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施建中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03041877
  • 页数:456 页
图书介绍:《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古代史(下)》吸取近年研究成果,除以王朝演变和时代变迁为主脉讲述中国历史外,还兼及政治经济制度、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力图全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的面貌。全书共分四章,叙述自隋唐五代到清的中国历史。《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古代史(下)》经专家审定,适合师范院校本、专科教学使用。

第六章 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1

第一节 叙说 1

一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1

二 隋唐五代时期历史发展大势 3

三 基本史料 6

第二节 隋朝兴衰 11

一 隋朝建立及统一 11

1 杨坚代周 11

2 统一全国 12

二 隋朝的政治革新 14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14

2 控制地方的措施 15

3 选举制度的改革 16

4 寓兵于农的府兵制度 17

5 修订隋律 18

三 隋炀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起义 19

1 隋炀帝的改革 19

2 隋末暴政 22

3 农民起义与隋的灭亡 25

第三节 唐朝前期的政局 30

一 李渊建唐与统一全国 30

1 晋阳起兵与定鼎关中 30

2 唐朝统一全国 31

二 唐朝的政治设施 32

1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32

2 学校的发展和科举制度的完备 34

3 府兵制度的变革 36

4 唐律和唐律疏议 37

三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39

1 安定百姓与重视农业 39

2 知人善任 41

3 兼听纳谏 42

4 撰修氏族志 44

5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 45

1 武周政权与打击士族 47

四 武则天的统治 47

2 武则天的政绩 48

3 武则天的弊政 50

五 唐玄宗开元革新 51

1 武则天以后的动乱政局 51

2 唐玄宗的改革 52

3“开元盛世”的出现 54

第四节 唐后期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嬗变 56

一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56

1 天宝年间的统治危机 56

2 安史之乱 59

3 藩镇割据 61

二 宦官专政与朋党之争 64

1宦官专政 64

2 朋党之争 67

三 农民大起义与唐的灭亡 69

1 唐末社会危机 69

2 唐末农民大起义 72

3 唐朝灭亡 77

四 五代十国的政局 78

1 五代更替 78

2 十国兴亡 80

3 契丹的崛起和南下 82

4 五代十国政局特点 84

5 后周世宗的改革 86

一 民族关系的发展 88

第五节 民族关系的新格局 88

二 突厥西域与吐谷浑 90

1 突厥与西域 90

2 吐谷浑 94

三 薛延陀与回纥 95

四 吐蕃 98

五 南诏 100

六 靺鞨族与渤海国 101

1 田制 103

一 经济制度的制订与实施 103

第六节 繁荣的封建经济 103

2 赋役制度 105

3 开元年间的经济措施 107

4 刘晏的财政改革 108

5 两税法的实施 111

二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112

1 户口 112

2 农业 113

3 手工业 114

4 商业 117

5 交通 118

三 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 120

1 南方经济的发展 120

2 赋役制度 122

四 封建生产关系的深化与扩大化 124

1 封建生产关系的深化 124

2 封建生产关系的扩大化 125

3 区域经济的形成及经济重心的南移 126

五 社会阶级、阶层 127

1 地主阶级 127

2 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劳动人民 129

第七节 频繁友好的中外交往 132

一 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132

二 与朝鲜的经济文化交流 134

三 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35

四 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 138

五 与中亚、西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141

第八节 昌盛的科学文化 143

一 宗教和哲学 143

1 宗教的流行 143

2 反佛斗争 147

3 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 148

二 经学和史学 151

1 经学 151

2 史学 152

1 文学 155

三 文学艺术 155

2 艺术 161

四 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 164

1 天文历算 164

2 医药学 165

3 建筑 166

4 雕板印刷术 168

一 宋元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170

第七章 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宋辽夏金元时期 170

第一节 叙说 170

二 宋元时期历史发展大势 172

三 基本史料 175

第二节 北宋的兴衰 177

一 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177

1 北宋的建立 177

2 加强封建皇权专制统治的措施 178

1 社会矛盾的发展和王小波起义 180

二 北宋社会矛盾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180

2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183

三 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186

1 辽和北宋的关系 186

2 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187

四 金的崛起和辽与北宋的灭亡 189

1 金的崛起和辽的灭亡 189

2 北宋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191

3 北宋后期的人民起义 193

4 金人南下和北宋的灭亡 195

第三节 南宋的偏安和灭亡 197

一 金与南宋的分立 197

1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199

2 金朝的统治 202

二 南宋后期的统治和社会矛盾 205

1 南宋的社会矛盾 205

2 南宋的人民起义 207

1 蒙古的兴起和夏金的灭亡 210

三 蒙古兴起和夏、金、南宋的灭亡 210

2 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和南宋的灭亡 212

第四节 元朝的统治 215

一 元朝的统治 215

1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215

2 元朝的征战和对外用兵 217

二 元朝的疆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加强 219

三 元朝的社会矛盾 224

1 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 224

2 元朝中期的统治 226

四 元末农民大起义 227

1 元末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 227

2 元末农民大起义 228

3 元朝灭亡 231

一 经济发展与南方的开发 233

1 农业的发展 233

第五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233

