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为新世纪新教育而作(代自序) 1
第一章 理想的德育 4
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6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7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8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9
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11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 13
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13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15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16
第二章 理想的智育 18
一、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19
二、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21
三、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23
四、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 25
五、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 27
六、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 31
七、理想的智育,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33
八、理想的智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育途径,让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时空中纵横驰骋 35
第三章 理想的体育 39
一、理想的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 40
二、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42
三、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 45
四、理想的体育,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的观念,远离弄虚作假,形成诚实的品格 47
五、理想的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49
六、理想的体育,应该在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打开世界体育之窗,感受力与美的和谐 51
七、理想的体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把体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而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 54
八、理想的体育,应该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社区或民间的体育资源,同时向社会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体现体育发展的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的趋势 57
第四章 理想的美育 61
一、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62
二、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命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64
三、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活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与生活的主人 67
四、理想的美育,应该是“艺术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 70
五、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立体美育”,应该树立大美育观,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美育模式,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73
六、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示范美育”,它必须紧紧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美丽的人生 76
七、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精神美育”,应该注重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 78
八、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创造美育”,应该注重在美 81
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欲望,享受创造的快乐 81
第五章 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 85
一、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让学生经常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86
二、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鼓励和教育学生从学会自我服务入手,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89
三、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劳动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劳动的智力含量,引导学生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 91
四、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立足学校课堂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并通过富有特色的劳技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劳技特长 93
五、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联系,在劳技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97
六、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年龄差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课程和行为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计划、工作、社交等“关键能力” 99
七、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 101
管的合力作用,构建“大劳育”的教育体系 101
八、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有一支优秀的劳技师资队伍和一套具有实用性、特色性的课程教材,为实施劳技教育提供基本的保证 103
第六章 理想的学校 106
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108
二、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 111
三、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112
四、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113
五、理想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114
六、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 115
七、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116
第七章 理想的教师 117
一、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119
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120
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121
四、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123
五、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126
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128
七、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129
八、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130
第八章 理想的校长 133
一、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 134
二、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长 137
三、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 139
四、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 142
五、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 144
六、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 145
七、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 147
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149
八、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 149
第九章 理想的学生 151
一、理想的学生,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 152
二、理想的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 154
三、理想的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 156
四、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的学生 158
五、理想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善于和人合作,善于和人相处,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欢迎的“人缘儿” 160
六、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 162
第十章 理想的父母 165
一、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166
的父母 169
二、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 169
三、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170
四、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172
五、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 173
六、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 175
七、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智的父母 177
八、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 178
附录一: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 180
附录二: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 214
跋:梦想成真(原序) 294
初版后记 296
与新教育同行(再版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