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上册 1
序 1
自序 1
第一篇 综述 1
第一章 清代社会概述 1
第一节 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与矛盾 1
第二节 皇权的高度集中与大幅衰落 2
第三节 辽阔疆域的拓展、治理与领土主权的丧失 3
一、辽阔疆域的治理 4
二、领土主权的丧失 5
第四节 对军队的严密控制与诸多防范 7
第二章 清代兵制概述 10
第三章 八旗营制 12
第一节 综述与职官名称演变 12
第二节 京师八旗 13
一、八旗都统——骁骑营 13
二、侍卫处——亲军营 16
三、其他各营 17
一、驻防八旗的设置与任务 19
第三节 驻防八旗 19
二、驻防八旗的规模与职责 23
三、驻防八旗的组织系统 29
四、驻防八旗的各级机关 31
第四节 其他八旗 33
一、守护陵寝八旗 33
二、打牲八旗 34
三、游牧八旗 34
第一节 京师巡捕营的组建与扩编 38
第四章 绿营营制 38
第二节 各省绿营的组建与规制 39
第三节 各省绿营的任务与区分 41
一、基本任务 41
二、各级任务的区分与部署 42
第四节 各省绿营营制的确立与调整 45
一、普遍调整 45
二、局部调整 46
(一)维护国家统一 46
(二)巩固“改流”成果 48
(三)镇压各族人民起义 49
(四)抵御列强入侵 52
三、全面裁撤 53
第五节 各省绿营的将弁、兵丁和机关人员 55
一、将弁 55
二、兵丁 55
三、机关人员 56
一、第一阶段 59
第一节 古代营房 59
第五章 营房保障概述 59
二、第二阶段 61
三、第三阶段 63
四、第四阶段 64
第二节 近代营房 65
第六章 营房的构成 67
第一节 满城 67
一、满城的分类 67
二、满城的规模与设施 68
三、满城内的布局 69
第二节 衙署 70
一、衙署的设置范围与类型 70
二、衙署的来源 71
三、衙署的规模 74
四、衙署的布局 79
第三节 兵房 81
一、兵房的分类 81
二、兵房的供应与结构 82
三、兵房的布局 85
第四节 训练设施 86
一、教场的分类与座落 87
二、教场的规模与布局 88
三、教场的兴衰 90
第五节 后勤设施 90
一、粮仓 90
二、军器库、火药局 91
三、马圈 92
第六节 祠庙 93
一、官制改革前 100
第七章 营房保障体制 100
第一节 中央 100
二、官制改革后 102
三、工作流程 103
第二节 地方 105
一、官制改革前 105
二、官制改革后 106
第八章 营房新建规制 108
第一节 规制形成的三个阶段 108
一、项目审批 109
第二节 乾隆朝中期的规制 109
二、选址与概算 110
三、投资来源 111
四、设计与施工 111
五、验收与核销 113
第九章 营房管理规制 118
第一节 强化行政管理减少人为损坏 118
第二节 充分利用现有营房满足部队多方需要 119
第三节 及时处理多余营产避免长期闲置浪费 120
第四节 加强产权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123
第十章 营房维修规制 125
第一节 京师和盛京 125
一、京师 125
二、盛京 126
第二节 各省 127
一、大修规制的形成 127
二、官员借银修署规制的确立 128
三、八旗兵丁借饷修房规制的相继启动 129
四、绿营塘汛营房小修规制的完成 130
五、对大修营房所借俸饷的管理 130
第三节 维修银两的非正常渠道 131
第四节 营房的破败与衰落 132
第十一章 消防规制 135
第一节 严厉的督导 135
第二节 京师的消防 137
一、组织与任务 137
第三节 驻防八旗驻地的消防 138
一、组织与任务 138
二、器具的配备与管理 138
二、器具的配备与管理 139
第四节 绿营驻地的消防 140
一、组织与任务 140
二、器具的配备与管理 141
第五节 失火事故责任人处理例举 141
第一节 帐篷 144
一、帐篷的分类 144
第十二章 野战营房物资保障规制 144
二、帐篷的制作 145
三、帐篷的分配 145
四、帐篷的维修 148
五、帐篷的管理 148
第二节 租用民房与搭盖临建 150
第二篇 八旗营房保障 153
第十三章 京师八旗 153
第一节 营房来源 153
二、布局合理,适应需要 155
一、选址适中,定点城外 155
第二节 新建营房的特点 155
三、面积一致,普遍扩大 156
第三节 营房管理规制的建立与发展 156
一、行政管理体系的确立 157
(一)新、旧营房管理大臣的设置 157
(二)官房管理大臣的设置 158
(三)值年旗的组建 158
二、监督机制的形成 159
(一)部队之间的监督 159
(二)监察机关的监督 160