2 手工业的发展 235

3 商业的发展 238

4 中外交通的发展 240

二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42

1 经济重心的南移 242

2 地区经济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245

1 主户和客户 247

一 封建关系的发展 247

第六节 封建关系的发展 247

2 宋元封建关系的特点 248

二 多种生产关系的并存和变化 251

1 多种生产关系的并存 251

2 广大边区的封建化 253

第七节 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255

一 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255

1 理学的兴起 255

2 理学的发展 256

1 史学 257

二 史学和文献学 257

2 文献学 259

三 文学和艺术 260

1 文学 260

2 艺术 262

四 科技著作和三大发明 263

1 科技著作 263

2 三大发明 264

五 教育 265

六 宗教 267

第八章 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和在世界范围由盛转衰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269

第一节 叙说 269

一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269

二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历史发展大势 271

三 基本史料 274

一 强化专制集权的治国方略 275

1 政权机构的改革 275

第二节 明初的治国方略与经济政策 275

2 创建卫所加强军事统治 278

3 编定《大明律》 278

4 教育和科举制度 279

5 加强对民间基层的控制管理 281

6 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283

7 镇压反对势力树立皇帝权威 284

8“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87

1 鼓励垦荒屯田的土地政策 290

二 恢复发展生产的经济政策 290

2 赋役制度 293

3 工商业政策 294

4 兴修水利和鼓励种植经济作物 295

第三节 明中后期的社会危机和清初的政治统治 297

一 明中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改革 297

1 明中期的社会矛盾 297

2 张居正改革 307

二 明后期的社会危机和东林人士挽救危机的尝试 312

1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312

2 东林人士挽救危机的努力 315

三 满族的兴起和明清间的战争 318

1‘满族的渊源和清政权的建立 318

2 明清间的战争 322

四 明末农民大起义与明皇朝的灭亡 325

1 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和发展 325

2 李白成起义军推翻明皇朝 327

五 清兵入关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328

1 清兵入关及清初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328

2 各阶层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333

六 清皇朝统一全国 341

1 平定三藩之乱 341

2 统一台湾 344

3 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奠定西北、西南疆域 345

第四节 清前期的强盛和清中期的衰败 349

一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体制的政治措施 349

1 皇权的加强与政权机构的沿革 349

2 以八旗兵为骨干的军事统治 355

3 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356

二 经济政策与康乾“盛世” 360

1 调整土地占有关系 360

2 整顿赋役制度 362

3 出旗为民与除贱为良 365

4 兴修水利、治河筑海塘 367

5 康乾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367

1 土地高度集中与农民流亡 369

三 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和清皇朝的衰败 369

2 政治腐败黑暗 371

3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372

4 清皇朝的由盛转衰 374

第五节 社会经济高涨和资本主义萌芽 376

一 社会经济全面高涨 376

1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76

2 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77

3 商品经济的繁盛 380

1 地主经济的多元化倾向与经营地主的出现 385

二 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 385

2 农民经济的商品化倾向与佃户、雇农身份的提高 387

3 租佃经济的发展与地租形态的演变 388

三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391

1 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部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91

2 清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394

3 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禁锢与束缚 396

4 市民登上历史舞台与社会风尚的变迁 399

1 明朝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404

第六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04

一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404

2 清前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407

二 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措施 409

1 稳定北疆 409

2 巩固西北 411

3 经营东北 412

4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414

5 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 415

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17

第七节 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与中外文化交流 419

一 反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斗争与清朝的闭关政策 419

1 葡萄牙侵占澳门 419

2 西班牙、荷兰侵犯台湾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 420

3 清政府抵制英国等西方殖民势力的斗争与闭关政策 422

二 清前期反对沙俄侵略的斗争 426

三 与亚非各国的交往 429

四 传教士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 432

第八节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436

一 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潮 436

1 明中期阳明学派的兴起与左派王学 436

2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清前期的反理学思想 440

二 考据学、历史学与文献学 444

1 考据学 444

2 历史学和文献典籍的整理编纂 446

三 文学艺术 448

四 科学技术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