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忠心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820355
  • 页数:611 页
图书介绍:

上古时代(约公元前30世纪开始) 1

家庭教育不是人类最初的教育形态 1

家庭教育的产生 2

古代人优生意识的产生 3

黄帝教诲颛顼 4

颛顼的《丹书》 5

帝喾的《政语》 6

帝尧的《尧戒》 6

夏禹的《夏箴》 7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开始) 8

太康回忆父亲教诲 8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开始) 10

商汤的《嫁妹辞》 10

小乙重视教育后代 10

西周、春秋、战国(公元前11世纪开始) 12

姜螈教子 12

太任实行胎教 13

文王诫子 13

《诗经》中的“思齐” 14

《诗经》中的教子诗《小宛》 15

周公旦教子 16

周公旦教侄 17

周成王母实行早期教育 18

密康公之母劝子戒色 18

西周宫廷的“孺子室” 19

西周时期的儿童教育 20

西周时期女子的家庭教育 21

“共叔之死,母实为之” 22

教子以义方 22

管仲谈古代“四民”的家庭教育 23

孙叔敖母勉子舍己为人 25

楚庄王不私子 25

孙叔敖教子 26

屈驾为儿延师 27

敬姜教子 28

范武子教子谦让 29

《晏子遗书》 30

鲁班教子自立 31

孔子“远其子” 32

闵损母改过 32

曾子杀猪 33

孙元觉教父 34

仉氏教子 35

子发母训子 36

田稷母训子 37

《周易》的“家人”卦 37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8

孟子论“易子而教” 39

不以私爱废公义 39

教子平叛 40

韩非论家庭教育 41

《触龙说赵太后》 42

继母一心 43

鲁国义姑 44

母智子必不愚 45

不可派赵括为将 46

乳母舍身救公子 47

师春姜教女 47

秦(公元前221年开始) 49

王陵母伏剑教子抗楚 49

汉(公元前202年开始) 50

汉高祖的《手敕太子文》 50

萧何教子俭朴 51

孔臧的《与子琳书》 51

贾谊记述古代王室家庭胎教 52

古代宫廷内的“师”、“保”、“傅” 53

为子谢罪 53

布囊盛尸 54

“非此母不生此子” 55

司马谈临终教子著《史记》 56

卫青出以公心 57

东方朔的《教子诗》 57

重金难买“杀人权” 58

疏广“功遂身退” 59

教子谄媚 60

陈咸的《戒子孙》 61

继母伴子求学 61

桓宽的《孝养》 62

韩婴论“父道” 63

刘向论胎教 64

刘向的《列女传.母仪》 64

刘向的《戒子歆书》 65

欧阳地余的家训 66

铫期不私子 66

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 67

樊宏的《戒子》 68

王充论胎教 69

班昭的《女诫》 70

班昭论胎教 71

班昭论母仪 71

班昭的《女论语》 72

清白家风遗子孙 73

赵苞母勉子抗敌 74

王符谈考察子孙功过 75

张奂的《诫兄子书》 75

陈寔择机而教 76

郑玄的《戒子益恩书》 77

荀爽的《女诫》 78

赵咨的《遗命敕子胤》 79

蔡邕的家训 80

“名寿不可兼得” 81

李穆姜尽母职 82

司马徽的《诫子书》 83

王修的《诫子书》 83

刘桢的《赠从弟》诗 84

三国(公元220年开始) 85

张纮的《临困授子靖留笺》 85

曹操家训 86

刘备的《与阿斗遗嘱》 87

向朗的《遗言戒子》 88

姚信的《诫子》 89

刘庾的《诫弟纬》 90

诸葛亮的《诫子书》 90

诸葛亮的《城外生书》 91

驸马爷督粮 92

王祥的《训子孙遗令》 93

