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科学技术观 3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和功能 3
一、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 4
(一)科学的性质 4
(二)技术的性质 7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9
二、科学技术的功能 10
(一)认识世界的功能 11
(二)改造世界的功能 16
三、科学技术的价值 26
(一)科学技术具有价值属性 26
(二)科技知识能够创造价值 27
(三)科学家创造科技知识要付出代价 28
第二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0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0
(一)“知识就是力量” 31
(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32
(三)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34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内涵 36
(一)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36
(二)目前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是最关键的要素 39
(三)财富或商品的价值中,科学技术日趋占据首位 40
(四)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41
(五)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42
(六)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第一位作用 44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伟大意义 4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意义 46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实践意义 50
第三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55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55
(一)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56
(二)社会革命和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60
(三)哲学思想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65
二、推动科技发展的内在矛盾 68
(一)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对立统一 69
(二)不同观点和学派的学术争论 71
(三)分化与综合、继承与创新 73
第四章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77
一、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 77
(一)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迅速增长 78
(二)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愈来愈短 78
(三)新技术、新产品的老化速度加快 78
(四)科学技术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79
二、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 81
三、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 82
四、国际科技发展的多极化和人才竞争的白热化 84
(一)国际科技发展的多极化 84
(二)科技人才竞争白热化 85
五、科技发展与国家目标的联系空前加强 87
六、深化经济、政治和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我国科技进步 89
(一)外部条件与内在矛盾的结合和统一是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 89
(二)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93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发展步伐 95
第二编 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 105
第五章 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上) 105
一、现代数学的发展 105
(一)数学及其特点 105
(二)数学发展概况 106
(三)现代数学发展中的新理论 107
二、物理学的革命 111
(一)物理学概述 111
(二)相对论的建立 112
(三)量子力学的建立 115
(四)凝聚态物理学及其前沿 116
三、现代化学的进步 118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类 119
(二)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 120
(三)结构化学、量子化学与分子工程学 121
第六章 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下) 125
四、天文学的新发现 125
(一)天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125
(二)天体物理学的重大发现 126
(三)大爆炸宇宙模型 128
(四)天文学上的新发现 130
五、地学的新成就 133
(一)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二)大地构造的几种新理论 136
(三)海洋科学及其发展 138
六、生物学的新突破 142
(一)生物学概述 142
(二)细胞学说的新进展 143
(三)分子生物学的成就与意义 144
(四)生物工程的崛起 145
第七章 高新技术 149
一、高新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149
(一)什么是高技术 149
(二)高技术的特点 151
二、高技术的社会功能 153
(一)高技术是经济上的生产力 154
(二)高技术是军事上的威慑力 155
(三)高技术是政治上的影响力 156
(四)高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157
三、我国的高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157
(一)我国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157
(二)我国发展高技术的实施计划 159
(三)开辟技术创新之路,把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推向一个高水平 161
第八章 高技术发展的核心——信息技术 163
一、信息接收技术 164
(一)遥感技术的原理 164
(二)遥感仪系统的组成 164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 165
二、信息存储技术 167
三、信息处理技术 168
(一)电子计算机的构成及性能指标 169
(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171
(三)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73
四、信息的传递技术 174
(一)数字控制交换技术 174
(二)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 175
(三)光纤通信 176
(四)数字移动通信 177
(五)卫星通信 178
(六)“信息高速公路” 179
第九章 现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新材料技术 181
一、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 181
(一)材料及其分类 182
(二)材料的地位和作用 183
二、不断发展中的三大基本材料 185
(一)金属材料 185
(二)陶瓷材料 189
(三)高分子材料 190
三、新型材料的崛起 192
(一)几种主要的新型材料 192
(二)按照需要设计和制备新材料 198
(三)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 199
第十章 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支柱——新能源技术 201
一、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
(一)能源及其分类 201
(二)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演变 203
(三)能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4
二、世界能源的现状和未来 206
(一)世界有限的能量资源与过量消耗 206
(二)世界能源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特点 207
(三)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耗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09
三、新能源技术 211
(一)核能技术 211
(二)太阳能技术 214
(三)其他新能源技术 216
第十一章 21世纪社会经济的支柱——生物技术 221
一、生物工程的兴起和发展 221
(一)什么是生物工程 221
(二)生物工程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前提 222
(三)生物工程的崛起 225
二、生物工程的内容 226
(一)细胞工程 227
(二)基因工程 229
(三)酶工程 231
(四)发酵工程 232
(五)蛋白质工程 232
三、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233
(一)生物技术将使当今社会发生重大改观 233
(二)谨防生物技术有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237
(三)我国的生物技术发展概况及对策 238
第十二章 开拓人类活动新领域——空间技术 242
一、空间技术 242
(一)什么叫空间技术 242
(二)空间技术的应用原理 244
(三)空间技术的意义 245
二、空间技术的巨大成就 247
(一)飞翔太空看地球——人造地球卫星 247
(二)探索空间新壮举——载人航天 251
(三)向无限的空间进军——空间探测器 254
三、空间技术的发展前景与我国概况 254
(一)空间技术的发展前景 254
(二)我国空间技术发展概况 257
第十三章 国际争夺的新领域——海洋开发技术 260
一、海洋开发技术的兴起 260
(一)加快海洋开发势在必行 261
(二)海洋开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262
二、海洋开发的主要内容 264
(一)海洋水产资源的开发 264
(二)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266
(三)海洋能源的开发 268
(四)海水资源的开发 270
(五)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271
三、我国海洋开发现状与前景 272
(一)我国海洋开发现状 272
(二)我国海洋开发前景 274
第三编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81
第十四章 人口激增 281
一、人口的膨胀 281
(一)人口激增的特点 282
(二)人口剧增的主要因素 285
二、人口激增的后果 286
三、中国的人口问题 288
(一)中国的人口现状 288
(二)中国人口的未来 295
(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297
第十五章 自然资源短缺 301
一、自然资源 301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301
(二)自然资源的类别 302
(三)自然资源的特征 303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305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05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 310
(三)我国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发展趋势 312
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315
(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原则 315
(二)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318
(三)开展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实现资源利用的科学化和环境保护的最佳化 319
第十六章 环境恶化 324
一、环境和环境问题 324
(一)环境 324
(二)环境问题 326
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28
(一)生态破坏严重 329
(二)环境污染加剧 331
(三)自然灾害频发 333
(四)我国的环境现状 336
三、环境保护 338
(一)世界环境战略 338
(二)中国的发展与环保工作 341
第四编 科学决策与科教兴国 347
第十七章 科学决策 347
一、科学决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47
(一)什么叫决策 347
(二)近现代决策的特点 348
(三)科学决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49
二、科学决策的类型、程序、原则和方法 352
(一)科学决策的类型 352
(二)科学决策的程序 356
(三)科学决策的原则 359
(四)科学决策的方法 362
三、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366
(一)加强政治思想修养 366
(二)提高统帅才能 367
(三)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 367
(四)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决策体制 368
第十八章 科教兴国 370
一、“科教兴国”战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371
(一)重视科技是产生“西洋发达”和“东洋奇迹”的关键 371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75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81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可能性 383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385
(一)科技事业发展的方针与目标 385
(二)“科教兴国”的总体目标与任务 389
三、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胜利实施 392
(一)增加科技投入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保证 392
(二)建设高水平的科技队伍,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 395
(三)加强党的领导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政治保证 400
主要参考文献 402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