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危重病监测治疗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应明英主编;王泉云,石应康,田浩明,吴淑红,吴言涛,闵龙秋,陈文彬,应明英,张健,杨建,罗传兴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17030267
  • 页数:88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危重病监测治疗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7

第一章 加强医疗病房的发展和现状……………………? 7

一、监护病房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二、ICU的分类………………………………………………………?三、ICU的服务对象…………………………………………………?四、危重病人的收治途径………………………………………………?五、ICU的规模…… 7

七、ICU病房的设施与建设 8

八、ICU的人员组成、培训及考核 9

第三十七章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和监护 (61 9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分级标准 (61 9

九、危重病医学研究的领域、方向和展望 10

第一节 酸碱平衡 12

第二章 酸碱平衡与水、电解质平衡 12

一、血液的缓冲作用 13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14

三、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表现 15

四、酸碱变化的监测 19

五、酸碱失衡的处理 20

序 21

目录 21

一、水的正常平衡 22

第二节 水、电解质平衡 22

前言 23

二、电解质平衡 25

第三章 心、肺、脑复苏 27

第一节 心脏骤停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28

一、原因 28

二、临床表现 30

第二节 心脏复苏 32

一、心脏按压 32

二、复苏用药 34

三、电击除颤 37

第三节 肺复苏 38

一、立即处理 38

二、机械通气 39

三、对呼吸兴奋药物的评价 39

第四节 脑复苏 40

一、脑水肿的防治 40

二、关于中枢兴奋药的应用 42

第五节 复苏后处理 42

一、维持内环境稳定 43

二、控制抽搐 44

三、体温的控制 45

四、预防感染 45

五、营养支持 46

六、复苏后并发症的防治 46

第六节 预后及后遗症 47

第四章 全麻术后病人的管理与复苏 49

一、麻醉复苏室(PARR)或麻醉后监测病房 49

二、全麻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52

第五章 氧疗及氧中毒 59

一、氧的输送与储备 59

二、低氧的原因和表现 62

三、二氧化碳(CO2)的正常生理与病理生理 64

四、氧疗的适应证与方法 65

第六章 呼吸功能监测 72

第一节 血气监测指标 73

一、动脉血气测定 73

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测定 77

三、静脉血血气分析 78

四、氧气交换效率 78

五、呼出气二氧化碳的监测 81

第二节 肺功能监测指标 83

一、肺容量的监测 83

二、呼吸力学的监测 87

第三节 呼吸形式的监测 92

第四节 术后呼吸监测对临床处理的指导 93

第七章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96

一、工作原理 96

二、临床应用 99

三、准确性及影响因素 100

第八章 危重病人的心电监护 103

第一节 监护设备和技术 104

一、监护设备 104

二、常用心电监护仪的种类 105

三、监护技术 106

四、心电监护的适应范围 108

第二节 心电发生原理及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09

一、心电发生的原理 110

二、正常心电图 114

三、心电监护中常见的心律失常 118

第九章 循环功能监测 123

一、心脏泵血功能监测 124

二、血容量监测 125

三、外周血管阻力监测 125

四、血压、脉搏监测 125

五、血氧饱和度监测 127

六、中心静脉压监测 127

七、心排血量监测 128

八、肺动脉压及肺小动脉楔压监测 130

第十章 动脉和中心静脉插管测压 132

第一节 动脉插管测压 132

一、桡动脉穿刺插管 133

二、股动脉穿刺插管 135

三、肱动脉穿刺插管 137

四、直接动脉测压方法及注意事项 138

第二节 中心静脉插管测压 139

一、颈内静脉穿刺插管 140

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 144

三、股静脉穿刺插管 147

四、肘前静脉穿刺插管 149

五、CVP监测方法 152

六、并发症防治 154

第十一章 Swan-Ganz导管监测及临床意义 158

一、Swan-Ganz导管结构特点 158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59

三、穿刺插管工具和测量仪器的准备 160

四、肺动脉插管测压 160

五、温度稀释法测心排血量 167

六、血流动力学监测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68

七、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175

第十二章 心脏起搏与电复律 176

第一节 人工心脏起搏 176

一、心脏起搏的原理 176

二、基本概念 178

三、适应证 179

四、临时起搏器的安置方法 180

五、并发症防治及注意事项 181

第二节 心脏电复律 182

一、心脏电复律的原理 183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84

三、操作步骤 186

四、并发症防治及注意事项 187

第十三章 机械通气 190

一、与机械通气有关的基本概念 190

二、呼吸机的分类 192

三、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193

四、呼吸参数的调节 195

五、通气模式的意义及选择 196

六、机械通气的实施 205

第十四章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并发症防治 209

一、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209

二、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214

第十五章 持续动-静脉血液滤过 220

一、CAVH的滤过原理及其与血透和血滤的区别 221

二、CAVH装置及操作技术 222

三、临床应用 225

四、CAVH的监护及注意事项 226

五、持续动-静脉血液透析 227

六、持续静-静脉血液透析 228

第十六章 外科危重病人体液及酸碱失衡的处理 230

第一节 体液失调的类型 230

一、容量变化 230

二、浓度(张力或渗透压)变化 231

三、组成成分的变化 233

第二节 外科危重病人体液及酸碱失衡的特点 239

一、幽门梗阻 239

二、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 239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全腹膜炎 240

