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修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锦川著
  • 出 版 社:北京:华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8014650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仿佛居士北京讲课整理记录

一 名相与知解 1

存在是境界性的,交流要通过名相 1

什么是名相 2

名相有物相与心相之分 3

名者实之宾,无名实不立 4

名为实媒,亦为实碍 5

比喻帮助理解,也阻碍理解 6

实性名相与虚性名相 8

名相的含义会发生转换 8

物质境界有名相,精神境界没有名相 9

修炼术语是借用了物质境界的名相 10

修炼术语是指月手 11

说得越多,越难理解 11

大道至简,本无名相 12

应得鱼而忘筌,毋执筌而忘鱼 13

佛经都是比喻,比喻因人而异 14

名相不是道 15

钻研文字名相,不能入道 16

大道自然,不依逻辑 16

分辨名相,如入海算沙 17

无字才是真经 18

真知须有实践体会 20

哑巴卖汤圆的故事 21

已知等于存在,存在不等于已知 23

无知是人类的基本状况 23

人类之知,碍于外囿诸境 25

走进精神世界 26

人类之知,碍于内困六识 27

向内反证:我就是宇宙 28

人类之知,碍于已知障 29

碍于已知障者如坐井观天 31

真知贵在体验 32

气医如果被承认,很多病都不会耽误 33

承认气医需要多久的时间? 34

“科学”往往不科学 35

修务入境方知 36

人好先知后行,不知先行后知 37

真知在行,真知无得 38

妄知不若无知 38

二 修为与宗教 40

修为与宗教的内涵是不同的 40

修为与宗教的缘起不同 41

修为与宗教的肇源不同 42

宗教之修不同于修为之修 43

宗教需修为的神秘,修为需宗教的清静 43

修为依功果,宗教乘愿力 44

修为术语与宗教教理已不可分割 45

三 修为与科学 46

当今世界有两大时髦 46

世界起源于精神?还是起源于物质? 48

落入两端,势必片面 49

两仪本一体,一体分两仪 50

显用与存在是两个概念 52

境界阻隔,不知显用 53

修为与科学的方向正好相反 55

科学无法研究修为 56

仪器是六根功能的延伸 57

气的内涵:质为标,信为本 58

气分三界 60

四 传统修为与现代气功 62

“气功”这个名称往往使人误解 62

传统的修为称谓 63

养生就是炼命,修真就是证性 64

“气功”这个名词原指武家功夫 64

“气功”这个词扩大了原有的内涵 65

不要被“气功”一词所迷惑 66

气非气,功非功 67

本具无功,功非本具 68

凡是得来的,都要失去 69

气功已因名而滥,鱼龙混杂 70

药戏法种种 71

电气功 73

魔术与侃大山等等 74

宿命技法与灵物术 75

气功应该成为学术而不是杂耍 76

讲一下古典体育运动 77

法术尘技不是修为正道 78

气功的实质是性命学 79

作为性命学的气功,修为关键在入境性修炼 80

五 讹传与正误 81

气功界的讹传 81

“意守丹田”的说法不是正传 82

“丹田”一词的来历 82

丹鼎门的炼丹 83

丹尚未生,岂可指田 85

“意守丹田”等于开窍泄气 86

屁股漏气的故事 87

“舌抵上腭”与鹊桥飞架 89

你在守几? 91

妄泄天机误人,妄想执着误己 92

“以意领气”不能用在修炼中 93

“以意领气”弊端多 94

医家、佛家、道家各有不同的脉 96

人为必然有失,人通必然不通 97

治眼的故事 99

关于动架和定式 100

动作架式与内气无关 101

“大小周天”的误会 102

浮阳周天的得失 104

带功报告的真实内涵 105

发功并不神秘,关键是发功后怎么办 107

带功报告与治病的关系 108

做人应当实事求是 110

虚假的信息物带功治病 111

所谓能治病的“魔盒” 113

天地无非气,真假难分辨 114

瞬息传功可能吗? 115

静而无想的谬失 116

抱元守一的真义 117

慧能破卧轮的空定 118

不尽性心,不得智慧 120

禅宗的两个参头 121

六 鉴师真伪与鉴法真伪 122

如何鉴别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122

上师重给予,下师重索取 123

修行人争什么 124

修行人没有嗜好 124

看功力高下,问失去多少 126

心不被外界所牵 127

修行人没有贪心 127

有道有德,不弄神通 128

如何鉴别功法 129

秘法阶段指授,不会公开 129

真法不见古今书载 131

我们出过一本《授功秘录》 132

博采众家之长可不可能 133

要学会鉴别气功书刊 135

真道万难尽吐,真诀断难成书 136

学功最好选择传统的功法 136

正传讲道德理法,不求神通法术 138

不能理解就不能证实 139

修行人无需用表演来证明自己 140

神通本是自然事 141

以书为师,焉能入道 142

如何鉴别传法老师的高下 143

如何鉴别正法与邪法 144

传统的三因传法 145

传法中的随缘观机 148

因为古人保守,中医不会开刀 149

太极学的传法已经做了适当改变 149

传统法承四要 150

