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西安地质学院等合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5038·教104
  • 页数:39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节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绪论 1

第二节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3

第三节 工程地质学的产生、现状及发展方向 4

第一篇 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7

第一章 概述 7

第一节 研究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7

第二节 土的工程地质含义 7

第三节 岩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9

第二节 土的物质成分 11

一、土的矿物成分 11

第二章 土的基本特征、组成和结构 11

第一节 土的基本特征 11

二、土的化学成分 13

三、土中水 14

四、土中气体 17

第三节 土的粒度成分 18

一、粒组概念及划分原则 18

二、粒度成分及表示方法 19

三、土按粒度成分的分类 21

第四节 土的结构和构造 23

四、粒度分析 23

一、碎石土和砂土的结构和构造 24

二、粘性土的结构和构造 25

附:土的野外鉴定 27

一、野外鉴定的方法和意义 27

二、野外鉴定的主要内容 27

第一节 土的重量 32

一、土的比重(△?) 32

第三章 土的物理性质 32

二、土的容重(r) 33

第二节 土的含水性 34

一、含水量(W) 35

二、饱和度(Sr) 35

第三节 土的孔隙性 35

一、孔隙度(n) 36

二、孔隙比(e) 36

三、砂土的压密性和相对密度 37

一、各物理性质指标的求得方法 38

二、各种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 38

四、粘性土的孔隙性特征 38

第四节 土的各种物理性质指标的求得方法及相互关系 38

第四章 土的水理性质 41

第一节 土的稠度和塑性 41

一、稠度状态和界限含水量 41

二、塑性及其指标 42

三、用塑性图进行土的分类 44

第二节 土的抗水性 46

一、土的膨胀 46

二、土的收缩 47

第三节 土的透水性 48

三、土的崩解 48

第四节 土的毛细性 49

一、毛细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 49

二、土的毛细性指标 50

三、影响土的毛细性因素 51

第五章 土的力学性质 53

第一节 土的压缩性 53

一、基本概念 53

二、压缩试验和压缩曲线 54

三、压缩系数和压缩定律 58

四、压缩模量 59

五、侧压力系数和侧膨胀系数(泊松比) 60

六、砂土和粘土的压缩性特征 61

第二节 土的抗剪性 62

一、基本概念 62

二、剪切曲线和库伦定律 63

三、抗剪强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64

四、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65

五、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 67

第一节 冻土 79

一、冻土的含义和分类 79

第六章 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79

二、冻土的主要工程地质性质及其指标 81

三、冻土地基的防治措施 85

第二节 黄土 86

一、概述 86

二、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86

三、评价黄土湿陷性的方法与指标 92

四、黄土地基的防治措施 95

第三节 软土 97

一、软土的概念 97

二、软土的成因类型和形成特征 97

三、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97

四、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100

第四节 红粘土 102

一、红粘土的概念 102

二、红粘土的地貌特征及土层特征 102

三、红粘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103

四、红粘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104

第五节 膨胀土 106

一、膨胀土的概念 106

二、膨胀土的特征 106

三、引起胀缩的主要因素 107

四、膨胀土的判定标准和分类 108

五、膨胀土地基的防治措施 110

第六节 盐渍土 111

一、盐渍土的概念 111

二、盐渍土的形成与演变 111

三、盐渍土的分类 112

四、盐渍土的工程地质评价及防治措施 112

第七节 填土 113

一、填土的概念 113

二、素填土 114

三、杂填土 114

四、冲填土 116

第一节 岩石和岩体的概念 118

第七章 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水理性质 118

一、岩石的重量 119

第二节 岩石的物理性质 119

二、岩石的孔隙裂隙性 120

第三节 岩石的水理性质 122

一、岩石的吸水性 122

二、岩石的软化性 123

三、岩石的抗冻性 123

四、岩石的可溶性 124

一、岩石的弹性和塑性 125

二、岩石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125

第一节 岩石的变形特性 125

第八章 岩石的力学性质 125

三、岩石的应变与时间关系 128

四、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129

