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以德治国总论 3
一 以德治国:民族复兴的重大方略 3
(一)以德治国的提出 3
(二)毛泽东的德治思想 4
(三)邓小平的德治思想 8
(四)江泽民以德治国的理论创新 13
二 建立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 17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德 17
(二)大力倡导社会公德 20
(三)大力倡导职业道德 23
(四)大力倡导家庭美德 27
三 以德治政:以德治国方略的核心 31
(一)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二)以德治政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 37
(三)以德治政是实施以德治国的内在要求 42
四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6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46
(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51
(三)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57
一 道德概述 67
(一)道德的涵义 67
第二篇 中国传统道德 67
(二)道德的本质 69
(三)道德的主要职能 73
(四)道德的社会作用 75
(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77
二 中国传统道德的形成和特点 78
(一)中国传统道德的形成 78
(二)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 85
三 中国传统“五论” 89
(一)传统的义利论 89
(二)传统的仁爱论 112
(三)传统的公私论 133
(四)传统的修身论 146
(五)传统的人生论 164
四 传统的智勇观 179
(一)智与勇 179
(二)智勇观的基本内容 191
(三)智勇观评述 200
五 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 202
(一)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概述 202
(二)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 206
(三)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评述 221
六 人际交往道德 224
(一)人际交往概述 224
(二)交往道德的基本内容 226
(三)人际交往道德观评述 238
七 传统职业道德 242
(一)传统职业道德概述 242
(二)传统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44
(三)传统职业道德论评述 254
八 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 258
(一)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概述 258
(二)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265
(三)传统德教思想评析 277
第三篇 中西传统道德教育比较与借鉴 283
一 中国道德教育的形成 283
(一)先秦时代的发轫 283
(二)道德教育传统的确立 285
(三)佛道教育的德育倾向 286
二 西方传统的道德教育观 288
(一)印度道德教育的思想 288
(二)西欧道德教育思想 292
(三)西欧近代的道德教育思想 296
(四)欧美近代以后的道德教育思想 302
(一)家庭与社区的道德教育 312
三 家庭、社区、学校的道德教育 312
(二)学校的道德教育 319
四 国际化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328
(一)国际化时代道德教育的若干课题 328
(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 351
一 革命道德的产生 361
(一)革命道德的萌芽 361
第四篇 中国革命道德 361
(二)革命道德的初步确立 363
(三)革命道德的形成 366
二 中国革命道德的确立 374
(一)革命道德的推广 374
(二)革命道德的发展 378
(三)革命道德的基本特征 379
三 革命道德与传统道德 383
(一)传统道德是革命道德形成的前提 383
(二)革命道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扬弃 385
(三)革命道德是中国道德发展的延伸 388
(四)革命道德在新时期的发展 392
四 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396
(一)共产主义信念 396
(二)共产主义理想是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支柱 399
(三)实现理想与现实的高度统一 400
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革命道德的核心 409
(一)为人民服务是革命道德的核心 409
(二)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 411
(三)一切言论行动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412
(四)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415
六 爱国主义是革命道德的重要内容 420
(一)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420
(二)爱国主义的不同特点 422
(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26
(四)爱国主义的新特征 432
七 集体主义是革命道德的重要原则 437
(一)集体主义是革命道德的原则 437
(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导向 443
八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449
(一)艰苦奋斗是传家宝 449
(二)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52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454
(四)弘扬艰苦奋斗的主旋律 459
九 发扬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 464
(一)热爱劳动是革命道德的重要规范 464
(二)社会主义劳动的基本内容 468
(三)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摒弃剥削阶级的劳动意识 474
十 坚持实事求是革命道德的重要要求 481
(一)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和作风 481
(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489
(三)按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人处事 494
一 鸦片战争和清朝的没落 505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505
第五篇 中国近代史 505
(二)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509
二 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521
(一)太平天国起义 521
(二)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530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534
(四)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540
三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 550
(一)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 550
(二)洋务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555
(三)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创建 558
四 半殖民地化的中国 566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566
(二)中法战争 571
(三)中日战争 578
五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591
(一)半殖民化加深的中国 591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601
(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1
六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637
(一)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 637
(二)辛亥革命 643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奋斗的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 650
一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66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61
第六篇 中共党史 661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666
二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大革命失败 672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672
(二)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新局面的形成 675
(三)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 678
(四)四一二政变前后 682
(五)大革命的失败 687
三 土地革命 692
(一)革命进入低潮和共产党人的武装反抗 692
(二)从井冈山斗争到古田会议 697
(三)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705
(四)九一八事变和党内“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713
(五)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722
四 抗日战争 730
(一)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730
(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736
(三)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741
(四)整风运动 746
(五)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750
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756
(一)抗战胜利后政治形势与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756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759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764
