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务犯罪导论 3
第一节 惩治职务犯罪的意义 3
卷一 职务犯罪总论编 3
第一篇 惩治职务犯罪的意义、沿革和比较 3
第二节 研究职务犯罪的意义 4
一、剥削阶级刑法中职务犯罪的沿革 5
第一节 职务犯罪的历史考察 5
第二章 职务犯罪的沿革和比较 5
二、社会主义刑法中职务犯罪的沿革 8
一、关于体系结构 9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比较研究 9
二、关于立法技术 10
三、关于立法内容 12
一、关于职务犯罪原因的几种理论 15
第一节 职务犯罪的原因 15
第二篇 惩治职务犯罪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15
第一章 职务犯罪概述 15
二、当前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源 19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22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性质 22
二、职务犯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25
一、经济型职务犯罪与非经济型职务犯罪 29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分类 29
四、军人渎职罪与普通渎职罪 30
三、纯粹职务犯罪与非纯粹职务犯罪 30
二、一般渎职罪与特别渎职罪 30
五、单一型职务犯罪与混合型职务犯罪 31
第一节 职务犯罪的主体 32
第二章 职务犯罪的构成 32
一、职务犯罪主体的种类 33
二、刑法施行以来职务犯罪主体的修改变化 35
三、国家工作人员资格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36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客体 37
一、我国刑法关于职务犯罪主观方面的规定 40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主观方面 40
二、职务犯罪的故意 41
三、职务犯罪的犯罪动机和目的 42
四、职务犯罪的过失 44
五、职务犯罪中行为人的认识错误 48
一、职务犯罪行为 49
第四节 职务犯罪的客观方面 49
二、职务犯罪的对象 51
三、职务犯罪中的危害结果 52
四、职务犯罪中的情节与数额 53
第一节 概述 55
第三章 职务犯罪的停止形态 55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犯罪预备 56
一、国家工作人员开始实施了为职务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57
三、国家工作人员未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58
二、国家工作人员未着手实施职务犯罪 58
一、职务犯罪中止的时间性 59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犯罪中止 59
二、职务犯罪中止的自动性 60
三、职务犯罪中止的有效性 61
一、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职务犯罪 62
第四节 职务犯罪的犯罪未遂 62
二、行为人实施职务犯罪未得逞 63
第五节 职务犯罪的犯罪既遂 64
三、职务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64
一、职务犯罪中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66
第一节 概述 66
第四章 职务犯罪的共同犯罪 66
二、研究职务犯罪中共同犯罪问题的意义 68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职务犯罪的实行犯 70
第二节 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职务犯罪的实行犯问题 70
二、在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同为实行犯的情况下如何定罪量刑 72
第三节 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教唆国家工作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定罪问题 74
一、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教唆犯 79
第四节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教唆非国家工作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定罪问题 79
二、国家工作人员教唆非国家工作人员实施职务犯罪应当如何处理 80
一、确定职务犯罪中罪数的标准 82
第一节 概述 82
第五章 职务犯罪的罪数形态 82
二、研究职务犯罪中罪数的意义 83
第二节 职务犯罪中的牵连犯 84
第三节 职务犯罪中的结合犯 86
第四节 职务犯罪中的连续犯 87
第五节 职务犯罪中的吸收犯 89
一、职务犯罪中法条竞合的特征 90
第六节 职务犯罪中的法条竞合 90
二、职务犯罪中法条竞合的表现形式 91
第六章 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92
三、职务犯罪中法条竞合的处理 92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定罪 93
第一节 惩治职务犯罪的司法原则 93
一、正确认识职务行为社会危害性的有无及程度大小是区分职务犯罪罪与非罪界限的关键 94
二、正确把握职务犯罪的构成是区分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此种职务犯罪与彼种职务犯罪的关键 96
一、共同职务犯罪的量刑问题 97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量刑 97
二、职务犯罪量刑中的情节与数额问题 100
三、职务犯罪的量刑与形势 103
一、职务犯罪的司法防范 106
第四节 职务犯罪的综合防范 106
二、职务犯罪的综合治理 107
一、必要性原则 109
第一节 职务犯罪的立法原则 109
第七章 职务犯罪的立法完善 109
三、现实性和超前性相结合原则 110
二、协调性原则 110
一、调整“渎职罪”一章在刑法分则体系中的位置 111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立法构想 111
四、立法形式的多样性原则 111
三、扩大非纯粹职务犯罪的范围 112
二、对职务犯罪作相对集中的规定 112
四、对混合型职务犯罪作适当分解 113
二、非法经商罪 114
一、损害国家形象罪 114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新罪增设 114
五、滥用职权罪 115
四、挥霍浪费罪 115
三、以权谋私罪 115
七、放弃职守罪 116
六、妨害税收罪 116
九、暴力执行职务罪 117
八、拒不申报财产罪 117
十、非法行刑罪 118
十一、非法执行强制措施罪 119
一、贪污犯罪的沿革 123
第一节 贪污罪概述 123
卷二 职务犯罪各论篇 123
第一篇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123
第一章 贪污罪 123
二、贪污犯罪的比较 126
三、贪污犯罪的概念 129
一、贪污犯罪的客体特征 132
第二节 贪污罪的特征 132
二、贪污犯罪的客观特征 139
三、贪污犯罪的主体特征 152
四、贪污犯罪的主观特征 166
一、贪污罪未遂的认定 170
第三节 贪污罪的认定 170
二、贪污罪共犯的认定 173
一、贪污罪处罚的一般原则 178
第四节 贪污罪的处罚 178
二、贪污数额与处罚 185
三、贪污情节与处罚 187
四、贪污共犯的处罚 192
一、关于贪污数额的完善 196
第五节 贪污罪的立法完善 196
二、关于贪污情节的完善 200
三、关于贪污罪名的完善 203
一、陈炳根等人贪污案 206
第六节 贪污罪案例评释 206
二、陶某索要通讯材料并伪造发票报销案 209
三、孙某窃取支票冒领案 210
一、挪用公款罪的沿革 211
第一节 挪用公款罪概述 211
第二章 挪用公款罪 211
二、挪用公款犯罪的比较 216
四、挪用公款罪的成因 218
三、挪用公款罪的概念 218
五、预防挪用公款罪的对策 220
一、挪用公款罪的客体特征 222
第二节 挪用公款罪的特征 222
二、挪用公款罪的客观特征 226
三、挪用公款罪的主体特征 233
四、挪用公款罪的主观特征 234
一、挪用公款犯罪与贪污犯罪的界限 236
第三节 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236
二、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限 243
四、挪用公物按挪用公款罪论处的问题 244
三、挪用公款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 244
一、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情节 247
第四节 挪用公款罪的处罚 247
二、挪用公款罪共犯的处罚 248
三、挪用公款罪的牵连犯问题 249
一、新罪设立的完善 250
第五节 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完善 250
二、犯罪构成的完善 251
三、刑罚规定的完善 253
一、张少华挪用股票、债券潜逃案 254
第六节 挪用公款罪案例评释 254
二、集体企业承包人员挪用企业资金案 255
三、谢海文等人伪造凭证、虚设帐户挪用公款案 257
四、徐清泉等人利用贷款挪用公款案 258
五、王永明为私利挪用技术资料案 260
六、邵全挪用公物案 262
