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题库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写;艾理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598342
  • 页数:4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是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题库。

第一部分 时事政治 1

第一章 重大时事 1

目录 1

第二章 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8

第三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3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47

第五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58

第六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68

第七章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76

第八章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 84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87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94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97

4.如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99

3.中央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99

第二部分 重点专题 99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 99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99

2.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根本要求和核心。 99

6.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哪些问题? 100

5.简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 100

8.简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101

7.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请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哲学依据和现实依据。 101

12.十六大报告是怎样论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 102

11.运用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原理,阐明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102

9.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102

10.发展是硬道理,硬在哪里? 102

13.如何理解“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3

14.为什么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4

1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5

15.试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5

18.为什么说“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106

17.如何理解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106

2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07

19.为什么说发展的关键是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107

23.试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正确认识和处理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108

22.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8

21.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发展为主题? 108

24.试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并阐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 109

2.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10

1.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10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0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有哪些? 111

3.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三个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 111

7.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贯穿以人为本? 112

6.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12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112

8.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提出“和而不同”、“执两用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尚和去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致中和”、“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等观点。简析这些观点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并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 113

4.为什么要逐步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 114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哪些基本要求? 114

第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14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重要意义? 114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114

5.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15

8.为什么要充分认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16

7.如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16

6.如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116

9.在新阶段,应当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117

12.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当前要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在这两个方面应做好哪些工作? 118

11.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要做到哪“三个确保”? 118

10.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18

14.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基本目标和关键是什么? 119

13.说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119

16.什么是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有哪些特征? 120

15.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有哪些特点? 120

19.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试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依据、重要意义与主要措施。 121

18.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今后我们必须做好哪些工作? 121

17.我国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21

2.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122

1.自主创新战略的内涵是什么? 122

第四章 自主创新战略 122

4.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说明创新的重要作用。 123

3.为什么要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123

5.为什么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124

7.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5

6.怎样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125

8.运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现阶段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126

11.如何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127

10.如何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27

9.如何理解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 127

3.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哪些? 128

2.为什么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128

第五章 党的先进性建设 128

1.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28

6.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是什么? 129

5.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129

4.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哪些目标要求? 129

8.怎样理解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130

7.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对集中学习有什么具体要求? 130

10.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请谈谈你的认识。 131

9.简述党的先进性与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关系。 131

11.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132

12.试分析这一表述:“今天我们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 133

3.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134

2.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34

第六章 执政能力建设 134

1.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134

7.简述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主要任务。 135

6.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35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35

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135

11.简述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主要任务。 136

10.简述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主要任务。 136

8.简述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主要任务。 136

9.简述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主要任务。 136

1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137

13.如何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37

12.简述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任务。 137

15.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38

17.怎样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四个成为”的总体目标? 139

16.为什么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39

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推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 140

20.试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141

19.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41

22.怎样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42

21.怎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水平? 142

23.联系领导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143

2.如何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144

1.如何理解求真务实? 144

第七章 求真务实 144

3.简述胡锦涛同志关于求真务实的重要论述,并分析说明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依据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145

3.怎样理解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146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为什么仍然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146

第八章 民主集中制 146

1.什么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146

6.为什么说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制度,也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 147

5.贯彻民主集中制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147

4.怎样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147

7.如何理解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148

10.党的基层组织为什么要实行集体领导制度? 149

9.什么是集体领导? 149

8.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应注意什么? 149

13.在党的委员会里党委书记与其他委员是什么关系? 150

12.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为什么必须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50

11.什么是党委制?实行党委制要注意什么问题? 150

1.如何理解依法执政的重要意义? 151

第九章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151

5.简述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152

4.简述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152

2.简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 152

3.简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 152

7.怎样认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53

6.试述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 153

9.试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54

8.简述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的主要内容。 154

10.结合实际谈谈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155

12.怎样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56

11.试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156

14.试述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 157

13.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57

16.试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江泽民同志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具有哪些重大的意义? 159

15.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159

17.试述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怎样理解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思想,为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160

2.简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思路。 161

1.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61

第十章 人民内部矛盾 161

4.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162

3.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162

3.为什么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64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 164

第十一章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64

1.如何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含义? 164

4.怎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65

7.材料分析题 166

6.领导干部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66

5.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66

8.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还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 167

3.胡锦涛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是怎样论述“三个代表”的辩证关系的? 168

2.试述“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168

第十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68

1.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68

4.试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169

6.如何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170

5.如何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170

8.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71

7.如何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71

10.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172

9.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72

1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173

11.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173

14.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174

13.为什么说“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174

16.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175

15.怎样理解“三个代表”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175

17.试述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并说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176

