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制度史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闻一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4805367
  • 页数:40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元首制度 1

第一节 夏商周时代的“后”“王”制度 1

一、“后”称号的来源及其含义 1

二、“王”称号的来源及王权的形成与发展 2

三、王权的行使及其制约因素 4

四、王位继承制度 7

五、宫禁后宫制度 9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虚君制度及帝制运动 10

一、周王的虚君化 10

二、帝制运动 12

第三节 秦汉至明清的皇帝制度 15

一、皇帝的名号制度 15

二、礼仪制度 19

三、皇权的发展及其行使方式 21

四、皇位继承制度 25

五、后宫制度 29

六、宫殿陵寝制度 31

七、皇帝制度的特点及其本质 33

八、清末元首制度的设计 43

第四节 中华民国时期元首制度的嬗变 45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制元首制度 45

二、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元首制度的变幻 48

三、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 58

第二章 中央行政体制 63

第一节 夏商周的内服及巫史体制与公卿体制 63

一、夏商时期的内服及巫史体制 63

二、西周时期的公卿体制 68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制与文武分职 71

一、官僚制的确立 71

二、宰相制的出现与将相文武分职 74

一、秦及汉初的三公九卿行政体制 76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体制及其变化 76

二、西汉武帝以后三公九卿体制的变化 77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体制 80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六部体制的形成 80

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82

三、中唐以后三省制度的破坏 85

四、魏晋南北朝三公九卿的衰微与隋唐的三师三公九寺五监 86

一、宋代的二府三司体制 89

第五节 宋代的二府三司制与元代的一省制 89

二、元代的一省体制 92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 94

一、明代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的建立 94

二、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军机处双轨体制 95

三、部院寺监司机构 97

四、清朝末年中央行政体制的变革 101

第七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 105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央行政体制 105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 106

三、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 107

第三章 地方行政体制 111

第一节 夏商周的外服体制与分封体制 111

一、夏朝的“九州”体制 111

二、商朝的“外服”体制 112

三、周代的分封采邑体制与国野乡遂体制 113

一、分封体制的没落 115

二、郡县体制的兴起 115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体制的兴起 115

第三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郡县两级体制和州郡县三级体制 117

一、秦汉的郡(国)县两级体制 117

二、汉代州的设立与州郡县三级体制 120

三、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及其特点 121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州(郡)县两级体制与道州县三级体制 123

一、隋及唐初的州(郡)县两级体制 123

二、唐朝道的设置与道州县三级体制的形成 126

一、地方行政区划 128

二、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与职权 128

第五节 宋代的路州(府军监)县三级体制 128

第六节 元代的行省体制 130

一、行省组织体制 131

二、路府州县及基层行政组织体制 131

三、其它行政组织体制 132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省府(州)县三级体制与省道府(州)县四级体制 133