七、易秉迁等人侵占转存资金的高额利差案 264
八、储蓄员周某倒贷案 266
九、高继宁挪用公款案 268
一、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沿革 270
第一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概述 270
第三章 挪用特定款物罪 270
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比较 271
四、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成因 274
三、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概念 274
五、挪用特定款物罪的防治对策 276
一、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客体特征 278
第二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特征 278
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客观特征 279
三、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特征 283
一、挪用特定款物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284
第三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认定 284
四、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观特征 284
二、挪用特定款物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288
第四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处罚 289
第五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立法完善 290
一、贿赂罪的沿革 292
第一节 贿赂罪概述 292
第四章 贿赂罪 292
二、贿赂罪的比较 294
四、贿赂罪的成因 307
三、贿赂罪的概念 307
五、防止贿赂犯罪的对策 312
第二节 贿赂罪的特征 314
一、受贿罪的概念 315
第三节 受贿罪 315
二、受贿罪的特征 319
三、经济受贿罪的认定 344
四、一般受贿罪的认定 350
五、受贿罪的未遂问题 357
六、受贿罪的共犯问题 360
七、受贿罪的罪数问题 363
八、受贿罪的处罚 365
一、行贿罪的概念 366
第四节 行贿罪 366
二、行贿罪的特征 369
三、行贿罪的处罚 376
一、介绍贿赂罪的概念 378
第五节 介绍贿赂罪 378
三、介绍贿赂罪的认定 379
二、介绍贿赂罪的特征 379
四、介绍贿赂罪的处罚 380
一、建立受贿罪罪名体系的构思 381
第六节 贿赂罪的立法完善 381
二、经济受贿罪独立成罪的设想 384
三、完善对受贿罪的惩罚 387
一、孟良义、孙昌义受贿、挪用公款案 389
第七节 贿赂罪案例评释 389
二、姜巍受贿案 390
三、王某受贿案 393
四、李发伦受贿罪 395
五、王平、程端索取技术成果转让费案 396
六、孙长生执行公务收受贿赂案 398
七、董勇文利用税务专管员身份代购物资收取回扣案 400
八、周文帮助改装汽车收取报酬案 401
九、陈天龙介绍业务收取报酬案 403
十、石大贵为人请托办事收取财物案 404
十一、陈鹏利用业务关系为儿子转学案 406
十二、钱同利用职务便利受贿案 407
十三、王洪以为他人谋利为名骗取财物案 408
十四、江腾经销煤炭索取财物案 409
十五、汪云飞转让公房居住权案 411
十六、申国栋为迁移户口交付财物案 412
十七、施晓明介绍贿赂案 413
十八、周草介绍贿赂案 414
一、刑讯逼供罪的沿革 416
第一节 刑讯逼供罪概述 416
第五章 刑讯逼供罪 416
二、刑讯逼供罪的比较 418
四、刑讯逼供罪的成因 420
三、刑讯逼供罪的概念 420
五、刑讯逼供犯罪的对策 421
一、刑讯逼供犯罪的客体特征 422
第二节 刑讯逼供犯罪的特征 422
二、刑讯逼供罪的客观特征 424
三、刑讯逼供罪的主体特征 425
四、刑讯逼供罪的主观特征 426
一、刑讯逼供罪与非罪的界限 427
第三节 刑讯逼供罪的认定 427
二、刑讯逼供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428
第四节 刑讯逼供罪的处罚 429
第五节 刑讯逼供罪的立法完善 430
一、李春清刑讯逼供案 431
第六节 刑讯逼供罪案例评释 431
二、邵为民殴打他人致人自杀案 433
二、报复陷害罪的比较 434
一、报复陷害罪的沿革 434
第六章 报复陷害罪 434
第一节 报复陷害罪概述 434
四、报复陷害罪的成因 435
三、报复陷害罪的概念 435
五、报复陷害罪的对策 436
一、报复陷害罪的客体特征 437
第二节 报复陷害罪的特征 437
二、报复陷害罪的客观特征 438
三、报复陷害罪的主体特征 440
四、报复陷害罪的主观特征 442
二、报复陷害罪与相似犯罪的界限 443
一、报复陷害罪与一般违法、违纪行为的界限 443
第三节 报复陷害罪的认定 443
二、报复陷害罪罪数形态的处罚 447
一、报复陷害罪停止形态的处罚 447
第四节 报复陷害罪的处罚 447
第五节 报复陷害罪的立法完善 448
二、报复陷害罪罪状的完善 449
一、报复陷害罪在刑法典分则中的位置 449
三、报复陷害罪法定刑的完善 450
一、王某打击报复举报人案 451
第六节 报复陷害罪案例评释 451
二、李某、高某诬陷打击报复案 452
三、田某报复陷害案 453
四、贾某报复陷害控告人案 455
一、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沿革 456
第一节 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概述 456
第七章 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 456
二、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比较 458
三、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概念 459
一、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客体特征 460
第二节 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特征 460
四、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成因 460
五、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对策 460
二、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客观特征 462
三、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主体特征 463
第三节 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认定 464
四、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主观特征 464
第四节 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处罚 465
三、宣扬无神论与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 465
一、合法宗教与非法宗教及封建迷信的界限 465
二、正当的宗教活动与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界限 465
一、张义利用职权干涉他人参加宗教活动案 466
第六节 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案例评释 466
第五节 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立法完善 466
一、罪状的具体化 466
二、刑罚多样化 466
一、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沿革 467
第一节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概述 467
二、陈某利用职权禁止他人参加宗教活动案 467
第八章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467
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比较 469
四、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成因 470
三、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概念 470
五、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对策 472
一、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客体特征 474
第二节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特征 474
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客观特征 477
三、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主体特征 478
一、罪与非罪的认定 479
第三节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认定 479
四、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主观特征 479