(四)战略决战 767
(五)渡江作战 772
(六)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774
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779
(一)新中国成立 779
(二)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780
(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786
(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92
(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完成 800
七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探索 805
(一)八大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805
(二)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813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兴起 819
(四)“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的错误 822
(五)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 827
(六)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和经济上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837
(七)十年建设成就和经验教训 844
八 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起步 849
(一)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849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858
九 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67
(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86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 882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888
(四)改革开放的新突破 897
十 对外关系的发展与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908
(一)对外政策的调整与对外关系的发展 908
(二)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915
十一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胜利前进 923
(一)举国哀悼邓小平 923
(二)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良好开局 925
(三)香港回归 927
(四)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933
(五)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938
(六)战胜特大洪灾 941
(七)开展揭批“法轮功”斗争 941
(八)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942
(九)“两国论”批判 942
(十)“入世”取得实质性突破 944
(十一)新中国成立50周年首都举行国庆大阅兵 946
(十二)确立西部大开发战略 947
(十三)制定“十五”计划 950
第七篇 科学社会主义 955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955
(一)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空想社会主义 956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 977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理论与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 989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001
(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预测 1012
二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为现实的飞跃 1031
(一)列宁主义的实质、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命运 1032
(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国数国可以首先取得 1046
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 1046
(三)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063
(四)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探索和贡献 1077
(五)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91
三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1105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 1106
(二)东欧国家改革的艰难历程和最终失败 1111
(三)苏联改革的弯路和苏联的解体 1131
四 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 1154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资本主义矛盾的新发展 1155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 1166
(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 1187
五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1204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1205
(二)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战略 1216
(三)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新调整 1229
(四)实现世界社会主义要依靠全世界无产者、劳动者和进步人类的新联合 1244
六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258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258
(二)毛泽东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274
(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288
(四)邓小平理论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 1304
第八篇 邓小平理论 1319
一 邓小平理论概述 1319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319
(二)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1321
(三)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 1324
(四)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1327
(五)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328
(六)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1331
(七)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1333
(八)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335
(九)邓小平理论的世界历史意义 1337
(十)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理论 1340
(十一)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理论 1342
(十二)邓小平理论的思维基点 1345
(十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1348
二 邓小平经济理论 1350
(一)邓小平早期经济思想 1350
(二)邓小平经济理论初步形成阶段 1351
(三)邓小平经济理论基本形成的阶段 1352
(四)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成熟和完善阶段 1353
(五)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1354
(一)邓小平早期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1356
(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阶段 1356
三 邓小平政治和法律理论 1356
(三)明确政治体制改革任务、目的、阶段 1357
(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阶段 1358
(五)政治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与完善阶段 1359
(六)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 1360
(一)邓小平早期哲学思想的萌发 1363
(二)邓小平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 1363
四 邓小平哲学理论 1363
(四)邓小平哲学理论的完全成熟 1364
(五)邓小平哲学理论的内容 1364
(三)邓小平哲学理论的新高度 1364
(六)邓小平哲学理论的特色 1368
(一)邓小平党建理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369
(二)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积累准备阶段 1369
五 邓小平党建理论 1369
(三)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372
(四)邓小平党建理论基本内涵 1374
(五)邓小平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377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1380
(二)邓小平军事理论初步形成阶段 1380
六 邓小平军事理论 1380
(三)邓小平军事理论奠定基础阶段 1381
(四)形成系统的新时期建军思想 1382
(五)邓小平军事理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1384
(六)邓小平军事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1385
(七)邓小平军队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1387
