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名词术语 3
1.2 状态特性、单位、单位换算 3
目录译者序第七版序第一版序表目录第一部分 绪论第一章 绪论 3
表目录表1.1 结构分析适用单位 4
表1.3 USCU单位转化为SI单位的乘数因子 4
表1.2 通用前缀 4
1.3 内容 5
第二部分 论据;原理;方法第二章 应力应变:重要关系 9
2.1 应力 9
2.2 应变和应力-应变关系 11
2.3 应力变换 14
2.4 应变变换 23
表2.2 绕轴正向旋转的变换矩阵 24
2.5 表格 24
表2.1 材料特性 24
表2.3 变换方程 25
2.6 参考文献 26
第三章 物体的受力状态 27
3.1 加载方式 27
3.3 影响弹性的因素 28
3.2 弹性;应力和应变的比例关系 28
3.6 长时间加载下的蠕变和破坏 29
3.4 物体的载荷-变形关系 29
3.5 塑性 29
3.7 弹性破坏和断裂准则 30
3.8 疲劳 33
3.9 脆性断裂 36
3.10 应力集中 36
3.11 形状和尺寸对强度的影响;失效因子 37
3.12 预应力 38
3.14 参考文献 40
3.13 弹性稳定性 40
4.1 运动方程和平衡方程 43
4.3 挠度互等原理 43
4.2 叠加原理 43
第四章 原理和分析方法 43
4.5 关于应变能的原理和方法 44
4.4 变形协调法(应变一致性) 44
4.6 量纲分析 45
4.7 应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46
4.8 参考文献 47
第五章 数值方法 48
5.1 有限差分法 48
5.2 有限元法 48
表5.1 有限元库实例 49
5.3 边界元法 51
5.4 参考文献 51
第六章 实验方法 53
6.1 测量技术 53
6.2 电阻应变片 56
6.3 塑性屈服检测 64
6.4 比拟法 64
6.5 表格 65
表6.1 线性各向同性材料三向应变估计方程 65
表6.2 电阻应变片横向灵敏度修正 66
6.6 参考文献 68
第三部分 公式和实例第七章 拉伸、压缩、剪切和复合应力 71
7.1 轴向拉(压)杆:一般情况 71
7.2 轴向拉(压)杆:特殊情况 72
7.3 组合杆件 74
7.4 桁架 75
7.5 纯剪切应力下的物体 77
7.6 直接受剪的情况 78
7.7 复合应力 78
8.1 弹性应力下直梁的一般情况 81
第八章 梁;直杆的弯曲 81
8.2 复合梁和双金属带 88
8.3 三弯矩方程 90
8.4 刚架 91
8.5 弹性基础上的梁 95
8.6 固定支承的弹性体变形 99
8.7 轴向和横向载荷同时作用下的梁 99
8.8 变截面梁 102
8.9 开槽梁 106
8.10 截面高度较大的梁 107
8.11 宽梁 109
8.12 宽翼缘梁;剪力滞后 112
8.13 薄腹梁 114
8.14 承受非对称载荷的梁;弯曲中心 115
8.15 等截面直梁(一般情况);极限强度 116
8.16 塑性设计或极限强度设计 119
表8.1 弹性直梁的剪力、弯矩、转角和挠度公式 122
8.17 表格 122
表8.2 在弹性刚架平面内加载的刚架的反力和挠度公式 135
表8.3 表8.5中所用函数的数值 146
表8.4 表8.5中所用通用参数的数值 147
表8.5 弹性基础上有限长梁剪力、弯矩、转角和挠度公式 148
表8.6 弹性基础上半无限长梁的剪力、弯矩、转角和挠度公式 156
表8.7(a) 同时承受轴向载荷和横向载荷梁的反力和挠度系数:悬臂梁 160
表8.7(b) 同时承受轴向载荷和横向载荷梁的反力和挠度系数:两端简支 161
表8.7(c) 同时承受轴向载荷和横向载荷梁的反力和挠度系数:左端简支,右端固定 162
表8.7(d) 同时承受轴向载荷和横向载荷梁的反力和挠度系数:两端固定 163
表8.8 同时承受轴向压力和横向载荷梁的剪力、弯矩、转角和挠度公式 164
表8.9 同时受轴向拉力和横向载荷梁的剪力、弯矩、转角和挠度公式 178
表8.10 两端受到约束而不能水平移动的梁 181
表8.11(a) 楔形梁的反力和挠度系数;惯性矩按(1+Kx/l)n变化,式中n=1.0 182
表8.11(b) 楔形梁的反力和挠度系数;惯性矩按(1+Kx/l)n变化,式中n=2.0 184
表8.11(c) 楔形梁的反力和挠度系数;惯性矩按(1+Kx/l)n变化,式中n=3.0 186
表8.11(d) 楔形梁的反力和挠度系数;惯性矩按(1+Kx/l)n变化,式中n=4.0 188
表8.12 各种截面的弯曲中心Q的位置 190
表8.13 塑性铰连接的直梁的破坏载荷 193
8.18 参考文献 196
9.1 曲面内的弯曲 200
第九章 曲梁 200
9.2 曲梁的挠度 205