二、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480
第五节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立法完善 481
第四节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处罚 481
一、玩忽职守罪的沿革 482
第一节 玩忽职守罪概述 482
第九章 玩忽职守罪 482
二、玩忽职守罪的比较 486
三、玩忽职守罪的概念 489
四、玩忽职守罪的成因 492
五、玩忽职守罪的对策 514
一、玩忽职守罪的客体特征 519
第二节 玩忽职守罪的特征 519
二、玩忽职守罪的客观特征 522
三、玩忽职守罪的主体特征 537
四、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特征 571
一、玩忽职守罪的有关界限 611
第三节 玩忽职守罪的认定 611
二、附属刑法、单行刑法所规定的玩忽职守犯罪的有关界限 623
第四节 玩忽职守罪的处罚 641
一、如何完善玩忽职守罪犯罪主体的刑事立法 646
第五节 玩忽职守罪的立法完善 646
二、如何完善玩忽职守罪主观罪过的刑事立法 649
三、如何完善玩忽职守罪重大损失的刑事立法 652
四、对玩忽职守罪法定刑的刑事立法完善 653
第六节 玩忽职守罪案例评释 655
一、泄露国家机密罪的沿革 659
第一节 泄露国家机密罪概述 659
第十章 泄露国家机密罪 659
二、泄露国家机密罪的比较 661
三、泄露国家机密罪的概念 662
四、泄露国家机密罪的成因 663
五、泄露国家机密罪的对策 664
一、泄露国家机密罪的客体特征 665
第二节 泄露国家机密罪的特征 665
二、泄露国家机密罪的客观特征 666
四、泄露国家机密罪的主观特征 667
三、泄露国家机密罪的主体特征 667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668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668
第三节 泄露国家机密罪的认定 668
第四节 泄露国家机密罪的处罚 670
一、泄露国家机密罪的立法现状 671
第五节 泄露国家机密罪的立法完善 671
二、泄露国家机密罪的立法改进 672
一、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沿革 673
第一节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概述 673
第十一章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 673
二、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比较 675
三、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概念 678
四、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成因 682
五、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对策 686
一、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客体特征 688
第二节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特征 688
二、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客观特征 691
三、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主体特征 693
第三节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认定 694
四、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主观特征 694
二、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与受贿罪的区别 695
一、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与非罪的界限 695
三、关于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涉及的几个诉讼制度问题 697
第五节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立法完善 700
第四节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处罚 700
一、洪永林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702
第六节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案例评释 702
二、南剡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705
三、范某巨额则产来源不明案 706
一、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沿革 707
第一节 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概述 707
第十二章 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 707
二、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比较 708
三、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概念 709
四、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成因 710
五、对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对策 711
一、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客体特征 713
第二节 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特征 713
三、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主体特征 715
二、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客观特征 715
一、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与非罪的界限 716
第三节 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认定 716
四、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主观特征 716
二、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与逃汇套汇罪的区别 717
第五节 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立法完善 719
第四节 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的处罚 719
一、张某拒不申报境外存款案 720
第六节 拒不申报境外存款罪案例评释 720
一、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概念 721
第一节 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概述 721
第十三章 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 721
二、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成因 722
三、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对策 723
一、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客体特征 724
第二节 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特征 724
二、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客体特征 725
四、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主观特征 726
三、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主体特征 726
一、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728
第三节 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认定 728
二、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与其他类似犯罪的界限 729
第五节 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立法完善 731
第四节 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处罚 731
三、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731
二、被收买的妇女、儿童应纳入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罪的对象范围 732
一、“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问题 732
二、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的成因 733
