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古代的唯物辩证观 4
三、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10
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1
第一章 阴阳、五行 20
第一节 阴阳学说 20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21
二、阴阳学说的形成及发展 22
三、阴阳属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3
四、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4
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0
六、近代对于阴阳学说的认识 34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35
第二节 五行学说 35
二、五行学说的形成和沿革 36
三、五行的属性归类 37
四、五行的生克、制化、胜复、乘侮规律 38
五、中医学中五行学说的应用 43
六、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的意义及其现代认识 48
第二章 ?象 50
概述 50
第一节 脏腑 53
一、脏腑的功能特点及区别 53
二、五脏 55
三、六腑 89
四、奇恒之腑 98
五、脏腑之间的关系 101
六、脏腑与饮食物的消化、水液代谢及精神活动的关系 111
一、气 118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118
二、血 122
三、津液 124
四、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25
第三章 经络 128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生理功能 128
一、经络的概念 128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28
[附]经络系统简表 130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130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31
一、名称分类 131
[附]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循行部位简表 131
二、十二经循行部位及主要病症 132
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141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42
四、十二经脉走向与交接规律 142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特点及主要生理功能 143
二、奇经八脉循行部位及主要病症 144
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主要区别 149
第四节 络脉、经别、经筋、皮部 149
一、十五络脉 150
二、十二经别 150
三、十二经筋 152
四、十二皮部 152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54
一、阐述病变机理 154
二、指导临床诊断 155
三、指导临床治疗 155
[附]经络实质研究动态简介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