第二节 岩石的强度特征 131

一、岩石的抗压强度(R) 131

二、岩石的抗拉强度(Pz) 132

三、岩石的抗剪强度(τf) 134

四、岩石的其它强度 137

一、结构面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139

第九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139

第一节 岩体结构面的工程地质评价 139

二、结构面的组合对岩体稳定性的作用 141

第二节 风化作用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 142

第三节 不同类型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144

一、岩浆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144

二、沉积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146

三、变质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148

一、岩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151

二、岩体的坚实系数 151

第四节 岩体的力学性质及坚实系数 151

第二篇 岩体土体的变形和强度计算 154

第一章 土内应力的分布与计算 154

第一节 土内应力的基本概念 154

第二节 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155

一、自重应力 155

二、集中力作用下地基内的附加应力 156

第三节 均质地基土中应力分布的空间问题 159

一、矩形荷载面上受有均布垂直荷载 159

二、矩形荷载面上受有三角形分布的垂直荷载 163

第四节 均质地基土中应力分布的平面问题 163

一、条形均布荷载作用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165

三、梯形分布的条形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168

二、三角形分布的条形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168

第二章 地基的变形及稳定性评价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第二节 地基的变形及计算 173

一、在无侧胀条件下地基沉降量计算 173

二、用分层总和法求地基的沉降量 175

三、在无侧限条件下地基沉降量计算 178

四、《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4)》推荐的沉降计算公式 179

一、地基中塑性平衡区计算 180

五、小结 180

第三节 地基强度和稳定性评价 180

二、地基完全破坏计算 182

第四节 地基承载力确定 186

一、地基承载力的概念 186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186

第三章 斜坡稳定性计算 194

第一节 斜坡稳定性的一般概念 194

第二节 砂性土斜坡稳定性计算 194

一、分条法 195

第三节 粘性土斜坡稳定性计算 195

二、洛巴索夫图表法 197

第四节 有地下水渗流通过的斜坡稳定性计算 198

第五节 岩质斜坡稳定性评价 199

第六节 设计斜坡时的经验数值 204

附:赤平极射投影在分析岩体软弱结构面组合特征方面的应用 206

一、赤平极射投影的基本原理 206

二、赤平极射投影的作图方法 208

三、赤平极射投影的应用 208

第一节 概述 213

第四章 围岩压力计算 213

第二节 普氏平衡拱理论 214

第三节 围岩压力的计算 217

一、顶部土压力计算 217

二、侧部土压力计算 218

三、底部土压力计算 219

第四节 普氏平衡拱理论的应用条件 221

第五节 围岩压力系数法 222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结构 225

第一节 滑坡的概念 225

一、滑坡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工程地质意义 225

第一章 滑坡 225

第三篇 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的研究 225

三、滑坡与其它主要山坡变形的区分 227

第二节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227

一、滑坡的形成条件 227

二、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 229

第三节 滑坡的分类和各类滑坡的特征 230

一、按滑坡的组成物质分类 230

二、按滑坡的构造特征和滑动面与斜坡岩层的相对移动位置分类 231

第四节 滑坡的勘察方法 232

三、按引起滑坡的力学性质分类 232

一、工程地质测绘 233

二、工程地质勘探 233

三、工程地质试验 233

四、工程地质长期观测 233

五、滑坡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测定 233

第五节 滑坡稳定性的判定及防治措施 234

一、滑坡的识别与裂缝的性质 234

二、滑坡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235

三、防治措施 237

二、泥石流的分类及其规模划分 240

一、泥石流的含义及其危害性 240

第二章 泥石流 240

第一节 泥石流的基本概念 240

第二节 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其流域特征 242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242