郝昭的《遗令戒子》 94

曹丕的《诫子》 94

曹衮的《令世子》 95

王肃的《家诫》 96

王昶的《家诫》 97

为儿做厚被大褥 98

曹睿的《诫诲赵王干玺书》 99

殷褒的《诫子书》 99

李秉的《家诫》 100

父子俱清廉 101

巧择女婿 102

嵇康的《家诫》 102

陆景的《诫盈》 103

程晓的《女典》 104

晋(公元265年开始) 105

婶母教侄 105

“身教”与“言教”都不可废 106

羊祜的《诫子书》 107

泰瑛教子有法规 108

杜泰姬教男诫女 109

“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110

潘岳的《家风诗》 111

裴颇的《女史箴》 111

卫玠之死 112

郭巨埋儿 113

张华论胎教 113

左思的《娇女诗》 114

左芬的《孟轲母赞》诗 115

“众则难摧” 115

陶母责子 116

女经学家宣文君 117

励子远征 118

磨尽三缸水 118

孙绰的《喻道论》 119

谢安训侄 120

李皓的《手令诫诸子》 121

陶渊明的教子诗二首 122

《命子》 122

《责子》 124

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124

南北朝(公元420年开始) 126

颜延之的《庭诰》 126

徐爰的《家仪》 127

范晔的《乐羊子妻》 127

刘义隆的《诫江夏王义恭书》 128

源贺的《遗令敕诸子》 129

王僧虔的《诫子书》 130

因势利导 131

带头“爬山” 132

萧嶷的《诫诸子》和《遗令》 133

浪子回头 134

杨椿的《致仕临行诫子孙》 135

周兴嗣的《千字文》 136

刘浚的《孟母断机堂》诗 138

徐勉的《诫子崧书》 138

周昂的《与甥王若虚论文》 139

萧纲的《诫当阳公大心书》 140

崔同的《临终诫二子》 141

魏收的《枕中篇》 141

王褒的《幼训》 142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143

隋 (公元581年开始) 145

杨坚的《诫太子勇》 145

督子奉法持政 146

房玄谦教子 147

唐(公元618年开始) 148

房玄龄的《家法》 148

孙思邈论胎教 148

什么是好消息 149

王梵志的《家教诗》八首 150

李勣的《临终告弟》 151

唐太宗“遇物则诲” 152

唐太宗的《范》 153

开明的长孙皇后 153

虽死无怨 154

姚崇的《遗令诫子孙》 155

孟浩然的《送莫甥兼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诗 156

李白的教子诗四首 157

《南陵别儿童入京》 157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157

为国杀此贼 158

刘长卿的《戏题赠二小男》诗 159

颜真卿的《守政帖》 159

杜甫的教子诗四首 160

《遗兴》 160

《宗武生日》 160

《元日示宗武》 161

《又示宗武》 161

穆宁著《家令》 162

教女敬婆母 162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 163

孟郊的《游子吟》诗 164

长嫂为母 165

韩愈的《符读书城南》诗 165

斥子残暴 166

李畲母退廪米 167

李翱的《寄从弟正辞书》 167

白居易的教子弟诗四首 168

《闻龟儿咏诗》 168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169

《狂言示诸侄》 169

《遇物感兴因子弟》 170

坎曼尔的《教子》诗 170

元稹的《诲侄等书》 171

杜秋娘的《金缕衣》诗 172

舒元舆的《贻诸弟砥石命并铭》 172

杜牧的《留诲曹师等诗》 173

