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路遥《人生》 3
王蒙《莫须有事件——荒唐的游戏》 7
孔捷生《南方的岸》 11
张承志 13
周梅森《沉沦的土地》 19
贾平凹《腊月·正月》 20
梁晓声 22
郑义 24
文学中的美学理想 26
边缘人 30
人和土地 31
“非农民因素” 33
道德主题 35
文学中的“自然” 38
一种乐观的文化 44
文化 49
神秘的余数 55
经验 56
形而上学 59
象征 63
文学、经验和形而上学 64
超然/介入 65
当代意识 66
批评 68
理论 70
个人化 73
故乡 76
寻根 77
找父 78
人治 79
快乐主义 80
亵渎意识 82
文献学的价值 84
生命 85
个人化的起源 91
作为形式的历史 93
危机 95
现代主义 96
“文革”的理性和非理性 97
上帝死了 98
说话 103
逃禅 105
送别 106
士的“恒产化” 108
文人 110
“客”的身份自觉 112
闲适 114
静 116
挽歌 117
反抗 119
历史 121
私利 122
传统 124
后现代 125
工地 126
人文精神 127
知识传统 128
批判 129
两类小说 130
文化批评的局限 131
尊重 133
共同伦理 135
“力量的知识” 136
写作 138
解放 141
自由 144
中国现代性 145
世纪档案 149
书信和日记的意义 152
大众文化 156
1980年代 164
广告乌托邦 167
回答今天 169
公正 170
单位 172
现代化 174
市民社会 177
理想主义 183
1990年代 184
韩少功《鞋癖》 186
李锐 187
张炜 188
史铁生 189
1990年代的“现实主义”想像 190
1990年代(四) 193
思想分化的开端 195
代言人 196
如何看待“十七年”以及“文革”文学的写作 197
如何看待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资料收集工作 198
如何看待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内/外”问题 200
文化研究/文学批评 202
纯文学 206
沉默的大多数 211
知识型 213
《暗示》 215
欲望 223
个别性 224
苦难书写 226
城市书写 227
梦想 234
表达方式 235
文化殖民 236
文学性 237
底层 239
后记 242
第一辑: 1980
第二辑: 1990
第三辑: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