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引论 1
第一章 上官诗风 14
一 朝代转换的诗风遗传 14
二 贞观诗坛的诗人景观 18
三 上官诗及其典型风格 24
四 上官诗风的变易 29
第二章 王、孟诗风 41
一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风采 41
二 山水田园诗的初唐之音及王、孟诗人群 45
三 王、孟诗风的三重境界 54
四 王、孟诗风的唱和与流衍 67
第三章 高、岑诗风 71
一 边塞诗的兴起与诗人心态 71
二 为高、岑开先路的边塞诗人 74
三 高、岑性情及其边塞诗基调的确立 80
四 高、岑边塞诗风格的呈现 85
五 高、岑边塞诗的盛唐和声及其承续 95
第四章 李白诗风 102
一 好道崇侠而宗儒的诗人性格 102
二 桀骜愁郁的自我形象塑造 109
三 以历史韵味酿造的厚重深沉 114
四 引神话传说入诗的奇幻之美 119
五 状景言情的豪俊超迈与清新飘逸 124
第五章 杜甫诗风 129
一 欲兼济而穷愁的痛苦人生 129
二 再现社会生活的诗史精神 136
三 家国一体与人我观照的二重奏 142
四 状物抒怀以寄情寓意的纡曲沉郁 147
五 清丽俊秀及奇崛病丑的艺术创造 151
第六章 大历诗风 156
一 大历诗人群体 156
二 大历诗风的艺术品性 162
三 大历诗人的双杰刘长卿和钱起 174
第七章 韩、孟诗风 182
一 韩、孟诗人群体 182
二 苦吟及尚奇的创作趣味 187
三 骋思趋奇的缤纷华章 192
四 以文为诗及淡泊清雅 202
第八章 元、白诗风 206
一 元、白诗风的内涵与元、白诗人群体 206
二 唐诗趋俗与为元、白先驱的乐府诗 213
三 元、白诗歌创作理论及其乐府诗风 216
四 酬唱时俗与元、白酬唱诗格调 225
五 悲悯凄婉的感伤之作 230
第九章 温、李诗风 236
一 诗的晚唐与温庭筠、李商隐 236
二 娱情寄意的辞采艳丽与情韵绵邈 246
三 咏古伤今的朴素质实及情与理偕 254
第十章 白体诗风 262
一 白体诗人群体 263
二 白体诗人的创作心态 266
三 白体诗的风格 270
第十一章 晚唐体诗风 277
一 晚唐体的兴起 277
二 吟风咏月蕴含的人生情韵 281
三 纤秀的构思和疏淡的语言风格 287
第十二章 西昆体诗风 291
一 西昆体及西昆诗人说 291
二 属意用事追寻的富丽典雅 295
三 咏史状景的华美风姿 301
第十三章 苏轼诗风 306
一 苏轼诗风前驱者的导引 306
二 贬谪颠沛的人生旅程与创作思想 313
三 率性以文为诗的自由通脱 318
四 豪放恣纵与粗犷轻盈的并行 323
五 理寄情景之内而趣出情景之外 329
第十四章 江西诗风 333
一 江西诗派的诗人群体及一祖三宗 333
二 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理论 339
三 江西诗风典型的生新瘦硬 345
四 江西诗风的变异 352
第十五章 陆游诗风 361
一 中兴四大诗人中的尤、杨、范说 361
二 陆游诗歌的本源与创作理论 367
三 英雄气概与忧愤情怀的张扬 372
四 豪放沉着与明快朗健的特征 377
五 浅里有深与平中蕴奇的滋味 382
第十六章 江湖诗风 387
一 江湖诗人群体 387
二 江湖诗人的诗歌传统与创作理论 397
三 小巧浅易清淡自然的风格及其他 402
结语 411
主要引用书目及参考文献 416
后记 420
再版后记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