四、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241

五、消化道外瘘 242

第三节 体液及酸碱失衡的治疗 243

一、补液总量的估计 243

二、补充液体的种类 246

三、特殊电解质(钾、钙、镁)失衡的处理 248

四、酸碱失衡的处理 251

五、体液及酸碱补充的程序及速度 254

六、补液中观察与监测指标 256

第十七章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258

一、概述 258

二、代谢平衡的概念 259

三、创伤、感染的代谢反应 260

四、危重病人营养状况的评定 262

五、危重病人的代谢支持 266

六、特殊营养物质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267

七、肠外(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270

第十八章 危重病人的医院内感染问题 274

一、危重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274

二、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276

三、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 277

四、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诊断 278

五、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控制 279

六、危重病房工作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 286

第十九章 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病因素及防治 288

一、发病情况 288

二、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 288

三、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 293

四、治疗 295

五、预防 296

第二十章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298

一、基本概念 298

二、致病因素 299

三、发病机制 299

四、脏器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302

五、诊断标准 305

六、治疗 307

第二十一章 危重病人的评分——APACHE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310

第一节 APACHE系统的诞生 310

第二节 APACHE-Ⅱ的发展及应用 311

一、APACHE-Ⅱ的改进 312

二、APACHE-Ⅱ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12

三、APACHE-Ⅱ的临床应用 316

第三节 APACHE-Ⅲ及其改进 320

第二十二章 创伤评分系统 327

第一节 概述 327

一、创伤评分系统的产生背景 327

二、创伤评分系统的类型 328

第二节 院前评分系统和生理评分方案 329

一、急救员判定法——EMT分数 329

二、创伤指数(TI) 330

三、院前指数(PHI) 330

四、CRAMS评分法 331

五、创伤积分(TS) 332

六、校正的创伤积分(RTS) 332

七、分拣速查表 334

八、其他 334

第三节 院内评分系统和解剖评分方案 334

一、简明损伤定级法(AIS) 335

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338

三、解剖要点评分(AP) 341

第四节 综合评分系统 343

一、原理 343

二、综合评分的指标(Ps) 344

三、生存概率(Ps)的计算方法 344

第五节 创伤结局预测和医疗救护评价 347

一、评价伤势预测结局 347

二、考察评分系统的准确性 347

三、判断救治质量 348

四、创伤评分学的实际应用 348

第二篇 常见危重疾病的监测与治疗 353

第二十三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测和治疗 35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53

二、病理改变 354

三、病理生理 354

四、临床表现 355

五、实验室检查 357

六、其他检查 361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361

八、并发症 362

九、监测 363

十、治疗 365

第二十四章 急性左心衰竭的监测和治疗 377

一、病因及诱因 377

二、病理生理 379

三、临床表现 380

四、辅助检查及监护 381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383

六、治疗 384

七、预后 388

第二十五章 危重病人严重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389

一、心肌电生理 389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390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基础 393

