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 1
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理论先导 2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的必然要求 7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 13
(一)“三农”问题存在的历史原因 14
(二)“三农”问题存在的现实弊害 21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 25
第二章 启动农村经济改革——以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34
一、破除“谷贱伤农”,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35
二、破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 39
(一)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弊端 40
1.用人民公社“大而全”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形式组织农业生产同中国 41
现实生产水平不相适应 41
2.用行政的办法管理经济,容易造成违背经济规律的瞎指挥 43
3.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不利于发挥生产者单位和个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44
4.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的方式,使得窝工现象严重,劳动效率极低 46
5.实行烦琐的评工计分、按工分配制度,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严重 47
(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最初构想 48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逐步完善 53
1.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59
2.集体与家庭相联结的双层经营结构 63
3.农民财产权力和身份自由的双层解放 67
三、破除“两极分化”的责难,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72
(一)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73
(二)先富后富不等于两极分化 75
(三)先富裕起来的途径和前提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79
四、破除对“以粮为纲”的片面理解,切实贯彻全面发展、实行多种经营的方针 84
五、破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 91
(一)在农村分配问题上的历史反思 92
(二)对农村按劳分配的理论探索 94
(三)按劳分配制度在农村的实践发展 96
第三章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99
一、更新传统农业观念,确立农村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 100
(一)发展商品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01
(二)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条件 105
(三)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重大决策 108
二、改革统购派购制度,放开国家定价 109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121
(一)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向商品化转化的必然要求 121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工商协作和产供销衔接 126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突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29
(四)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从市场需要出发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139
四、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141
五、疏通城乡流通渠道,为日益增多的农产品开拓市场 158
(一)流通与生产不相适应的尖锐矛盾 159
(二)大力转变城乡流通体制 160
1.打破垄断,提倡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 161
2.打破城乡分工、地区分割,发展地区间的横向流通,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 165
3.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166
4.积极鼓励发展产销一体化的经营组织 167
第四章 促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以市场化为中心 174
一、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5
(一)对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步总结 176
(二)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各项措施 187
(三)不可机械理解和执行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长期不变政策 194
二、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扶贫开发 198
三、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加速农业的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进程 205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历史的需要 205
1、实施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 205
2、实施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209
3、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加强农产品在国际和国内竞争的优势的需要 212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 215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向着农业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18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220
一、必须根据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制定农村经济政策 221
二、必须根据农民需要调整农村经济政策 233
三、必须通过改革来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政策 241
四、必须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目标来制定和调整农村经济政策 256
五、必须把农村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建立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 264
六、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 278
主要参考文献 288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