一、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的概念 733
第十四章 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 733
第一节 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概述 733
三、对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犯罪的对策 734
四、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的主观特征 735
三、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的主体特征 735
第二节 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的特征 735
一、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的客观特征 735
二、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的客观特征 735
第四节 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犯罪的处罚 736
第三节 为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的认定 736
第五节 对为企图偷越国(边)境的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罪的立法完善 737
二、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成因 738
一、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概念 738
第十五章 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 738
第一节 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概述 738
四、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主观特征 739
三、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主体特征 739
第二节 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特征 739
一、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客体特征 739
二、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客观特征 739
第四节 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处罚 740
第三节 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认定 740
一、王某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案 741
第五节 私放偷越国(边)境罪案例评析 741
二、商业受贿罪的比较 743
一、商业受贿罪的沿革 743
第二篇 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743
第一章 商业受贿罪 743
第一节 商业受贿罪概述 743
一、商业受贿罪的客体特征 745
第二节 商业受贿罪的特征 745
三、商业受贿罪的概念 745
二、商业受贿罪的客观特征 746
三、商业受贿罪的主体特征 748
四、商业受贿罪的主观特征 749
一、商业受贿罪与非罪的界限 751
第三节 商业受贿罪的认定 751
二、商业受贿罪和其他犯罪的界限 753
三、商业受贿罪的未遂问题 755
第五节 商业受贿罪的立法完善 756
第四节 商业受贿罪的处罚 756
一、“利用职务之便”的含义有待于立法明确化 757
三、立法把贿赂的目的物仅限于财物,范围过窄,不利于惩治贿赂犯罪活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758
二、应将“为他人谋取利益”规定为商业受贿罪的主观要件 758
四、以数额作为商业受贿罪的定罪标准,失之片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759
一、宋某索贿案 760
第六节 商业受贿罪案例评释 760
二、彭某等人利用职务之便非法经商占有公共财物案 762
一、侵占罪的沿革 763
第一节 侵占罪概述 763
第二章 侵占罪 763
二、侵占罪的比较 766
三、侵占罪的概念 767
四、侵占罪的成因 768
五、侵占罪的对策 770
一、侵占罪的客体特征 771
第二节 侵占罪的特征 771
二、侵占罪的客观特征 772
四、侵占罪的主观特征 775
三、侵占罪的主体特征 775
一、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 776
第三节 侵占罪的认定 776
二、侵占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界限 777
三、关于共同侵占公司或企业财物行为的认定 778
二、侵占的数额 780
一、关于侵占罪法条的溯及力 780
第四节 侵占罪的处罚 780
四、对侵占共同犯罪的处罚 781
三、侵占犯罪的情节 781
一、关于本罪的罪名问题 782
第五节 侵占罪的立法完善 782
二、关于“侵占”一词立法上的限制 783
一、江一心、虞一炳共同侵占案 784
第六节 侵占罪案例评释 784
三、立法模式设想 784
三、朱来友、张咸梅内外勾结挪用资金、侵占公司财产案 788
二、程某非法侵占公司财产案 788
四、蒋某利用工作之便骗取财产案 792
一、挪用资金罪的历史沿革 793
第一节 挪用资金罪概述 793
第三章 挪用资金罪 793
二、挪用资金罪的比较 795
一、挪用资金罪的客体特征 797
第二节 挪用资金罪的特征 797
三、挪用资金罪的概念 797
二、挪用资金罪的客观特征 800
三、挪用资金罪的主体特征 805
一、挪用资金罪与非罪的界定 806
第三节 挪用资金罪的认定 806
四、挪用资金罪的主观特征 806
二、挪用单位资金罪与相关他罪的界定 807
三、挪用资金罪的罪数认定 809
二、关于挪用资金罪法条的溯及力问题 811
一、关于挪用资金罪的追诉时效 811
第四节 挪用资金罪的处罚 811
四、挪用资金罪的刑罚幅度及种类 812
三、影响挪用单位资金罪量刑的主要情节 812
五、对于挪用单位资金罪共犯的处罚 813
六、关于“不退还以侵占罪论处”的问题 814
第五节 挪用资金罪的立法完善 815
三、关于挪用资金罪的行为问题 816
二、应补充:“为私利以个人名义挪用本单位款物给其他单位使用的,视为挪用单位款物归个人使用” 816
一、将“挪用资金罪”修改为“挪用单位款物罪” 816
七、在法定刑中应增加财产刑的内容 817
六、增设共犯条款 817
四、关于数额限制问题 817
五、规定除数额以外的其他量刑情节 817
一、张少华挪用股票、债券潜逃案 818
第六节 挪用资金罪案例评释 818
八、适当提高挪用款物罪的法定刑 818
二、陈某挪用公款案发后无力退还案 819
三、李某等人将公款借贷给其他企业案 821
四、周松使用他人私自挪用的公款案 823
一、武器装备肇事罪的客体特征 827
第二节 武器装备肇事罪的特征 827
第三篇 军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827
第一章 武器装备肇事罪 827
第一节 武器装备肇事罪概述 827
二、武器装备肇事罪的客观特征 828
第三节 武器装备肇事罪的认定 829
四、武器装备肇事罪的主观特征 829
三、武器装备肇事罪的主体特征 829
四、注意划清武器装备肇事罪同《刑法》第11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830
三、武器装备肇事罪与过失杀人罪、过失重伤罪的界限 830
一、武器装备肇事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830
二、武器装备肇事罪与一般违反武器装备使用规定行为的界限 830
一、王某武器装备肇事案 831
第五节 武器装备肇事罪案例评释 831
五、要把本罪同刑法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区别开来 831
八、要把武器装备肇事罪与《条例》第5条的玩忽职守罪区别开来 831
第四节 武器装备肇事罪的处罚 831
二、熊某不构成武器装备肇事罪案 832
二、泄露军事机密罪的客观特征 833
一、泄露军事机密罪的客体特征 833
第二章 泄露军事机密罪 833
第一节 泄露军事机密罪概述 833
第二节 泄露军事机密罪的特征 833
一、泄露军事机密罪与非罪的界限 834
第三节 泄露军事机密罪的认定 834
三、泄露军事机密罪的主体特征 834
四、泄露军事机密罪的主观特征 834
一、梁某泄露军事机密案 835
第五节 泄露军事机密罪案例评释 835
二、泄露军事机密罪与刑法分则规定的渎职罪中的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界限 835
三、划清泄露军事机密罪与(为敌人或外国人)提供军事机密罪的界限 835
第四节 泄露军事机密罪的处罚 835
三、遗失军事机密罪的主体特征 836
二、遗失军事机密罪的客观特征 836
第三章 遗失军事机密罪 836
第一节 遗失军事机密罪概述 836
第二节 遗失军事机密罪的特征 836
一、遗失军事机密罪的客体特征 836
一、王某不构成遗失军事机密罪案 837
第五节 遗失军事机密罪案例评释 837
四、遗失军事机密罪的主观特征 837
第三节 遗失军事机密罪的认定 837
第四节 遗失军事机密罪的处罚 837
第一节 擅离职守罪概述 838
第四章 擅离职守罪 838
三、擅离职守罪的主体特征 839
二、擅离职守罪的客观特征 839
第二节 擅离职守罪的特征 839
一、擅离职守罪的客体特征 839
一、魏某擅离职守案 840
第五节 擅离职守罪案例评释 840
四、擅离职守罪的主观特征 840
第三节 擅离职守罪的认定 840
第四节 擅离职守罪的处罚 840
