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做了一回堂·吉诃德 1
第一章 光明和真知在这里闪耀——“共和国嫡子”的风采 1
第一节 光荣的旗帜 1
第二节 真记忆和真精神 5
第三节 民族魂和真性情 8
致辞 光荣属于人民 9
第四节 世纪风骚 时代焦点 16
第二章 春到学苑催百花——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与人民大学 20
第一节 毛泽东和人民大学 22
第二节 邓小平和人民大学 34
第三节 江泽民和人民大学 40
第三章 在高原上造高峰——“人文高地”的真精彩 51
第一节 领导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53
第二节 高级人才的渊薮 57
第三节 人文社会科学的旗舰 59
第四节 理论工作者的摇篮 67
第五节 国家的智囊和辅弼 71
第六节 学术交流的前沿平台 81
第七节 高等文科教育的排头兵 91
第四章 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薪火相传的精神苦旅 96
第一节 “道德文章”吴玉章 101
第二节 “诗人校长”成仿吾 111
第三节 “文武双全”郭影秋 121
第四节 美丽姑娘张志新 128
第五节 重锤响鼓胡福明 136
第六节 东风劲催陈锡添 141
第七节 思想骑士王小波 150
第五章 世界一流的梦想——21世纪的人文之星 160
第一节 力争上游 163
第二节 学科规划 171
第三节 环境与人 182
第四节 学园浪漫 201
第五节 人文传统 213
第六节 命运抉择 225
小结:永远寂寞的校园 229
附:点评人民大学的十大院系悬念 232
第六章 特色比较——北大、清华、人大的“三国演义” 243
第一节 太学”、“公学”、“留美预备学校”——出身比较 245
第二节 基础科、工科、文科——学科特色比较 247
第三节 自由、严谨、求实——性格与气质比较 250
第四节 就业、考研、出国——奋斗历程比较 252
第五节 学习、社团、工作——学生日常生活比较 255
第六节 未名湖、核桃林、荷塘月色——情感世界比较 257
第七节 “双子星”、“两校”、“三足鼎立”——走向世界一流的道路比较 259
第八节 科学、技术、人文——三校21世纪发展态势比较 266
附:北大是清泉 清华是岩浆 人大是海水 268
第一节 大学成为政治家的摇篮 273
第七章 政治责任——“政治大学”的前途观察 273
第二节 政治人才趋向专业化 281
第三节 培养政治人才需要远见 283
第四节 政治操作走向科学化 288
第八章 人文使命——人文社会科学前途的世纪瞭望 290
第一节 “技术拜物教时代”的终结 290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的春天来临了吗 294
第三节 人文建设能否先行 305
第四节 人文教育需要人气支持 308
第九章 民族先锋——青年与国家责任 318
第一节 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道义责任 318
第二节 政治文明的世纪回眸 327
第三节 召唤青年的时代使命 329
结语 彻底跨越300年来的自卑——建设“人文中国”宣言 334
后记 大学精神不能沉默 342
主要参考书目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