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五章 梅雨,连阴雨 1
第一节 梅雨天气过程 1
§5.1 梅雨的一般情况 1
一、梅雨的天气特点 1
二、梅雨期的划定 2
§5.2 梅雨的环流形势 10
一、梅雨期开始时东亚环流形势的变化 10
二、梅雨期的环流形势特征 12
三、梅雨期结束时东亚环流的变化 14
四、几个问题的讨论 15
§5.3 梅雨预报问题 18
一、入梅预报思路和指标 18
二、出梅预报思路和指标 20
第二节 我国的连阴雨天气过程 22
§5.4 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天气过程 23
一、概述 23
二、连续低湿阴雨的天气形势 24
三、连续低温阴雨的预报 28
四、连续低温阴雨天气的结束 30
§5.5 华南春季冷空气垫上南支西风槽活动过程 31
一、概述 31
二、天气过程的主?特征 32
§5.6 冬半年华北地区“回流”天气过程 37
一、概述 37
二、回流形势的基本特征 37
三、回流天气形势的分类 40
四、预报问题 42
二、新疆天山静止锋连阴雨天气 43
一、西北地区东部冬季的连阴(雨)天气过程 43
§5.7 西北地区的连阴雨天气 43
三、甘肃省秋季连阴雨天气 44
§5.8 西南地区的连阴雨天气 47
一、四川盆地的锋生、锋消和连阴雨天气 47
第六章 付热带高压 51
§1.概况 51
一、北半球夏季付热带高压的分布及形状 52
二、付高在分析和研究上的特点及其表征方法 55
三、付高的结构 58
1.付高温压场结构及其随高度的变化 58
2.付高的流场及湿度分布 60
3.付高的天气及云图特征 61
§2.西太平洋付热带高压的季节变化和我国天气 64
§3.付高的中短期活动及预报着眼点 74
一、付高的周期变化 74
二、付高本身的活动特点 77
三、周围系统对付高的影响 80
1.中纬度西风带环流和付高的关系 80
2.西风带槽脊活动对付高的影响 81
3.康藏高压和西太平洋高压的关系 82
5.东风带系统和付高的关系 85
4.地面变性冷高压东移入海对付高的影响 85
§4.夏季付热带环流的调整 87
一、夏季北半球付热带长波的平均分布 88
二、亚洲夏季付热带环流型 88
1.一槽一脊型 88
2.一脊一槽型 91
3.纬向型 91
4.强经向型 91
三、夏季亚洲付热带环流的调整 94
1.付热带长波的移动 94
(2)西风带长波槽不连续后退 95
2.付热带纬向型建立的几种方式 95
(1)游长波减弱 95
(3)西风带暖高脊并入付高 96
3.付热带经向型建立的几种方式 97
(1)上游长波槽新生和发展 97
(2)西风带高压脊的迭置 98
(3)西伯利亚东部和乌山的阻高建立和维持 98
(4)西伯利亚东部和乌山的阻高崩溃 99
4.付高强烈北伸过程 100
5.付热带环流调整的实例 101
一、华北暖高压的概况 103
附录:华北暖高压 103
二、华北暖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104
三、华北暖高压的结构及天气 106
第七章 台风及其他低纬系统 107
§7.1 台风的地面特点和天气 108
一、台风的一般情况 108
二、地面气压场 108
三、流场 109
五、台风中的降水和天气 112
四、地面温度场 112
六、台风区域的海面状态 115
§7.2 台风的空间结构 116
一、热力结构 116
二、三度空间运动场 118
三、台风中的云系 121
四、能量问题 125
§7.3 台风形成的条件 128
§7.4 台风路径和台风移动的规律 139
一、台风路径的基本特点 139
二、台风移动的基本规律 142
三、台风移动的一些“异常”现象 148
四、台风路径的预报方法 155
五、卫星云图在台风预报上的应用 161
§7.5 东风波 170
一、东风波的一些基本特征 170
二、东风波形成过程和预报 174
三、东风波与台风发展 175
§7.6 赤道辐合带 178
第八章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186
§8.1 中小系统的特点及其特征数值 187
§8.2 雷雨单体和雷雨过程 189
8.2.1 对流云单体生活史和结构 189
8.2.2 ?对地面测站天气现象的变化 193
8.2.3 雷雨高压 194
8.3 飑线系统 195
8.3.1 飑线的特点及其和锋的不同 197
8.3.2 飑线的地面气压场 201
8.3.3 飑线的三维结构 203
8.4.1 大气稳定度的判断和对流发展的关系 205
§8.4 对流性天气形成的条件及预报 205
8.4.2 对流发展的热力条件和热雷雨预报 212
8.4.3 对流发展的动力条件及系统性雷雨预报 214
8.4.4 严重对流出现的天气形势 220
8.4.5 严重对流的传播和维持——垂直切变的作用 229
8.4.6 用点聚图预报对流天气 233
§8.5 对流性天气的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 237
§8.6 冰雹及其预报 243
8.6.1 不稳定条件和雹云高度 243
8.6.2 冰雹增长和上升气流 245
8.6.3 0℃层的高度与冰雹形成的关系 247
8.6.4 急流和降雹的关系 248
8.6.5 冰雹形成的水汽条件 250
8.6.6 冰雹回波的特征 250
8.6.7 冰雹云和雷雨云回波的区别 257
8.6.8 冰雹预报 260
§8.7 龙卷 265
8.7.1 龙卷的一般情况 265
8.7.2 龙卷的成因及条件 266
8.7.3 产生龙卷的一种大气层结特征 268
§8.8 雷雨实习 270
§8.9 飑线实习 273
第十一章 降水预报 275
§11.1 降水的成因及降水过程的机制 275
§11.2 水汽条件分析 277
一、水汽来源 278
二、水汽输送 281
三、水汽含量 282
§11.3 垂直运动条件分析 283
一、锋面的抬升作用 284
二、地形的抬升作用 286
三、低层辐合作用 288
四、高层辐散作用 292
五、层结不稳定引起上升运动 295
§11.4 暴雨的几种典型形势 296
一、江淮流域暴雨形势 296
二、低空偏南风急流对暴雨产生的作用 298
§11.5 降水量的预报问题 301
一、可能降水量及其查算 301
二、另一种降水量的简单计算法 304
一、u,v分量法 306
§11.6 散度与垂直速度的计算 306
二、三点法 307
三、用个别变化的公式求垂直速度 309
附录:风的预报 312
§1 摩擦层和动量下传 312
§2 局地热力环流和地形动力作用 317
§3 地面风的预报 320
§4 产生大风的几种天气形势 324
§5 高空风的预报 329
§6 急流和晴空湍流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