三、军人玩忽职守罪的主体特征 841
二、军人玩忽职守罪的客观特征 841
第五章 军人玩忽职守罪 841
第一节 军人玩忽职守罪概述 841
第二节 军人玩忽职守罪的特征 841
一、军人玩忽职守罪的客体特征 841
三、军职人员擅自将自己保管、使用的枪支、弹药借给别人,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如何处罚 842
二、军人玩忽职守罪与擅离职守罪的界限 842
四、军人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特征 842
第三节 军人玩忽职守罪的认定 842
一、在认定军人玩忽职守罪时,要注意划清同刑法第187条规定的玩忽职守罪的界限 842
一、树某玩忽职守案 843
第五节 军人玩忽职守罪案例评释 843
第四节 军人玩忽职守罪的处罚 843
二、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成因 844
一、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概述 844
第六章 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844
第一节 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概述 844
一、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客体特征 845
第二节 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特征 845
三、预防和控制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对策 845
一、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非罪的界限 846
第三节 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认定 846
二、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客观特征 846
三、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主体特征 846
四、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主观特征 846
四、该罪与组织或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区别 847
三、该罪与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区别 847
二、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847
第六节 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案例评释 848
第五节 对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立法完善 848
第四节 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处罚 848
一、王义秋等人私放他人偷越边境案 849
一、虐待、迫害部属罪的客体特征 850
第二节 虐待、迫害部属罪的特征 850
第七章 虐待、迫害部属罪 850
第一节 虐待、迫害部属罪概述 850
四、虐待、迫害部属罪的主观特征 851
三、虐待、迫害部属罪的主体特征 851
二、虐待、迫害部属罪的客观特征 851
一、王某虐待、迫害部属案 852
第五节 虐待、迫害部属罪案例评释 852
第三节 虐待、迫害部属罪的认定 852
一、虐待、迫害部属罪与非罪的界限 852
二、虐待、迫害部属罪同其他犯罪的界限 852
第四节 虐待、迫害部属罪的处罚 852
第二节 违抗作战命令罪的特征 853
第一节 违抗作战命令罪概述 853
第八章 违抗作战命令罪 853
三、违抗作战命令罪的主体特征 854
二、违抗作战命令罪的客观特征 854
一、违抗作战命令罪的客体特征 854
第四节 违抗作战命令罪的处罚 855
二、违抗作战命令罪与临阵脱逃罪的区别 855
四、违抗作战命令罪的主观特征 855
第三节 违抗作战命令罪的认定 855
一、违抗作战命令罪与阻碍执行职务罪的区别 855
第一节 谎报军情或假传军令罪概述 856
第九章 谎报军情或假传军令罪 856
第五节 违抗作战命令罪案例评释 856
一、朱某违抗作战命令案 856
四、谎报军情或假传军令罪的主观特征 857
三、谎报军情或假传军令罪的主体特征 857
第二节 谎报军情或假传军令罪的特征 857
一、谎报军情或假传军令罪的客体特征 857
二、谎报军情或假传军令罪的客观特征 857
第四节 谎报军情或假传军令罪的处罚 858
三、谎报军情、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区别 858
第三节 谎报军情或假传军令罪的认定 858
一、谎报军情、假传军令罪与非罪的界限 858
二、谎报军情、假传军令与错报军情、误传军令行为的界限 858
一、王某谎报军情案 859
第五节 谎报军情或假传军令罪案例评释 859
一、徇私枉法罪的沿革 861
第一节 徇私枉法罪概述 861
第四篇 其他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861
第一章 徇私枉法罪 861
二、徇私枉法罪的概念 863
二、徇私枉法罪的客观特征 865
一、徇私枉法罪的客体特征 865
第二节 徇私枉法罪的特征 865
三、徇私枉法罪的主体特征 868
一、罪与非罪方面 870
第三节 徇私枉法罪的认定 870
四、徇私枉法罪的主观特征 870
二、此罪与彼罪方面 871
第四节 徇私枉法罪的处罚 872
四、徇私枉法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 872
三、徇私枉法罪中一罪与数罪问题 872
一、关于韩某、霍某徇私舞弊、受贿案 873
第五节 徇私枉法罪案例评释 873
三、帅某违法审理民事案件徇私枉法案 874
二、李某、张某徇私枉法案 874
四、民政助理员出具假结婚证包庇案 875
一、私放罪犯罪的沿革 876
第一节 私放罪犯罪概述 876
第二章 私放罪犯罪 876
二、私放罪犯罪的比较 877
三、私放罪犯罪的概念 878
四、私放罪犯罪的成因 879
五、私放罪犯罪的对策 880
一、私放罪犯罪的客体特征 881
第二节 私放罪犯罪的特征 881
二、私放罪犯罪的客观特征 882
四、私放罪犯罪的主观特征 883
三、私放罪犯罪的主体特征 883
一、私放罪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884
第三节 私放罪犯罪的认定 884
二、私放罪犯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885
第四节 私放罪犯罪的处罚 886
第五节 私放罪犯罪的立法完善 887
一、周亚平私放罪犯案 889
第六节 私放罪犯罪案例评释 889
二、张乃新协助脱逃案 890
一、妨害邮电通讯罪的沿革 891
第一节 妨害邮电通讯罪概述 891
第三章 妨害邮电通讯罪 891
二、妨害邮电通讯罪的比较 893
三、妨害邮电通讯罪的概念 894
四、妨害邮电通讯罪的成因 899
五、妨害邮电通讯的对策 900
二、妨害邮电通讯罪的客观特征 902
一、妨害邮电通讯罪的客体特征 902
第二节 妨害邮电通讯罪的特征 902
三、妨害邮电通讯罪的主体特征 903
四、妨害邮电通讯罪的主观特征 904
一、妨害邮电通讯罪与非罪的界限 905
第三节 妨害邮电通讯罪的认定 905
二、妨害邮电通讯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907
二、关于第2款的处罚问题 911
一、关于第1款的处罚问题 911
第四节 妨害邮电通讯罪的处罚 911
二、关于刑法第191条的完善 913
一、完善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913
第五节 妨害邮电通讯罪的立法完善 913
三、增设一些新罪 914
一、孙某毁弃信件案 915
第六节 妨害邮电通讯罪案例评释 915
二、焦某私拆邮件窃取财物案 916
三、马某私拆邮件窃取、冒领财物案 917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概述 918
第一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沿革 918
四、刘某擅离邮车致使邮件被盗案 918
第四章 重大责任事故罪 918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 920
三、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成因 921
四、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对策 923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体特征 924
第二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特征 924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特征 925
三、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特征 927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非罪的界限 931
第三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认定 931
四、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特征 931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其他罪的界限 932
三、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934
