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临床心电图 1
一、典型心电图示意图及波形命名与测量(图1—1) 1
目录 1
二、心脏各部位不应期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表10— 2
二、导联 2
六、不同年龄P—R间期正常高限(表1—4) 4
三、成人心电图正常参考值(表1—1) 4
四、正常心电图P、QRS、T波形态 4
五、心电位的判断(表1—3) 4
(一)据R—R间期推算心率表(表1—5) 5
七、心率推算表 5
(二)据R—R间期格数推算心率表(表1—6) 6
(一)根据心率换算Q—T间期(表1—7) 8
八、Q—T间期 8
(一)心电轴换算指数表及儿童心电轴(表1—9、1—10、1—11) 9
(二)不同年龄儿童心率与Q—T间期变化(表1—8) 9
九、心电轴 9
(二)心电轴偏移的分类(图1—2) 12
(二)心室肥厚 13
十、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表现 13
(一)心房肥大 13
(三)小儿心房肥大及心室肥厚 16
十七、心原性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表14— 17
(四)心肌梗塞 18
1.典型心肌梗塞的演变过程(图1—3) 18
2.诊断条件 20
3.分期 20
4.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表1—17) 21
5.不典型心肌梗塞 21
(1)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21
(2)右心室梗塞 22
(3)心房梗塞 22
(4)急性乳头肌梗塞 23
(5)再发性心肌梗塞 23
附(一)由室性期前收缩波形态诊断心肌梗塞 24
附(二)心肌梗塞图形常见的主要漏诊原因 24
(五)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5
1.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5
2.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5
3.典型心绞痛 26
4.变异性心绞痛 26
5.典型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中间综合症的心电图鉴别诊断(表1—18) 27
附(一)心电图负荷试验 27
1.禁忌症 27
2.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1981制订) 28
3.活动平板或蹬车运动试验诊断标准 29
4.运动试验的并发症 31
5.运动试验对心功能的评价(表1—21) 31
6.心电图运动试验的生理反应及异常反应(表1—22) 31
7.急性心肌梗塞后运动试验的目的 32
8.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 33
9.饱餐试验 33
10.心得安试验 34
11.潘生丁试验 35
12.硝酸甘油试验 36
13.西地兰试验 36
14.阿托品试验 37
附(二)冠状动脉激发试验——冷加压激发试验 38
三十八、Norris指数及标准死亡率(表13—38、13— 39
1.心肌炎 39
2.心肌病 39
(六)心肌炎及心肌病 39
(七)心包炎 40
1.急性心包炎 40
2.慢性心包炎 41
(九)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41
(八)急性肺原性心脏病 41
(十)风湿性心脏病 42
2.二尖瓣关闭不全 42
1.二尖瓣狭窄 42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狭窄 43
1.房间隔缺损 43
2.室间隔缺损 43
3.动脉导管未闭 43
(十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表现 43
4.肺动脉狭窄 44
6.右位心 44
(十二)早期复极综合征 44
5.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44
十一、临床心电图部分新进展 45
(1)CRnR导联 45
(2)APV、PPV、LPA、DPA双极胸导联 45
1.部分新导联的临床应用 45
(3)头胸导联(HC导联) 46
2.手术监护导联 47
(1)手术监护时电极安放位置的选择(图1—4) 47
(4)胸腹(CA)导联和简化的胸腹导联 47
(2)防止高频电刀干扰的电极位置的选择(图1—5) 50
(十九)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表1— 50
3.心室晚电位(VLP) 50
十二、心律失常 52
(一)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分类 52
(二)心律失常的临床分类 52
(三)窦性心律失常 53
3.窦性心动过缓 53
4.窦性心律不齐 53
1.窦性心律 53
2.窦性心动过速 53
5.窦性停搏 54
1.房性逆博 54
2.房室交界性逆搏 54
3.室性逆搏 54
6.窦—结游走节律 54
(四)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 54
4.逆搏心律(脱逆心律) 55
附:冠状窦性心律 55
(3)室性自主心律 55
5.过早搏动 55
(1)窦性早搏 55
(1)房性心律 55
(2)房室交界性心律 55
(2)房性早搏 56
(3)房室交界性早搏 56
附:双重性交界性心律 56
附:多源性房性早搏 56
左房心律 56
(4)室性早搏 57
6.异位节律性心动过速 57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57
(2)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58
B.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图1—6) 58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58
附:A.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 58
