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启龙回忆录》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启龙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369432
  • 页数:8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谭启龙同志由放牛娃投身革命,历经磨练,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建国后历任浙江、山东、福建、青海、四川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委员等)的人生历程。

第一章 苦难的童年 1

生于贫穷农家 1

幼年丧父,母子相依难为命 3

慈母惨死,寒霜单打“独根苗” 5

贺星秀家的放牛娃 7

第二章 湘赣边界闹革命 10

加入共青团 10

在天龙山军事根据地 14

开创永新县少先队工作 16

参加第九次攻打吉安 19

湘赣省少先队 23

在肃反运动中 28

中央苏区的一年 30

参加八县贫农团代表大会 35

奔赴湘鄂赣苏区 38

第三章 湘鄂赣苏区红旗不倒 38

“六、七月事变” 42

鼎盛时期 45

麦市突围 49

最艰苦的岁月 54

三界尖会师 60

改编前后 63

力量源泉 69

在东南分局 73

第四章 战斗在华中敌后 73

赣东北特委 78

苏皖特委 86

苏皖区党委 90

皖南特委 95

两度在上海 98

第五章 创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 106

接受新任务 106

南渡三北 111

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的建立 117

坚持三北,挺进四明 125

第一次反顽自卫战 134

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浙东的成功运用 138

率部再进四明和三北,各地进行反“清乡”斗争 144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成立和第二次反顽自卫战 150

浙东首届军政干部会议和准备配合盟军反攻 165

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 171

苏浙军区的成立和富春江会师 174

讨田反顽战和张俊升起义 179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各界临时代表大会的召开 184

根据地的财经工作 194

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工作 201

全面反攻和奉命北撤 209

涟水整编 220

第六章 转战苏鲁豫皖 220

莒南休整 223

兖州讨逆 226

华丰受降 229

百日练兵 233

战斗在胶济、台枣线上 240

参加宿北战役 247

在鲁南运动战的日子里 257

李仙洲集团的覆灭 264

胶济路整训 274

鏖战孟良崮 277

鲁南突围 286

挺进豫皖苏 295

濮阳新式整军运动 303

先遣纵队深入敌后 308

率干部南下接管浙江 323

胜利会师,加强团结 328

第七章 重返浙江的五年 328

接管城市,建设“天堂” 332

工作重心暂时从城市转向农村 340

完成土地改革 345

疏导工农业产品,货畅其流 351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353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 357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来杭的教益 360

第八章 受命北上 再赴山东 366

初到山东 366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372

山东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377

党的“八大”前后 389

到临沂调查研究 394

从整风到反右派斗争 406

第九章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406

救灾和整社 422

在“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中(上) 433

在“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中(下) 460

八届六中全会与对“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474

三去鲁西南 485

庐山会议前后 511

在青岛、北京养病的日子里 517

第十章 主持山东全面工作 523

生产救灾和整风整社 523

广州会议和调查研究 529

纠“左”与山东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539

“七千人大会”与山东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 560

从北戴河会议到八届十中全会 581

组织和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97

改造自然,发展生产 617

波澜初起 637

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初期 637

历经磨难 645

重见天日 655

接受“再教育” 657

恢复工作 658

第十二章 来去匆匆话福建 661

新的心情,新的探索 661

着力抓的几件事情 666

告别福建 688

第十三章 紧急奉调 三进浙江 690

批林整风——初步纠正“左”倾错误 690

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 695

风云突变——“四人帮”直接插手浙江 698

批林批孔——局势重新混乱 708

抓整顿、批派性——短暂的平稳期 719

幽禁岁月——在北京的日子里 724

初到青海,百业待兴 729

第十四章 青海——祖国可爱的地方 729

拨乱反正,深入开展揭批查斗争 731

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735

调查研究,统一对青海经济建设的认识 742

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52

立足青海,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757

开发海西,柴达木盆地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766

第十五章 四川——最后的工作岗位 773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773

推行家庭承包,搞活农村经济 777

坚定地走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子 785

在调整和改革中抓整个经济的发展 793

战胜特大洪灾和洪灾后的反思 798

注意做好民族地区的工作 803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 806

正确对待个人进退,搞好新老合作交替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