第四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处罚 937
二、正确理解“情节特别恶劣” 938
一、正确掌握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标准 938
四、正确适用缓刑 939
三、注意防止以罚代刑 939
一、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 940
第五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完善 940
二、关于群众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主管负责人玩忽职守行为的定性问题的立法完善 941
三、罪状表述的立法完善 943
四、法定刑的立法完善 944
一、马某重大责任事故案 945
第六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案例评释 945
二、伍某非法行医致死人命案 946
三、郑某等人失火造成重大事故案 947
一、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的概念 948
第一节 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概述 948
第五章 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 948
三、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的对策 949
二、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的成因 949
一、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的客体特征 950
第二节 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的特征 950
二、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的客观特征 951
四、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的主观特征 952
三、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的主体特征 952
一、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与非罪的界限 953
第三节 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的认定 953
三、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 954
二、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 954
第五节 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立法完善 955
第四节 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处罚 955
一、失职造成瓦斯爆炸案 956
第六节 矿山安全主管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罪案例评释 956
二、瓦斯突出造成特大死亡案 957
一、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概念 958
第一节 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概述 958
第六章 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 958
三、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对策 959
二、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成因 959
二、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客观特征 960
一、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客体特征 960
第二节 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特征 960
三、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主体特征 961
第三节 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认定 962
四、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主观特征 962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963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963
第五节 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立法完善 964
第四节 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罪的处罚 964
一、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沿革 965
第一节 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概述 965
第七章 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 965
三、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成因 966
二、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概念 966
第二节 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特征 967
四、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对策 967
二、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客观特征 968
一、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客体特征 968
三、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主体特征 971
一、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972
第三节 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认定 972
四、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主观特征 972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973
第四节 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处罚 974
二、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罪数形态的处罚 975
一、本罪责任人员的划分 975
第一节 违反规定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罪概述 976
第八章 违反规定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罪 976
二、违反规定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客观特征 977
一、违反规定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客体特征 977
第二节 违反规定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特征 977
四、违反规定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主观特征 979
三、违反规定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主体特征 979
一、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980
第三节 违反规定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认定 980
二、划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981
三、本罪的同类客体探析 982
四、间接故意可否构成本罪 983
第四节 违反规定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处罚 984
二、违反规定发放贷款造成损失罪 985
一、叶某违反规定发放贷款案 985
第五节 违反规定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罪案例评释 985
一、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的概念和有关常识 986
第一节 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概述 986
第九章 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 986
二、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的成因 989