9.3 圆环和拱 211
9.4 椭圆环 218
9.5 承受垂直曲率面载荷作用的曲梁 219
9.6 表格 224
表9.1 承受曲率面内弯曲的曲梁公式 224
表9.2 圆环公式 232
表9.3 圆拱的反力和变形公式 253
表9.4 承受垂直于曲率面的载荷的密实截面曲梁公式 271
9.7 参考文献 300
10.1 承受纯扭转的圆形等截面直杆 302
第十章 扭转 302
10.2 承受纯扭转的非圆形等截面杆 303
10.3 端部约束的影响 307
10.4 纵向应力的影响 311
10.5 扭杆的极限强度 312
10.6 曲杆的扭转;螺旋弹簧 313
表10.1 扭转变形和应力公式 315
10.7 表格 315
表10.2 薄壁开口截面的扭转特性和应力公式 328
表10.3 承受扭转载荷的等截面薄壁开口构件的弹性形变公式 333
10.8 参考文献 342
第十一章 平板 344
11.1 一般情况 344
11.2 圆边等厚板的弯曲 345
11.3 由剪切引起的圆板挠度 348
11.4 双金属板 349
11.5 圆板承受非均布载荷 351
11.6 弹性基础上的圆板 352
11.7 变厚圆板 353
11.8 碟形弹簧(盘簧) 354
11.9 承受轴线分布扭矩的窄环 355
11.10 直边等厚板的弯曲 356
11.11 大挠度效应;薄膜应力 357
11.12 板的塑性分析 361
11.13 极限强度 361
11.14 表格 363
表11.1 表11.2所用函数的数值 363
表11.2 等厚平圆板公式 365
表11.3 等厚平圆板的剪切挠度 410
表11.4 直边等厚平板公式 413
11.15 参考文献 436
第十二章 柱和其他受压构件 440
12.1 柱;一般情况 440
12.2 局部屈曲 442
12.3 格状柱的强度 445
12.4 偏心载荷;初始曲率 447
12.5 承受压缩和弯曲的柱 448
12.6 加筋薄板 449
12.7 承受偏心载荷的短棱柱 450
表12.1 承受偏心载荷的短棱柱公式,不可能出现应力反向 454
12.8 表格 454
12.9 参考文献 459
第十三章 旋转壳;压力容器;管道 460
13.1 情况和一般应力状态 460
13.2 承受只产生薄膜应力的分布载荷的旋转薄壳 460
13.3 承受产生弯曲应力和薄膜应力的集中载荷或突变载荷的旋转薄壳 462
13.4 多元旋转薄壳 471
13.5 承受外部压力的旋转薄壳 480
13.6 旋转厚壳 481
13.7 多支点管道 483
表13.1 薄壁压力容器的薄膜应力和变形公式 485
13.8 表格 485
表13.2 承受轴对称载荷的长短薄壁柱形壳的剪力、弯矩、转角和变形公式 494
表13.3 薄壁压力容器中弯应力和薄膜应力与变形公式 501
表13.4 薄壳与板结合处的不连续应力和变形公式 526
表13.5 内外加载条件下厚壁容器公式 571
13.9 参考文献 574
第十四章 承受直接挤压应力和切应力的物体 578
14.1 弹性体相互挤压时产生的应力 578
14.2 铆钉与铆接接头 581
14.3 其他情况 583
表14.1 弹性体上或弹性体间的压力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公式 586
14.4 表格 586
14.5 参考文献 591
15.2 杆的屈曲 594
第十五章 弹性稳定性 594
15.1 概述 594
15.3 平板和曲板的屈曲 596
15.4 壳的屈曲 597
表15.1 杆、环和梁的弹性稳定性公式 599
15.5 表格 599
表15.2 板和壳的弹性稳定性公式 612
15.6 参考文献 624
第十六章 动应力和温度应力 629
16.1 动载荷;通常条件 629
16.2 处于已知运动状态的物体 629
16.3 冲击载荷和突加载荷 634
16.4 冲击载荷和突加载荷;近似公式 636
16.5 冲击应力的说明 637
16.6 温度应力 638
表16.1 连续构件振动的固有频率 642
16.7 表格 642
16.8 参考文献 647
第十七章 应力集中 648
17.1 静态应力和应变集中因子 648
17.2 减缓应力集中的方法 652
表17.1 弹性应力的应力集中因子(Kt) 655
17.3 表格 655
17.4 参考文献 672
附录A 平面图形几何性质 675
附表A.1 截面的几何性质 677
附录B 名词术语及其定义 688
参考文献 695
C.1 复合材料 696
附录C 复合材料 696
附表C.1 复合材料系统 698
C.2 层状复合材料 698
C.3 层状复合材料结构 703
C.4 参考文献 705
索引 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