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总序 1
主编序语 1
摘要 1
第1章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技术异化理论研究评述 4
1.2.1 国外技术异化观考察 4
1.2.2 国内技术异化观考察 11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第2章 技术、异化和价值 17
2.1 技术的本质 17
2.1.1 历史上的技术观 17
2.1.2 多学科的技术观 20
2.1.3 人工化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24
2.2 异化观疏证 27
2.2.1 哲学视角的异化观 29
2.2.2 社会学视角的异化观 32
2.3 异化的厘正 36
2.3.1 社会—经济学的阐释 36
2.3.2 异化:价值的负向实现 40
2.3.3 社会、生态和人的异化 46
2.4 价值的效应观 48
2.4.1 价值:一种效应观 49
2.4.2 价值存在的形态观 52
2.4.3 价值创造的过程观 53
2.4.4 价值实现的转化观 54
2.4.5 价值的主客体对象性关系 54
小结 55
3.1 技术的价值负荷 59
第3章 技术价值形态演化理论 59
3.1.1 技术中立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 60
3.1.2 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65
3.1.2 技术价值形态与价值负荷 68
3.2 技术价值形态及其演化 75
3.2.1 技术的价值生成 75
3.2.2 技术价值的演化形式 79
3.2.3 技术价值形态演化模型 86
3.3 技术价值的实现 89
3.3.1 技术的现实价值 90
3.3.2 技术价值的实现 92
3.3.3 技术价值实现的类型 96
小结 104
第4章 技术异化的价值观 108
4.1 技术异化理论的社会价值观 108
4.1.1 近现代技术异化观 109
4.1.2 后现代主义技术异化观 119
4.1.3 马克思的技术异化观 122
4.2 技术异化的实现 125
4.2.1 技术现实价值两重性与技术异化 125
4.2.2 技术异化的三层面体现 131
4.3.1 价值观念与技术价值评价 136
4.3 技术异化与价值观念 136
4.3.2 技术价值的历史评价 140
4.3.3 技术的价值标准 145
4.3.4 技术异化与特定主体的价值观念 148
4.3.5 技术异化与技术价值实现的非合目的性 150
小结 152
第5章 技术异化的机理 156
5.1 技术异化的客体性原因 156
5.1.1 技术结构价值的负向实现 156
5.1.2 技术自然属性价值的负向实现 159
5.1.3 技术功能价值的负向实现 160
5.1.4 技术静态现实价值的负向实现 162
5.1.5 技术价值正负效应共存性 165
5.2 技术异化的主体性根源 168
5.2.1 技术创造主体的失当价值观 169
5.2.2 技术应用主体的失当价值观 178
小结 188
第6章 技术异化的实践观 192
6.1 工具理性膨胀与价值理性缺失 192
6.1.1 工具理性膨胀的霸权主义 193
6.1.2 价值理性缺失的全球化 195
6.1.3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 197
6.2 技术异化的弱化 198
6.2.1 以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为指导 198
6.2.2 建立合目的的社会、生态和人本层面的技术价值评价规范 201
6.3 坚持科学发展观 205
6.3.1 合目的的科学发展观 205
6.3.2 以合目的性整合技术价值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8
小结 210
参考文献 214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