三、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的对策 990
一、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的客体特征 991
第二节 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的特征 991
二、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的客观特征 992
四、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的主观特征 995
三、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的主体特征 995
第三节 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的认定 996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997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997
一、银行担保不当造成损失案 998
第五节 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案例评释 998
第四节 违反规定出具金融担保证明罪的处罚 998
二、银行上当出具信用证担保案 999
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调换伪造的货币罪的客观特征 1000
一、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调换伪造的货币罪的客体特征 1000
第十章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调换伪造的货币罪 1000
第一节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调换伪造的货币罪概述 1000
第二节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调换伪造的货币罪的特征 1000
二、一罪与数罪问题 1001
一、与购买伪造的货币罪的界限 1001
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调换伪造的货币罪的主体特征 1001
四、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调换伪造的货币罪的主观特征 1001
第三节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调换伪造的货币罪的认定 1001
第一节 专利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概述 1002
第十一章 专利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 1002
第四节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调换伪造的货币罪的处罚 1002
四、专利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主观特征 1003
三、专利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主体特征 1003
第二节 专利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特征 1003
一、专利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客体特征 1003
二、专利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客观特征 1003
第一节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概念 1004
第十二章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 1004
第三节 专利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认定 1004
第四节 专利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处罚 1004
第三节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认定 1005
四、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特征 1005
第二节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特征 1005
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客体特征 1005
二、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客观特征 1005
三、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主体特征 1005
第四节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处罚 1006
一、职务犯罪诉讼的概念与特点 1009
第一节 职务犯罪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1009
卷三 职务犯罪诉讼程序编 1009
第一章 职务犯罪诉讼概论 1009
二、职务犯罪诉讼的意义 1010
第二节 职务犯罪诉讼原则 1011
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1012
二、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 1012
一、司法独立原则 1012
五、停止职务原则 1013
四、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1013
一、职务犯罪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1014
第一节 职务犯罪证据概述 1014
六、从严惩处原则 1014
七、惩治和预防相结合原则 1014
第二章 职务犯罪证据制度 1014
二、职务犯罪证据的形式及其分类 1019
三、职务犯罪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1026
一、职务犯罪证据收集的概念与特点 1027
第二节 职务犯罪证据的收集 1027
二、职务犯罪证据收集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028
三、职务犯罪证据收集的方法 1030
四、职务犯罪个罪证据和个案证据的收集 1031
一、职务犯罪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和特点 1035
第三节 职务犯罪证据的审查判断 1035
二、职务犯罪证据审查判断的重点、途径和方法 1037
三、职务犯罪个证和个罪证据的审查判断 1040
一、职务犯罪证据运用的概念与特点 1047
第四节 职务犯罪证据的运用 1047
二、职务犯罪证据的运用原则与要求 1048
三、职务犯罪证据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1051
四、职务犯罪证据制度的法律完善 1056
一、职务犯罪侦查的概念与特征 1057
第一节 职务犯罪侦查概述 1057
第三章 职务犯罪侦查(上) 1057
二、职务犯罪侦查的意义和任务 1059
三、职务犯罪侦查方针和基本原则 1060
一、国外职务犯罪侦查机构和职能 1065
第二节 职务犯罪侦查机构 1065
二、我国现行的职务犯罪侦查机构设置 1069
三、职务犯罪侦查机构的发展与完善 1070
一、职务犯罪侦查队伍的基本要求 1074
第三节 职务犯罪侦查队伍建设 1074
二、职务犯罪侦查队伍建设的现状 1075
三、强化职务犯罪侦查队伍建设 1076
一、职务犯罪侦查业务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079
第四节 职务犯罪侦查业务建设 1079
二、职务犯罪情报网络建设 1080
三、职务犯罪侦查协作机构建设 1083
四、职务犯罪侦查技能与装备建设 1085
一、职务犯罪侦查管辖 1086
第一节 职务犯罪侦查管辖 1086
第四章 职务犯罪侦查(中) 1086
二、职务犯罪案件的受理 1089
一、立案的条件和标准 1102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立案 1102
三、立案初期的侦查措施 1103
二、立案手续及其审批制度 1103
一、职务犯罪侦查谋略的概念与特征 1106
第三节 职务犯罪侦查谋略 1106
二、职务犯罪侦查谋略的种类 1108
三、职务犯罪侦查谋略的运用 1111
一、刑事调查 1115
第一节 职务犯罪侦查行为 1115
第五章 职务犯罪侦查(下) 1115
二、强制措施 1119
三、讯问被告人 1125
四、询问证人、被害人 1132
五、搜查 1135
六、物证、书证的勘验、检查和扣押 1138
七、鉴定 1142
八、检验会计资料 1147
九、对质与辨认 1156
十、追缉堵截、通缉通报 1158
十一、追缴赃款赃物 1160
一、职务犯罪侦查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1161
第二节 职务犯罪侦查管理 1161
二、职务犯罪侦查管理的基本原则 1162
三、职务犯罪侦查管理的职能与内容 1164
四、强化职务犯罪侦查协调功能 1165
一、职务犯罪侦查终结 1168
第三节 职务犯罪侦查终结和侦查文书制作 1168
二、职务犯罪侦查文书制作 1171
一、职务犯罪公诉的概念与特征 1218
第一节 职务犯罪公诉概述 1218
第六章 职务犯罪公诉 1218
二、职务犯罪公诉制度的意义 1219
三、职务犯罪公诉程序的几项重要制度 1220