C.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图1—7) 59
7.异位节律性自身性心动过速 59
(1)自身性房性心动过速 59
3.经静脉、经胸、经皮起搏器特征比较(表16— 59
(2)自身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60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表1—29) 60
(3)自身性室性心动过速 60
8.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60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表1—28) 60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表1—30) 61
(4)自身性与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表1—31) 62
(1)混乱性房律 63
(2)混乱性心室律 63
(5)自身性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表1—32) 63
9.混乱心律 63
(3)混乱性心律 64
附:(1)心房颤动伴室性早搏与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的鉴别诊断(1—33) 64
(五)扑动与颤动 64
1.心房扑动 64
2.心房颤动 64
(2)2∶1心房扑动与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表1—34) 65
(3)心房颤动伴室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伴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表1—35) 66
3.心室扑动 66
(六)心脏传导阻滞 67
1.窦房传导阻滞 67
4.心室颤动 67
3.房室传导阻滞 68
2.心房内传导阻滞 68
4.室内传导阻滞 69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 69
(2)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 70
(6)左后分支阻滞(LPB) 70
(7)左束支间隔支阻滞 70
(4)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LBBB) 70
(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70
(5)左前分支阻滞(LAB) 70
(8)双束支阻滞 71
附: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伴电轴改变的诊断意义…………………………………………(9)三束支传导阻滞 72
5.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 72
(1)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右室肥大的鉴别(表1—36) 72
(2)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左室肥大的鉴别(表1—37) 73
(3)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与前侧壁心肌梗塞的鉴别(表1—38) 73
(4)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与右心室肥大的鉴别(表1—39) 73
(5)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与假性电轴左偏的鉴别(表1—40) 74
(六)束支传导阻滞伴房颤与室性心动过速伴房颤的鉴别(表1—41) 75
(七)预激综合征 75
1.典型预激综合征 75
3.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76
4.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76
2.变异性预激综合征 76
5.预激综合征的新概念 77
6.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78
(1)预激综合征与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表1—43) 78
(3)房颤伴预激综合征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表1—45) 78
(2)预激综合征与心肌梗塞的鉴别(表1—44) 78
(八)反复心律 79
1.房性反复心律 79
(九)并行心律 80
1.房性融合波 80
(十)融合波 80
2.交界性反复心律 80
3.室性反复心律 80
2.室性融合波 81
3.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 81
(十一)差异性传导 81
1.时相性房内差异传导 81
2.非时相性房内差异传导 81
4.时相性与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的鉴别(表1—46) 82
5.房颤伴室内差异传导与房颧伴室性早搏的鉴别(表1—47) 82
6.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表1—48) 82
1.完全性房室分离 84
2.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84
(十二)房室分离(干扰性房室脱节) 84
1.心室夺获 85
2.心房夺获 85
(十三)夺获 85
(十四)隐匿性传导 85
(十五)超常期传导 86
(十六)空隙现象 86
(十七)韦登斯基现象 86
(十八)主要心律失常快速诊断法(表1—49) 87
十三、药物影响及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表现 89
