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 恢复高考 邓小平一锤定音 绝处逢生 老三届万马奔腾邓小平指示恢复高考 1
一千万考生涌入考场 7
第二章 悲剧筛选 劳改犯摇变宣传部长 醍醐灌顶 修路工进身哲学博士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让他读得如痴如醉 16
《共产党宣言》让他有了“天降大任于斯人”的神圣感 20
第三章 偷书情结 毒草造就兵团女 遗传基因 大学争夺湖南妹一个老人为她打开了“知识宝库” 28
父亲:“你将来是要上大学的!” 32
第四章 大山深处走出大学校长 政治典型冒出科技奇才张启翔带着一盏煤油灯走进大学 39
先进知青集体发生自杀事件 44
孩子成了难题 56
第五章 政策可救人 藏学家悟透世理 佛门当造福 牧羊倌顿破尘埃他开始听起了佛经 65
他连续熬夜写作 70
宣传把他变成另外一种形态的人 75
一家三口都成了学生 83
他还要办佛都大学 86
第六章 捍卫权利 革委常委三考大学 信仰知识 荒野土炕十年自学你还是一个知青吗? 92
知名作家韩小惠有幸走进了大学校门 100
三考大学成绩优秀的王东成一次次地登门申诉 106
第七章 隐真名 摆脱父母阴影 双博士 走上司长岗位刘平平:红卫兵经历,却和少年时挨饿的滋味一样 115
1986,改名“王晴”的刘平平已拿到四个学位 122
第八章 千思万缕 苦行僧不灭教育梦 千刀万剐 后继者难断清华缘重入清华校门是他自己选择的 128
初恋给了卢叔宁生活的光彩 136
第九章 一纸书 牧羊女走出草原天地 九年梦 博士女引进廊桥遗梦她说,你们别再推荐我了 147
拍毕业作品她买不起胶片 153
国内的三家单位都声明不要她这个博士 158
她决意到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162
她看着那张薄薄的纸眼泪就下来了 166
第十章 书眼犀利 中华诺曼底登陆 母心伟大 博士筒子楼献身清华女博士马万云一边读书一边自带孩子 171
从初中到博士永远考第一的郭方对读书有一种改不掉的痴迷 176
第十一章 苦难生活垫底 思想解放先驱北师大文科第一名获得者唯一享受 183
从“老三届”走向“新三届”大学生的一种共性 188
思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老三届” 192
第十二章 爱书胜过爱女人 救世不如救自己他竟然有了“红秀才”的名声 198
在北大的四年,让现在干出版的刘庸安寻到了一个新的自我 206
第十三章 抄书十六开 总编写透逆境 步行二百里 社长走通人生人生重要的就是在逆境中能过得精彩 215
张宝和让人生的后半程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218
第十四章 山沟神童走进中央办公厅 要塞女儿登上世界妇代会县委书记虚心向山沟里的“神童”刘德福请教 223
学富五车的大才子看上徐伟新的“会考试”与“肯读书” 230
第十五章 痴心经济 真佛只说家常话 激情政治 常人能助改革家 230
21世纪中国人的标准。我这一生究竟要做什么? 237
他说忘不下乡时的桑大爷和勘探队仗义的老工人 245
第十六章 一言九鼎 不去梦想七色花 九死一生 终将造就七代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黄新亚几度涉险 251
一手抱孩子,一手拿书本,居然考了个全省的状元 258
窝里斗起来了,她与男在友先闹崩了 266他们这个班有100多人,可谓“四世同堂” 272
第十七章 竞争出国 残疾人苦干占魁首 抛弃绿卡 女博士妙计得千金从东北农村走向大洋彼岸 278
他有幸获得了去德国深造的机会 284
陆小华:让德国花在中国学生身上的每一芬尼都变成对中国的投资! 289
第十八章 鬼使神差 难为法学人才 阴差阳错 成全化学骄子中国首位获得法国法学“国家博士”的黄丹涵坐在家里 295
她的最大希望是等有了钱就建一座法律综合图书馆 299
美国教授:从你的身上看出来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怎么造起来的 304
第十九章 曲中乡音 欲说当年好困惑 笔端山魂 依然从前赤子心一幅感人至深的油画就此诞生 310
“歪打正着”让她成了作曲家 316
内蒙插队给“第五代导演”谢小晶留下了一份有益的财富 321
第二十章 文章护身 土生土长土博士 水车通灵 哲思哲理哲学家土生、土长、土汉培养的土博士 328
入学才两月,教授便要他考研究生 335
水车上读完《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341
学术上颇有造诣,生活上仍然窘迫得很 346
第二十一章 音乐才子 赢得世界大师 法学博士 向往大陆土妞世界第一流的作曲家谭盾处于最佳的创作季节 351
在美国,华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华人身份获得律师饭碗 356
第二十二章 反思过后 作家演绎新传奇 盲目跟进 医生控诉洋插队一篇小说让复旦大学一年级生卢新华扬名全国 362
上海眼科医生张小青在美国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