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学习指导 1
一、卫生学学习指导 1
目录 1
二、流行病学学习指导 7
第一部分 卫生学 12
第一篇 环境卫生 12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论 12
第一节 人与环境 12
一、人类生存环境 12
二、人和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 16
二、环境自净 17
第二节 环境污染 17
一、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17
第三节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8
一、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 18
二、人体对环境污染的反应 19
三、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主要因素 20
四、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1
第四节 环境的卫生防护 24
一、环境卫生防护的任务和基本措施 24
二、环境卫生标准 26
一、空气的化学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 27
第二章 空气卫生 27
第一节 空气的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27
二、空气的物理性状与健康的关系 28
第二节 空气的污染与防护 30
一、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30
二、空气污染的防护原则 32
第三节 室内空气污染 33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概念 33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特点 33
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33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危害 34
二、化学性污染及其危害 34
第一节 水污染和健康的关系 34
第三章 饮用水卫生 34
第二节 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卫生学评价 37
一、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37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7
三、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评价 39
第三节 水源的选择和卫生防护 42
一、各类水源的卫生特点 42
二、水源的选择 42
三、水源的卫生防护 43
一、混凝沉淀 46
第四节 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 46
二、过滤 47
三、消毒 47
第四章 土壤卫生 51
第一节 土壤的卫生学意义 51
第二节 土壤的卫生学特征 52
一、土壤的机械组成 52
二、土壤的空气 52
三、土壤的水分 53
四、土壤的化学组成 53
一、土壤污染的来源 54
二、土壤污染的自净 54
五、土壤的微生物 54
第三节 土壤的污染、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 54
三、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残留 55
第四节 土壤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56
一、重金属对健康的影响 56
二、农药对健康的影响 56
三、化肥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57
四、生物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57
第五节 土壤污染的防护 58
一、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58
三、污水灌田的卫生问题 59
二、工业废渣的处理和利用 59
第二篇 营养与食品卫生 60
第一章 人体对营养素和热能的需要 60
第一节 蛋白质 60
第二节 脂类 69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 71
第四节 热能(热量) 72
第五节 无机盐类 74
第六节 维生素 77
第二章 特殊生理条件下人群营养与膳食 82
第一节 孕妇营养与膳食 82
第二节 乳母营养与膳食 85
第三节 婴幼儿营养与膳食 87
第四节 老年人营养与膳食 90
第三章 膳食结构 94
第一节 膳食结构模式 94
第二节 我国膳食结构的利弊 95
第三节 改善我国膳食结构的原因 96
第四章 食物中毒防治 97
第一节 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97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97
第三节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99
第四节 食物中毒调查 100
一、生产性有害因素 102
二、职业病的概念和范围 102
第三篇 劳动卫生 102
第一节 概述 102
三、职业病的报告 103
四、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103
五、职业病的预防原则 104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104
一、概述 104
二、铅中毒的防治 106
三、汞中毒的防治 109
四、苯中毒的防治 111
二、中毒原因 114
第三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防治 114
一、理化性质 114
三、进入途径及其代谢 115
四、中毒机理 115
五、临床表现 116
六、诊断 116
七、治疗与处理 117
八、预防措施 117
第四节 高温与中暑 118
一、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119
二、中暑 119
一、概述 123
第五节 生产性粉尘与矽肺 123
二、矽肺的防治 124
第四篇 学校卫生 129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 129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29
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及卫生要求 130
第二节 学习卫生和视力保护 131
一、学习卫生 131
二、视力保护 133
一、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身体的影响 136
二、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 136
第三节 体育锻炼卫生 136
三、学校体育医务监督 137
第四节 儿童少年传染病预防与卫生教育 137
一、传染病的预防 137
二、卫生教育 138
第五篇 地方病 141
第一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 141
一、流行病学 141
二、致病因素 142
三、疾病发生学 143
四、临床表现 144
五、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防治 144
二、致病因素 146
一、流行病学 146
第二节 地方性氟中毒 146
三、疾病发生学 147
四、临床表现 147
五、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 148
第三节 大骨节病 148
一、流行病学 149
二、致病因素 149
三、临床表现 150
四、大骨节病的防治 152
第四节 克山病 152
一、流行病学 152
二、致病因素 153
三、临床表现 155
四、克山病的防治 156
第五节 布鲁氏菌病 157
一、流行病学 157
二、致病因素 158
三、临床表现 159
四、布鲁氏菌病的防治 159
第六节 鼠疫 160
一、流行病学 160
二、致病因素 161
三、临床表现 161
四、鼠疫的防治 162
一、流行病学 163
第七节 血吸虫病 163
二、致病因素 164
三、临床表现 164
四、血吸虫病的防治 164
第六篇 卫生统计基本知识 166
第一节 卫生统计的步骤与统计资料的类型 166
一、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 166
二、统计资料的类型 166
第二节 数据的整理 166
一、检查审核 166
三、归纳汇总 167
二、资料的分组 167
四、统计表 168
五、统计图 169
第三节 相对数 172
一、率(频率指标) 172
二、构成比(构成指标) 172
三、相对比 173
第四节 平均数与标准差 173
一、平均数 173
二、标准差 175
第五节 卡方检验 176
第一节 流行病学定义 180
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 180
第一章 绪论 180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81
一、描述流行病学 181
二、分析流行病学 181
三、实验流行病学 181
四、理论流行病学 181
第四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 182
