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知识干部读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写组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10042853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3月14日修正文本) 1

第一章 宪法基本原理 33

一、宪法的概念 33

(一)宪法是法 33

(二)宪法是根本法 35

(三)宪法的本质特征 37

(四)宪法的基本价值是保障人权 38

二、宪法的渊源 39

(二)宪法修正案 40

(一)宪法典 40

(三)宪法性法律 41

(四)宪法惯例 41

(五)宪法解释 41

三、宪法监督制度 42

(一)宪法监督制度的类型 43

(二)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44

第二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9

一、近代意义的宪法的产生 49

(一)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49

(二)英国宪法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50

(四)法国宪法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51

(三)美国宪法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51

(五)苏联宪法的产生和性质 52

二、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52

(一)宪法类型上的发展趋势 52

(二)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 52

(三)宪法内容上的发展趋势 52

三、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54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4

(三)1975年宪法 55

(二)1954年宪法 55

(四)1978年宪法 56

(五)1982年宪法(我国现行宪法) 57

第三章 国家性质 63

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63

(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63

(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 64

二、国家和社会的指导思想 66

三、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基础 71

(一)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71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3

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75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 76

(二)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运作方式 77

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77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 78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9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1

(四)我国经济建设的目的、方针和途径 82

(五)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83

(六)土地征用制度 88

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2

(一)文化建设 93

(二)思想道德建设 95

七、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97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97

(二)在宪法中增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9

第四章 政权组织形式 102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02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 102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 10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107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7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 108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11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12

三、选举制度 114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114

(二)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15

(三)选举的民主程序 119

(四)代表辞职与对代表的罢免 123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125

(二)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 125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述 125

第五章 国家结构形式 125

二、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27

(一)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 127

(二)我国实行单一制的优越性 128

(三)行政区划 128

三、民族区域自治 129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特点 130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31

(三)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32

四、特别行政区 133

(一)特别行政区的含义与特点 133

(二)中央国家机关与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关系 134

(三)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137

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42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142

(一)公民 142

(二)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143

(三)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的特点 144

(四)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 145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146

(一)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 146

(二)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 157

(三)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164

(四)特定人的权利 171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74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174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175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77

(五)依照法律纳税 177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177

(六)其他义务 178

第七章 国家机构 179

一、人民代表大会 179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179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80

(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83

(四)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85

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86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期 186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89

三、国家元首 191

(一)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发展 191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192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 193

四、国务院 194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194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194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 195

(四)国务院的职权 196

(一)我国军事制度的发展 197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197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198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198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责任 199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99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 199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任期 200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200

(二)自治机关的组成和任期 202

(一)自治机关的定义和特征 202

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202

(三)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204

八、人民法院 206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206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职权 206

(三)人民法院的审判制度 209

(四)人民法院的法官 209

九、人民检察院 212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 212

(三)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214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与任期 214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215

(五)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217

十、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 218

(一)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 218

(二)立法会 220

(三)行政会议(行政会) 221

(四)司法机关 221

十一、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222

(一)村民委员会 222

(二)居民委员会 224

第八章 国家标志 227

一、国旗 227

二、国徽 228

三、国歌 228

四、首都 229

附录 2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 230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2004年3月8日) 王兆国 234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审议情况的报告(2004年3月12日) 244

宪法原条文与修改后条文对照表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