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结构重组 理论与实证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修颖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0899236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单元目标,学习通道,中考链接,自主探究几部分,对教材进行全面透彻的讲解,让学生既高屋建瓴的把握教材又积累整合,思考领悟,应用拓展,探究创新。

目录 1

1 研究背景及框架构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全球背景 1

1.1.2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中国国情 3

1.2 区域空间结构要素 10

1.2.1 空间结构重组:概念与内涵 10

1.2.2 区域空间结构要素 11

1.3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述评 13

1.3.1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理论研究 14

1.3.2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实践研究 15

1.3.3 空间结构重组研究述评 17

1.4 研究框架、内容与方法 19

1.4.1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9

1.4.2 研究方法 21

小结 23

2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理论基础 24

2.1 空间结构基础理论 25

2.1.1 空间结构尺度理论 25

2.1.2 空间结构惯性理论 29

2.2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 30

2.2.1 区域空间结构的阶段理论及类型分异理论 30

2.2.2 区域发展的阶段转型——结构调整理论 32

2.3 区域空间结构格局重组理论 35

2.3.1 世界体系理论 35

2.3.2 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理论 37

2.3.3 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理论 39

小结 41

3.1.1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与分化的格局图谱 43

3.1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43

3 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机制、动力与模式 43

3.1.2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历史特征与未来景观 49

3.2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机制 51

3.2.1 内在机制:集聚、扩散与结构惯性 51

3.2.2 景观生成机制:生产力流动导致的空间集聚与扩散 59

3.3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动力 61

3.3.1 外部动力 62

3.3.2 内部动力 64

3.3.3 耦合动力 66

3.4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模式 66

3.4.1 两种典型的空间结构重组模式 67

3.4.2 空间结构重组模式解析:以流域经济协作区为例 69

小结 76

4.1.1 基础设施建设 78

4.1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途径 78

4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实现 78

4.1.2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80

4.1.3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 83

4.2 区域内部空间结构重组 85

4.2.1 尺度效应与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核心问题 86

4.2.2 空间结构要素的优化 89

4.2.3 协同效应与区域整体功能的优化 103

4.3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牵引空间战略 108

4.3.1 牵引空间及其结构形态 109

4.3.2 牵引空间战略 113

4.4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实施者:三边体系 114

4.4.1 政府、城市和企业: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三大实施者 115

4.4.2 三者相互制约,理想状态是相互协同:形成三边体系 116

4.5 空间结构重组的区域效应 117

4.5.1 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117

4.5.2 区域可持续发展效应 120

4.5.3 空间结构重组的效果评价 122

小结 127

5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全球尺度的分析 129

5.1 世界体系:全球尺度的空间结构 129

5.1.1 地理大发现:全球空间体系的起源 131

5.1.2 全球空间体系的演化及其表现 133

5.2 全球空间结构的三大图式 137

5.2.1 基于生产力差异的全球空间结构重组 137

5.2.2 基于文化差异的全球空间结构重组 146

5.2.3 基于权力结构的全球空间结构重组 152

5.2.4 三种结构的关系 155

5.3 新经济背景下的全球空间结构特征及其重组 157

5.3.1 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新经济背景下的全球空间分异 157

5.3.2 新经济背景下的空间转型与空间结构理论 163

5.3.3 全球空间结构重组下的中国策略 167

小结 171

6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国家尺度的分析 173

6.1 中国国家宏观空间结构重组 173

6.1.1 中国国家宏观空间结构问题与重组的依据 174

6.1.2 中国国家宏观空间结构重组战略:五大空间结构体系 179

6.2 牵引空间及空间竞争分析 182

6.2.1 五大牵引空间的比较分析 182

6.2.2 空间竞争 192

6.3 国家宏观空间结构重组:上海体系案例 195

6.3.1 上海市:作为牵引空间的发展策略 196

6.3.2 上海体系(长江经济带)的空间结构形成基础及其优化 221

小结 228

7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感知尺度的分析 230

7.1.1 关于闽台产业与空间互动形势的最新判断 231

7.1 省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台海经济区案例 231

7.1.2 福建省空间结构重组的动力:闽台互动产业的战略调整 234

7.1.3 基于闽台一体化的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重构 238

7.2 地区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湘江经济带(走廊)案例 243

7.2.1 湘江经济轴带:湖南省经济发展的牵引空间 244

7.2.2 湘江经济轴带社会生产力的空间结构现状 246

7.2.3 湘江经济带产业空间结构的评价 248

7.2.4 湘江经济轴带产业空间结构重组 250

7.3 地方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衡阳市案例 256

7.3.1 城乡关系理论与区域空间结构重组 256

7.3.2 衡阳市域空间结构历史特征及现状分析 261

7.3.3 面向城乡互动的衡阳市域空间结构重组 264

小结 272

8 结论与讨论 273

8.1 主要研究结论 273

8.1.5 三大途径实现区域空间结构重组 274

8.1.4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在三组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274

8.1.1 中国现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274

8.1.3 集聚与扩散、结构惯性和生产力要素的流动是影响空间结构重组的根本原因 274

8.1.2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有明确的理论基础 274

8.1.6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 275

8.1.7 全球尺度的空间结构重组由三种不同价值取向共同决定 275

8.1.8 中国的宏观区域空间结构应重组为五大空间结构体系 275

8.1.9 省级区域空间结构的重组最重要的是选准空间归属 275

8.1.10 地方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以协调城乡关系为主线展开 276

8.2 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76

8.2.1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与制度构建 276

8.2.2 区域空间结构尺度的科学划分 277

8.2.3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 277

8.2.4 新空间结构重组模式的探索 277

参考文献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