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1
一、多义的空间概念 1
第一章 空间概念 1
二、认识空间与创造空间 2
三、空间概念的缘起 4
第二节 西方空间概念 6
一、多学科的空间概念 6
二、绘画的空间概念 11
三、建筑的空间概念 16
第三节 中国空间概念 21
一、古代哲学的空间概念 21
二、山水画的空间概念 23
三、建筑的空间概念 26
一、类型之一:内部空间 29
第四节 建筑空间类型 29
二、类型之二:外部空间 31
三、类型之三:灰空间 32
教学指导与教学思考题 33
第二章 空间历程 35
第一节 概述 35
一、中西传统建筑空间的发展特征 35
二、影响建筑空间发展的两个因素 36
三、建筑空间的起源 42
第二节 西方传统建筑空间发展 44
一、古代建筑空间 44
二、中世纪建筑空间 47
三、文艺复兴建筑空间 50
四、古典主义建筑空间 56
五、19世纪建筑空间 60
第三节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发展 62
一、夏商周至秦汉建筑空间 62
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建筑空间 64
三、元明清建筑空间 69
第四节 中西传统建筑空间比较之说 74
一、空间观与时间观 74
二、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75
三、精神空间与气空间 76
教学指导与教学思考题 77
第三章 空间与形态 79
第一节 概述 79
一、形态 79
二、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 80
三、形态构成 82
第二节 空间与形态要素 84
一、形态要素 84
二、基本要素 85
三、限定要素 87
四、基本形 90
五、空间心理感受 92
第三节 空间与形态结构 93
一、结构主义的“结构” 93
二、并列结构 94
三、次序结构 98
四、拓扑结构 101
五、空间结构秩序 102
一、现代主义和勒·柯布西耶 103
第四节 空间与形态设计 103
二、构成主义和维斯宁兄弟 106
三、结构主义和赫曼·赫茨伯格 108
四、解构主义和伯纳德·屈米 111
教学指导与教学思考题 114
第四章 空间与场所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一、场所 115
二、定居 116
三、空间与场所和定居 117
四、场所理论 118
第二节 空间与场所现象 120
一、场所现象 120
二、具体与综合 121
三、地点性与地区性 122
第三节 空间与场所结构 124
一、场所结构 124
二、空间与特性 125
三、形象化与象征化 127
第四节 空间与场所精神 131
一、场所精神 131
二、方位感与认同感 133
三、人诗意地栖居与理想居住模式 135
第五节 空间与场所设计 139
一、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 139
二、北欧现代建筑和阿尔瓦·阿尔托 141
三、日本现代建筑和安藤忠雄 143
四、埃及、印度和马来西亚的现代建筑实践 145
教学指导与教学思考题 150
第五章 空间与环境 151
第一节 概述 151
一、环境 151
二、空间与环境 154
三、环境心理学 154
第二节 空间与环境认知 157
一、环境认知 157
二、视觉感知 159
三、时空感知 162
四、逻辑认知 164
第三节 空间与环境行为 167
一、环境行为 167
二、个人空间 169
三、私密性 172
四、领域性 175
第四节 空间与环境理论 179
一、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 179
二、诺伯特·舒尔兹的存在空间 181
三、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 182
四、阿摩斯·拉普卜特的环境意义 184
第五节 空间与环境设计 185
一、巴黎德方斯的大平台 185
二、维也纳煤气罐新城的购物街 187
三、马尔默Bo01欧洲住宅展的空间领域 190
四、当代博物馆建筑的公共空间 192
教学指导与教学思考题 195
参考文献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