20.简述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含义。 177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177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的全面要求是什么? 177

2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178

22.如何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178

21.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什么? 178

24.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 179

2.联系实际说明怎样才能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180

1.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说明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80

第十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80

4.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181

3.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81

7.试析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82

6.什么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82

5.试用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82

10.试用若干哲学原理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83

9.怎样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 183

8.简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83

12.如何理解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184

11.十六大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请阐述这一论断的依据,并回答当前如何坚持与时俱进。 184

13.请依据下列叙述分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185

14.请依据下列叙述,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186

16.怎样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187

15.试分析下列论述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哪些启示。 187

18.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分别提出和丰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试分析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新内容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188

17.怎样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88

19.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联系,并指出这条思想路线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89

20.为什么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90

3.结合十六大精神,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191

2.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91

第十四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91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191

6.试用质量互变原理分析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 192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92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2

8.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必须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小康。试用相关原理分析上述论断。 193

7.在十六大报告中,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试用相关知识分析提出这一目标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93

10.为什么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194

9.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哪三个重大课题? 194

11.为什么说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195

2.试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6

1.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196

第十五章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196

3.试述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197

4.试述中国共产党80年的基本经验。 198

5.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99

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00

5.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200

第十六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00

1.简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含义。 200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要求是什么? 200

3.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什么? 200

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00

9.怎样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01

8.试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01

7.简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201

10.怎样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02

11.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203

6.为什么说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204

5.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204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4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总的要求)是什么? 204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04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04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是什么? 204

8.试用意识能动性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05

7.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方针的理解。 205

10.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试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结合我国实际,评析上述观点。 206

9.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06

12.怎样理解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 207

11.试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阐明如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07

3.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08

2.改革的性质和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208

第十八章 改革 208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08

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08

1.试从我国现阶段基本矛盾的特点,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209

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209

4.结合中国改革的实际说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09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09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必须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210

3.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210

2.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0

6.结合改革实际,试析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意义与主要措施。 211

5.试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兼评“私有化是中国改革的根本出路”的观点。 211

8.试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 212

7.结合改革实践,说明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12

1.试述行政改革的必要性。 213

三、行政改革 213

9.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阐述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13

3.试述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 214

2.试分析我国行政改革存在的难题及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对策。 214

4.试述中国行政改革与行政管理现代化。 215

6.行政管理体制有哪些构成要素? 216

5.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 216

8.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是什么? 217

7.简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与内容。 217

9.如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18

1.简述当前我国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219

四、机构改革 219

10.试述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219

4.怎样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220

3.怎样进行机构改革? 220

2.政府机构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220

1.试述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22

五、国有企业改革 222

5.新世纪头十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内容是什么?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切实做好哪些环节的工作? 222

2.简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223

4.试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的理论依据及其辩证关系,并说明为什么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224

3.如何理解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的方针? 224

5.试述加快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225

4.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226

3.市场经济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226

第十九章 市场经济 226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26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26

7.为什么说法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 227

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内容。 227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27

10.试析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原因。 228

9.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并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228

8.试述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28

1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229

12.试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在治本。 230

4.简述我国宏观调控目标的内容。 231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31

第二十章 宏观调控 231

1.简述宏观调控体系。 231

2.十六大提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31

7.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来说明发挥市场作用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 232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32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32

8.怎样理解发挥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33

10.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34

9.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34

12.结合实际,分析近年来我国政府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 235

11.请结合下列情况,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235

3.如何理解在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237

2.试述当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37

第二十一章 经济结构调整 237

1.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37

5.怎样理解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238

4.试述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意义。 238

7.阐述调整经济结构的依据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 239

6.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原因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239

9.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当怎样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促进信息化? 240

8.我国现阶段怎样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240

11.试论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措施。 241

10.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原理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什么意义? 241

2.试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242

1.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242

第二十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 242

3.怎样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43

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处理好个人收入分配的几种关系。 244

第二十三章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244

3.简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意义。 245

2.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45

5.试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 246

4.我国现阶段,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必然性和实质是什么? 246

7.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个人收入分配上要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47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47

3.试述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 248

2.简述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248

第二十四章 社会保障 248

1.简述社会保障的含义、作用和特征。 248

4.阐述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249

6.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250

5.我国通过什么途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50

7.结合实际,试析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51

4.试论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 252

3.如何理解政府职能的转变? 252

第二十五章 政府职能 252

1.试述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 252

2.转变政府职能从根本上说有哪些含义? 252

6.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253

5.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风建设应着力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253

8.试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 254

7.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承担哪些经济管理职能。 254

9.试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途径。 255

1.简述经济全球化的标志、主要表现及其加速发展的原因。 256

2.试论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实质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56