六、为卫生行政和保健工作提供资料 182
五、进行疾病监测 182
四、展示疾病全貌 182
三、评价防治效果 182
二、探索病因 182
一、制定控制疾病的对策和措施 182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用途 182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184
第一节 疾病的地区分布 184
一、有地方性特点 184
二、有自然疫源性特点 184
三、有城乡分布的差别 185
第二节 疾病的时间分布 185
一、短期波动 185
二、季节性 186
三、周期性 187
四、长期变异 188
第三节 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 189
一、年龄分布 189
二、性别分布 189
三、职业分布 189
四、疾病在特殊人群中的分布 190
第三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91
第一节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191
一、传染源 191
二、传播途径 194
第二节 疫源地 199
三、易感人群 199
一、疫源地范围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
二、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200
第三节 流行过程的特征 200
一、散发 200
二、爆发 200
三、流行 201
四、大流行 201
第四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201
一、自然因素 201
二、社会因素 201
第四章 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2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 203
一、目的 203
二、基本方法 203
三、调查表格的制定 203
四、调查的种类及各种调查的基本步骤 204
第二节 流行病学分析 208
一、潜伏期的分析 208
二、传染源的分析 208
三、家庭二代发病率的计算 209
四、时间分布的分析 209
七、病因和流行因素的分析 211
六、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的分析 211
五、地区分布的分析 211
第五章 防疫措施 213
第一节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214
一、对病人的措施 214
二、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 215
三、对接触者的措施 215
四、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215
第二节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215
一、一般卫生措施 215
二、消毒、杀虫措施 215
一、预防接种 216
第三节 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216
第六章 消毒、杀虫、灭鼠 219
第一节 消毒 219
一、消毒的种类 219
二、药物预防 219
二、消毒的方法 220
第二节 杀虫 222
一、杀虫的方法 222
二、使用杀虫剂的注意事项 225
第三节 灭鼠 225
一、生态学灭鼠法 225
三、药物灭鼠法 226
二、机械灭鼠法 226
第七章 流行病学各论要点 228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228
一、病原学 228
二、传染源 228
三、传播途径 228
一、病原学 229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229
六、防疫措施 229
五、流行特征 229
四、人群易感性 229
三、传播途径 229
一、病原学 229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菌痢) 229
六、防疫措施 229
五、流行特征 229
四、人群易感性 229
二、传染源 229
一、病原学 230
六、防疫措施 230
五、流行特征 230
四、人群易感性 230
三、传播途径 230
二、传染源 230
第四节 霍乱 230
六、防疫措施 230
五、流行特征 230
四、人群易感性 230
三、传播途径 230
二、传染源 230
四、人群易感性 231
三、传播途径 231
二、传染源 231
一、病原学 231
第六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231
六、防疫措施 231
五、流行特征 231
四、人群易感性 231
三、传播途径 231
二、传染源 231
一、病原学 231
第五节 流行性感冒(流感) 231
三、传播途径 232
二、传染源 232
一、病原学 232
第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 232
六、防疫措施 232
五、流行特征 232
四、人群易感性 232
三、传播途径 232
二、传染源 232
一、病原学 232
第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232
六、防疫措施 232
五、流行特征 232
四、人群易感性 233
五、流行特征 233
六、防疫措施 233
二、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社会背景 235
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概念 235
第一章 关于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初级卫生保健 235
第一节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35
第三部分 卫生保健 235
三、“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现实意义 236
四、“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目标 237
五、我国政府对“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承诺 237
六、2000年我国的主要卫生目标 237
七、“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级指标 238
八、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 239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 240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240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 241
三、初级卫生保健与“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系 242
四、初级卫生保健合作中心和“农村卫生示范县”初级卫生保健最低限标准 243
五、初级卫生保健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244
六、我国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的职责 245
第二章 健康教育学 246
第一节 健康教育学总论 246
一、健康的定义 246
二、健康教育的概念 246
三、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247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247
五、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 247
二、农村健康教育 248
第二节 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实施 248
一、城镇健康教育 248
三、儿童健康教育 249
四、青少年健康教育 249
五、中老年健康教育 249
六、妇女健康教育 249
七、工矿企业职工劳动卫生和安全健康教育 249
八、服务性行业职工健康教育 250
九、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 250
十、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 250
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251
三、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手段 251
一、分类指导,有的放矢 251
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方法 251
附录 卫生保健有关的法规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57
河北省城乡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试行) 262
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办法 265
农村农药中毒卫生管理办法(试行) 267
判断多选题 271
一、卫生学判断多选题 271
二、流行病学判断多选题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