七 邓小平科技理论 1393
(一)邓小平科技理论的形成时期 1393
(二)邓小平科技理论进一步发展时期 1394
(三)形成完整准确的理论体系 1395
(四)邓小平科技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1395
(五)邓小平科技理论的主要内容 1396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早期形成阶段 1400
(二)邓小平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1400
八 邓小平教育理论 1400
(三)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内容 1402
(一)邓小平外交理论准备阶段 1415
(二)邓小平外交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 1415
九 邓小平外交理论 1415
(三)邓小平外交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 1416
(四)邓小平外交理论的主要内容 1418
(一)邓小平文艺理论的初步形成 1422
(二)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发展脉络 1422
十 邓小平文艺理论 1422
(三)形成科学的文艺思想 1423
(四)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全面形成 1424
(五)邓小平文艺理论的主要内容 1425
(一)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初步形成 1429
(二)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1429
十一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 1429
(三)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主要内容 1431
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443
(一)“三观”是首要问题 1443
第九篇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443
(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经受住社会大变革的考验 1447
二 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 1452
(一)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1452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56
(三)树立正确的人民群众观 1460
三 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就是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 1464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64
(二)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1473
(三)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同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 1477
四 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479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1479
(二)在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方面要有新提高 1482
(三)同脱离群众的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1486
五 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就是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490
(一)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 1490
(二)搞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艰苦奋斗 1493
(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奢侈浪费 1498
六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503
(一)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 1503
(二)以为人民服务为最大光荣 1508
(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 1512
(四)不能把商品交换的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 1519
(五)批判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 1523
七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 1528
(一)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528
(二)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1533
八 牢固树立“三观”需要加强学习 1538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1538
(二)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1542
(三)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1546
(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1550
第十篇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557
一 “三讲”教育总的要求 1557
(一)提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战略和全局上看问题 1558
(二)全面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团结 1560
(三)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562
(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1564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要讲学习 1567
(一)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1567
(二)讲学习首先要端正学风 1568
(三)社会主义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需要讲学习 1571
(四)提高干部素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讲学习 1573
三 讲学习就要学习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知识 1577
(一)搞市场经济要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577
(二)依法治国要学法、懂法、依法办事 1580
(三)以史为鉴要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和党史知识 1582
(四)科教兴国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 1584
四 讲学习就要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1587
(一)讲学习要反对实用主义 1587
(二)讲学习要反对主观主义 1589
(三)讲学习要反对教条主义 1592
(四)讲学习要反对经验主义 1594
五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要讲政治 1597
(一)讲政治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1597
(二)讲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有力的保证 1599
(三)讲政治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 1600
六 讲政治要求从政治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1603
(一)讲政治就是要讲政治方向、立场、观点、纪律 1603
(二)讲政治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1606
(三)讲政治就是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1608
(四)讲政治就是要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12
七 讲政治就要严守党纪按党章办事 1614
(一)领导干部在遵守党章的各项规定方面要起带头作用 1614
(二)在政治上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 1617
(三)增强团结,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1619
(四)坚决反对自由主义,维护党的团结 1620
八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要讲正气 1623
(一)讲正气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623
(二)坚持真理、解放思想需要共产党人讲正气 1625
(三)讲正气是新形势下对跨世纪领导干部的考验 1628
(四)讲正气有助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 1629
九 讲正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1631
(一)坚决同一切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1631
(二)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的图谋 1634
(三)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 1636
(四)严肃党风党纪,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638
十 讲正气要求干部自律与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1641
(一)领导干部要立足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 1641
(二)党的宣传部门要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和正气 1643
(三)党的各级组织要提拔一批优秀的干部 1645
(四)党的各级纪检机构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1647
一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653
(一)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意义 1653
第十一篇 “三个代表” 1653
