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中国、西欧封建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不同 1
1.中国、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前提的不同 4
2.中国、西欧封建经济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同 8
3.中国、西欧封建社会对外经济关系的不同 12
4.国情不同必然导致中国、西欧从封建社会向现代转化的道路各具特征 19
二、关于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相互关系的几个观点 25
一、顽强自给与发达的商品生产相结合 33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长江三角洲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 33
1.发达的家庭工副业商品生产 35
2.商品化之发展与农民的生计困难 40
3.尽力保持粮食自给 43
二、农工副业密切结合是中国农民的一种最佳生存方式 47
1.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共生是中国封建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 47
2.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选择 48
第二章 近代棉纺织工业的产生与小农家庭纺织业 54
一、大生纱厂诞生的市场条件与农村手织业 54
1.通布商品生产在鸦片战争后的发展及其障碍 55
2.大生纱厂诞生的市场条件 58
3.土布生产的兴旺使大生纱厂起死回生 60
二、江南各地近代纱厂的产品市场与农村手织业 63
1.无锡的纱厂、纱号与农村土布业 63
2.江阴、常熟、常州的机纱市场与农村手织业 66
第三章 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与农村家庭纺织业 72
一、近代工业企业与独立农户的产品供需关系 72
二、纱厂、布商、农户间的互惠互利关系 75
1.“放纱收布”的推行 75
2.纱厂、农户、商人资本的产业组合与利益协调 78
1.织布工场(厂)的产生与早期经营 85
三、手工织布工场、机器织布厂与农村手织业之间的关系 85
2.手工织布工场、机器织布厂与农村家庭织布业相互关系的几种不同类型 89
第四章 近代缫丝工业与农村蚕桑业 101
一、无锡缫丝工业的原料供给状况 101
二、大丝厂改良农村蚕桑业的种种努力 107
三、工业下乡与农民合作生产 119
1.启发农民自动改良蚕桑业 120
2.农村社会结构的局部变革 121
3.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传统生产 124
4.开弦弓合作丝厂的建立,农村工业之发轫 126
5.改造工厂,使之为农民服务 132
第五章 淮南盐垦事业中的大生纱厂、垦殖公司与小农经济 135
一、长江三角洲棉纺织工业的原棉供应与小农生产之局限 135
二、张謇的农工商思想 138
1.早期工业资本改良棉产之尝试 138
2.张謇的农工商协调发展思想 141
三、农工一体近代化的宏伟实践 145
1.公司加农户式的生产经营体制 146
2.新型的大工业—大农业—农户经营组合 154
第六章 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不同形式与初步成效 161
一、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不同形式及共同特点 162
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初步成效及社会影响 167
1.大生纱厂与南通土布 167
2.无锡城乡经济的相互促进 171
3.淮南垦区的巨大变化 178
第七章 大工业与小农经济协调发展的挫折与教训 184
一、棉纺织业工农协调发展道路的中阻及后果 185
1.棉纺织品独立国内市场的丧失 185
2.近代机器纺织工业经营方针的变化与工农协调发展道路的中阻 194
3.大工业、农民家庭工副业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日本经验 209
二、农村蚕桑改良的局限与华丝国际竞争的失败 216
1.农村蚕桑业改良的局限 217
2.国际生丝市场日胜华败之启示 222
3.生丝危机对无锡等地农村经济的沉重打击 232
三、淮南垦殖事业的成败评说 237
1.盐垦公司负债经营及其恶果 237
2.近代化成功离不开国家对重点工程的扶持 243
第八章 中国国情与早期现代化 251
1.从黄宗智的“过密化”理论谈起 252
一、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小农经济? 252
2.民生是中国经济第一问题 255
3.求生法则统率下的经济行为 257
二、劳动生产率、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和国情 261
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选择 268
附表一 江苏人口、耕地面积试估表 282
附表二 旧中国苏南农村土地占有状况表 283
参考书目 284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