(一)洋地黄类药物 89
(二)奎尼丁 90
(三)利多卡因 91
(六)乙胺碘呋酮 91
(四)普鲁卡因酰胺 91
(五)心得安 91
(七)吐根素 92
(八)锑剂 92
(九)低血钾 92
(十)高血钾 94
附:窦—室传导 94
(十二)高血钙 95
十四、希氏束电图 95
(一)希氏束电图各波的命名 95
(十三)不同原因引起的ST—T改变(图1—11) 95
(十一)低血钙 95
(二)希氏束电图正常形态及各间期参考值(图1—12,1—13,表1—51,1—52) 98
2.Ⅱ°Ⅱ型室传导阻滞 100
3.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100
(三)异常希氏束电图 100
1.Ⅰ°房室传导阻滞 100
4.Ⅲ°房室传导阻滞 101
7.预激综合征的希氏束电图改变(表1—53) 101
8.药物影响时希氏束电图的改变(表1—54) 101
9.氟烷、氨氟醚、异氟醚三种麻醉药对希氏束电图的影响(表1—55) 101
5.束支传导阻滞 101
6.异位起搏性心律失常的部位鉴别 101
十五、人工心脏起搏器心律 103
十六、动态心电图 105
10.主动脉瘤 107
一、正常心电向量图 110
(二)左房肥大 110
(一)右房肥大 110
二、心房肥大的向量图 110
第二部分 临床心电向量图 110
(三)双侧心房肥大 111
附表:心房负荷过度参考值 111
三、心室肥厚的向量图 115
(一)左心室肥厚 115
(二)右心室肥厚 116
(三)双侧心室肥厚 116
四、束支传导阻滞 117
(一)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117
(四)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B) 118
(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18
(七)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 118
(五)左中隔支传导阻滞 118
(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LBBB) 119
(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119
五、预激综合征的向量图 119
(三)左前分支阻滞(LAB) 119
(八)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 119
(九)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19
六、心肌梗塞的向量图 120
(四)侧壁心肌梗塞 120
(一)前间壁心肌梗塞 120
(二)前壁心肌梗塞 120
(三)前侧壁心肌梗塞 120
(五)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121
(六)高侧壁心肌便塞 121
(七)心尖部(下侧壁)心肌梗塞 121
(八)下壁(膈面)心肌梗塞 121
(九)正后壁心肌梗塞 122
(十)心内膜下心甩梗塞 122
(十一)心肌梗塞合并室内传导阻滞 122
七、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23
八、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电向量图特征 124
附:肺气肿向量图特征 125
二、异常心尖搏动图 126
第三部分 心尖搏动图 126
一、正常心尖搏动图示意图(图3—1) 126
三、心尖搏动图的临床应用 130
四、心尖搏动图图象描记准确的判断标准 133
第四部分 颈动脉搏动图 134
一、正常颈动脉搏动图 134
二、异常颈动脉搏动图 136
三、临床应用 138
(一)心功能测定 138
附:舒张时间间期测定 142
(二)鉴别心音 142
第五部分 颈静脉搏动图 144
一、正常颈静脉搏动图 144
二、异常颈静脉搏动图 145
一、正常心阻抗图及一阶导数图 148
第六部分 心阻抗血流图 148
(二)心肌收缩力测定 151
2.心缩力指数(Heather Index,HI) 151
(一)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测定(表6—1) 151
二、心阻抗血流图的临床应用 151
1.左室功能指数(Q—Z间期) 151
(三)心排血量与心脏指数测定 152
4.心搏指数(SVI) 153
(四)肺动脉楔压(PAWP)测定 153
(五)血管顺度(C)及总外周阻力测定 153
1.心搏量(SV)测定 153
2.心输出量(CO)测定 153
3.心脏指数(SI) 153
(六)冠状动脉灌注压测定 154
(七)左室舒张终末压(LVEDP)测定 154
二、异常心音图 156
(二)第Ⅰ心音反常分裂 156
(一)第Ⅰ心音分裂 156
第七部分 心音图及心脏听诊 156
一、正常心音图 156
(三)主动脉喷射音 157
(四)肺动脉喷射音 159
(五)第Ⅱ心音分裂 159
(七)三尖瓣开放拍击音 162
(六)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开瓣音opening snap,OS) 162
(十)左室性第四心音奔马律 163
(八)左室性第三心音奔马律 163
(九)右室性第三心音奔马律 163
(十二)重迭性奔马律 164
(十三)肿瘤扑落音 164
(十四)心包叩击音 164
(十一)右室性第四心音奔马律 164
(十五)常见的异常心音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表7—2) 165
(十六)常见三音心律的鉴别诊断(表7—3) 167
(十七)正常和病理心音与心电图各波的关系(表7—4、图7—4) 167
(一)常见心脏杂音的分类 171
三、心脏杂音 171
(二)收缩期杂音强度的分级(六级分法) 176
1.二尖瓣狭窄 177
3.主动脉瓣狭窄 177
(三)常见疾病的心脏听诊 177
2.二尖瓣关闭不全 177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78
5.心肌病 178
6.心房粘液瘤 178
8.冠心病 179
7.高血压性心脏病 179
9.乳头肌功能不全 180
13.室间隔缺损 180
10.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80