一、省行政体制的演变 133

二、道府(州)县与基层行政组织体制 136

三、特别地方行政组织体制 137

四、清末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138

第八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 139

一、民国初年的地方行政体制 139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 144

第四章 行政监察 150

第一节 先秦监察制度的萌芽 152

一、言谏制度的萌芽 152

二、御史制度的萌芽 158

第二节 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创立 162

一、中央言谏制度 162

二、中央御史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巩固 163

三、地方监察制度的确立 166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的变动 170

一、言谏制度的发展 170

二、御史监察制度的削弱 171

一、言谏制度的完善 175

第四节 隋唐时期监察制度的完善 175

二、御史监察制度的强化 180

第五节 宋代监察制度的新发展 184

一、言谏制度的变革 185

二、中央御史台的变革 188

三、地方监察的多元化 189

四、宋代对监察官的管理 190

第六节 元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191

一、御史台地位显著提高 191

二、台察合一,殿院降为殿中司 192

二、实行台谏合一 193

四、建立行台制度,实行分道监察 193

五、健全监察法规 194

第七节 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完备 196

一、明清的言谏制度和台谏合一的完成 197

二、御史监察制度的完备 199

三、监察官员的选任与管理 205

第八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 207

一、民国初期监察制度概况 207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 209

三、民国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13

第五章 人事行政 216

第一节 夏商周的贵族制人事行政 216

一、选任制度 217

二、考核奖惩制度 218

三、职级工资制度 219

五、培训制度 220

四、退休制度 220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官僚制人事行政的诞生 221

一、选拔制度 221

二、任用制度 224

三、考核奖惩制度 224

四、职类职级与工资制度 225

一、选拔制度 226

第三节 秦汉时期封建官僚制人事行政的确立与巩固 226

六、培养训练制度 226

五、退休制度 226

二、任用制度 230

三、考核奖惩制度 232

四、职位工资制度 233

五、休假退休制度 233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事行政的变化 235

一、选拔制度 235

二、任用制度 238

三、考核制度 238

四、职位工资制度 239

五、退休制度 240

第五节 隋唐两宋官僚制人事行政的完备 240

一、选拔制度 240

二、任用制度 243

三、考核奖惩制度 245

四、职位工资制度 246

五、休假退休制度 250

第六节 元代人事行政的转折 251

一、选拔制度 251

二、任用制度 252

三、考核制度 252

四、职位工资制度 252

五、退休制度 252

第七节 明清官僚制人事行政的发展 252

一、选拔制度 253

二、任用制度 256

三、考核奖惩制度 257

四、职位制度 258

五、工资制度 258

六、退休制度 258

第八节 中华民国时期人事行政的演变 259

一、北洋政府的人事行政 259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人事行政 260

第六章 财务行政 261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财务行政 261

一、财政的形成及夏商周三代国家的收支 261

二、夏商周三代的国家财政管理机关 263

三、春秋战国时期财务行政的变化 267

第二节 秦汉时期封建集权型国家财务行政的形成 270

一、中央集权型财务行政的确立 270

二、财政管理机关及财政的变化 273

三、财政的预决算与监督——上计制度 276

二、财政管理机关的变化 277

一、财政收支的变化 277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财务行政的变化 277

第四节 隋唐财务行政 280

一、财政收支概况 280

二、财政管理机关 282

三、预算制度 285

四、审计制度 287

第五节 宋朝财务行政 289

一、财政收支概况与会计录 289

二、财政管理机关 291

三、审计制度 294

第六节 元朝财务行政 295

一、财政收支概况 295

二、财政管理机关 296

三、会计核算与审计监督制度 298

第七节 明朝财务行政 299

一、财政收支概况 299

二、财政管理机关 301

三、库藏机关及管理制度 302

四、会计核算与审计制度 303

第八节 清朝财务行政 305

一、财政收支概况 305

二、财政管理机关 307

三、财政监察制度 309

四、预、决算制度 309

第九节 中华民国财务行政 310

一、财政收支概况 310

二、财政管理机关 311

三、联综组织制度 315

四、预算制度 315

五、会计制度 317

六、决算制度 317

七、审计制度 318

一、夏代行政法的萌芽 320

二、商代行政法的雏形 320

第一节 夏商周的行政法规 320

第七章 行政法规 320

三、周代成文行政法——《周官》的产生 321

四、春秋战国的行政法规 322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行政法规 323

一、秦汉行政法律的发展 323

二、秦汉行政法律中行政处罚与刑事惩治 325

一、行政法典与律令科格式 328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法规 328

二、单项行政法规 330

三、《违制律》与重罪十条 331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行政法规 333

一、唐代的行政法典——《唐六典》 333

二、隋唐的官律 334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行政法规 335

一、行政法典 335

二、官律 336

一、典例规范完备的行政法 338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行政法规 338

二、吏律 339

三、清末行政法规的修订 341

第七节 古代行政法的基本特点 342

一、体系清晰,法典规范 342

二、以职官制度为主体 343

三、以礼入法,礼法合一 344

四、始终贯穿着专制主义精神 344

第八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法规 345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法规 345

二、北洋政府的行政法规 346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法规 346

第八章 行政管理思想 34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行政管理思想 349

一、周公“敬天保民”的治国思想 349

二、《管子》的工商行政管理思想 351

三、孔子的“礼义”治国思想 352

四、孟子的“仁政”治国思想 353

五、墨子的“尚贤尚同”思想 354

六、韩非法术势兼用的行政管理理论 356

七、孙武的战略运筹思想 357

八、老子的“无为”“知常善下”的管理思想 359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思想 361

一、李斯的中央集权行政管理思想 361

二、汉初以黄老“清静无为”思想为核心的行政管理理论 363

三、贾谊的“强干弱枝”行政思想 364

四、桑弘羊的“制有余调不足”的财政管理思想 365

五、董仲舒的“大一统”行政思想 367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管理思想 369

一、曹操的“唯才是举”用人思想 369

二、诸葛亮的“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行政管理思想 370

三、刘劭的人才管理思想 372

四、傅玄的社会管理思想 374

五、苏绰的“先治心身”的行政管理思想 376

一、唐太宗“君臣上下,各尽至公”的行政思想 378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行政管理思想 378

二、柳宗元的行政改革思想 380

三、刘晏的“养民为先”“取人不怨”的财政管理思想 382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行政管理思想 383

一、程颢程颐的君道理论 383

二、王安石的行政改革思想 385

三、董煟的荒政管理思想 386

四、王祯的农业管理思想 387

一、丘浚的人才和财政管理思想 389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行政管理思想 389

二、张居正的行政思想与实践 393

三、顾炎武的人治与分权众治思想 395

四、龚自珍的行政改革思想 398

第七节 近代变革封建行政管理体制的思想 399

一、魏源的行政改革思想 399

二、早期维新派的行政改革思想 400

三、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行政改革思想 401

四、孙中山的行政思想与实践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