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通信网络概论 1
1.1 概述 1
1.1.1 通信网络的概念 1
1.1.2 通信网络的影响 1
1.2 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 2
1.3 通信网络的特性 3
1.4 通信网络的类型 3
第2章 通信网络技术原理 5
2.1 通信的基本概念 5
2.2 通信网络的通信方式 7
2.2.1 串行传输方式和并行传输方式 7
2.2.2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7
2.2.3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8
2.3 通信网络的传输技术 8
2.3.1 时分多路复用 8
2.3.2 PCM时分多路复用 12
2.3.3 PCM30/32路系统 14
2.3.4 同步数字序列 16
2.3.5 频分多路复用 20
2.3.6 码分多址 20
2.3.7 波分多路复用 21
2.4 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22
2.4.1 基本概念 22
2.4.2 电路交换 23
2.4.3 报文交换 23
2.4.4 分组交换 24
2.5 数据调制与编码 27
2.5.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7
2.5.2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30
2.5.3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31
2.5.4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31
2.6 差错控制与差错控制编码 33
2.6.1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34
2.6.2 差错控制编码 35
第3章 通信网络协议及其体系结构 40
3.1 概述 40
3.2 通信网络协议及其功能 41
3.2.1 基本概念 41
3.2.2 通信网络协议的功能 41
3.3 OSI-RM模型 45
3.3.1 OSI-RM模型的产生 45
3.3.2 OSI-RM模型的体系结构 45
3.3.3 OSI-RM层次模型中各层的功能 46
3.4 OSI-RM模型的工作原理 49
3.4.1 几个基本概念 50
3.4.2 OSI模型的垂直层间通信原理 51
3.4.3 OSI模型的水平层间通信原理 52
3.4.4 网络层的通信原理 53
3.4.5 传输层的通信原理 55
3.4.6 应用层的通信原理 57
3.5 OSI-RM模型的实现 59
第4章 电话网 60
4.1 电话网概述 60
4.1.1 电话网的发展 60
4.1.2 基本概念 60
4.2 电话网中采用的传输技术 62
4.2.1 FDM 62
4.2.2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 64
4.3 电话网的结构 65
4.3.1 拓扑结构 65
4.3.2 等级结构 66
4.4 信令系统 67
4.4.1 基本概念 67
4.4.2 7号信令系统的信令结构模型及各层功能 68
4.4.3 中国1号信令系统的工作原理 70
4.5 路由选择的原理 72
4.5.1 路由概念及其类型 72
4.5.2 路由选择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73
4.6 电话网络的发展趋势 77
第5章 X.25分组交换网 78
5.1 概述 78
5.1.1 X.25分组交换数据网的历史 78
5.1.2 X.25分组交换使用的技术规程 78
5.1.3 X.25分组交换数据网的特点 79
5.1.4 用户终端与分组交换网的连接方式 81
5.2 X.25协议及其层次结构 81
5.2.1 X.25协议接口规程 81
5.2.2 X.25与OSI-RM层次结构对比 82
5.2.3 HDLC规程 83
5.3 X.25的三层结构 85
5.3.1 X.25分组层概述 85
5.3.2 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区别 86
5.3.3 X.25分组的格式 86
5.3.4 X.25分组层的通信过程 88
5.3.5 X.25帧层 94
5.3.6 X.25的物理层 98
5.4 X.25分组交换网的路由技术 98
5.4.1 固定路由算法 99
5.4.2 自适应路由算法 100
5.5 X.25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100
5.5.1 分组交换机 101
5.5.2 网络管理中心 102
5.5.3 分组装拆设备和远程集中器 105
5.5.4 分组终端 106
第6章 帧中继网 108
6.1 概述 108
6.1.1 帧中继的历史 108
6.1.2 帧中继的技术标准 108
6.2 帧中继的基本原理 109
6.2.1 帧中继的概念 109
6.2.2 帧中继体系的层次结构 110
6.2.3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 113
6.3 帧中继网 119
6.3.1 帧中继网的拓扑结构 119
6.3.2 帧中继网络设备 120
6.3.3 网络的层次结构 121
6.3.4 帧中继网的带宽管理 122
