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新文学”的终结 1
“新文学”的终结 3
跨出“五四”:我们需要超越的精神 23
“回归”想象和“下降”史观——“新文学”的终结问题的思考 35
大历史下的文学想象 48
“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 52
优雅的崛起:中国文学的新空间 60
现实的转变和中国想象的重组 67
第二编 新世纪文学的展开 75
挥别百年:中国的新生 75
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 81
全球化的文化挑战 87
“中等收入者”与文学想象 95
迷乱阅读:对“七十年代作家”的再思考 102
超越焦虑之旅 112
“新少年写作”的意义 116
“跳舞”的启示:“欲望话语”的崛起 121
长篇小说之二○○三:困惑中的生机 128
烟云过眼又十年——十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的转变 133
认同的挑战 142
革命的再想象 145
中产化和青春化:新的阅读空间 147
“畅销书机制”与“小众化机制” 149
第三编 追问的延伸 155
说《帝国》 155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状 159
外国文学的“中国性”:我的个人的记忆史 169
反思“经典”——后殖民与文化研究的挑战 175
追问人类的精神——《布尔加科夫文集》的启示 179
一本特别的书——写在《哈扎尔辞典》出版之时 182
“写作的伦理”与“阅读的伦理” 184
第四编 阅读的路径 189
梁晓声的意义 189
李大卫的幻想生涯 194
斯妤作品的意义 197
倾诉与记忆——《离异的人》的价值 200
《无字》:生命的痕迹 202
胭脂?帝国?消费时代的唯美寻求 205
如花时代 208
中国梦的片断 211
青春的褶皱与期望 215
对于国家的承诺 218
温旧梦寄遐思——《白门柳》的文化关怀 221
游戏时代瑰丽想象的展开 230
日常生活的再追问 233
传奇自有力量 237
传奇文学的再兴 240
《米香》的故事 243
“凡人”或“圣人”:在“新新中国”回望 245
在边缘思考 248
跋:理解中国与阐释中国——张颐武的思想文化批评理路&李祖德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