李商隐的《娇儿诗》 174

李商隐的《义山杂纂》 175

柳氏家法 176

柳玭的《戒子弟书》 177

卢肇的《嘲小儿》诗 178

《太公家教》 178

唐宣宗嫁女 179

韦庄的《勉儿子》诗 180

杜荀鹤的《题弟侄书堂》诗 181

李存审百镞遗子 181

范质的《诫儿侄八百字》诗 182

窦燕山教子有义方 183

求官送牛 185

朱仁轨的《诲子弟言》 186

于义方的《黑心符》 186

藏族无名氏的《礼仪问答卷》 187

宋(公元960年开始) 188

杜后教子 188

教女知俭朴 189

薛氏的《答皇帝问》 190

铁面无私 190

李昌龄的《乐善录》 191

宰相夫人也要下厨房 192

阻儿卖恶马 193

教子敬严师 194

识字课本《百家姓》 195

随子隐居 197

王旦诫子弟 198

林逋的家训 198

寇准母亲的《寒窗课子图》 199

范仲淹的《教子家书》 199

范仲淹的《义庄规矩》 200

贾昌明的《诫子孙》 201

《包拯家训》 202

欧阳修的《泷冈阡表》 203

欧阳修教子弟 204

欧阳修的《学字诗》 206

苏洵的《名二子说》 206

教子戒谎 208

邵雍的《教子吟》四首 209

司马光的《温公家范》 210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 212

司马光的《涑水家仪》 213

司马光的《与侄书》 213

王安石的《伤仲永》 214

王安石的教子诗二首 215

《赠外孙》 215

《无题》 215

范纯仁诫子弟 216

“二程先生”母治家教子 216

苏轼的教子弟诗四首 217

《洗儿戏作》 217

《示儿子过》 218

《送子由使契丹》 218

《并寄诸子侄》 218

孔平仲的《代小子广孙寄翁翁》诗 219

郑侠的《教子孙读书》诗 220

教子捐身报国 221

汪洙的《神童诗》十四首 221

谢良佐的《遗训》 223

张耒的《示柜秸》诗 224

陈亚的《戒子孙诗》 225

教子不就举 225

胡安国的《与子寅书》 226

叶梦得的家训二则 227

吕本中的《童蒙训》 228

赵鼎的《家训笔录》 229

江端友的家训二则 230

勉子抗金 231

张浚的《遗令》 232

岳母刺字 232

险仗让儿子打 233

高夫人教子 233

家颐的《教子语》 234

完颜雍教皇族子弟 235

陆游的教子诗十四首 236

《喜小儿病愈》(二首) 236

《示儿》 236

《睡觉闻儿子读书》 237

《示儿》 237

《示元礼》 237

《老学庵》 237

《冬夜读书示子聿》 238

《读经示儿子》 238

《示子孙》(二首) 238

《示儿》 239

《示子聿》 239

《示儿》 239

陆游的《放翁家训》 240

韩玉的《临终遗子诗》 241

杨万里的《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诗 241

朱熹的《与长子受之》 242

朱熹的《童蒙须知》 243

余良弼的《课儿》诗 244

刘清之的《戒子通录》 245

吕祖谦的《家范》 246

吕祖谦的《辨志录》 247

陆梭山的《陆梭山公家制》 247

辛弃疾的《闻科诏勉诸子》诗 249

倪思的《经锄堂杂志》 249

馋言不可信 250

成吉思汗的遗嘱 251

袁采的《袁氏世范》 252

张从正的《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 253

陈自明论胎教 254

文仪教子 255

文天祥的教子诗二首 256

《得女儿消息》 256

《乱离歌》三章(之一) 256

王应麟的《三字经》 257

许云村的《遗谋》 258

郑文融等的《郑氏规范》 259

李之彦的家训 260

元(公元1271年开始) 262

赵卯发的《裂衣书诗寄弟》诗 262

许衡的《训子诗》 263

君子不贪金钱 264

于石的《示衢子》诗 264