12.房间隔缺损 180
11.缩窄性心包炎 181
14.动脉导管未闭 181
15.法乐氏四联征 181
17.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82
16.三尖瓣下移畸形 182
第八部分 超声心动图 183
一、超声心动图(UCG)检查中常用略语 183
二、M超声心动图示意图(图8—1) 184
三、正常成人M—UCG参考值(表8—1) 187
四、不同年龄组正常儿童超声心动图参考值(表8—2) 188
五、左室舒张功能参数(表8—3) 190
六、左室收缩功能参数(表8—4) 191
七、UCG血流动力学测定参考值(表8—5) 192
八、切面超声心动图正常参考值(表8—6) 193
九、切面超声心动图大血管测定参考值(表8—8) 194
附:切面超声心动图心腔容量测定(表8—7) 194
(二)半月瓣口血流频谱参数测定示意图(图8—3) 195
2.半月瓣口血流频谱参数 195
3.正常瓣口血流速度峰值(m/sec) 195
(一)房室瓣口血流频谱参数测定示意图(图8—2) 195
附表:1.房室瓣瓣口血流频谱参数 195
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95
(三)每搏量及心输出量测定 197
(四)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量测定(QP/QS) 197
(一)后天性心脏病 198
1.二尖瓣狭窄 198
(五)频谱分析的内容与含义(表8—8) 198
十一、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198
2.二尖瓣关闭不全 199
3.二尖瓣狭窄关并闭不全 200
附:(1)假性二尖瓣狭窄 201
(2)二尖瓣狭窄程度的估计 201
(3)UCG对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诊断的临床评价 202
4.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202
5.二尖瓣腱索断裂 203
6.二尖瓣环钙化 203
7.主动脉瓣狭窄 204
附: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判断(表8—9) 205
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05
9.连枷样主动脉瓣 206
11.老年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207
12.冠心病 207
13.扩张型心肌病 208
附:室壁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208
附:流出道梗阻程度的判断 209
14.肥厚型心肌病 209
15.限制型心肌病 210
16.左房粘液瘤 211
附:左房粘液瘤与左房附壁血栓的鉴别 211
18.感染性心内膜炎 212
17.心室粘液瘤 212
19.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13
20.三尖瓣狭窄 214
22.三尖瓣脱垂 214
21.三尖瓣关闭不全 214
23.心包积液 215
附:心包积液量的判定 215
(1)容量负荷过重 216
(2)压力负荷过重 216
24.心脏负荷过重 216
(二)先天性心脏病 217
1.房间隔缺损 217
2.室间隔缺损 218
3.动脉导管未闭 219
6.二叶式主动脉瓣 220
4.法乐氏四联症 220
5.法乐氏三联症 220
附:偏心指数计算公式及正常参考值 221
7.先天性主动脉狭窄 221
9.心内膜垫缺损 222
8.主动脉窦瘤 222
10.埃勃斯坦畸形 223
11.三房心 224
12.马凡氏综合症 224
13.肺静脉畸形引流 225
14.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226
(三)肺动脉高压 226
1.瓣周漏 227
3.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227
(四)人工瓣膜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227
2.人工瓣膜血栓形成 227
4.生物瓣常见并发症 228
(五)颈动脉正常血流的有关参数(表8—13、8—14、8—15、8—16) 228
(一)声学造影的适应症 230
(二)相对禁忌症 230
十二、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230
(三)常用声学造影剂及其用量(表8—17) 232
一、正常人血管压力参考值(表9—1) 233
(四)心脏超声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 233
第九部分 心导管检查 233
二、经心导管血氧测定参考值(表9—2) 234
(一)心排血量 234
三、右心各部位血氧含量生理差异及病理性异常的意义(表9—3) 234
四、常用计算公式 234
(二)右心排血量 235
(五)有效肺循环血流量 235
(六)分流量计算公式 235
(七)瓣口面积及流经瓣口的血流量计算 235
(三)左心排血量 235
(四)心脏排血指数 235
(八)跨瓣压差计算公式(压力阶差计算式) 236
(十一)肺总动脉阻力计算式 236
(十二)体循环总阻力计算式 236
(九)舒张充盈期及收缩射血期计算式 236
(十)肺小动脉阻力计算式 236
(十三)左室做功计算式 237
五、血管阻力测定参考值(表9—4) 237
六、肺毛细血管楔压测值及其临床意义(表9—5) 237
七、染料稀释曲线测定 238
(一)正常动脉血染料稀释曲线图(图9—1) 238
(三)计算公式 239
(二)测定参考值(表9—6) 239
八、漂浮导管(Swan—Ganz氏心导管)测定 240
附:血流动力学测值(表9—7) 241
(一)造影剂及其剂量的选择(表9—9) 241
十、心脏大血管造影 241
九、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参考值(表9—8) 241
(二)冠状动脉狭窄的分级(表9—10) 243
(三)左心室造影的心脏测值(表9—11) 243