第四节 营房、官房的衰落 161
一、大量倒塌和被拆除 161
二、降低建筑标准,停办工程和减发银两 162
营房状况表 164
第十四章 京师外围驻防 180
第一节 营制沿革 180
一、畿辅驻防 180
二、沿河驻防 181
三、规模接近 182
二、结构合理 182
一、保障快捷 182
第二节 营房保障 182
四、营房及其建设投资来源 183
营制沿革表 185
(一)畿辅地区 185
(二)沿河地区 191
营房状况表 195
(一)畿辅地区 195
(二)沿河地区 204
第十五章 东北驻防 211
第一节 营制沿革 211
一、东北地区的疆域和生产力水平 211
二、东北驻防的特点 213
三、入关前后的营制 213
四、重建营制的基本完成 214
五、咸同年间的调整 215
六、柳条边的防守 216
第二节营房保障 217
一、衙署 218
二、兵房 219
三、仓房 220
四、营房结构 221
五、营房建筑投资来源 222
营制沿革表 226
(一)盛京将军辖区 226
(二)吉林将军辖区 235
(三)黑龙江将军辖区 239
(一)盛京将军辖区 243
营房状况表 243
(二)吉林将军辖区 251
(三)黑龙江将军辖区 258
第十六章 西北驻防 264
第一节 营制沿革 264
一、准噶尔部的叛乱及其被平定 264
二、针对准噶尔部的军事部署 264
三、新疆驻防的设置 265
四、全疆驻防的没落 267
一、保障程度 268
第二节 营房保障 268
二、营房结构 269
三、营房建设中的特点 270
四、训练和后勤设施 270
营制沿革表 274
(一)边疆地区 274
(二)沿边地区 282
营房状况表 287
(一)沿边地区 287
(二)边疆地区 291
第十七章 沿江驻防 313
第一节 营制沿革 313
一、江宁、京口 313
二、荆州 314
三、成都 314
第二节 营房保障 315
一、衙署、兵房 315
二、保障设施 315
营制沿革表 317
营房状况表 319
第十八章 沿海驻防 326
第一节 营制沿革 326
一、重要的使命 326
二、出旗的重点 326
三、水师的组建 326
第二节 营房保障 328
一、衙署、兵房 328
二、保障设施 329
营制沿革表 332
营房状况表 335
第十九章 其他八旗 347
营制沿革表 347
营房状况表 353
第三篇 绿营营房保障 355
第二十章 直隶、京师 355
第一节 直隶营制沿革 355
一、拱卫京师的布局 355
三、护陵部队的组建 356
四、南北方向的扩展 356
二、独立指挥体系的形成 356
五、抵御入侵的东调 357
第二节 营房保障 358
一、规模营房建设的先驱 358
二、衙署 358
三、兵房 360
四、训练设施 364
五、后勤设施 365
营制沿革综表 368
营房状况表 385
京师巡捕营营制沿革综表 420
营房状况表 423
第二十一章 山西 427
第一节 营制沿革 427
一、一朝定型 427
二、两端增兵 428
第二节 营房保障 428
一、衙署 428
二、兵房 429
三、训练设施 431
营制沿革综表 432
营房状况表 440
第二十二章 河南 459
第一节 营制沿革 459
一、操防营制 459
二、修防营制 460
第二节 营房保障 460
一、衙署 460
二、兵房 461
三、训练和后勤设施 464
营制沿革综表 467
营房状况表 472
第二十三章 山东 489
第一节 营制沿革 489
第二节 营房保障 490
一、衙署 490
二、兵房 491
三、德军营房 492
营制沿革综表 494
营房状况表 502
第二十四章 江苏 510
第一节 营制沿革 510
一、以江防、海防为重点 510
二、改“修防”为“操防” 511
三、扩建和改组水师 511
四、河营的兴衰 512
第二节 营房保障 512
一、衙署 513
二、兵房 514
三、训练设施 516
四、河营营房 517
营制沿革综表 520
营房状况表 535
第二十五章 安徽 566
第一节 营制沿革 566
第二节 营房保障 567
营制沿革综表 569
营房状况表 573
第一节 组建成军 580
第二十六章 长江水师 580
第二节 营房保障 581
营房状况表 582
第二十七章 江西 585
第一节 营制沿革 585
第二节 营房保障 586
营制沿革综表 588
营房状况表 596
一、海禁与迁界 611
第一节 营制沿革 611
第二十八章 福建 611
二、定制较晚,集中布防沿海 613
三、调整及时,重兵移驻内地 614
第二节 营房保障 616
一、初期的住房危机 616
二、衙署 618
三、兵房 619
四、训练和后勤设施 619
营制沿革综表 623
营房状况表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