元世祖留箧 265

虞母口授传书 266

顺势育人 267

掘井系棺 267

明(公元1368年开始) 269

朱元璋教子知农 269

张麒的家训诗 270

方孝儒的《家人箴》 271

方孝儒的教子诗七首 272

《勉学诗》六首 272

《四箴》 273

朱棣的《圣学心法序》 274

仁孝文皇后的《内训》 275

杨士奇的《家训》 276

杨士奇的《慈训录》 277

究竟是谁贤明 278

曹端的家训 279

曹端的教子诗二首 280

《续家训》 280

《诫子孙》 280

退袄责子 281

王翱不私婿 281

薛瑄的《戒子书》 282

薛瑄的教子诗三首 283

《示儿》 283

《示京子》 284

《示昌子》 284

于谦的《示冕》诗 285

宋诩与家范 286

陈献章的教子诗 287

《示儿诗》六首 287

《景阳读书潮连赋比勖之》 287

《田夜读》 288

陈献章的《诫子弟》 288

罗伦的《戒叔父等书》 289

蔡清的《书戒五条》 290

持板请罪 291

王守仁的《示四侄正思等》 292

王守仁的教子诗二首 293

《书扇示正宪》 293

《示宪儿》 293

王守仁的《示弟立志说》 294

霍韬的家训 295

杨爵的家书 296

杨爵的《勉仕男读书》 296

郑晓的《训子语》 297

郑贵妃的《闺范序》 298

周怡的家书 299

沈炼的《给子襄书》 300

唐顺之的《与二弟正之》 301

归有光的《先妣事略》 302

仁兵宪的《寄子书》 303

杨继盛的《谕应尾应箕两儿》 303

杨继盛的《愚夫谕贤妻张贞》 305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06

任环的《示儿书》 307

史桂芳的家书 308

《与官壮宗人书》 308

《与言儿稽孙》 308

庞尚鹏的《训蒙歌》 309

庞尚鹏的《女诫》 310

庞尚鹏的《庞氏家训》 310

徐渭的教子对联 311

张居正教子 312

董应举的《给侄元德书》 313

将门出虎子 314

戚继光斩子 315

袁黄的《了凡四训》 315

吕坤的家训 316

吕坤的《示儿诗》 318

吕坤的《闺范》 318

屠隆的家训 319

徐三重的《明善全编》 320

徐祯稷的家训 321

沈守正的《示儿》 322

姚舜牧的《药言》 322

汤显祖的教子诗四首 323

《望耆儿二首》(选一) 324

《智志咏示子》 324

《得吉水刘年侄同升书喟然二首》 324

邹元标的家训诗 325

黄氏的教子诗二首 326

《训子诗三十韵》 326

《百字令·戒子》 327

曹子汴的《示戒》诗 328

陈继儒的《养亲》 329

“八股文最无用” 329

李太后教子 330

高龙攀的《家训》 331

冯梦龙的《翠鸟移巢》 332

吴东升的《遗嘱》诗 333

周昌顺的《给子茂兰书》 333

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 334

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训》 335

孙奇逢的《示子孙》诗 336

黄道周的家书 336

“远行冠” 337

辛全谈爱子孙 338

杜巽才的《子孙计》 339

吕维祺的家书 340

瞿式耜的家书 341

李应升的《付儿手笔》 342

徐媛的《训子书》 343

支大纶的《示儿书》 344

朱吾弼的《诫弟书》 344

卓发之的《与大儿书》 345

顾若璞的《与弟》 346

郑淑云的《示子朔》 347

吴麟征的《家诫要言》 347

卢象升的《训子弟书》 348

朱之瑜的家书 349

杨廷麟的《示城儿》诗 350

蒋鸣玉的《示儿》 350

冯班的《钝吟杂录》 351

邝露的教子诗二首 352

《寄鸿儿》 352

《寄闲儿》 352

陈确的《示儿帖》 353

陈确的教子诗二首 353

《书示两儿》 353

