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吴孟庆前言 1
第一章 关于唐代景教和元代天主教 1
第一节 唐代景教和天主教传入的关系 1
第二节 元之前方济各会士到过蒙都城 3
第三节 元初方济各会士来华 5
第四节 元代天主教状况及其特点 6
第二章 明末耶稣会士进入内地从失败到成功 10
第一节 方济各·沙勿略来中国未成 10
第二节 耶稣会士随葡商来到澳门 12
第三节 罗明坚初入内地 14
第四节 耶稣会士在内地建立的第一所天主堂 15
第五节 韶州、南昌、南京三地天主堂的建立 18
第六节 利玛窦定居北京 21
第三章 最早的天主教中文教义书和中国知识分子教徒 23
第一节 《天学实义》 23
第二节 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28
第三节 徐光启为在华耶稣会士辩护 33
第四节 汤若望向宫廷传教 36
第五节 南明王太后和太子受洗信教 37
第一节 汤若望为清廷效力 40
第四章 清初天主教的发展 40
第二节 汤若望案昭雪以后 43
第三节 首批法国耶稣会士来华 47
第四节 罗文藻和吴渔山 49
第五节 许甘第大等中国教徒 54
第五章 康熙帝对天主教政策的改变 57
第一节 利玛窦对中国国情的适应 58
第二节 方济各和多明我会士反对“利玛窦规矩” 59
第三节 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的介入 61
第四节 闵明我的奏章和康熙帝的批示 62
第五节 教皇特使多罗来中国 63
第六节 康熙帝对天主教政策的改变 65
第六章 禁教时期的天主教 70
第一节 雍正帝下令禁止传习天主教 70
第二节 雍正朝北京天主教状况 72
第三节 乾隆朝北京天主教状况 74
第四节 潜入内地的传教士 81
第五节 嘉庆、道光朝前期天主教状况 84
第七章 近代天主教的发展 88
第一节 耶稣会士重来江南 88
第二节 遣使会士重入北京前后 92
第三节 教案的起因和义和团运动时的北堂 98
第四节 130多个教区的设置 101
第五节 修道院和中国神父 106
第六节 中国修女 110
第七节 教徒类别 114
第八节 中华公教进行会 118
第九节 教会印书馆 121
第十节 英敛之和马相伯 121
第八章 梵蒂冈承认伪“满洲国”与梵蒋建交详情 129
第一节 梵蒂冈承认伪“满洲国”铁证如山 129
第二节 梵蒋建交经过 135
第九章 史贝尔曼与中国天主教及其他 140
第一节 史贝尔曼插手支配中国天主教会 140
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的于斌 142
第三节 “公教青年报国团”的罪恶活动 143
第四节 外逃、“撤退”、散布反共谣言 145
第十章 中国天主教的历史性大变化 148
第一节 解放初中国天主教复杂状况 148
第二节 政府对天主教工作的开展 155
第三节 辅仁大学的反帝斗争 157
第四节 王良佐神父等发表自立革新宣言 159
第五节 驱逐帝国主义分子黎培里出境 161
第六节 天津天主教爱国人士张羽时的长文 163
第七节 1953年的反帝和1955年的肃反斗争 174
第一节 王文成主教等37人发表发起书 180
第十一章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建立 180
第二节 皮漱石总主教等出席发起人(扩大)会议 186
第三节 中国天主教第一届代表会议 188
第十二章 自选自圣主教 201
第一节 成都教区率先自选主教 201
第二节 董光清和袁文华两自选主教实行自圣 202
第三节 皮漱石总主教等祝圣各自选主教 208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天主教 212
第一节 宗教政策被破坏 212
第二节 天主教没有被“消灭” 216
第一节 党和政府对天主教工作的恢复 218
第十四章 近二十多年来的新貌 218
第二节 傅铁山任主教和北堂重新开放 220
第三节 上海、天津等地教堂的开放 221
第四节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的建立 224
第五节 神父修女后继有人 228
第六节 新教徒 234
第七节 印行经书和出版刊物 237
第八节 对外友好活动的开展 240
第九节 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245
第十节 “封圣”事件 248
第十一节 进入新世纪后的一次重要会议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