(五)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的临床应用 244
(六)201TI灌注形式及临床应用(表9—12) 244
(四)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的判断标准 244
(七)心电图上缺血改变与心肌缺血部位及冠状动脉分支病变的联系(表9—13) 245
第十部分 心脏起搏刺激术 246
三、旁道电生理学检查参考值(表10—3) 246
一、窦房结功能测定参考值(表10—1) 246
四、心房内电生理学检查参考值(表10—4) 248
六、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程控电刺激研究的指征 249
五、程控电刺激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适应症 249
第十一部分 X线检查 250
一、X线片上心脏及大血管的测量示意图(图11—1、11—2) 250
二、我国正常成人心血管测量参考值(表11—1) 252
2.常用摄片位置及其用途(表11—2) 253
附:1.心脏摄片常用名词解释 253
三、心脏测量计算公式 254
五、心血管疾病基本X线改变 255
(一)心脏增大 255
1.左室增大 255
2.右室增大 255
四、正常人心型(表11—3) 255
4.右房增大 256
3.左房增大 256
(二)肺充血 257
(三)肺瘀血 257
5.普大心 257
(四)肺少血 258
(五)肺梗塞 258
(六)主动脉中层钙化 259
附:动力性与器质性肺动脉高压的鉴别(表11—5) 259
(七)肺动脉高压 259
(八)心脏形状的变化(图11—3) 260
(一)二尖瓣狭窄 262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262
(三)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262
(四)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62
六、常见心血管病的X线表现 262
(五)主动脉瓣狭窄 263
(七)高血压性心脏病 263
(八)心肌梗塞 263
(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63
(九)心室壁瘤 264
(十)心包炎 264
(十一)心包积液 265
(十三)房间隔缺损(ASD) 265
(十二)大动脉炎 265
(十四)室间隔缺损(VSD) 266
(十六)埃勃斯坦畸形 266
(十五)法乐式四联症 266
(十七)动脉导管未闭 267
(十九)主动脉缩窄 267
(十八)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267
(二十)共同干 268
一、目前常用的三种检查方法 269
二、三种方法的核素用量及临床用途(表12—1) 269
三、放射性肺稀释曲线 269
第十二部分 放射性核素检查 269
四、心功能检查 270
1.心排血量测定 270
2.冠状循环指数测定 272
一、二尖瓣口狭窄的分度(表13—1) 273
二、二尖瓣脱垂的分度(Lucus分度)(表13—2) 273
第十三部分 与病情及预后判断有关的参数 273
三、肺动脉瓣口狭窄及其心音图、心电图表现(表13—3) 274
五、三尖瓣狭窄严重程度的判断(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表13—5) 275
六、主动脉瓣口狭窄的分度(据超声心动图检查)(表13—6) 275
四、肺动脉口狭窄程度与其跨瓣压差的变化(表13—4) 275
七、室间隔缺损程度的分级(表13—7) 276
九、肺动脉高压时的肺动脉血压值(kPa、mmHg)(表13—9) 276
十、室间隔缺损时肺动脉高压的分度(按肺动脉收缩压)(表13—10) 276
八、肺动脉高压的X线分度(表13—8) 276
十一、心脏扩大的分度(表13—11) 277
十三、以P/P—Q指数判断心房扩大(表13—13) 278
十四、Morris指数及其意义(表13—14) 278
十二、左心房扩大的分度(表13—12) 278
十五、心功能分级及分期(表13—15) 279
十七、左心功能不全的分度(表13—17) 281
十八、难治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281
十六、冠心病时左心功能状态的判断(表13—16) 281
十九、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指标(表13—18) 282
二十一、估计急性失血量的指标(表13—20) 283
二十、心原性休克的临床指标(表13—19) 283
二十二、低血容量休克纠正有效的征象(表13—21) 284
二十四、休克预后不良的指征(表13—23) 284
二十三、休克指数参考值(表13—22) 284
二十五、组织灌注情况参考指标(表13—24) 285
二十六、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管腔狭窄分度(表13—25) 285
二十七、随增龄的心血管异常发生率(表13—26) 286
二十九、早搏指数及易损指数计算式 286
二十八、室性早搏的分级(表13—27) 286
三十、警告性(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标准(表13—28) 287
三十一、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流动力学分级及死亡率 (表13—29) 287
三十二、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表13—30) 288
三十四、急性心肌梗塞新预后指数(表13—32) 289
三十三、冠脉搭桥术理想的疗效指标及影响存活的因素 (表13—31) 289
三十五、急性心肌梗塞预后不良指标(表13—33、13—34) 290
三十六、Peel指数及标准死亡率(表13—35、13—36) 292
三十七、人体健康水平与耗氧率的关系(表13—37) 293
三十九、不同年龄冠心病死亡率比较(表13—40) 295
四十、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预后指数 295
四十一、据冠状动脉造影预计的死亡率(表13—41) 296