6.3.5 帧中继业务的特点与应用 122
6.4 帧中继接入网 123
6.4.1 帧中继接入网的设备 123
6.4.2 帧中继用户接入规程 124
6.4.3 用户接入电路 125
6.4.4 用户入网方式 126
6.5 帧中继网与其他网络的连接 127
6.5.1 帧中继网与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的互联 127
6.5.2 帧中继网与ISDN及B-IDSN之间的互联 128
6.5.3 帧中继网络之间的互联 129
第7章 ATM通信网 130
7.1 概述 130
7.1.1 ATM技术及其产生 130
7.1.2 ATM的概念和特点 131
7.2 ATM的协议参考模型 132
7.2.1 ATM协议模型的分层结构 132
7.2.2 ATM协议模型的多平面模型结构 133
7.3 ATM的工作原理 134
7.3.1 物理层 134
7.3.2 ATM层 136
7.3.3 ATM适配层 143
7.4 ATM网络 151
7.4.1 ATM网络结构 151
7.4.2 ATM网络接口 151
7.4.3 ATM网络地址结构 152
7.4.4 ATM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 152
7.4.5 ATM网络流量管理和拥塞控制 154
第8章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157
8.1 概述 157
8.1.1 ISDN的由来和现状 157
8.1.2 BISDN和NISDN的区别 158
8.2 ISDN网络 159
8.2.1 ISDN网络的结构 159
8.2.2 ISDN的UNI 159
8.2.3 ISDN的信道类型 164
8.2.4 ISDN的地址结构 164
8.2.5 ISDN支持的业务 165
8.2.6 ISDN网络的功能分配 168
8.3 ISDN网络的通信原理 170
8.3.1 ISDN协议的组成 170
8.3.2 用户网络接口协议 171
8.4 ISDN的网间互通 183
8.4.1 ISDN与电话网的互通 184
8.4.2 ISDN与分组网的互通 184
8.4.3 公用/专用ISDN的互通 184
第9章 因特网 186
9.1 因特网概述 186
9.1.1 因特网的概念 186
9.1.2 因特网的产生历史 186
9.1.3 因特网的发展 187
9.1.4 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 188
9.1.5 因特网的基本服务 189
9.2 因特网协议 192
9.2.1 因特网协议的层次结构 192
9.2.2 因特网的协议工作原理 193
9.2.3 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194
9.2.4 IPv6技术 219
9.3 因特网的通信原理 223
9.3.1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算法 223
9.3.2 因特网的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227
9.4 因特网的设备 229
9.4.1 传输介质连接设备 230
9.4.2 网络适配器 230
9.4.3 调制解调器 231
9.4.4 中继器 232
9.4.5 集线器 233
9.4.6 网桥 234
9.4.7 路由器 236
9.4.8 网关 239
9.5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240
9.5.1 PSTN拨号 240
9.5.2 ISDN接入方式 241
9.5.3 DDN专线接入方式 241
9.5.4 ADSL接入方式 242
9.5.5 VDSL接入方式 242
9.5.6 Cable-Modem接入方式 243
9.5.7 PON接入 243
9.5.8 LMDS接入方式 244
9.5.9 LAN接入方式 244
第10章 无线网络通信原理 246
10.1 概述 246
10.1.1 无线网络的发展背景 246
10.1.2 无线网络的优势 247
10.2 无线网络的通信技术 248
10.2.1 扩频通信 248
10.2.2 扩展频谱通信的定义 248
10.2.3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249
10.2.4 扩频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 250
10.2.5 扩展频谱通信的主要特点 250
10.2.6 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 252
10.3 WAP技术 264
10.3.1 WAP概述 264
10.3.2 WAP协议的原则和目标 264
10.3.3 WAP协议的层次结构 265
10.3.4 WAP网关 269
10.3.5 WAP服务器与移动网络(MN)的连接 270
10.4 蓝牙技术 272
10.4.1 蓝牙的由来 272
10.4.2 蓝牙的概念 272
10.4.3 蓝牙的技术内容 273
10.4.4 蓝牙的未来 273
10.4.5 蓝牙技术面临的问题 274
10.4.6 蓝牙系统的组成 275
10.4.7 蓝牙技术的协议分层结构 276
10.4.8 蓝牙技术与无线局域网 276
10.4.9 蓝牙技术的实现方式 277
参考文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