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西北边疆安全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建伟,赵波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05074434
  • 页数:6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13章,对近代以来中国西北边疆安全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以理论研究为重点,历史经验为借鉴,形势分析为依据,战略思考为归宿的逻辑结构。通过对经济、民族关系、宗教、“东突”、跨国民族等问题的个案研究,提出了解决西北边疆安全问题的一系列理论概念。

目录 1

绪论 1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1

二、研究现状述评 4

三、研究方法及原则 28

四、理论创新 29

五、逻辑结构 30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中国西北边疆地缘政治安全环境 32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中国西北边疆地缘政治安全环境 32

一、国际政治环境 32

二、国内政治环境 35

一、沙俄对中国西北边疆的早期侵略 36

第二节 沙俄对中国西北边疆的侵略 36

二、不平等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40

三、《中俄北京条约》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42

第三节 西北边疆危机全面爆发与新疆各族人民反侵略斗争 49

一、阿古柏入侵 49

二、沙俄武装占领伊犁与新疆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53

三、“塞防”“海防”之争与清朝政府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57

四、驱逐外寇 收复新疆 64

五、新疆建省 68

六、英俄对中国帕米尔地区的争夺 76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中国西北边疆安全 85

第一节 国际国内环境对西北边疆安全的影响 86

一、国际政治环境对西北边疆安全的影响 86

二、国内政治环境对西北边疆安全的影响 91

第二节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覆灭 94

一、“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分裂政权产生的背景 94

二、“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 97

三、“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覆灭 101

第三节 三区革命运动及新疆和平解放 103

一、三区革命运动爆发 103

二、三区革命运动发展过程 105

三、新疆和平解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14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西北边疆安全 118

第一节 “一边倒”国家安全外交战略与中苏结盟 119

一、“一边倒”国家安全外交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119

二、“一边倒”国家安全外交战略的提出及其历史地位 121

三、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4

四、中苏结盟的战略基础 126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30

第二节 中苏同盟关系解体及中国安全战略的调整 135

一、从友好走向对抗 135

二、中苏关系破裂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140

三、中苏关系破裂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142

四、“两个中间地带理论”的提出与中国安全外交战略的调整 144

第三节 中苏关系破裂对西北边疆安全的影响 147

一、中苏边界问题及武装冲突 147

二、“伊塔事件”缘起及其影响 151

第四章 苏联解体后的中国西北边疆安全 159

第一节 中亚国家安全战略与中国西北边疆安全 160

一、中亚国家安全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160

二、中亚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 165

三、中亚国家安全战略对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环境的影响 166

四、中国对中亚五国政策的战略意义 169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俄罗斯边界问题的解决 176

一、中苏边界问题谈判肇起 176

二、苏联解体后中俄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 178

三、中国与中亚三国边界问题的解决 182

第三节 地区安全合作新机制:“上海合作组织” 189

一、从“上海五国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 190

二、构建“上海合作组织”的现实基础 194

三、“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 201

四、当前“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204

第五章 “9·11”后中国西北边疆地缘安全环境 210

第一节 西北边疆在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211

一、西北边疆将成为中国国际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因素 213

二、西北边疆将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重点 214

三、西北边疆构成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纵深 215

四、西北边疆是中国经济安全生命线之所在 216

五、西北边疆地区影响中国国家统一和安全的权重进一步增强 217

六、西北边疆是中国实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218

第二节 当前西北边疆安全形势基本判断 219

一、军事压力明显增大 220

二、地缘政治复杂多变 222

三、恐怖威胁依然严峻 223

四、信息安全凸显重要 225

五、能源安全日益紧迫 226

六、内部安全隐忧不减 226

一、台海因素 228

第三节 影响西北边疆安全与稳定因素的分析 228

二、美国因素 229

三、印度因素 230

四、中亚因素 231

五、恐怖分裂因素 232

六、国内不稳定因素 233

第六章 国家安全理论一般概述 235

第一节 国家安全理论及概念 236

一、国家安全的理论内涵:追本溯源 236

二、国家安全理论基本概念 241

第二节 国家安全理论的扩展:非传统安全 253

一、非传统安全的内涵及其类型 254

二、我国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战略选择 266

第三节 国家安全理论基础:国家安全观 269

一、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270

二、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272

三、新国家安全观内涵及其特征 279

四、对新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思考 280

第七章 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利益 283

第一节 国家利益概念辨析 284

一、国家利益概念的基本内涵 284

二、国家利益的本质特征 292

第二节 国家安全利益与国家安全利益问题 296

一、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297

二、中国国家安全利益问题 299

第三节 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区及其分布 308

一、国家安全利益区划分方法和原则 309

二、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区地理划分 310

第八章 经济发展与西北边疆安全 321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 322

一、国家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322

二、经济发展决定国家安全的质量和水平 325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对西北边疆安全的效应 327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西北边疆经济状况 329

