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导论:从多级政府结构看政府间财政关系 1
0.1 多级政府结构 2
0.1.1 多级政府体制:经济学解释 3
0.1.2 理想的多级政府结构 3
0.1.3 中国的政府结构 5
0.2 政府权力:分配与限制 8
0.2.1 政府权力是分散好还是集中好 8
0.2.2 是否需要对政府进行限制,以及限制的办法 12
0.3 中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17
0.3.1 中国的地方政府:规模和作用 18
0.3.2 分税财政体制导致的两个不均衡 19
0.3.3 总体改革中的地方政府 20
0.3.4 目前可以采取的改革措施 21
1 财政分权:分析框架与文献评述 27
1.1 引言 27
1.2 财政分权与财政联邦主义 29
1.2.1 分权:概念及其形式 29
1.2.2 联邦主义:概念与形式 29
1.3 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TOM模型 33
1.3.1 概述 33
1.3.2 影响分权决策的主要因素:规范分析 35
1.4 对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批评与发展 41
1.4.1 来自公共选择理论的批评 41
1.4.2 来自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批评 43
1.4.3 若干规范建议 46
1.5.1 分权程度的衡量与数据来源 47
1.5 财政分权:经验研究及主要结论 47
1.5.2 主要实证结论 48
1.6 分析与综合 53
1.6.1 财政分权理论的核心主题 54
1.6.2 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责任 55
1.6.3 财政分权理论的两条线索 58
1.7 对中国财政分权化改革的建议 61
1.7.1 需要一个宪法层次的整体分权框架 61
1.7.2 政府职能要进一步地明晰化 62
1.7.3 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 62
小结 63
2.1.1 行政性分权与经济性分权的有关论述 69
2 关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理论综述 69
2.1 对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体制的看法 69
2.1.2 从中西比较视角看财政体制改革 70
2.2 从财政包干制到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有关理论 71
2.2.1 分税制改革方案的最初系统提出与相关争论 71
2.2.2 财政包干制导致讨价还价分权模式的形成 73
2.2.3 从财政与经济关系剖析财政包干制 74
2.2.4 从中西比较视角看财政体制改革 78
2.3 关于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研究 83
2.3.1 从整体的角度看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83
2.3.2 转移支付问题研究 85
2.3.3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87
2.3.4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89
小结 91
3 地方政府职能及其实现方式 95
3.1 地方政府职能:基本问题 95
3.1.1 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 95
3.1.2 地方政府职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99
3.1.3 偏好差异、效率与公平 101
3.2 对地方政府职能的再认识:区分供应与生产 103
3.2.1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实践 103
3.2.2 区分供应与生产 106
3.2.3 连接供应与生产的方式 109
3.2.4 多中心体制 110
3.3 地方政府职能的实现:级次结构 113
3.3.1 地方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政府级次结构 114
3.3.2 影响政府级次结构的主要因素 115
3.3.3 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级次结构的共性特征 120
3.4 地方政府实现职能的方式与公共服务改革 124
3.4.1 地方政府实现职能的三种基本方式 124
3.4.2 公共服务改革:市场化与民营化 127
3.4.3 对公共服务改革的反思:掌舵还是服务 133
3.5 地方政府的资金筹集:成本分担与公平 136
3.5.1 两种差异与两个层面的公平 136
3.5.2 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方式 137
小结 141
4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 144
4.1.1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变迁 146
4.1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变迁与特征 146
4.1.2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变迁的特征 148
4.2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环境、目标与路径 152
4.2.1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的环境与约束 153
4.2.2 基层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156
4.3 基层财政体制问题的成因 157
4.3.1 现行基层财政体制存在问题的初步分析 158
4.3.2 现行基层财政体制问题的制度根源 162
4.4 基层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165
4.4.1 完善基层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 165
4.4.2 完善基层财政体制的具体措施 167
4.5.1 “乡财县管”改革 170
4.5 基层财政体制改革与政府级次调整 170
4.5.2 “强县扩权”改革与“省直管县”体制 179
4.5.3 大政府与小政府:新公共管理的启示 185
4.6 基层政府的事业单位改革 188
4.6.1 中国基层政府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88
4.6.2 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措施 189
小结 191
5 收入分享视角的地方政府收入 193
5.1 政府间收入划分的理论分析 193
5.1.1 税收分享在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中的地位和作用 193
5.1.2 税收分享的两种基本思路 195
5.2 税收分享模式的国际比较 199
5.2.1 税权分散的美国模式 199
5.2.2 税权相对集中的德国模式 200
5.2.3 税权集中的法国模式 201
5.2.4 适度分权的日本模式 202
5.2.5 税收分享的国际经验:简单的总结 202
5.3 中国地方税:从税收分享角度进行历史回顾 203
5.3.1 民国时期的税收分享 204
5.3.2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税收分享 205
