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简论 3
第一节 学科性质与任务 3
一、学科定位 3
上编 学科建设及教学法 3
二、学科名称 5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 6
第二节 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8
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9
三、习得与学习 11
二、目的语 11
四、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14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6
一、性质 16
二、任务 17
第四节 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19
一、神经生理学 19
二、心理学 22
三、语言学 25
四、教育学 27
第五节 学科发展 28
一、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28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成长和规模 30
三、教学类别 34
四、对外汉语研究 37
第二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40
第一节 对比分析 40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41
二、对比分析的内容 42
三、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 45
四、对比分析的发展 46
五、汉外对比分析 48
第二节 偏误分析 50
一、偏误分析的步骤及作用 50
二、偏误类别 51
三、汉语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55
第三节 中介语及其变异 56
一、中介语 57
二、中介语的变异 58
三、中介语变异与二语习得研究 60
四、对汉语二语习得的中介语研究 61
第四节 二语习得的自然发展途径 62
一、第一语言习得的心灵主义论 62
二、第二语言的发展过程 65
三、第一语言等于第二语言的假说 67
四、汉语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68
第五节 输入和互动 69
一、自然情境下的输入和互动 69
二、课堂情境下的输入和互动 72
三、输入和互动在二语习得中的角色 74
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输入和互动研究及实践 77
第六节 学习者个体差异 77
一、学习者因素的确认与分类 78
二、个人因素 78
三、一般因素 79
四、好的语言学习者 84
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 84
一、学习策略 85
第七节 学习者的策略 85
二、生成策略 89
三、交际策略 92
四、汉语习得的相关研究 96
第八节 语言普遍性假说 97
一、语言普遍性 97
二、语言普遍性和一语习得 100
三、语言普遍性和二语习得 102
一、定义 113
第一节 教学法的定义和地位 113
第三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 113
二、地位 114
第二节 传统派的教学法 115
一、语法-翻译法 115
二、阅读法 116
三、认知法 117
第三节 改革派的教学法 119
一、直接法 119
二、听说法 120
一、静默法 122
第四节 其他教学法 122
三、全身反应法 122
二、启示法 123
三、咨询法 124
四、功能法 125
第五节 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127
一、与相关学科的互动 127
二、折衷主义 128
三、综合化倾向 129
一、语音的含义 133
二、语音的属性 133
中编 语言要素及文化教学 133
第一节 语音介绍 133
第四章 语音教学 133
三、语音单位 136
四、汉语语音简介 138
第二节 语音教学的原则 140
一、目标明确 140
二、汉外对比 142
三、循序渐进 144
四、大量的操练实践 146
第三节 语音教学方法与技巧 148
一、教学方法 148
二、语音要素的教学 154
第五章 初级词汇教学 158
第一节 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158
一、纵向(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 158
二、横向(课型的设置及各课型之间的关系) 160
一、展示生词 161
第二节 词汇教学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 161
二、解释词义及讲解用法 164
三、词语练习和检查方法 170
第六章 中级词汇教学 172
第一节 中级词汇教学的范围和特点 172
一、词汇教学的数量和范围 172
二、词汇教学的特点 173
第二节 中级词汇教学的内容 174
一、词汇的控制 174
二、词汇的讲解 177
三、词汇的练习 181
第三节 中级词汇教学的重点 182
一、虚词 182
二、近义词、多义词、多音词 183
三、用法特殊的词语、容易混淆的词语 184
四、成语、习语、固定词组 185
第四节 中级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步骤 185
一、教学原则 185
二、教学步骤 187
一、语法的含义 191
第一节 语法的含义和类别 191
第七章 语法教学 191
二、语法的类别 192
第二节 汉语语法的特点 197
一、词序和语序重要 198
二、修饰成分的位置比较固定 199
三、有一些特殊词类和特殊的词 200
四、狭义形态少 203
五、特殊的动词结构 204
六、句子成分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 205
一、语法教学的目的 206
第三节 语法教学的原则 206
二、语法教学的内容和语法项目的选择 207
三、语法点的排列次序 209
第四节 语法教学的方法 215
一、情景化教学 215
二、生成式教学 216
三、对比教学 218
第五节 语法点的教学技巧 222
一、语法点的展示 222
二、语法点的讲解 224
三、语法点的练习 227
第八章 汉字教学 231
第一节 汉字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231
一、汉字的特点决定了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231
二、汉语与汉字的特殊关系决定了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233
第二节 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 233
一、“对外”的特点 234
二、对成人的教学特点 234
二、汉字教学的内容 236
一、汉字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236
第三节 汉字教学的原则 236
三、汉字教学中的几个顺序关系 237
四、以部件为中心的汉字教学 239
第四节 课堂教学技巧 243
一、展示汉字的技巧 243
二、教授汉字的技巧 245
