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部分 单维政治哲学 3
第一章 韩非子:自爱与纯粹政治性的人 3
第一节 政治性和算计性的人 6
1.1 政治制度(社会)的起源 6
1.2 人性 9
1.2.1 人的自私性与关系性 9
1.2.2 趋利避害的本性 13
1.3 权力结构和运行 17
第二节 无形的监狱和最有效率的权力制度 21
2.1 赏罚与形名相符关系 21
2.2 权力与监视 22
2.3 权力与制度 26
第三节 在利益的天平上评判道德 30
3.1 道德与权力 30
3.2 道德感化与民智 32
3.3 忠孝理论与政治上的混乱根源 34
3.4 道德理念冲突与政治混乱 36
3.5 道德与人性 39
3.6 泛道德化的思维错误 41
3.7 道德与工具性思维 44
第四节 韩非子对于宗教的批判 46
4.1 上古时代天命思想与政治生活 46
4.2 韩非子眼中的“天” 48
4.3 韩非子对于龟策、星术、鬼神等宗教活动的批判 49
4.4 天命、孝祖、保民 51
第五节 韩非子哲学的意义 54
5.1 政治世界中的人的概念:自爱与不确定的他者 54
5.2 政治等级制度的起源 56
5.3 自爱的延伸 59
第二部分 二维政治哲学理论 63
第二章 孔子:道德、政治与人的塑造 63
第一节 孔子的问题 64
1.1 何谓礼 64
1.2 礼的来源 67
1.3 礼的作用对象 68
1.4 人与使命感 69
1.5 道德真理 70
1.6 君子理想人格与平凡生活 75
第二节 孔子的道 78
2.1 作为观念的“道”与作为成就的“道”的区分 78
2.2 道与人 80
2.3 道德与实践 82
2.4 作为道德理想的道与个人生活 84
第三节 人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85
3.1 孔子哲学中“学习”的道德和政治含义 85
3.2 学习的例子 88
3.3 学习是一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 91
3.4 人是工艺品 94
3.5 学习之道 95
3.6 道德与能力 98
第四节 治之道(政治生活与道) 98
4.1 圣王的理想 99
4.2 正名 100
4.3 孔子的道德理想与政治现实 102
第五节 孝与爱有差等 103
5.1 孔子的政治道德思想体系 104
5.2 人在尽孝道中成为自我 106
5.3 父亲意志的绝对性,家庭的神圣性 108
5.4 孝与时间性、不朽 110
第六节 《论语》中“天”、“鬼神”观念 112
6.1 天的概念 112
6.1.1 具有意志的天 112
6.1.2 天与天命 113
6.1.3 天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人类世界 114
6.1.4 天与语言 115
6.1.5 天与道德 115
6.2 鬼神的观念 115
第三章 孟子的王道思想 118
第一节 义与利的问题 120
1.1 政治的基础:利还是礼? 121
1.2 物质生活与乐(le与yue) 125
1.3 道德权威与政治权力 129
第二节 孟子论人性(一) 135
2.1 本心与本真存在 135
2.2 工艺品比喻论证 138
2.3 流水比喻论证 140
2.4 生之谓性论证 142
2.5 仁内义外的论证 143
2.6 义内论证 146
第三节 孟子论人性(二) 148
3.1 性善定义与四善端 148
3.2 性善论核心概念:亲亲之爱 150
3.3 性善与有机物比喻 155
第四节 孟子论人性(三) 161
4.1 不忍之心与性善 162
4.2 不忍之心与四端 168
第五节 孟子论人性(四) 174
5.1 尽心、知性、事天 174
5.2 天爵与人爵 177
5.3 万物皆备于我矣 178
第六节 道德修养与道德责任 179
6.1 道德行为与道德语境 179
6.2 道德修养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源 180
6.3 道德修养不需要特殊技能 181
6.4 道德修养之路与家的观念 184
6.5 被选中的意义与道德责任 185
第七节 《孟子》中天与政治的关系 187
7.1 天与政治 188
7.2 天意与禅让制 199
7.3 天与圣贤之师 205
7.4 天与人:两种荣誉 211
第八节 墨子、孟子、杨朱:三种爱 215
8.1 孟子对于杨朱和墨子的批判 215
8.2 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 218
8.3 儒家的亲情之爱 221
第三部分 三维政治哲学理论 229
第四章 《诗经》、《尚书》与墨家政治神学 229
第一节 殷周的核心信念、《诗经》、《墨子》 231
1.1 “上帝”与“天”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231
1.2 商朝人的“尊天事鬼”;西周的德孝之分 235
1.3 《诗经》的政治神学思想 236
1.4 《墨子》与《诗经》政治神学的相似性 244
第二节 《尚书》的政治神学思想 246
2.1 《虞夏书》:敬畏天命 246
2.2 《商书》:天命与革命 253
2.3 《周书》:天子与民主 259
2.4 《论语》中的《诗经》 268
第五章 权威与爱:政治神学的思维方式 270
第一节 民主政体的问题 270
1.1 民主政治思维方式局限性 270
1.2 民主政体存在的现实问题 273
第二节 苏格拉底之死与雅典民主政体 275
2.1 神、人之分 275
2.1.1 苏格拉底的智慧 276
2.1.2 苏格拉底之生 277
2.1.3 苏格拉底之死 279
2.2 真理与意见 281
2.2.1 多数人的意见与真理的区分 281
2.2.2 正义、法律和城邦、多数人的意志 283
第三节 墨子:天意、兼爱 287
3.1 两种权威 287
3.1.1 人类权威与天意 287
3.1.2 众义、天意、政治制度的建立 290
3.2 自爱与兼爱 294
3.3 正义与爱 297
第六章 墨子是功利主义者吗? 298
第一节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我”的概念 301
第二节 墨子的兼爱:“他人”的概念 303
第三节 儒家的仁爱:“我们”的概念 308
第四节 莱维纳斯:我与他人关系的不对称性 312
附:荀子论天与性 317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