太极文化的学者要做到三件事 152

修真四备 153

道门八戒 154

真修之九大 155

做好事并非功德 156

道本无偏 157

多学自误 158

要知前面路,须问过来人 160

创新者需要回答的问题 161

不要去作无谓的牺牲 163

偏差就是功力 164

什么是“走火入魔” 165

七 道家与修道 167

道门的学派、教派的区别 167

学派须悟证,教派讲信仰 169

道家与道教同祖老子 169

什么是道家 170

谈道就谈道,不要牵扯政治 171

道不干政,是道家的原则 172

道传禁止表演法术 173

讲道要分清场合 175

太极哲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176

人为什么要学道? 177

圣凡的区别 179

道在世间,为人行之道 180

“利益众生”是一句空话 181

修道是在有界,还是在无界 183

道行世间的原则和要求 184

要把听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 185

修道要把“我”放在一边 186

修行必须明理 187

太极学是理行一贯的 189

学道没有标准答案 189

知错即改,悟了再来 190

气在形神之间 191

人体的动运 192

人体的发功致动与天地的动静之道 193

修道中的真与假 196

修行要与老师合心 197

太极道行要下四次种 199

纯信难,乱信易 200

真正的无为,必与天地合场 200

人起贪心,即违天心 201

发功是进入精神境界的手段 202

修真必须发功,发功必须失控 203

不失控就不能进入境界 205

只有实际体会,才能真正理解 205

有缘闻道,应当珍惜 206

道贵行 207

要确立正确的修道观 208

八 圣凡对待观 209

圣也牵你,凡也牵你 209

药能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210

圣人是智慧明辨、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212

关键是你被不被牵 213

要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位置 214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16

人落有界,就有善恶分别 217

不思善,不思恶 217

贪欲驱驰,苦海无边 218

做一个有自己准则的人 219

在世间立身、立命、立道 220

道是有风骨的 222

道先利己,而后利人 223

利人贵在指道 223

欲善圣行,先善俗行 224

只闻道碍俗,岂有俗碍道 224

苦不是道,乐也不是道 225

苦乐平怀,随缘度日 226

修行人怎样对待钱 227

修行人如何对待名位 228

九 悟证与灵知 229

悟与证是两个概念 229

太极哲学立足于三界 230

入乃悟,返乃证 231

不出有界,不可能真正认识有界 232

太极哲理是出境总结的 234

真理是境界性的 234

向外认识与向内认识 235

人类的知并不伟大 236

天地生了你,天地就决定了你 237

世间的一切要看得透 239

从本上思考问题 241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42

道难言诠,强名为道 24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244

修道了道,自主自造 245

自心束缚,是最大的束缚 246

多吃几个死耗子未必合算 247

万灵一体与修归宇场 248

什么样的顽石能够听经点头 249

婴儿有耳,为何听不见讲话 251

三世诸佛,本来一体 251

标准不立,是非不清 253

十 立道的标准 253

立道要有一个标准 254

佛祖应该保佑谁 255

观念的糊涂来自于目的的糊涂 255

没有标准,就没有高下正邪 256

正法以道,邪法以术 258

没有传承,可不可以成佛 260

法落有界,即不平等 261

道是修,德是行 264

十一 道与德的关系 264

一团私心,不能入道 265

修德贵在自参心性 266

修德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 267

不愿意修德,就是不愿意修道 268

悟道为功,行道为德 269

功德功在出世,福德福在世间 269

你在有界,就要学会在有界做事 271

救急不救贫 271

至德无德,因为不在有界 272

在有界,还要按有界的规律办事 273

道俗反成,不可偏废 273

欲修圣道,先修人道 274

欲强身命,先修道德 275

要治身病,先治心病 276

凡人看外,圣人看内 277

人生第一重要的事情 278

你的一切,如来悉知悉见 279

人为什么会迷? 279

生生与道的矛盾 280

能否进入境界,在于心性是否无碍 281

大欲无求 283

菩萨心肠,首先利己 283

太极文化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285

一个有价值的学说,将使人类的思想改观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