四、危重病人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评价 394

五、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396

六、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398

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401

第二十六章 心力衰竭治疗再评价 403

一、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收缩原理 404

二、心力衰竭的原因 405

三、心力衰竭时的代偿适应 405

四、心力衰竭时心脏调节机制的变化 406

五、充血性心衰治疗决策的变化 408

六、充血性心衰的治疗 410

七、对治疗心衰药物的再认识 411

第二十七章 心内直视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416

第一节 低心排综合征的原因 417

一、创伤的原因 417

二、心内直视手术的原因 417

第二节 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20

一、临床表现 420

二、低心排综合征的诊断依据 423

第三节 低心排综合征的治疗 424

一、血容量的补充 425

二、出血的处理 425

三、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的治疗 426

四、低心排综合征血流动力学的综合处理 427

第二十八章 心胸外科高危病人的监测处理 438

第一节 术中监测 438

一、氧消耗量和心排血指数的监测 438

二、灌注流量的监测和控制 439

三、温度监测和评估 440

四、血液稀释度的掌握 441

五、灌注压监测 442

六、抗凝监测 443

第二节 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处理 443

一、心脏生理学基础 443

二、心肺转流术后循环生理学的改变 446

三、胸心ICU内常用监测技术 448

四、术后血流动力学处理 452

第三节 术后呼吸功能的监测及处理 456

一、胸心外科术后病人产生呼吸障碍的因素和机制 457

二、呼吸监测和呼吸机调节 458

第二十九章 休克的监测与治疗 467

一、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护 467

二、休克原发病的治疗 472

三、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 474

四、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失衡 476

五、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的使用 477

六、改善心功能 478

七、防治微循环淤滞——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478

八、DIC的诊治 481

九、稳定溶酶体膜药物的使用 483

十、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诊治 483

十一、抗内毒素疗法 488

十二、抗细胞因子(cytokines)疗法 488

十三、中药丹参对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 489

第三十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91

一、病因 491

二、发病机制 493

三、病理生理 500

四、病理改变 503

五、临床表现 504

六、诊断标准 505

七、发病率和病死率 505

八、治疗 506

九、预防 512

第三十一章 多发创伤的紧急救护 513

第一节 创伤病员的分类 514

第二节 多发创伤的早期处理 517

一、气道和肺功能 517

二、血容量和心脏功能 519

三、神经系统的初步处理 521

第三节 多发创伤的进一步处理 523

一、神经系统进一步处理 523

二、颌面部损伤的处理 524

三、胸部损伤的处理 524

四、腹部损伤的处理 525

五、骨折的处理 525

六、隐性出血的处理 525

第四节 特殊的辅助检查 526

一、血液检查 526

二、尿液检查 527

三、放射学检查 527

四、腹腔灌洗 528

第五节 治疗要点 529

一、入院前的急救要点 529

二、入院后的急救要点 529

三、手术治疗的要点 530

四、重症监护的要点 531

五、抗生素的应用 531

六、伤口处理 533

第三十二章 重型颅脑损伤的处理 534

第一节 原发性颅脑伤的治疗 534

一、本位 534

二、补液 535

三、激素治疗 535

四、脑室引流 536

五、亚低温疗法 536

六、巴比妥类药物 537

第二节 各种继发性脑损伤的治疗 538

一、控制颅内压增高 538

二、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处理 540

第三节 继发性脑损伤的预防 540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540

二、维持循环系统稳定和有效脑血流灌注 542

第四节 颅内并发症的处理 545

一、复发性颅内血肿 545

二、创伤后脑积水 545

三、外伤性癫痫 546

四、脑脊液切口漏 547

五、术后颅内感染 548

第五节 颅外并发症的处理 548

一、水、电解质失衡 548

二、肺部并发症 550

三、胃肠道出血 551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 552

第六节 营养支持治疗 552

第七节 促进神经细胞恢复药物的应用 553

第三十三章 神经外科危重疾病的监测 555

第一节 神经外科危重监护病房的基本要求 555

第二节 一般监测 556

一、生命体征的监测 556

二、意识的监测 557

三、神经系统体征的监测 557

四、其他监测 558

第三节 颅内压的监测 558

一、脑室内压监测 559

二、蛛网膜下或硬脑膜下压监测 559

三、硬脑膜外压监测 559

第四节 脑代谢的监测 560

一、氧代谢的监测 560

二、糖代谢的监测 562

三、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563

四、酶学的监测 563

五、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害及监测 564

六、其他代谢的变化 565

第五节 脑血循环的监测 565

一、动脉血压的监测 566

二、脑灌注压(CPP)监测 566

三、脑血流量(CBF)监测 566

第六节 脑电生理活动的监测 568

一、脑自发性电位的检查及监测 568

二、脑诱发电位的检查及监测 569

第三十四章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监测和治疗 571

第一节 病因和临床表现 571

一、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 571

二、临床表现 572

第二节 临床监护和常用的检查 574

一、临床监护 574

二、生化检查 576

三、血液学检查 578

四、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查 579

五、辅助检查 579

第三节 临床治疗 579

一、病因治疗 580

二、保肝治疗和营养支持 580

三、并发症的治疗 580

四、肝支持治疗 582

第三十五章 肝移植术后的监测与重点处理 584

一、肝移植概述 584

二、肝移植的指征与时机 585

三、肝移植术后监护及其意义 588

四、肝移植术后处理 594

第三十六章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处理与监测 600

一、病因及特点 600

二、监测 602

三、急救处理程序 606

第一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分级和监护 619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监护 621

