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张岱年 1
序 季羡林 1
序 舒乙 1
序 王富仁 1
艺林心曲 3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宗白华 3
琐记 丰子恺 19
江上谈艺(节选) 林散之 26
孩子永远祝福你 冼星海 32
司徒乔的画 焦菊隐 36
“咀华”记余 李健吾 39
京味十足的风俗画——评《天下第一楼》 萧乾 42
谈美 孙犁 44
文艺与人生 黄秋耘 50
海滩拾贝 秦牧 52
话说家常 胡絮青 57
自得其乐 汪曾祺 61
心曲 梅朵 67
两个作家 林斤澜 70
不一定是序 黄永玉 72
笑声泪痕 姜德明 74
书墨缘 唐达成 77
延安影事 司徒慧敏 81
宝刀 赵丹 85
风雨晴时君不见 白杨 88
从盖老的眼神儿谈起 石挥 92
永久的思念 秦怡 96
影事杂记 朱健 101
说空白 赵大年 110
钟声 舒乙 112
更多的意思 谌容 115
断章取“艺” 刘绍棠 118
黄昏却下潇潇雨——我一生惆怅的时刻 赵鑫珊 121
清风明月共一船 叶文玲 126
关于艺术家 冯骥才 130
笔墨祭 余秋雨 132
有意无艺 张抗抗 144
清唱 范小青 148
我的情感独白 潘虹 152
面人春秋 赵阔明 159
文坛二老 凸凹 164
门外二谈 刘绪源 170
笛 陆春龄 176
戏剧清谈 181
六十斤重的担子压一压 盖叫天 181
雨中清唱 梅兰芳 190
论张飞 周信芳 193
看京戏的回忆 郁达夫 199
“样板戏” 巴金 201
《窦娥冤》——悲剧性 李健吾 204
诗情画意——谈《钟馗嫁妹》 李健吾 207
《雷雨》序 曹禺 212
戏 唐弢 222
看戏 叶君健 224
不要仗势欺人——说说京剧《三打陶三春》的社会意义 吴祖光 226
十万春花如梦里 黄裳 231
革命的草台班子 华君武 234
可贵的谦虚 俞振飞 236
回忆文明戏 严独鹤 239
“还我头来!” 陈虞孙 242
焦菊隐与中华戏校 邓九平 245
读画漫谈 251
雪雾迷蒙访画 曹靖华 251
访笺杂记 郑振铎 255
画说 张大千 262
山窗读画记 苏雪林 267
陆小曼的山水长卷 梁实秋 271
爱山庐梦影 凌叔华 275
学画买画失画还画献画 钱君匋 283
没有灾情的“灾情画” 傅雷 291
向日葵 冯亦代 294
与邓拓论画 谢兴尧 297
读画漫笔 邹荻帆 300
画意诗情——断篇记永玉 邹荻帆 304
三毛何辜 张乐平 311
方成的漫画 姜德明 314
一片回忆 陈乐民 317
求画记 谌容 321
表白的快意——画集《心灵的自白》自序 冯骥才 325
我与绘画 铁凝 327
我看父亲的画 铁凝 329
我与戏曲画 关良 331
松赋 余仙藻 335
山光悦鸟性 江寒汀 338
学油画的回忆 颜文樑 342
音乐雅谈 347
我们没有新的歌手了吗? 田汉 347
作品第七号——《黄河大合唱》创作札记 冼星海 350
冼星海纪念附骥小识 卞之琳 354
我爱音乐 萧乾 358
怀念我那个小本本 萧乾 360
《二泉映月》的诞生 碧野 362
音乐收藏忆旧 何满子 368
《夜半歌声》的歌者 林斤澜 371
音乐外行札记 黄永玉 374
风庐乐忆 宗璞 377
两个少年音乐家 任大霖 380
留得天籁在人间——弹不好莫扎特有感 资中筠 383
音乐与我 王蒙 388
在声音的世界里 王蒙 393
读曲听心声 辛丰年 396
琵琶情 吴宗蕙 402
我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赵鑫珊 407
秋天的音乐 冯骥才 412
牧童短笛 刘心武 416
再版后记 张岱年邓九平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