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言 1
一 什么是历史哲学 1
二 马克思有没有一般历史哲学理论 6
三 本书的基本特点 17
第一章 历史过程论与历史动力论 21
第一节 历史过程的辩证性质 21
一 历史过程中的联系与发展 21
二 历史过程的时空特性 34
三 历史过程的阶段划分 46
四 历史过程的顺序性与“超越性” 52
第二节 历史过程的动力体系 65
一 关于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 65
二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层次分析 76
三 “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89
第二章 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 101
第一节 决定论的历史形态 101
一 决定论的含义 102
二 决定论的三种形态 104
一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的本质区别 109
第二节 西方历史哲学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非难及其错误 109
二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与宿命论的本质区别 114
三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绝对对立的 12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辩证性质 129
一 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129
二 客观制约性与主体创造性的统一 133
三 社会历史规律的一般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139
第四节 主体选择的依据和社会制约性 143
一 主体选择的内涵 144
二 主体选择的依据 151
三 主体选择的社会制约性 158
第五节 主体选择的表现、作用及其评价标准 161
一 主体选择的表现和作用 161
二 主体选择的评价标准 165
三 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辩证统一 168
第三章 历史进步论与历史代价论 174
第一节 历史进步的内涵和根据 175
一 相关概念的比较 176
二 历史进步的内涵 178
三 进步观念的历史形态 180
一 根本尺度——人的尺度 215
第二节 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 215
二 基本尺度——社会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222
三 历史进步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227
第三节 历史进步的代价 229
一 历史代价及其本质 229
二 历史代价的类型 231
三 历史代价的成因 235
四 不同历史时期的代价特点 243
五 确立代价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257
一 历史认识论的含义及大致框架 260
第四章 历史认识论与历史方法论 260
第一节 历史认识论 260
二 历史认识主客体关系的特性 266
三 历史思维的本性 268
四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 273
五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280
六 历史认识客观性的检验标准 283
七 历史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 287
第二节 历史方法论 292
一 历史方法论的含义、定位及大致框架 292
二 把握客观历史及其本质的方法论 302
三 历史认识过程中的方法论 310
四 主体改造和创造历史的方法论 317
第五章 社会交往论和世界历史论 324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交往 325
一 人类社会的形成和人类的最初交往活动 326
二 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及其历史 331
第二节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336
一 交往的含义 337
二 交往的类型:内部交往、外部交往及世界交往 342
三 交往的社会作用 360
第三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评价 364
一 语用学与交往行为 365
二 交往的合理性 369
三 社会的合理化 376
第四节 交往的扩大和“世界历史”的形成及演进过程 383
一 交往的扩大使“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 384
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391
三 “世界历史”的现实演进过程及其后果 397
四 全球化——“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400
后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