《芾孙》 354

陈确的《诸子省过录序》 354

傅山的家训 355

金圣叹教子读《水浒》 356

金圣叹的《与儿书》三首 357

《与儿书》 358

《附绝命词》 358

《与儿子雍》 358

彭士望的《示儿婿》二则 358

《示儿婿》之一 359

《示儿婿》之二 359

徐奋鹏的《教家诀》 360

《温氏母训》 360

袁参坡、李氏的《庭帏杂录肆》 361

婶母教诲深 362

陆世仪的《思辨录》 363

陆世仪的《与舜光甥论读书札》 364

顾炎武的《酬族子湄》诗 365

王夫之的教子诗两首 366

《示侄孙生蕃》 366

《示子侄》 367

王夫之的的家书 368

孙枝蔚的《示儿燕》 369

清朝(公元1644年开始) 370

张履祥的《训子语》 370

张履祥的家书 371

朱柏庐的《治家格言》 372

朱柏庐的《劝言》 373

柴静仪的《勖用济》诗 374

施闰章的《戒溺女歌》 374

唐彪的《人生必读书》 376

唐彪谈识字教学法 377

毛先舒的《与子侄书》 377

申涵光的《示两弟》 378

魏禧的家书 378

李颐的《家戒》 379

陆陇其的家书 380

唐甄的《诲子》 381

蒋伊的《蒋氏家训》 382

梅文鼎的家训 382

王士祯的教子对联 383

邵长蘅的《送侄璇游太学序》 384

张英的《聪训斋语》 384

张英的《恒产琐言》 385

蒲松龄的教子诗三首 386

《示儿》 386

《示儿》 387

《示儿》 387

蒲松龄的《为人要则》 387

蒲松龄的《与诸侄书》 389

李光地的《摘韩子读书课子弟》 390

万斯同的《与从子贞一书》 390

许汝霖的《德星堂家订》 391

康熙的家训 392

王懋宏的教子诗 394

雍正的《圣谕广训》 395

雍正的皇族家训 396

蔡世远的《寄示长儿》 397

沈涵的教子对联 398

涂天相的《静用堂家训》 399

张廷玉的《澄怀园语》 399

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 400

石成金的《传家宝》 401

徐建阉的《传是楼》 402

聂继模的《镇安官署示焘儿》诗六首 403

聂继模的《戒子书》 404

李果的示儿诗三首 405

《示两儿》之一 406

《示两儿》之二 406

《示两儿》之三 406

尹会一的《示启铨》 407

郑板桥的《家书》 407

郑板桥的《题竹兰》诗 409

郑板桥临终教子 410

陈宏谋的《与四侄仲杰书》 410

陈宏谋的《教女遗规序》 411

《增广贤文》中的教子谚语 412

吴敬梓的教子对联 413

袁枚的《嫁女词》 413

袁枚的《给弟香亭书》 414

谢道承的《忆母劝学诗》 415

纪昀的家书 415

一、《寄内》 416

二、《训长子》 416

三、《训诸子》 416

鸣机夜课 417

蒋士铨的《再示知让》诗 418

赵翼的教子诗二首 419

《刊刻汪文端师集既就,儿辈劝以拙集付梓,勉徇其情,书以志愧》 419

《论月》 419

姚鼐的家书 420

谢启昆的《训子侄文》 421

洪吉亮的《与子书》 422

陈庚焕的《童子摭谈序》 423

钱泳教子“要做则做” 424

钱泳的《示子》 425

李汝珍的教子对联 425

焦循的《学童读尔雅答》 426

阮元的教子诗 427

兰金生的《格言联璧》 428

王中书的《劝孝歌》(清) 429

《八反歌》 430

王筠的《教童子法》 431

潘德舆的《论学示儿子》 432

呕心沥血育精英 433

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 434

林则徐的《训次子聪彝》 434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 435

《己亥杂诗》(三○一) 435

《己亥杂诗》(三○二) 436

《己亥杂诗》(三○三) 436

魏源的教子诗二首 436