(二)工人阶级政党与社会生产力 1655
(三)从曲折走向辉煌 1661
(四)改革是我们党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的重大决策 1677
(五)开放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1684
(六)党的十五大报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纲领性文献 1700
二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719
(一)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 1719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720
(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1725
(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728
(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若干重要原则 1747
三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68
(一)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意义 1768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772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780
(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786
(五)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做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1791
四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思想,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 1805
(一)“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805
(二)“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1810
(三)“三个代表”是党近八十年奋斗历史的总结 1814
(四)“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1817
(五)“三个代表”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1818
(六)“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方向 1819
(七)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 1821
(一)认清新阶段特征,把握新阶段任务 1824
五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根本指导方针,切实做好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 1824
(二)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827
(三)坚持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1833
(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1836
(五)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839
(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1841
(七)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845
(八)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847
(九)切实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1850
(一)党章 1857
一 总纲 1857
第十二篇 新党章学习 1857
(二)党的性质 1862
(三)党的纲领 1869
(四)党的指导思想 1876
(五)党的基本路线 1881
(六)党的建设 1885
(七)党的领导 1892
(一)党员的基本条件 1895
二 党员 1895
(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1897
(三)发展党员 1908
(四)预备党员 1914
(五)党员的退党问题 1925
(一)党的民主集中制及其基本原则 1927
三 党的组织制度 1927
(二)党内选举制度及党组织 1934
四 党的中央组织 1939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1940
(二)党的中央委员会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42
(三)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书记与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44
(一)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 1946
五 党的地方组织 1946
(三)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1947
(二)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 1947
(四)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 1948
(五)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 1949
(六)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派出的代表机关的设置及职权 1950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职责 1951
六 党的基层组织 1951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954
(一)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1956
七 党的干部 1956
(二)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957
(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959
(四)培养跨世纪的领导人才是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963
(一)党的纪律包括范围 1965
八 党的纪律 1965
(二)党的纪律处分的种类 1967
(四)党纪处分的程序 1969
(三)实施党的纪律处分的原则 1969
(五)处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的基本要求 1970
(六)关于执行党纪处分遇到的一些问题 1971
(一)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和任务 1975
九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1975
(二)纪律检查机关的职权 1978
(三)纪律检查机构的地位、设置和领导体制 1982
十 党组 1986
十一 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 1989
马克思列宁主义 1997
一 新时期党建基础知识 1997
第十三篇 党的建设 1997
毛泽东思想 1998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999
历史唯物主义 2001
辩证唯物主义 2001
邓小平理论 2002
科学社会主义 2002
工人阶级 2005
中国共产党 2006
政党 2006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006
民主党派 2007
党章 2008
党的最终目标 2009
党的性质 2009
党的基本纲领 2010
党的最高纲领 2010
党的宗旨 2011
党的路线 2014
党的指导思想 2014
党的政治路线 2015
党的思想路线 2015
党的群众路线 2016
党的组织路线 2016
党的方针 2017
党的政策 2017
党的原则 2018
党性 2019
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关系 2019
加强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 2020
党的建设 2020
党的思想建设 2021
党的作风建设 2022
党的组织建设 2022
党的组织生活 2023
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2023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2024
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2024
党的基层组织 2025
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 202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27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02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8
社会主义法制 2029
社会主义民主 2029
党员条件 2031
党员 2031
二 新时期党建工作实务 2031
党员标准 2032
党员资格 2032
入党年龄 2033
入党介绍人 2034
入党申请书 2034
入党宣誓 2035
直接接收党员 2035
入党志愿书 2035
预备党员 2036
入党誓词 2036
预备党员转正 2037
预备期 2037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2038
延长预备期 2038
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应注意的问题 2039
延长预备期需要继续进行考察和教育的几种情况 2039
入党手续的主要内容 2040
培养联系人的主要任务 2040
预备党员转正的手续 2040
填写《入党志愿书》应注意的问题 2041
对《入党志愿书》的审查 2041
入党申请书的内容 2042
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042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 2043
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 2043
发展党员工作应遵守的原则和纪律 2044
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 2044
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程序 2045
做好生产一线发展党员的基础性工作 2045
吸收新党员的党支部大会程序 2047
党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程序 2048
党支部 2048
党支部的设立 2049
党支部委员的职数和设置 2050
党支部的基本任务 2050
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2051
坚持从严治党 2052
坚持民主集中制 205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054