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西北边疆安全的影响 334

第三节 制度变迁与西北边疆安全 341

一、制度变迁的理论内涵 341

二、制度变迁对西北边疆安全的影响 343

第四节 经济结构调整与西北边疆安全 350

一、所有制结构调整引发社会阶层结构变动,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 351

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各产业比例关系变动,构成对政治稳定的冲击 352

三、分配结构变化导致分配不公,对社会政治稳定产生直接影响 353

第五节 加快经济发展 维护西北边疆安全 355

一、经济发展是实现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 355

二、实现西北边疆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战略 359

第九章 民族关系与西北边疆安全 364

第一节 西北边疆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365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边疆民族关系的历史回顾 365

二、当前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69

第二节 民族关系对西北边疆安全的影响 372

第三节 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376

一、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努力增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377

二、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 378

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380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 385

五、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 387

第十章 宗教问题与西北边疆安全 389

第一节 西北边疆民族宗教信仰现状及特点 390

一、西北边疆宗教现状 390

二、西北边疆宗教特点 393

第二节 宗教对西北边疆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双重影响 397

一、宗教对西北边疆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影响的正向功能 398

二、宗教对西北边疆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影响的反向功能 406

三、当前威胁西北边疆安全的主要宗教问题及表现形式 414

第三节 境外伊斯兰宗教势力与西北边疆安全 420

一、境外伊斯兰宗教势力渗透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421

二、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战略对策与思考 424

第十一章 “东突”问题与西北边疆安全 431

第一节 “泛东突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 432

一、“泛东突主义”概念的提出 432

二、与“泛东突主义”相关的几个概念 434

三、“泛东突主义”的理论基础 439

四、“泛东突主义”的理论内涵 447

第二节 “东突”问题的现实分析 451

一、“东突”从民族分裂主义向恐怖主义的蜕变 451

二、当代恐怖主义特征及其类型 453

三、“东突”恐怖主义特征 455

四、“东突”恐怖势力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 458

五、“东突”恐怖主义组织 464

一、中国政府依法打击“东突”恐怖主义 467

第三节 依法打击“东突”恐怖主义维护西北边疆安全 467

二、对进一步打击“东突”恐怖势力的战略思考 472

第十二章 跨国民族问题与西北边疆安全 478

第一节 关于跨国民族理论的几个问题 479

一、跨国民族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479

二、跨国民族类型划分 481

三、跨国民族与跨国民族问题 483

四、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 485

第二节 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跨国民族历史形成过程 487

一、哈萨克族跨国状态的形成 487

二、乌兹别克族跨国状态的形成 489

三、吉尔吉斯族跨国状态的形成 489

四、塔吉克族跨国状态的形成 490

五、维吾尔族跨国状态的形成 491

六、东干族的形成 492

第三节 中国西北边疆与中亚同源跨国民族构成及分布 493

一、同源跨国民族族体构成 493

二、同源跨国民族地理分布 495

第四节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对跨国民族的影响 499

一、民族意识对同源跨国民族的影响 500

二、民族主义对同源跨国民族的影响 502

三、“泛突厥主义”对同源跨国民族的影响 505

四、“东突”民族分裂主义对同源跨国 506

民族的影响 506

第五节 跨国民族问题与西北边疆安全稳定机制的构建 507

一、社会控制机制 508

二、社会保障机制 509

三、社会整合机制 510

四、社会激励机制 512

第十三章 中亚极端主义与西北边疆安全 514

第一节 极端主义概念和基本类型 515

一、极端主义概念界说 515

二、当代极端主义的基本类型 517

第二节 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的关系 526

一、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的区别 526

二、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的关系 533

第三节 中亚极端主义势力的历史与现状 535

一、历史上的中亚极端主义 535

二、现代中亚极端主义的发展 538

三、中亚地区主要极端组织及其特征 549

第四节 中亚极端主义势力对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影响 558

一、对“东突”恐怖势力的催化和导向 559

二、严重威胁我国西北边疆安全和周边地区安全 561

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65

四、治理极端主义势力的战略对策思考 567

结论 569

一、保持西北边疆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的历史经验 569

二、21世纪初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和任务 577

三、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 580

四、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实现途径 583

五、21世纪初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理论创新和发展 591

主要参考文献 593

后记 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