第二十六章 经济全球化 256

5.试述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57

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我国的对策。 257

3.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请根据有关原理说明人类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其关键是什么? 257

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258

6.试述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58

9.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59

8.试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259

11.试述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策略。 260

10.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世界政治的重要影响。 260

12.为什么说面对经济全球化,乃至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这一不可避免的客观趋势,中国应对之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只有实现科技现代化,才能使经济获得更大发展? 261

15.简述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62

14.试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62

13.在议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利弊得失时,我们经常听到“趋利避害”的选择判断。请简要说明“趋利避害”的哲学内涵及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上的体现。 262

3.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给我国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如何应对? 263

2.知识经济时代与以往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相比有哪些特征? 263

第二十七章 知识经济 263

1.什么是知识经济?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63

5.简述我国将如何迎接科技革命与经济信息化的挑战。 264

4.知识经济的兴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264

6.简述三次科技革命。 265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能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好处? 266

1.试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 266

第二十八章 世界贸易组织 266

4.试述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267

3.简述世贸组织的作用。 267

6.为什么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68

5.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目标和职能。 268

7.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我们面临哪些挑战和冲击?应当继续做好哪些应对工作? 269

9.加入WTO对我国政府有哪些影响? 270

8.WTO对各成员方政府有什么约束? 270

10.入世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有何影响?应采取何种措施予以解决? 271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72

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哪些特点? 272

第二十九章 科学技术 272

1.试述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272

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73

8.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说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 274

7.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谈谈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思想。 274

5.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对“第一”如何理解? 274

6.试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74

10.试述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75

9.试述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75

11.如何理解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怎样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76

14.运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277

13.我国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77

12.试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关科学技术的理论,阐明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77

6.试述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278

5.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78

第三十章 党的建设 278

1.什么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78

2.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是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 278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什么? 278

4.简述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要求。 278

7.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79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80

2.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什么? 280

第三十一章 党的作风建设 280

1.试述当前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80

5.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281

4.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281

6.如何正确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现状? 282

8.试述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283

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283

10.试论领导作风的重要作用。 284

9.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284

11.试述改进领导作风的途径和方法。 285

2.高素质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86

1.试论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286

第三十二章 领导者素质与能力 286

5.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287

4.江泽民在《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讲话中对年轻干部有四句赠言,你如何去实现这四句赠言? 287

3.高素质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是什么? 287

8.简述领导者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288

7.试述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288

6.简述领导者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288

10.试述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意义。 289

9.对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哪些具体要求? 289

12.试述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途径。 290

11.试论领导集体素质的合理结构。 290

13.简述领导能力、领导效率、领导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91

2.试论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92

1.为什么说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 292

第三十三章 领导决策 292

4.简述科学决策必须符合的标准。 293

3.科学决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93

6.试述科学决策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294

5.试述科学决策的程序。 294

10.决策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295

9.简述在决策活动中,领导的主要职责。 295

7.简述领导决策的原则。 295

8.简述领导者在科学决策中应注意的问题。 295

12.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这一原理对正确决策的重要意义。 296

11.分析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和决断方式。 296

3.试论群众路线基本领导方法的原理。 297

2.试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297

第三十四章 领导方法、领导艺术 297

1.简述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 297

5.论述行政方法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298

4.运用矛盾不平衡理论,说明毛泽东在论述注意工作方法时指出要“学会弹钢琴”,并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哲学依据。 298

7.联系实际分析几种常见的行政领导艺术。 299

6.试述在行政管理中如何运用经济方法。 299

8.试从用权、待人、理事三个方面谈谈你对领导艺术的理解。 300

10.试述领导经验、领导科学、领导艺术之间的关系。 301

9.怎样把握领导活动创造开拓与平衡相统一的艺术? 301

11.试述相宜授权。 302

2.试述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含义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303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03

第三十五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303

4.如何正确认识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304

3.运用人的价值论,说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304

5.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305

6.有一种观点认为:“追求现实物质生活享受是唯物主义,而追求人生理想价值的实现是唯心主义”。试用所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评述并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现实物质生活和人生理想价值。 306

7.有人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有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评析此观点以及对待利益和理想的正确态度。 307

3.“两个务必”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怎样理解今天还要坚持“两个务必”? 308

2.“两个务必”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308

第三十六章 “两个务必” 308

1.“两个务必”的内涵是什么? 308

5.为什么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09

4.怎样理解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309

6.如何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310

7.如何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311

2.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怎样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312

1.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怎样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 312