党支部委员会的工作原则 2054
党小组的性质 2055
党小组的主要任务 2056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56
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2058
党的集体领导制度 2059
“四个服从” 2060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2060
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2062
建立健全离退休党员的组织生活制度 2063
健全和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2063
党支部的干部教育制度 2064
坚持入党自愿的原则 2064
健全和严格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小组生活会制度 2064
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2065
党风考核制度 2065
党风建设制度 2066
党风报告制度 2066
党的组织生活会议制度 2067
党的三大作风 2067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2068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2068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068
艰苦奋斗的作风 2070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 2071
勇于自我牺牲的作风 2073
思想政治工作 2073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2074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2075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2076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2078
加强和改善党支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2080
劝告退党 2081
除名 2082
退党 2082
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 2083
党的纪律处分的种类 2083
自行脱党 2083
党员必须按时交纳党费 2084
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 2084
党费的管理与使用 2085
党风 2085
新党员从何时起交纳党费 2085
党内监督 2086
一 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2089
(一)学习邓小平同志反对腐败的重要论述 2089
第十四篇 廉政建设 2089
(二)学习江泽民同志反对腐败的重要论述 2093
二 开展警示教育 2098
(一)胡长清成克杰违纪违法的主要事实 2098
(二)胡长清成克杰等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2099
(三)胡长清成克杰等违纪违法的深刻教训 2101
三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2109
(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 2109
(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 2111
(三)认真抓好对高中级干部监督这个薄弱环节 2116
(四)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2121
四 做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2124
(一)反腐败必须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 2124
(二)加强纪律建设,严肃党的纪律 2126
(三)从制度上确保从严治党方针的贯彻实施 2130
(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2133
五 正确对待当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2142
(一)腐败同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 2142
(二)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2146
(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创造美好的未来 2156
六 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 2158
(一)正确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2158
(二)我们党具有反腐倡廉的优良传统 2161
(三)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充满信心的依据 2163
(四)我们一定能够跳出历史的周期率 2165
七 抓好廉政建设 2168
(一)加强对警示教育的领导 2168
(二)把警示教育与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 2169
(三)把警示教育与“三讲”教育结合起来 2170
(四)努力创造警示教育的良好氛围 2171
八 党的思想建设应知应会 2173
九 党的作风建设应知应会 2199
十 中国共产党的党纪、党规 2214
一 革命家风 代代相传 2245
(一)革命伴侣 相濡以沫 2245
第十五篇 光辉典范 2245
(二)厚爱严教 后继有人 2248
(三)尊老敬亲 和睦幸福 2250
二 高风亮节 光比日月 2252
(一)忠诚老实 光明磊落 2252
(二)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 2254
(三)清正廉明 作风正派 2256
三 严以律已 虚怀若谷 2258
(一)原则坚定 不搞特殊 2258
(二)解剖自我 以身作则 2259
(三)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 2262
四 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2267
(一)井冈山精神 2267
(二)长征精神 2272
(三)延安精神 2278
(四)西柏坡精神 2283
(五)“铁人”精神 2287
(六)焦裕禄精神 2291
(七)雷锋精神 2295
(八)红旗渠精神 2300
(九)孔繁森精神 2303
(十)抗洪精神 2305
东方巨人——毛泽东 2309
一个共产党员的经历 2324
长征 2356
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 2371
与尼姆韦尔斯谈个人经历 2389
国之瑰宝——宋庆龄 2394
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 2409
人民公仆——周恩来 2412
同李勃曼谈个人经历 2426
从工运领袖到共和国主席——刘少奇 2432
我的生活 2449
新中国法律制度奠基人——董必武 2456
自述 2469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2478
往事回忆 2483
革命生涯的起点 2499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512
在北平草岚子监狱中的斗争 2525
部分中国共产党党史纪念地 2537
第十六篇 德治与法治 2575
一 道德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575
(一)道德与人的精神生活 2575
(二)道德与人的发展及社会进步 2578
二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2581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 2581
(二)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2585
(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2589
三 做坚定的爱国者 2591
(一)爱国是世界各民族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 2591
(二)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2595
(三)做坚定的爱国者 2599
四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260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2604
(二)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2608
(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2612
五 正确理解人生价值 2616
(一)人生价值 2616
(二)人生评价 2619
六 树立科学的理想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623
(一)理想与态度是人生观的两大要素 2623
(二)人生理想与人生态度的意义 2627
(三)立足现实 追求理想 2629
七 人生的道路及其选择 2632
(一)人生道路及其选择 2632
(二)人生道路的选择策略 2635
(三)人生道路的应付策略 2640
八 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 2644
(一)思想建设要做到两个牢固树立 2644
(二)公民文明素质要有显著提高 2647
(三)文化生活质量要有显著提高 2651
(四)城乡文明程度要有显著提高 2654
(五)在工作全局上形成一个良好局面 2657
九 道德建设的重点 2659
(一)建立科学的道德规范体系是核心 2659
(二)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是突破点 2666
十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需要正确处理的几大关系 2673
(一)正确处理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批判”关系 2673
(二)正确处理“广泛性”与“先进性”的关系 2676
(三)正确处理“治本”与“治标”的关系 2680
十一 加强立法的力度 2683
(一)加快立法的步伐 2683
(二)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 2687
(三)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2690
(四)实行社会监督制度 2691
十二 健全完善我国司法制度 2695
(一)建设法治的基本条件 2695
(二)司法制度的现状与未来 2700
(三)司法制度的几点措施思考 2706
(四)解决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2710
十三 推进行政法制教育 2716
(一)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2716
(二)依法行政的组织准则 2719
(三)行政法制监督 2726
十四 提高法制队伍的素质 2730
(一)法制队伍的发展 2730
(二)提高法制队伍的素质 2732
(三)建立健全的法制服务体系 2738
十五 建立完善社会法制监督体系 2744
(一)社会监督的职责与作用 2744
(二)建立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2751
后记 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