四十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和左室功能与心绞痛病人死亡率的关系(表13—42) 297
四十三、心肺复苏时病人苏醒可能性积分计算法(表13—43) 297
四十四、影响冠心病预后的病理生理问题(表13—44) 298
四十五、冠脉灌注压正常值及其意义(表13—45) 298
四十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分度(表13—46) 299
四十七、缺氧的分度(表13—47) 299
四十八、呼吸衰竭的分型(13—48) 300
四十九、呼吸急促的分级(表13—49) 300
五十、吸氧参考数据(表13—50) 300
五十一、国际通用的格拉斯格昏迷测定法(表13—51) 301
第十四部分 血流动力学有关数据 302
一、由血流动力学参数测算的心功能参考值(表14—1) 302
二、各段血管血压及压力降参考值(表14—2) 303
三、中心静脉压力参考值(表14—3) 303
四、小儿循环功能参数正常值(表14—4) 304
五、不同年龄休息时心排血量、血容量、平均循环时间之间的关系(表14—5) 304
六、PH改变对心输出量的影响(表14—6) 305
七、中心静脉压、动脉压与血容量的关系(表14—7) 305
八、多种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及临床意义(表14—8) 306
九、心原性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表14—9) 307
十、Q—I时间与二尖瓣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表14—10) 308
十一、Ⅱ—OS时间与二尖瓣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表14—11) 308
十二、血流动力学数据与治疗的关系(表14—12) 309
十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扩张剂的选择(表14—13) 309
十四、左室充盈压变化与X线表现的关系(表14—14) 310
十五、右室梗塞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表14—15) 310
十六、急性心肌梗塞的血流动力学分型及处理(表14—16) 311
一、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多因素指数(表15—1) 312
第十五部分 与心脏病人手术有关的参数 312
二、二尖瓣替换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手术危险性判断(表15—2) 313
三、瓣膜置换术指征(表15—3) 314
五、冠心病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表15—5) 315
四、二尖瓣狭窄合并妊娠手术适宜时间(表15—4) 315
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与手术有关的参数(表15—6) 316
八、抗凝治疗与手术(表15—8) 317
七、冠心病患者心脏手术选择(表15—7) 317
九、冠状动脉手术的适应症(表15—9) 318
十一、高血压性心脏病手术危险性(表15—11) 319
十、冠心病患者手术的有害因子(表15—10) 319
十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参考数据(表15—12) 320
十三、主动脉瘤手术有关参数(表15—13) 321
3.地高辛每日清除率的计算 322
第十六部分 心血管病治疗的有关参数和指标 322
一、洋地黄类强心药应用中的有关参数 322
1.洋地黄类强心药的作用和用法(表16—1) 322
2.洋地黄不同时间血药浓度与稳态血药浓度的关系 322
(表16—2) 322
二、新型强心药的参考剂量及临床应用(表16—3、16—4) 324
1.常用血管扩张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表16—5) 325
三、血管扩张剂 325
2.常用血管扩张剂的用法和用量(表16—6) 326
3.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时间比较(表16—7) 327
四、利尿剂—临床常用利尿剂的药理及用法(表16—8、16—9) 328
2.三种药物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表16—11) 330
五、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其他有关参数 330
1.洋地黄对心房纤颤伴心衰患者心室率的影响(表16—10) 330
3.急性左心衰竭时的药物治疗(表16—12) 331
1.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及药理学特点(表16—14) 332
4.泵衰竭的治疗分组(表16—13) 332
六、β—受体阻滞剂 332
(表16—15) 333
2.柳胺苄心定对冠心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333
3.各种β—阻滞剂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表16—16) 334
5.硝酸酯类和β—阻滞剂对心肌耗氧因素的影响(表16—18) 335
4.各种β—阻滞剂的常用剂量(表16—17) 335
6.三种心血管疾病β—阻滞剂治疗参考剂量(表16—19) 336
9.β—阻滞剂突停反应及防治 337
7.新型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337
8.β—阻滞剂过量的对策 337
1.常用钙拮抗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表16—20) 338
10.β—阻滞剂治疗中的停药指征 338
七、钙拮抗剂 338
2.钙拮抗剂的分类及及用途(表16—21) 340
3.常用钙拮剂的作用比较(表12—22) 341
5.钙拮抗剂等四类抗心绞痛药物作用比较(表16—24) 342
4.四种钙拮抗剂的作用比较(表16—23) 342
