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言 1
前言 1
第一篇 节能管理 1
第一章 能源基础知识 2
第一节 能源的分类 2
第二节 能源资源概况 4
第三节 中国能源特点 20
第四节 火电厂节能的意义 24
第五节 火电厂的节能措施 28
第二章 火电厂的节能管理 34
第一节 火电厂的节能管理体系 34
第二节 火电厂的检修管理 35
第三节 火电厂的运行管理 39
第四节 火电厂基本建设和大型技改的管理 43
第五节 一流火力发电厂节能考核指标 47
第六节 火电厂的能源计量管理 54
第七节 节能分析会议纪要的规范管理 58
第八节 火电厂的节能档案管理 61
第二篇 指标管理 67
第三章 火电厂的指标管理 68
第一节 汽轮机和化学指标的管理 68
第二节 锅炉和燃料指标的管理 85
第三节 全厂综合性指标的管理 105
第四节 耗差分析方法在火电厂指标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119
第五节 等效焓降法在热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131
第六节 火电厂可靠性指标的计算 145
第一节 锅炉的热损失和热效率 150
第四章 电站机组的热损失和供电煤耗 150
第二节 汽轮发电机组的效率与热耗 161
第三节 机组效率变化与热耗的关系 170
第四节 应用反平衡方法计算供电煤耗率 172
第五节 正平衡供电煤耗的计算 176
第三篇 燃料管理 184
第五章 锅炉燃煤的化学分析 184
第一节 燃煤的质量与分类 184
第二节 煤质的工业分析及其对火电厂生产的影响 188
第三节 煤元素分析及其对火电厂生产的影响 196
第四节 燃煤的分析基准及其应用 199
第一节 锅炉燃煤的采购 207
第六章 火电厂燃煤的计量管理 207
第二节 火电厂入厂煤的陆地计量 209
第三节 火电厂的船舶运煤计量 212
第四节 火电厂入炉煤的检斤管理 222
第七章 火电厂燃煤的检质管理 225
第一节 火电厂煤质监督 225
第二节 火电厂入厂煤的采样方法 227
第三节 火电厂入炉煤的采样方法 232
第四节 机械采样装置及其应用 236
第五节 入炉煤粉样品的采取方法 240
第六节 火电厂煤样的制备技术 243
第七节 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关系式 247
第八节 煤质化验结果的校核和煤质验收标准 256
第九节 煤质在线检测装置的应用 261
第八章 火电厂煤场的综合管理 266
第一节 燃煤自燃与贮存 266
第二节 库存燃煤的盘点 269
第三节 火电厂煤种的混配 271
第九章 火电厂燃油的综合管理 278
第一节 火电厂燃油和燃气特性 278
第二节 燃油计量与贮存 282
第三节 燃油取样与分析 288
第四篇 节水管理 294
第十章 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294
第一节 我国水资源现状 294
第二节 我国发电企业用水现状 298
第三节 发电企业应采取的主要节水办法和措施 301
第十一章 节水技术在火电厂中的应用 307
第一节 火力发电厂的冷却水系统 307
第二节 控制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 308
第三节 控制循环水的水质 311
第四节 冷却塔的维护与改造 314
第五节 电站循环水采用空冷技术 315
第六节 火电厂用水指标及其计算 319
第七节 水平衡测试及水务管理 333
第八节 用反渗透方法进行化学水处理时的水质预处理 339
第九节 反渗透装置设计计算 344
第五篇 性能测试 358
第十二章 火电厂热力试验方法 358
第一节 热力试验基本知识 358
第二节 锅炉热效率试验 370
第三节 汽轮机热耗率试验 374
第十三章 锅炉侧有关项目的测试 385
第一节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试验 385
第二节 热力管道效率的测试 389
第三节 锅炉排烟温度的测试 391
第四节 锅炉烟气成分的测定 393
第五节 飞灰、炉渣和沉降灰可燃物含量的测试 395
第六节 锅炉制粉系统的性能试验 399
第七节 锅炉燃烧调整试验 410
第八节 煤粉细度试验 417
第九节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 418
第十节 电站风机现场试验 422
第十一节 电除尘器试验 429
第一节 汽轮机真空严密性测试 435
第十四章 汽轮机侧有关项目的测试 435
第二节 凝汽式汽轮机组供电煤耗测试 436
第三节 电站水泵性能的测试 443
第四节 电站湿式冷却塔试验 446
第六篇 经济调度 457
第十五章 热力设备的热力特性 458
第一节 汽轮机的热力特性 458
第二节 单元机组的微增煤耗率 463
第十六章 单元机组的经济调度 467
第一节 等微增率调度负荷的原则 467
第二节 按等微增率调度负荷 469
附录 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 471
参考文献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