《读书吟示儿耆五首》(之一) 436

《读书吟示儿耆五首》(之五) 437

何绍基的《诫子弟》诗 437

何绍基的教子对联 438

郑献甫的《娇女篇》 438

李毓秀的《弟子规》 439

王刘氏的《女范捷录》 440

幼学诗九首 441

《有志》 441

《惜时》 442

《划粥》 442

《惜阴》 442

《苦读》 442

《苦练》 442

《知疑》 442

《学喻》 442

《学忌》 443

中国古代的胎教传统 443

近代(公元1840-1919年) 445

曾国藩的《家书》 445

曾国藩的《忮求诗》二首 447

《不忮诗》 447

《不求诗》 447

左宗棠致儿子的两封信 448

张寿荣的《成人篇》 450

韶山《毛氏家训家戒》 451

周介孚的《恒训》 453

张之洞给儿子的家书两封 454

吴汝纶的教子家书两封 457

《谕儿书》 457

《与儿书》 457

太平李氏的《李氏家法》 458

林纾的《示儿书》 459

严复的《<蒙养镜>序》 460

禹之谟的《与诸弟书》 461

支持儿子学书画 463

醇亲王的教子诗 463

康有为的《遗家人书》 464

丘逢甲的教子诗三首 465

《示家人》 465

《南还抵汕头埠闻琰儿球儿殇耗哀感书此六首》(选二) 465

唐才常的《致唐次丞书》 466

乔时万的《示子弟》 467

《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 467

茅盾母亲为丈夫作的挽联 468

胡适的《论家庭教育》 469

林觉民的《与妻书》 470

李晚的《致家兄诀别书》 471

麻城鲍氏的《鲍氏户规》 472

奇志可嘉 473

李氏庭训 474

詹天佑珍惜国力 474

胡适的《我的儿子》诗 476

牛允明的《示儿亚云亚霆》诗 477

黄炎培的《理想的家庭》 477

吴芳吉的《儿莫啼行》诗 478

朱庆澜的《家庭教育》 479

颜树森的《家事教本》 480

陈镜伊的《家庭美德》 481

吴虞的《说孝》 482

严复的《致儿子信》 483

译著《家庭教育》 484

梁济的《留示儿女书》 485

现代(公元1919年开始) 487

蔡元培论家庭教育的弊端 487

袁玉冰的《勖弟》诗 488

鲁迅的《随感录二十五》 488

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489

胡适的《先母行述》 490

廖仲恺的诀别诗三首 492

《留诀内子》二首 492

《诀醒儿、承儿》 492

译著《家庭性教育实施法》 493

于右任的教子诗二首 494

俞秀松致弟弟的信 495

孙中山的《家事遗嘱》 496

梁启超的《鹊桥仙·自题小影寄思成》诗 496

梁启超的家书 497

程潜的《哭侄宣》诗 499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 500

徐松石的《家庭教育与儿童》 501

鲁迅的《五猖会》 502

陈鹤琴论幼稚园实行家庭的联络 503

陈鹤琴论幼稚园和家庭的联络和合作 504

陈云凤的《训女诗》 505

恽代英的《家庭教育论》 506

陶行知给女儿桃红的家信两封 507

王国维的《留示王贞明》 508

屈凤竹的《治家要义》 509

夏明翰的遗嘱 509

郭沫若的《芭蕉花》 511

陈鹤琴的《和做父母的谈几句话》 512

张宗麟论幼稚教育与家庭教育 512

缪忠遗书 513

贺锦斋的《写给弟弟二首》诗 514

史砚芬的遗嘱 515

陈觉致妻子的信 516

熊亨瀚的遗嘱 517

赵云霄的遗书 518

译著《儿童与家庭》 519

邬庆时的《齐家浅说》 520

江诗咏给哥哥的信 521

鲁迅谈节育 522

张宗麟的《最需要帮助的母亲》 523

欧阳溥存的《母道》 523

陶行知的《儿子教学做之四个阶段》诗 524

冷少农给儿子的信 525

鲁迅的《答客诮》 526

陈意的《家事》 527

鲁迅的《上海的儿童》 528

