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伤与见证文学 1
花拳绣腿式的后殖民批评 25
遮蔽了政治的身份政治 42
在道德废墟上崛起的消费主义美学 52
我看现代与后现代之争 63
论文学公共领域与文学理论的公共性 71
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兼答支宇、吴炫、张旭春先生 90
阿伦特式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 119
作为媒介化公共事件的文学 141
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 159
网络交往与新公共性的建构 180
去精英化时代的大众娱乐文化 206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艳照门”事件的文化反思 219
“和谐”“盛世”说“山寨” 224
粉丝文化研究:阅读—接受理论的新拓展 236
余秋雨的不忏悔与“80后”的不懂“文革” 254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身体美学 262
革命的祛魅:“后革命”时期的革命书写 281
雷锋形象的建构、重构与解构 315
作家的边缘立场与批判功能——兼论文学创作中历史与道德的几种关系模式 381
学术名著岂能如此翻译?——阿伦特《人的条件》中译本指谬 392
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译本指谬 415
“七十年代”的碎片化、审美化与去政治化——评北岛、李陀主编的《七十年代》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