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实录编农民工生存实录 3
第二编 入城编第一章 民工潮的兴起 71
一 从农村走向城市 71
二 改革开放前的农民流动 74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流动 79
四 进城农民工的数量之谜 85
五 外出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92
六 民工潮的意义 97
第二章 民工潮的动因 104
一 社会流动条件的变化 104
二 农民流动的宏观动因 110
三 农民外出的文化解释 123
四 农民外出的家庭决策因素 134
第三章 进城渠道 141
一 农民工外出的组织形式 141
二 农民工进入的行业 157
三 农民工的回流类型 159
第三编 生存编第一章 收入与分层 165
一 农民工群体的收入 165
二 农民工群体的分层 176
第二章 居住形式 191
一 农民工居住状况 191
二 城市中的“飞地” 195
三 流动的“村庄” 208
四 “小刀手公寓” 214
五 农民工居住管理 217
第三章 婚姻家庭 221
一 农民工的婚姻观念 221
二 农民工的家庭结构 232
三 农民工的家庭问题 240
四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244
一 城市化与适应 253
第四编 适应编第一章 适应城市 253
二 社会层面的适应 258
三 心理层面的适应 274
四 一个团体个案:从农村人到城市人 281
第二章 准市民 296
一 社会流动与准市民 296
二 准市民的定位 304
三 良性互动 316
四 偏见与歧视 321
五 困难与要求 329
第三章 流动代价 332
一 农民工的低保障 332
二 农民工的高越轨 340
第五编 理论与管理编第一章 农民流动的理论 357
一 马克思、恩格斯论流动 357
二 西方学者论流动 361
三 我国学者论流动 366
四 国外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376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 382
一 多重劳动力市场 382
二 农民工的就业资本 395
三 农民工的再次就业 404
第三章 农民工流出地的管理经验 409
一 国家对农民工流动的宏观调控 410
二 农民工输出地的管理经验 420
一 苏南地区的管理模式 433
第四章 农民工流入地的管理模式 433
二 农民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50
第五章 对策与思路 456
一 对民工潮的再认识 456
二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 460
三 解决民工潮的主要思路与管理措施 469
结束语 486
主要参考文献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