二、泥石流流域特征 242

第三节 泥石流的工程地质研究 242

一、泥石流调查 242

二、泥石流的容重测定 243

三、泥石流流量的测定 243

四、泥石流流速的测定 245

五、最大一次淤积量的测定 246

六、泥石流地区的道路选线 247

第四节 泥石流的予报及其防治措施 248

一、泥石流的予报 248

二、防治措施 248

第三章 岩溶 250

第一节 岩溶的概念和研究的工程地质意义 250

第二节 岩溶的发育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250

第三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 251

一、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 253

第四节 岩溶的工程地质研究 253

二、岩溶的工程地质研究 254

第五节 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评价 256

一、岩溶的发育速度 256

二、岩溶的发育程度 256

三、岩溶区稳定程度评价 257

四、岩溶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258

五、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的计算 258

一、水工建筑物的岩溶处理 260

第六节 岩溶的防治措施 260

二、岩溶地基的处理方法 262

第四章 地震 265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概念 265

一、地震的含义和分类 265

二、震源、震中及地震波 266

三、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266

第二节 地震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与危害 269

一、地震烈度的两个定量指标 269

二、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270

一、地震工作的要求 271

二、地震区建筑物场地选择和工程地质评价 271

第三节 地震区的工程地质研究及评价 271

三、地震区的评价及予防措施 272

第五章 潜蚀和流砂 274

第一节 潜蚀的概念和研究的意义 274

第二节 渗透压力 275

第三节 潜蚀的产生原因及其工程地质研究 276

一、潜蚀的发生及其发育条件 276

二、潜蚀和管涌的工程地质研究 278

第四节 潜蚀的防治措施 278

一、流砂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工程地质意义 279

第五节 流砂及其防治措施 279

二、流砂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280

三、流砂的工程地质研究 280

四、予防流砂的措施 281

第六章 海岸、湖岸的边岸再造 282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工程地质意义 282

第二节 海(湖)水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影响海(湖)水剥蚀作用的因素 282

一、海水的剥蚀作用 282

二、影响海水剥蚀作用的因素 283

三、海水的搬运作用 284

第四节 海岸和湖岸的防护措施 285

第三节 海岸和湖岸的工程地质研究 285

第四篇 工程地质勘察 290

第一章 一般工程地质勘察 290

第一节 概述 290

第二节 工程地质测绘 291

一、工程地质测绘的意义和特点 291

二、测绘范围的确定和比例尺的选择 292

三、测绘的精度要求及观察点布置原则 293

四、工程地质测绘方法与内容 293

一、概念 295

第三节 工程地质勘探 295

二、勘探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296

三、勘探工作布置的一般原则 298

四、勘探成果的编录与整理 299

第四节 工程地质试验 302

一、压水试验 302

二、载荷试验 309

三、触探试验 314

四、野外剪力试验 321

五、灌浆试验 322

一、工程地质长期观测研究的对象 324

第五节 工程地质长期观测 324

二、长期观测工作的要点 325

第六节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理 328

一、工程地质图的编制 328

二、工程地质报告书的编写 331

第二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333

第一节 概述 333

一、水利水电建设的意义 333

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333

第二节 流域规划工程地质勘察 334

三、水利枢纽的一般概念 334

一、区域性工程地质勘察 335

二、可能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335

三、近期开发地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335

第三节 库区工程地质勘察 336

一、水库渗漏及其计算 336

二、水库浸没及其予测 341

三、水库坍岸及其予测 344

四、水库淤积及其计算 347

五、库区工程地质勘察 349

一、坝的类型及其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 352

第四节 坝区工程地质勘察 352

二、坝区工程地质问题 354

三、坝基处理方法 363

四、坝区工程地质勘察 368

五、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371

第五节 渠道工程地质勘察 377

一、渠道选线 377

二、渠道渗漏及其计算 378

三、渠道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计算 382

四、渠道工程地质勘察 384

一、基本知识 389

第三章 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 389

第一节 工业及民用建筑物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89

二、工业及民用建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94

第二节 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394

一、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394

二、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394

第三节 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395

一、选择场址勘察 395

二、初步勘察 396

三、详细勘察 397

四、施工勘察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