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1
1.1.1 自动识别技术 1
1.1.2 射频识别技术 2
1.1.3 射频识别系统的频段 2
1.2 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简介 3
1.2.1 国际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状况 3
1.2.3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 4
1.2.2 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4
1.3 射频识别技术阵营的主要成员 5
1.3.1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5
1.3.2 法国INSIDE公司 6
1.3.3 Philips公司 7
1.3.4 微软公司 7
1.4 射频识别的相关行业 8
第2章 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9
2.1 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9
2.2 阅读器与应答器的构造形式 10
2.3 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11
2.3.1 按作用距离的远近分类 11
2.3.2 按系统的功能和特性分类 12
2.3.3 按工作频率分类 13
第3章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14
3.1 1 bit应答器 14
3.2 电子数据载体 15
3.2.1 全双工和半双工 16
3.2.2 时序法 18
3.3 电子数据载体的结构 19
3.3.1 具有存储功能的应答器 20
3.3.2 具有微处理器的应答器 24
3.3.3 存储器技术 24
3.4 射频识别系统的物理基础 24
3.4.1 磁场 25
3.4.2 电磁波 26
3.5 频率范围和允许使用的无线电规范 27
4.1 编码和调制 29
第4章 电子标签的安全性 29
4.1.1 基带中的编码 30
4.1.2 数字调制法 30
4.2 数据的完整性 31
4.2.1 差错检验和校正码 31
4.2.2 多路存取法——防碰撞法 31
4.3 数据的安全性 35
4.3.1 密码学 35
4.3.2 密钥管理 37
4.3.3 随机数 38
4.3.4 认证 40
4.3.5 数字签名 42
第5章 电子标签的标准化 44
5.1 国际标准ISO/IEC 10536 44
5.2 国际标准ISO/IEC 14443 45
5.3 国际标准ISO/IEC 15693 45
5.4 其他标准 46
6.1.2 6000系列产品 48
6.1.1 Tag-it? 48
6.1 TI公司的6000系列产品 48
第6章 TI公司的电子标签产品 48
6.1.3 TI公司的多协议收发器芯片S6700 49
6.1.4 通信协议 49
6.2 多协议收发器芯片S6700 49
6.2.1 功能说明 49
6.2.2 管脚说明 51
6.3 技术数据 52
6.4.1 基本命令结构和通用标注 54
6.4 通信协议定义 54
6.4.2 工作模式 56
6.4.3 射频协议 58
6.4.4 寄存器设置 59
6.4.5 通信 60
6.4.6 电源管理 63
6.4.7 M_ERR管脚 63
6.5 应用举例 64
6.6 命令字节 65
6.7.1 ISO/IEC 15693模式(4选1) 68
6.7 FIFO管理举例 68
6.7.2 ISO/IEC 15693模式(256选1) 69
6.8 阅读器设计实例 70
第7章 INSIDE公司的电子标签 73
7.1 PICOTAG?电子标签 74
7.1.1 PICOTAG?的特性 74
7.1.2 PICOTAG?的存储器介绍 75
7.1.3 PICOTAG?芯片安全密钥管理和防碰撞功能 76
7.1.4 PICOTAG?芯片的防碰撞时序 77
7.2 PICOPASS?电子标签 78
7.3 INSIDE阅读器 79
7.3.1 近距离模块M220H和M210H 79
7.3.2 远距离模块M300H 84
7.3.3 HAND'IT模块 86
7.4 阅读器对芯片的管理(M220H和M300H) 86
7.4.1 建立芯片的序列号清单 87
7.4.2 芯片安全管理 87
7.4.3 阅读器应用程序流程图 90
7.5.2 Xcrypt software v3.0 91
7.5 C语言的库函数和软件 91
7.5.1 C语言的库函数 91
7.5.3 MX v2.0和MX v3.0 92
7.6 ActiveX控件的使用 94
7.7 HAND'IT模块的软件库 95
7.7.1 HITLIB软件库 95
7.7.2 HIT应用示例 95
7.7.3 HAND'IT应用程序的开发 96
第8章 Philips公司的电子标签产品 98
8.1 Mifare?系列 98
8.1.1 Mifare?Standard芯片 98
8.1.2 Mifare?ultra light芯片 99
8.1.3 Mifare?阅读器芯片MF RC500 100
8.1.4 Mifare?阅读器芯片MF RC531 105
8.2 电子标签I·CODE系列 106
8.2.1 I·CODE1系统设计 108
8.2.2 I·CODE电子标签芯片SLI2 ICS20 110
8.2.3 I·CODE阅读器芯片SL RC400 111
8.2.4 I·CODE远距离阅读器模块SL RM900 112
8.2.5 I·CODE评估模块SL EV900 116
第9章 电子标签的应用 118
9.1 电子标签的应用领域 118
9.1.1 防伪 118
9.1.2 供应链管理 119
9.1.4 图书管理、租赁产品管理 120
9.1.5 防盗 120
9.1.3 贵重物品管理 120
9.1.6 航空包裹管理 121
9.1.7 门禁保安 121
9.1.8 畜牧管理 121
9.1.9 票证管理 122
9.1.10 其他 122
9.2 电子标签的成功应用案例 123
9.3 电子标签的应用系统分析 127
9.3.1 车辆牌证智能防伪查验系统 127
9.3.3 ETC不停车收费系统 128
9.3.2 电子标签在医院中的应用 128
9.3.4 电子标签拣货系统 129
9.3.5 邮包操作系统 129
9.3.6 枪械管理系统 131
9.3.7 血库管理 132
9.3.8 物流防伪 133
9.3.9 汽车防盗 133
附录A 国际标准ISO/IEC 15693-1 134
附录B 国际标准ISO/IEC 15693-2 137
附录C 国际标准ISO/IEC 15693-3 146
附录D 国际标准ISO/IEC 14443-1 178
附录E 国际标准ISO/IEC 14443-2 181
附录F 国际标准ISO/IEC 14443-3 189
附录G 国际标准ISO/IEC 14443-4 226
附录H 近耦合电子标签测试标准ISO/IEC 10373-6 244
附录I 远耦合电子标签测试标准ISO/IEC 10373-7 261
附录J 术语解释 279
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