三、练习汉字的技巧 247
一、中国人交往文化的基本特点 251
第一节 跨文化交际 251
第九章 文化教学 251
二、几种中外交往习俗的具体对比 254
三、非言语交际 257
四、社交用语 263
第二节 价值观和文化 264
一、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264
二、历时文化和共时文化 266
第三节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66
一、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66
二、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 267
三、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基本态度 269
第四节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71
第五节 小结 272
附录 美国外交学院《汉语能力标准·文化》 272
下编 语言技能教学及测试 277
第十章 初级汉语读写课教学 277
第一节 教学原则 277
一、读写课的性质 277
二、以建立规范为主的强化教学 277
三、实践为主的教学 278
第二节 教学内容和方法 279
一、准确、严格的语音教学 279
二、简单、实用的汉字教学 282
三、逻辑分析型的词汇教学 284
四、严格强化的语法教学 288
五、对教材的处理 292
第三节 课堂技巧和复习考核 293
一、课堂教学的控制技巧 293
二、复习和考核 297
附录 教案设计 298
第十一章 初级口语课 303
第一节 初级口语的教学原则 303
一、“i+1”原则 303
二、交际法原则 304
三、个人化原则 305
四、地方化原则 306
五、精讲多练原则 307
一、基本句环节 308
第二节 初级口语的教学环节 308
二、会话环节 309
三、替换与扩展环节 311
四、练习环节 312
第三节 小结 315
附录 教案设计 317
第十二章 听力技能课 320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320
一、从听力理解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320
二、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321
三、从听力课总的教学目的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323
四、从与其他课型的比较中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328
第二节 听力课的课堂教学 329
一、听力课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步骤 329
二、听力教学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335
第十三章 中级精读课(综合课) 338
第一节 中级精读课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338
一、精读课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338
二、精读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340
一、精读课教学的内容和重点 341
第二节 精读课教学的内容和教材 341
二、精读课教学的教材 348
第三节 精读课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349
一、教学环节和时间安排 349
二、教学进度 351
三、教学方法 352
附录 教案设计 362
第十四章 中级阅读课 370
第一节 阅读者是如何阅读的 370
一、词频和语境 370
三、篇章理解 371
二、句子理解 371
四、图式与推论 372
第二节 阅读课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373
一、阅读课的性质 373
二、阅读课的特点 374
第三节 阅读课总体教学要点和方法 375
一、课文处理 375
二、技能训练部分的处理 377
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379
第四节 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 383
一、讲解词汇的方法 383
二、词汇练习的方法 386
第五节 如何解决课堂气氛沉闷的问题 387
一、增加参与感,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387
二、增加信息输入量,结合文化知识学习 388
三、增加输出机会 388
四、合理安排阅读节奏 389
附录 教案设计 390
第一节 教学要点及其实施 394
第十五章 中级口语课 394
一、课堂交际化 395
二、精讲多练 396
三、恰当实施修正原则和监督原则 398
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00
第二节 教学环节 402
一、课文处理 402
二、教学要点练习 405
三、如何把握课堂讨论 406
附录 教案设计 408
第十六章 写作技能课 414
第一节 对写作教学的认识 414
一、写作教学的“难” 414
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416
第二节 写作教学原则 417
一、实用性原则 417
二、渐进性原则 418
三、操作性原则 418
第三节 课堂教学方法 420
一、写前指导 420
二、写作练习 422
三、作文讲评 423
第四节 教材使用的方法 425
一、对使用的写作教材要有大致的了解 425
二、有选择地使用教材的内容 426
三、取长补短地使用教材 426
四、从论文、工具书中寻找有效的理论依据和范例 426
第十七章 报刊阅读课 429
第一节 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特点 430
一、词汇特点 430
二、句子特点 431
三、句子和语段连接特点 432
第二节 报刊阅读课的教学原则 433
一、词汇方面 433
二、句子方面 434
三、篇章方面 435
第三节 报刊阅读课的教学技巧 436
第十八章 语言测试和成绩分析 438
第一节 语言测试的性质和目的 438
一、语言测试的性质 438
二、语言测试的目的 439
一、分散测试和综合测试 440
第二节 语言测试的类别 440
二、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 441
三、分班测试和学能测试 442
四、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 442
五、常模参照测试和标准参照测试 443
六、诊断测试 443
一、针对性 444
二、可靠性 444
第三节 语言测试的原则和特点 444
三、有效性 446
四、实用性 446
第四节 测试成绩分析 447
一、描述分数集中性的统计指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447
二、描述分数离散性的统计指标——方差、标准差、四分位间距和全距 449
三、测试成绩的标准化 451
四、百分位 452
五、试题分析 452
第五节 小结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