第二节 手术时机和指征的掌握 623

一、手术时机 624

第三节 手术方式的选择 628

二、手术指征 628

二、网膜囊蝶形引流术 629

一、胰床引流术 629

四、胃、空肠和胆总管造瘘 630

三、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术 630

五、胰腺部分切除和全胰切除 631

二、急性肾衰的病因 632

一、定义 632

第三十八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监测和治疗 632

第一节 概述 632

一、病因 634

第二节 急性肾小管坏死 634

二、发病机制 635

三、病理改变 641

四、临床表现 642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645

六、监测 649

七、预防和治疗 651

第三十九章 肾脏移植术后早期监测与处理 663

二、术后初期(48小时内)监测与处理 664

一、术后即刻处理 664

第一节 监护室的监测与处理 664

一、术后恢复期的一般处理 674

第二节 术后第1周的监测与处理 674

二、免疫抑制治疗 675

三、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监测与处理 677

第三节 肾移植后早期排斥反应的诊治 679

二、加速性排斥反应(ACR) 680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HAR) 680

三、急性排斥反应(AR) 681

一、发病机制 686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的一般概念 686

第四十章 危重疾病的出血问题 686

二、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691

三、诊断 692

四、防治 694

一、病因 695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95

二、DIC的激活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 697

三、临床表现 699

四、实验室检查 700

五、诊断 702

六、治疗 703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706

第四十一章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治 706

二、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表现及防治 707

一、诱因及发病机制 719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719

第四十二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监测和治疗 719

二、诊断 720

三、治疗及监测 721

一、诱因及发病机制 724

第二节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724

二、诊断 725

一、诱因及发病机制 727

第三节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727

三、治疗及监测 727

三、治疗及监测 728

二、诊断 728

第四节 糖尿病性低血糖昏迷 729

二、诊断 730

一、常见诱发因素 730

三、治疗及监测 731

二、临床类型及表现 733

一、诱因及发病机制 733

第四十三章 内分泌危象的监测和治疗 733

第一节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危象 733

三、诊断 735

四、治疗及监测 736

一、诱因及发病机制 737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737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738

三、治疗及监测 739

一、常见诱发因素 741

第三节 嗜铬细胞瘤危象 741

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742

三、诊断 743

四、治疗及监测 744

二、临床表现 746

一、毒物接触史 746

第四十四章 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746

第一节 急性中毒的诊断 746

二、清除毒物 748

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748

三、实验室检查 748

第二节 急性中毒的一般治疗 748

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750

一、金属及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 752

第三节 急性中毒的特殊解毒药 752

四、特殊解毒药的应用 752

五、对症支持治疗 752

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毒药 754

三、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 756

四、毒蛇咬伤的解毒药 757

一、血管扩张药物 761

第一节 心血管活性药物 761

第三篇 ICU内常用急诊药物与措施 761

第四十五章 循环呼吸系统急诊药物与措施 761

二、肌力性药物 764

三、降低心率的药物 768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 769

一、Ⅰ类 769

二、Ⅱ类 773

三、Ⅲ类 774

四、Ⅳ类 775

第三节 急救措施 775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选择 776

二、气管插管术 776

三、气管切开术 778

四、环甲膜穿刺术 780

五、环甲膜切开术 780

六、鼻导管吸痰术 781

七、胸腔穿刺术 782

八、胸腔闭式引流术 783

九、大隐静脉高位切开中心静脉置管术 785

十、心包穿刺术 786

十一、剑突下心包开窗术 787

第四节 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788

一、纤维支气管镜对呼吸道急症的管理 788

十二、心脏的临时起搏与电转复律 788

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紧急气管插管 790

三、咯血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791

第四十六章 神经系统急诊药物与措施 794

第一节 非手术疗法 795

一、脱水疗法 795

二、激素治疗 799

三、亚低温疗法 801

第二节 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治疗问题 804

一、必要的术前准备 804

四、过度通气疗法 804

二、急诊手术指征和时机的掌握 805

三、常见的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方法及适应证 807

第一节 消化系统常用急诊药物 809

一、质子泵阻滞剂 809

第四十七章 消化及内分泌代谢系统常用急诊药物 809

二、组胺H2受体拮抗剂 810

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811

四、胃肠道动力剂 812

五、胃肠粘膜保护剂 814

第二节 内分泌代谢系统常用急诊药物 815

一、加压素 815

二、甲状腺激素 817

三、抗甲状腺药物(ATD) 819

四、碘化物 820

五、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822

六、酚妥拉明 824

七、胰岛素 825

八、葡萄糖 828

九、氯化钾 829

十、氯化钠 830

十一、钙剂 831

十二、秋水仙碱 832

附录1 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90)编码表 833

附录2 环孢霉素A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866

附录3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剂量调节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