李少石的《寄内》诗 529

陈鹤琴的《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 529

陆伯羽的《怎样教育儿童》 530

鲁迅的《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531

邹韬奋的《我的母亲》 532

赵一曼临刑前给儿子的信 533

许广平的《鲁迅先生与海婴》 534

鲁迅的“孩子说话总有他的道理” 535

张宗麟谈怎样做合乎时代潮流的父母 536

黄炎培的《给儿子的座右铭》诗 537

陈鹤琴的《怎样做父母》 538

续范亭的《示小侬》诗 539

苗可秀的《狱中致恩师托孤书》 539

张澜的教子诗二首 540

《喜次子崿自欧洲归》 541

《自励并勖诸儿女》 541

鲁迅的遗嘱 541

陈鹤琴的《怎样做父母》 542

陈鹤琴的《怎样教小孩》 543

郭沫若的《七律·哭吐精诚赋此诗》 544

冯玉祥的《给吾儿洪国》诗 544

马叙伦的教子诗八首 545

《读杜甫忆幼子诗随感而作寄小来》(二首) 545

《寄家书》(二首) 546

《思佩儿》(四首) 546

蔡廷楷的家训《序言》 547

冯玉祥的《示女》诗 548

黄炎培谈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548

一只鸡毛掸子 549

任锐的《重庆赴延安途中口占寄儿》诗 550

傅任敢论学生的家信督导 550

萧三的《给儿子阿郎》诗 551

徐悲鸿给儿女的两封信 552

陈鹤琴的《儿童玩具与教育》 553

赵尔锡的《家庭教育日记》 554

柳亚子的教子诗二首 555

《儿辈问我个人处世之法,示以此偈》 556

《戏改放翁临终示儿诗》 556

聂绀弩的《怎样做母亲》 556

郭氏父子的家训 557

《郭母治家要言》 558

《周学熙家语》 559

林正良的《狱中勉诸儿》诗 560

丁玲母亲的教女诗 560

老舍的《我的母亲》 561

老舍致家人的信 562

王鸿俊的《家庭教育》 563

陈鹤琴的《怎样做父母》 564

任锐的《送儿上前线》诗 565

李木庵的教子诗二首 566

《儿女离延安北征,诗以壮之》 566

《寄儿》 566

续范亭的《念续磊》诗 567

黄济生的《留别诸孙》诗 567

冯玉祥的《给儿子的诗》 568

车耀先遗书“引言” 569

章绳以的《家事学概论》 569

郭小川的《祝儿子的诞生》诗 571

陈鹤琴的《怎样做父母》 572

冯玉祥给女婿的赠言 573

陈鹤琴的《怎样做父母》 574

杨杰给儿子的信 576

江竹筠牺牲前写给弟弟的信 577

蓝蒂裕的《示儿》诗 578

刘鸿生给儿子的信 579

马占山的遗嘱 580

把错误告诉儿女 581

陈鹤琴谈幼稚园教师指导家庭教育 582

陈鹤琴的《如何使幼稚生适应新环境》 583

高玉宝的教子诗 584

刘鸿生给儿子的遗嘱 585

陈嘉庚的《归来堂》 586

吴玉章谈家庭教育 587

焦裕禄的遗嘱 588

楼适夷的《送别爱儿》词 589

马识途的《均台旧咏》诗二首 589

《囚楼寄妹及儿女》 590

《反前诗再寄妹及儿女》 590

萧华的《女儿下乡嘱语》诗 590

柳青《送给女儿的诗》 591

王力的教子诗二首 591

《赠缉平》 592

《赠缉惠》 592

于刚的《勉子》诗 592

叶圣陶女儿结婚赠诗 593

茅盾的《八十自述》诗 593

莫文骅的教子诗二首 594

《除夕念小都》(之二) 595

《安来、安临儿入党》 595

廖沫沙的《祝小女新婚》诗 595

冰心的《我的母亲》 596

丁玲给孙女的信 597

陈鹤琴谈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 598

附录一 中国家训目录 599

附录二 民国年间家庭教育著作目录 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