 取代基的影响 172

9.2.5 荧光光谱在墨水分析中的应用 172

9.3 原子辐射化学在墨水中的应用 174

9.3.1 高能电子束的获得 174

9.3.2 辐射化学原理 175

9.3.3 水的辐射化学 176

9.3.4 有机分子的辐射化学 178

参考文献 180

第10章 墨水字迹的耐久性检验 181

10.1 蓝黑墨水字迹的耐久性测试与分析 181

10.1.1 试验方法 181

10.1.2 测试结果与分折 182

10.1.3 结论与建议 183

10.2 中性笔字迹的耐久性测试与分析 183

10.2.1 试验方法 184

10.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184

10.3.1 试验方法 185

10.3 签字笔字迹的耐久性测试与分析 185

10.2.3 结论与建议 185

10.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186

10.3.3 结论与建议 187

10.4 黑色宝珠笔墨水的性能检验 187

10.4.1 主要性能指标 187

10.4.2 检测方法 188

10.5 紫外线对墨水类记录材料的破坏机理 189

10.5.1 碳素墨水字迹 189

10.5.4 蓝黑墨水字迹 190

10.6 可擦性彩色墨水的性能检验 190

10.5.2 红墨水字迹 190

10.5.3 纯蓝墨水字迹 190

10.7 可擦性无尘笔用水性白墨水的性能检验 191

10.8 如何保持喷墨图像不褪色 192

10.8.1 褪色的原因 193

10.8.2 怎样尽可能地减少褪色 193

参考文献 194

11.1.1 实验方法 195

第11章 墨水成分的检验 195

11.1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曙红墨水中的染料 195

11.1.2 结果与讨论 196

11.2 液相色谱法测定蓝黑墨水成分 196

11.2.1 实验方法 197

11.2.2 结果与讨论 198

11.3 气相色谱法分析圆珠笔油墨 199

11.3.1 实验方法 199

11.3.2 结果与讨论 200

11.4.1 实验方法 201

11.4 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非接触式喷墨打印墨水 201

11.4.2 结果与讨论 202

11.4.3 结论 203

11.5 X射线荧光分析圆珠笔字迹中的微量元素 203

11.5.1 实验方法 203

11.5.2 结果与讨论 204

11.6 薄层色谱法分析圆珠笔色痕形成时间 204

11.6.2 结果与讨论 205

11.6.1 实验方法 205

11.7 蓝色圆珠笔油墨紫外线照射变化的研究 206

11.7.1 实验方法 207

11.7.2 结果与讨论 207

11.8 蓝色圆珠笔字迹色痕FTIR光谱解析 208

11.8.1 实验方法 209

11.8.2 结果与讨论 209

参考文献 212

12.1.1 实验部分 213

12.1 加热浸提-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蜡笔中的可溶性铅和镉 213

第12章 笔墨材料的毒害性检验 213

12.1.2 结果与讨论 214

12.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蜡笔中的砷、硒、铬、钡、铅、镉 215

12.2.1 实验部分 216

12.2.2 结果与讨论 217

12.3 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出口蜡笔中的有害元素 219

12.3.1 实验部分 219

12.3.2 结果与讨论 220

12.4.1 实验部分 221

12.4 铅笔涂漆层中可溶性铅含量的测定 221

12.4.2 结果与讨论 222

12.5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笔涂漆层中可溶性铅 224

12.5.1 实验部分 224

12.5.2 结果与讨论 225

参考文献 227

第13章 书写材料与人体健康 228

13.1 粉笔尘对师生健康的影响 228

13.1.1 对粉笔尘危害的不同认识 228

13.1.2 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230

13.1.3 粉尘的入体途径、沉降及排除 232

13.1.4 国内外教师呼吸系统健康状况调查 235

13.2 黑板对学生视力的影响 237

13.2.1 黑板使用现状 237

13.2.2 黑板与教室采光照明 237

13.2.3 黑板与学生近视 238

13.3.2 粉笔尘溶解度的测定 239

13.3.1 粉笔尘形态的测定 239

13.3 粉笔尘理化性质检测 239

13.3.3 粉笔尘酸碱性的测定 240

13.3.4 粉笔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测定 241

13.3.5 粉笔尘浓度的测定 242

13.3.6 粉笔尘分散度的测定 244

13.3.7 粉笔尘中有害离子的检测 245

13.3.8 其他检测 248

13.4 粉笔尘的预防 249

13.4.1 教师与学生接触粉笔尘特点的比较 250

13.4.2 粉笔尘对师生不同器官的危害 251

13.4.3 粉笔尘危害的预防 252

13.5 新教具的研制 253

13.5.1 国内外动态 253

13.5.2 新教具的性能及特点 254

13.5.3 新教具的鉴定 255

参考文献 256

14.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59

14.1.1 研究背景 259

14.1 研究意义 259

第14章 光敏水解墨水分析测试标准的制定 259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61

14.2.1 书写液质控指标及测试方法 261

14.2.2 指标的意义 262

14.3 实验方法与技术路线 264

14.3.1 内控指标 264

14.3.2 外控指标 265

14.3.3 一般指标 267

参考文献 268

第15章 展望 269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72

附录1 活动铅笔用黑铅芯行业标准QB 1024 91 272

附录2 活动铅笔用黑铅芯质量分等规定 280

附录3 蓝黑墨水质量分等规定 281

附录4 圆珠笔用油墨行业标准QB 937—84 284

附录5 自来水笔用墨水行业标准Fountain pen ink QB/T1745—93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