5.3.3 1980~1993年的税收分享 206
5.3.4 1994年以来的税收分享 208
5.4 关于中国地方政府收入的几个问题 209
5.4.1 地方是否应该拥有税收立法权 209
5.4.2 地方是否应该拥有主体税种 210
5.4.3 税种的划分问题 211
5.4.4 税务机构分设是否应该改革 212
5.4.5 非税收入 213
5.4.6 我们的看法 214
小结 215
6 转移支付:解决财政横向和纵向不公平的有效手段 217
6.1 纵向财政不均衡和横向财政不均衡 217
6.1.1 纵向财政不均衡 218
6.1.2 横向不公平 221
6.2 转移支付:促进财政均衡 226
6.2.1 转移支付的目标:从理论角度的解释 226
6.2.2 转移支付的目标:从政策角度的解释 228
6.2.4 转移支付方式分类 229
6.2.3 公平目标对效率的影响 229
6.2.5 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具体问题 231
6.3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 231
6.3.1 美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32
6.3.2 加拿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33
6.3.3 德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34
6.3.4 澳大利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35
6.3.5 日本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37
6.3.6 五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若干启示 238
6.4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239
6.4.1 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239
6.4.2 中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存在的问题 242
6.4.3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若干原则 246
6.4.4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248
小结 256
7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260
7.1 问题的提出 260
7.2 财政竞争理论的发展 261
7.2.1 早期财政竞争理论的发展 261
7.2.2 近20年来财政竞争理论的发展 262
7.2.3 关于中国财政竞争理论的综述 264
7.3 中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概况 265
7.3.1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形式 265
7.3.2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经济效应分析 268
7.3.3 中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特征产生的原因 269
7.4.1 无序财政竞争的负面影响 272
7.4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从无序走向有序 272
7.4.2 财政竞争基本策略的选择 273
7.4.3 中央与地方之间税权的合理划分 273
7.4.4 建立合理的地方官员绩效考核制度 274
7.4.5 提高财政竞争决策过程的民主程度 274
小结 275
8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 277
8.1 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 277
8.1.1 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 277
8.1.2 政府债务的分类 278
8.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 280
8.2.1 债务是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反映 280
8.2.2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尚无具体的全面数据 283
8.2.3 地方政府债务种类多 284
8.2.4 越到基层债务负担越重 286
8.2.5 债务投向多种多样 287
8.2.6 举债主体多 290
8.2.7 对地方财政运行构成风险 291
8.3 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分析 292
8.3.1 体制原因 292
8.3.2 经济原因 298
8.3.3 管理原因 303
8.4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政策建议 305
8.4.1 政府债务管理的技术性措施 306
8.4.2 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配套措施 311
小结 317
9 地方预算改革: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比较分析 320
9.1 中国地方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320
9.1.1 预算管理制度的产生阶段 321
9.1.2 长期相对稳定阶段(20世纪50~90年代初期) 322
9.1.3 中央政府供给主导型阶段(1992~1998年) 322
9.1.4 “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并存的阶段(1999年至今) 324
9.1.5 中国地方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演化趋势:两种制度创新方式长期并存 325
9.2 中国地方预算改革的主要特点与模式比较 326
9.2.1 现阶段预算改革的主要特点 326
9.2.2 当前地方预算改革的两大主流模式比较 329
9.3 纵深推进:聚焦地方预算管理改革的热点问题 334
9.3.1 观念演进:地方预算的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 334
9.3.2 潮起潮落:复式预算模式的沉浮 338
9.3.3 另类视角:中国特色的零基预算改革 339
9.4 症结所在:当前地方预算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340
9.5 治理框架与路径选择:以个案推演全局的思考 345
9.5.1 推进阳光财政的进程,将预算管理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345
9.5.2 正确处理预算管理中的部门关系与责任,完善共同治理的预算管理框架 346
9.5.3 按照正确的顺序推进“三部曲”式的预算规范化进程 348
9.5.4 削减政府财政预算部门的自由裁量权 350
9.5.5 对于有预算资金分配权的部门,实行审计约束下的渐进式分类改革 352
9.5.6 尽快完善立法约束与制度安排层面上的配套改革 353
9.6 展望未来:中国地方预算改革的路线图 355
小结 357
结语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