6.异搏定、β—受体阻滞剂、硝苯吡啶的应用禁忌症(表16—25) 343
1.常用抗高血压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表16—26) 344
八、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有关数据 344
3.治疗高血压时常用药物的参考剂量(表16—28) 345
2.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表16—27) 345
4.降压药物联合用药参考(表16—29) 347
5.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阶梯方案(表16—30) 348
6.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选药参考(表16—31) 349
8.老年冠心病病人手术中血压异常的处理 350
7.降压药物对血糖、血脂的影响(表16—32) 350
4.常用调脂药物的作用及参考剂量(表16—35) 351
九、调脂药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有关参数 351
(一)调脂药 351
1.我国正常人血浆脂质浓度 351
2.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表16—33) 351
3.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对象(表16—34) 351
2.几种抗血小板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对比(表16—37) 354
附:其他调脂药物的常用参考剂量 354
(二)抗血小板药 354
1.常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参考剂量(表16—36) 354
1.急性心肌梗塞时溶栓药物应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表16—38) 356
十、急性心肌梗塞时溶栓和抗凝药及麻醉性镇痛药应用的有关参数 356
(一)溶栓药物的应用 356
3.口服抗凝药参考剂量(表16—40) 357
2.常用溶栓药的参考剂量(表16—39) 357
4.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的标志(表16—40) 359
(二)四种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及常用参考剂量(表16—41) 360
十一、抗心律失常药临床应用的有关参数 361
(三)急性心肌梗塞时镇静镇痛药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表16—42) 361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表16—44,16—45) 362
1.抗心律失常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表16—43) 362
4.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参考(表16—46) 364
3.几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心电图变化 364
5.心律失常按猝死危险性分度及选药顺序参考(表16—47) 366
7.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判断标准(表16—49) 367
6.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类及选药参考(表16—48) 367
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应判定(表16—50) 368
9.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用药参考(表16—51) 369
10.老年冠心病人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心律失常及其对策(表16—52) 371
1.主要血管活性药物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表16—53) 372
十二、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的有关参数 372
2.常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用法(表16—54) 373
3.心原性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血管活性药的用法(表16—56,16—57) 374
附表:常用血管活性药物作用强度比较(表16—55) 374
1.电复律的功率选择(表16—58) 375
十三、心血管疾病特殊治疗的有关参数 375
(一)电复律的有关参数 375
1.临时起搏 376
2.心房纤颤患者行直流同步电复律应具备的条件 376
(二)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 376
2.永久性起搏 377
4.心脏起搏的电量选择(表16—60) 379
(三)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79
(五)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的适应症 380
(四)冠状动脉腔内激光成形术 380
附:心脏直视术后低排综合征的表现 381
(六)主动脉内气囊泵反搏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81
2.心室颤动的处理程序(表16—62) 382
1.基础CPR的ABCs顺序(表16—61) 382
十四、心肺复苏 382
4.终止心肺脑复苏的指征 384
3.胸外法与胸内法心脏按压的血流动力学、血气改变的比较(表16—63) 384
附:(1)脑死亡诊断标准 385
