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一、本研究的意义 1
二、本研究的理论视角 2
三、调研的内容和方法 3
四、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5
五、本研究的主要政策建议 10
第一章 电力装备制造业部门创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13
一、国家电网电力装备制造业务的特点分析 14
二、装备制造业部门创新体系完善的路径 28
三、进一步促进装备制造业部门创新体系完善的政策建议 32
第二章 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 37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38
二、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41
三、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与挑战 48
四、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基础设施完善的政策建议 55
第三章 乳制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57
一、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57
二、“三聚氰胺事件”与乳制品行业转型升级 59
三、对“三聚氰胺事件”调研的主要结论 74
四、促进我国乳制品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76
第四章 现代中药产业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 91
一、我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92
二、现代中药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变迁 94
三、现代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 96
四、产业未来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102
第五章 游艇产业的制造与服务互动发展 107
一、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游艇产业的条件与机遇 108
二、游艇产业链分析 113
三、天津滨海新区游艇产业的业态选择 115
四、游艇产业培育思路与措施 132
第六章 浙江玉环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139
一、区域工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139
二、土地、劳动力要素约束下的结构调整 145
三、需求导向的科技创新模式 150
四、玉环未来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54
第七章 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159
一、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障碍 160
二、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路径 162
三、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 167
四、北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措施 174
第八章 苏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 179
一、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和特点 180
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制约因素 184
三、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194
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197
五、加快平台建设、提升区域软实力的政策建议 201
第九章 浙江余姚以市场转型驱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205
一、中国塑料城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 206
二、中国塑料城转型升级的目标与路径 217
三、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推动转型升级 220
四、关于加快中国塑料城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227
第十章 江苏常州无锡地区的集群网络创新系统建设 231
一、调研计划与研究方法 232
二、江苏常州无锡光伏产业集群特点分析 234
三、产业集群网络创新构建理论分析 244
四、江苏光伏产业集群网络创新政策启示 249
第十一章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253
一、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政策重点 254
二、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政策措施 256
第十二章 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带动引领作用 259
一、明确国有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 259
二、依靠制度创新增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动力 261
三、发挥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带动引领作用 263
第十三章 区域共性技术供给模式的选择与政策建议 267
一、区域共性技术供给的基本模式 267
二、不同共性技术供给模式的效率比较 269
三、区域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的政策建议 272
第十四章 加快企业跨国经营方式转变、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政策建议 275
一、建立鼓励性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推动企业国际化 276
二、加强对外投资立法,规范和保护企业海外投资 276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融资支持 277
四、加强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宏观指导,提高企业抱团出海的成功率 277
五、建立完备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担保体系 278
六、针对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实施必要的反制措施 278
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推动企业有序“走出去” 279
八、增强政府对企业海外投资的信息咨询服务 279
第十五章 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281
一、“企业是创新主体”切勿矫枉过正 281
二、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关键是形成内在创新动力 283
三、政策建议 284
第十六章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建议 287
一、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287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88
三、发挥区域优势,构建特点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 290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291
五、优化创新环境建设,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292
主要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