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国际系统互动下的大国外交——体制、政策和挑战 唐贤兴、肖佳灵 1
前言 朱明权 1
一、外交的政治维度 21
双层次博弈: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互动 薄燕 21
近代欧洲外交的权力基础 俞沂暄 47
日本的维和政策与立法:演变及要因分析 肖佳灵 69
帝国、超国家与东亚的未来 苏长和 116
制衡、追随与冷战后的国际政治 韦宗友 129
外交的强度与限度:国际法与主权国家的互动 唐贤兴 147
二、外交的法律维度 147
试论欧洲联盟的外交主体特性 陈志敏 175
无国界管辖的困境——以“皮诺切特案”为例 朱凌 193
不同的的承诺方式——中国与国际环境保护制度 方向明 215
政府间国际制度与国家的关系——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为例 李乐 232
三、大国外交中的美国 251
什么因素慑止了美国对中国的核攻击?——关于美国对外政策制订的一种个案考察 朱明权 251
美国国会与外交政策:参议院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于迎丽 289
冷战后美国国会外交“复兴”探析——兼析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王联合 309
政治行动委员会与美国外交政策 陈超 330
院外、石油与美国对以色列的政策(1973—1979) 卜翔国 345
同盟的裂隙:冲绳基地与日美外交摩擦 何英莺 372
四、大国外交中的中国 395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外交职能 陈永亮 395
中国国家主席的外交职能变迁 侯颖 417
冷战后中美首脑外交刍议 彭习华 441
70年代初中国的外交体制与风格——戴维·布鲁斯的对华印象 徐珏 458
走向开放:双重压力下的中国国际组织行为 邓海兵 490
中国多边外交的新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实践 王莉 510
中国的核威慑政策:形成和发展 朱明权 529
中国外援:政府在外援中的角色变换 袁晓峰、杨阳 571
中国的安全环境与周边外交政策 颜声毅 600
五、外交的技术维度 643
跨国社会运动——设置外交政策议程的力量与限度 刘宏松 643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外交 杨阳 665
中国台湾地区的非政府组织研究 沈奕斐 689
信息时代的外交:挑战、衰退与转型 沈逸 726
信息技术与当代外交的变革 汪晓风 750
结束语:外交的前景和外交学研究的未来 肖佳灵、唐贤兴 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