(2)心肺复苏后脑缺氧水肿的脱水疗法(表16—64) 386
一、长期卧床休息的危害性 387
第十七部分 心脏病的康复及预防 387
AMI)康复准则及各种日常活动的能量消耗(表17—2) 388
1.急性心肌梗塞 388
二、心脏病人的心脏情况及预后的关系(表17—1) 388
三、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 388
4.急性心肌梗塞14步康复医疗程序(表17—5) 390
3.急性心肌梗塞康复医疗方案(表17—4) 390
2.急性心肌梗塞康复活动中的异常改变(表17—3) 390
四、自身保健活动和家务活动的能量消耗(表17—6) 396
五、工业活动和娱乐活动的能量消耗(表17—7) 397
六、持续和间歇工作的能量负荷分类(表17—8) 398
十、冠心病医疗体育的主要目的 399
九、心电图运动试验在康复中的作用 399
七、康复操练计划的作用(表17—9) 399
八、康复操练计划必须达到的目标 399
十一、冠心病患者医疗体育的禁忌症(表17—10) 400
十二、冠心病患者医疗体育运动减量及中止运动的指标(表17—11) 401
十四、三组心脏病患者休息和操练后5项测定数值的比较(表17—13) 402
十三、外观健康者或冠心病易患者康复运动程序设计(表17—12) 402
2.职业处方实例(表17—15) 403
1.职业处方公式按心脏病分级(表17—14) 403
十五、心脏能力评定——职业处方实例 403
2.高血压患者运动时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表17—16(二)] 406
1.医疗体育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表17—16(一)] 406
十六、高血压患者康复中的有关问题 406
3.常用医疗步行参考数据(表17—17) 407
十七、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一级预防原则(表17—18) 408
十九、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基本措施 409
十八、冠心病(CHD)和缺血性、血栓性脑血管病(ITCVD)的共同危险因素(表17—19) 409
二十、饮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选择[表17—20(一)] 410
二十一、动脉粥样硬化饮食治疗方案——饮食组成比较[表17—20(二)] 411
附表:食物胆固醇含量参考值(表17—21) 412
常用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表17—22) 414
食物亚油酸含量参考值(表17—23) 415
美国心脏病协会脂肪食物介绍(表17—25) 416
油脂的消化系数(表17—24) 416
一、静息状态下与剧烈活动时心输出量比较(表18—1) 417
第十八部分 与运动有关的参数 417
二、静息状态下与剧烈活动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与心肌耗氧量比较(表18—2) 418
四、安静和运动时各器官血流量分布(表18—4) 419
三、按年龄预计运动适宜心率及相应摄氧量(表18—3) 419
五、静息状态下各器官血流量与耗氧量情况(表18—5) 420
七、不同年龄运动强度判断表(表18—7) 421
六、静息状态与剧烈活动时机体耗氧量比较(表18—6) 421
八、不同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相关表(表18—8) 422
四、临床常用心脏测值(表19—4) 423
三、正常成人心胸比率(表19—3) 423
第十九部分 其他常用参数参考值 423
一、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表19—1) 423
二、正常心音时限参考值(表19—2) 423
六、小儿心脏相对浊音界(表19—6) 425
五、正常成人各瓣膜口面积(表19—5) 425
八、不同肢体动脉血压的差别(表19—8) 426
七、不同年龄血压正常范围(表19—7) 426
十一、周围静脉压力参考值(表19—11) 427
十、不同年龄脉率参考值(表19—10) 427
九、血压测量有关数据(表19—9) 427
十二、循环时间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表19—12) 428
十四、小儿与成人血容量参考值(表19—14) 429
十三、正常人肺平均循环时间和肺血量(表19—13) 429
十七、左室重量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表19—17) 430
十六、随增龄的心血管变化(表19—16) 430
十五、心脏负荷及其指数(表19—15) 430
十八、正常老年人与中年人超声心动图几项指标比较(表19—18) 431
二十、心肌收缩性指标值(表19—20) 432
十九、正常人心动周期时相(表19—19) 432
二十一、计算机断层摄影心脏测值(表19—21) 433
二十二、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大血管测值(表19—22) 434
附录表一: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译名 435
附录: 435
附录表二:钙离子拮抗剂译名 437
附录表三:心导管室的急救药品 438
附录表四:心导管室急救设备 439
附录表五:心导管检查术的常规药械准备 440
附录表六:CCU应备药物 441
附录表七:急救开胸装备和供应品 442
附录表八:X2表 443
附录表九:t值表 444
附录表十:相关顺序检验表 445
附录表十一:相关系数检验表 446
附录表十二:血清胆固醇单位换算表 447
附录表十三:血清甘油三酯单位换算表 448
附录表十四:磅→千克换算法表 449
附录表十五:常衡盎司→千克换算表 450
附录表十六:正常成人心脏主动脉微量元素含量 451
附录表十七:心血管疾病常用临床检验参考值 452
附录表十八: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酶变化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