一、职务犯罪案件审查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1221
第二节 职务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 1221
二、职务犯罪案件审查起诉的任务和要求 1222
三、职务犯罪案件审查起诉的步骤与方法 1224
四、职务犯罪公诉权的制约和监督 1227
一、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提起公诉的条件 1228
第三节 职务犯罪案件的提起公诉 1228
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提起公诉的条件 1229
三、职务犯罪提起公诉的具体适用 1230
一、职务犯罪不起诉的概念 1232
第四节 职务犯罪诉讼中的不起诉 1232
三、职务犯罪不起诉的具体适用 1233
二、职务犯罪不起诉的法定条件 1233
一、职务犯罪审判的概念与特征 1234
第一节 职务犯罪审判特征 1234
第七章 职务犯罪审判 1234
二、职务犯罪审判管辖 1235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第一审程序 1237
三、职务犯罪审判的意义 1237
一、第一审程序中的审判组织 1238
二、对职务罪案的审查制度 1239
三、开庭前的准备及法庭审判 1240
四、检察机关的出庭活动 1245
五、第一审程序的法律后果 1246
一、职务犯罪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与意义 1247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第二审程序 1247
二、职务犯罪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1248
三、职务罪案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原则和方式 1250
五、第二审程序的法律后果 1252
四、检察机关对第二审程序的法律监督 1252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与意义 1253
第四节 职务犯罪诉讼中的死刑复核程序 1253
二、职务犯罪诉讼中死刑复核程序的内容 1254
三、职务犯罪诉讼中死刑复核的程序、审理方式和法律后果 1255
四、职务犯罪诉讼中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完善 1257
二、职务犯罪诉讼中的申诉 1258
一、职务犯罪生效裁判再审程序的概念 1258
第五节 职务犯罪生效裁判再审程序 1258
三、职务犯罪诉讼中再审程序的提起 1260
四、职务犯罪诉讼中再审程序的审理及其法律后果 1261
一、附带民事诉讼 1262
第六节 职务犯罪审判中的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1262
二、未成年人诉讼 1263
三、法人职务犯罪诉讼 1265
四、涉外诉讼 1266
一、职务犯罪诉讼中司法协助的概念与意义 1267
第一节 职务犯罪诉讼中的司法协助 1267
第八章 职务犯罪诉讼中的司法协助、执行和刑事赔偿制度 1267
二、职务犯罪诉讼中司法协助的适用范围 1268
三、职务犯罪诉讼中司法协助的联系途径 1269
四、职务犯罪诉讼中司法协助的程序 1270
一、职务犯罪诉讼中执行程序的概念与意义 1272
第二节 职务犯罪诉讼中的执行程序 1272
二、交付执行的种类及其程序 1273
三、变更执行的程序 1275
一、职务犯罪诉讼赔偿的概念和意义 1276
第三节 职务犯罪诉讼赔偿制度 1276
二、职务犯罪诉讼赔偿的适用范围与条件 1278
四、职务犯罪诉讼赔偿的程序 1279
三、职务犯罪诉讼赔偿的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1279
五、职务犯罪诉讼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及效力 1281
一、美国行政雇员行为道德准则(节录) 1285
第一章 关于职责要求的规定 1285
卷四 国外境外廉洁从政及职务监察法规编 1285
第一篇 国外境外廉洁从政法规 1285
三、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节录) 1287
二、法国公务员总章程(节录) 1287
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官员法(节录) 1288
四、日本关于当前严肃纪律和端正行政财政风气的方针(节录) 1288
七、巴基斯坦政府公职人员行为条例(节录) 1289
六、瑞士联邦公务员章程法(节录) 1289
九、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家文职人员法(节录) 1290
八、巴基斯坦政府公职人员效率与纪律条例(节录) 1290
十一、菲律宾公共官员与雇员品行和道德标准法(节录) 1291
十、澳大利亚公务人员行为准则(节录) 1291
十二、台湾公务员服务法(节录) 1292
十三、墨西哥公务员职责法(节录) 1293
一、美国政府行为道德法(节录) 1294
第二章 关于财产申报制度的规定 1294
二、法国1988年3月11日关于政治生活财务透明度的第88—226号法(节录) 1305
三、法国1988年3月11日关于政治生活财务透明度的第88—227号法(节录) 1306
六、墨西哥公务员职责法(节录) 1308
五、澳大利亚公务人员行为准则(节录) 1308
四、巴基斯坦政府公职人员行为条例(节录) 1308
七、墨西哥公务员职责法(节录) 1310
九、印度全印文官行为条例(节录) 1311
八、巴基斯坦政府公职人员行为条例(节录) 1311
十、菲律宾公共官员与雇员品行和道德标准法(节录) 1312
十一、台湾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节录) 1313
一、美国行政雇员行为道德准则(节录) 1315
第三章 关于收受礼品的规定 1315
二、美国众议院议员和雇员道德准则(节录) 1317
三、日本内阁会议关于严肃官厅纪律的决定(节录) 1322
五、瑞士联邦公务员章程法(节录) 1323
四、联邦德国官员法(节录) 1323
六、巴基斯坦政府公职人员行为条例(节录) 1324
七、印度全印文官行为条例(节录) 1325
十一、台湾公务员服务法(节录) 1326
十、埃及国家文职工作人员法(节录) 1326
八、澳大利亚公务人员行为准则(节录) 1326
九、墨西哥公务员职责法(节录) 1326
十三、菲律宾公共官员与雇员品行和道德标准法(节录) 1327
十二、韩国公职人员道德法施行令(节录) 1327
一、美国行政雇员行为道德准则(节录) 1328
第四章 关于兼职及报酬的规定(节录) 1328
二、美国众议院议员和雇员道德准则(节录) 1329
三、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节录) 1338
四、联邦德国官员法(节录) 1339
五、瑞士联邦公务员章程法(节录) 1340
八、巴西宪法(节录) 1341
七、澳大和亚公务人员行为准则(节录) 1341
六、瑞士联邦委员会与联邦行政机构组织管理法(节录) 1341
第五章 关于限制经商办企业的规定(节录) 1342
十、台湾公务员服务法(节录) 1342
九、埃及国家文职人员法(节录) 1342
二、印度全印文官行为条例(节录) 1343
一、巴基斯坦政府公职人员行为条例(节录) 1343
五、台湾公务员服务法(节录) 1345
四、西班牙刑法典(节录) 1345
三、埃及国家文职工作人员法(节录) 1345
第六章 关于禁止以权谋私的规定 1346
七、印度刑法典(节录) 1346
六、菲律宾公共官员与雇员品行和道德标准法(节录) 1346
三、埃及国家文职人员法(节录) 1347
二、澳大利亚公务人员行为准则(节录) 1347
一、法国公务员总章程(节录) 1347
六、美国众议院议员和雇员道德准则(节录) 1348
五、西班牙刑法典(节录) 1348
四、巴西联邦共和国刑法(节录) 1348
八、台湾公务员服务法(节录) 1349
七、巴基斯坦政府公职人员行为条例(节录) 1349
一、美国行政雇员行为道德准则(节录) 1350
第七章 关于禁止滥用职权的规定 1350
九、美国行政雇员行为道德准则(节录) 1350
二、法国刑法典(节录) 1351
四、联邦德国刑法(节录) 1352
三、日本刑法(节录) 1352
五、瑞士刑法(节录) 1354
六、巴西联邦共和国刑法典(节录) 1355
七、韩国刑法(节录) 1356
十、台湾刑法(节录) 1357
九、巴基斯坦政府公职人员行为条例(节录) 1357
八、台湾公务员服务法(节录) 1357
十一、蒙古人民共和国刑法典(节录) 1358
第八章 关于禁止失职渎职的规定 1359
十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 1359
三、巴西联邦共和国刑法典(节录) 1360
二、墨西哥公务员职责法(节录) 1360
一、联邦德国官员法(节录) 1360
七、蒙古人民共和国刑法典(节录) 1361
六、台湾刑法(节录) 1361
四、埃及国家文职工作人员法(节录) 1361
五、韩国刑法(节录) 1361
一、法国公务员总章程(节录) 1362
第九章 禁止泄露国家秘密的规定 1362
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刑法典(节录) 1362
五、瑞士刑法(节录) 1363
三、联邦德国刑法典(节录) 1363
二、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节录) 1363
六、巴基斯坦政府公职人员行为条例(节录) 1364
四、瑞士联邦公务员章程法(节录) 1364
十、埃及国家文职工作人员法(节录) 1365
九、巴西联邦共和国刑法典(节录) 1365
七、印度全印文官行为条例(节录) 1365
八、墨西哥公务员职责法(节录) 1365
十四、台湾刑法(节录) 1366
十三、台湾公务员服务法(节录) 1366
十一、西班牙刑法典(节录) 1366
十二、韩国刑法典(节录) 1366
第十章 关于回避制度的规定 1367
十七、菲律宾公共官员和雇员品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