第三十七章 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312

3.绿色经济 314

2.生态经济 314

第三十八章 重要名词解释 314

1.基尼系数 314

6.人文经济 315

5.生态文明 315

4.绿色GDP 315

10.先进生产力 316

9.学习型社会 316

7.问责制 316

8.与时俱进 316

13.“四个尊重” 317

12.人民的利益 317

11.先进文化 317

18.服务贸易 318

17.现代服务业 318

14.信息化 318

15.新型工业化道路 318

16.现代流通方式 318

24.虚拟经济 319

23.反补贴 319

19.国际竞争力 319

20.国民待遇 319

21.非关税壁垒 319

22.反倾销 319

31.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 320

30.自由职业人员 320

25.实体经济 320

26.混合所有制经济 320

27.合法的劳动收入 320

28.非劳动收入 320

29.中介组织 320

37.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 321

36.农村税费改革 321

32.风险投资 321

33.现代农业 321

34.农业产业化经营 321

3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21

42.社会信用体系 322

41.再分配 322

38.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322

39.县域经济 322

40.初次分配 322

47.依法执政 323

46.政治文明 323

43.自主知识产权 323

44.国家创新体系 323

45.电子政务 323

52.小康社会 324

51.两个“三步走” 324

48.人的全面发展 324

49.干部人事分类管理 324

50.干部双重管理 324

56.通信技术 325

55.生物技术 325

53.高技术 325

54.多媒体技术 325

一、判断题 326

第一节 哲学模拟试题 326

第三部分 政治类模拟试题 326

第一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模拟试题 326

二、单项选择题 327

三、多项选择题 338

四、辨析题 346

一、判断题 376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 376

二、单项选择题 377

三、多项选择题 380

四、辨析题 384

一、判断题 400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模拟试题 400

二、单项选择题 401

三、多项选择题 402

四、辨析题 404

一、判断题 407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模拟试题 407

二、单项选择题 408

三、多项选择题 411

四、辨析题 414

一、判断题 431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模拟试题 431

二、单项选择题 432

三、多项选择题 438

四、辨析题 446

一、判断题 488

第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拟试题 488

二、单项选择题 493

三、多项选择题 501

四、问答题 518

五、辨析题 524

第五章 中共党史模拟试题 532

一、判断题 532

二、单项选择题 533

三、多项选择题 536

四、辨析题 542

第六章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模拟试题 550

一、判断题 550

二、单项选择题 551

三、多项选择题 552

四、辨析题 557

第七章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模拟试题 565

一、单项选择题 565

二、多项选择题 571

三、简答题 584

四、论述分析题 592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拟试题 605

一、判断题 605

第四部分 经济类模拟试题 605

二、单项选择题 606

三、多项选择题 607

四、辨析题 612

第二章 微观经济模拟试题 628

一、判断题 628

二、单项选择题 629

三、多项选择题 631

第三章 宏观经济模拟试题 636

一、判断题 636

二、单项选择题 637

三、多项选择题 638

第四章 国际经济模拟试题 643

一、判断题 643

二、单项选择题 645

三、多项选择题 647

四、辨析题 651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658

一、判断题 658

第五部分 法律类模拟试题 658

二、单项选择题 661

三、多项选择题 666

四、辨析题 672

第二章 宪法模拟试题 677

一、判断题 677

二、单项选择题 680

三、多项选择题 685

四、辨析题 691

第三章 有关部门法模拟试题 698

一、判断题 698

二、单项选择题 708

三、多项选择题 731

四、辨析题 758

第六部分 管理类模拟试题 774

第一章 公共行政模拟试题 774

一、判断题 774

二、单项选择题 776

三、多项选择题 783

四、辨析题 792

第二章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 820

一、判断题 820

二、单项选择题 820

三、多项选择题 821

第三章 领导学模拟试题 825

一、判断题 825

二、单项选择题 827

三、多项选择题 833

四、辨析题 841

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模拟试题 852

一、判断题 852

第七部分 科学技术类模拟试题 852

二、单项选择题 853

三、多项选择题 856

第二章 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模拟试题 860

一、判断题 860

二、单项选择题 862

三、多项选择题 864

第三章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模拟试题 869

一、判断题 869

二、单项选择题 871

三、多项选择题 875

第四章 科学技术类辨析题模拟试题 880

第一章 历史模拟试题 884

一、判断题 884

第八部分 历史 国情国力 公文写作 884

二、单项选择题 887

三、多项选择题 898

第二章 国情 国力模拟试题 907

一、判断题 907

二、单项选择题 908

三、多项选择题 912

第三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模拟试题 916

一、判断题 916

二、单项选择题 918

三、多项选择题 923

后记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