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疗全书 修订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3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忠印,李书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6710536
  • 页数:151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常见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1

一、发热 1

目录 1

上篇 总论 1

二、头痛 3

四、惊厥 4

三、头晕 4

五、昏厥 5

七、语言障碍 6

六、昏迷 6

八、咳嗽与咯痰 7

九、咯血 8

十、呼吸困难 9

十一、胸痛 10

十三、紫绀 11

十二、心悸 11

十四、水肿 12

十六、吞咽困难 13

十五、恶心与呕吐 13

十八、呕血与黑便 14

十七、呃逆 14

十九、腹泻 15

二十一、腹水 16

二十、便秘 16

二十二、黄疸 17

二十四、淋巴结肿大 18

二十三、皮下出血 18

二十五、血尿 19

二十六、尿潴留 21

二十七、尿失禁 22

二十八、遗精 23

二十九、阳痿 24

三十一、男性不育症 25

三十、早泄 25

第一节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 28

第二章 医学检查 28

(一)血常规检查 32

一、血液检查 32

第二节 化验检查 32

(二)血液其他检查 33

(一)尿常规检查 34

二、尿液检查 34

(一)粪常规检查 35

三、粪便检查 35

(二)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测定 35

(三)尿酮体测定 35

(四)尿隐血检查 35

(五)尿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35

(四)谷草转氨酶(SGOTAST) 36

(三)谷丙转氨酶(SGPTALT) 36

(二)大便隐血试验 36

(三)大便细菌培养 36

四、常用肝功能检查 36

(一)麝香草酚浊度(TTT) 36

(二)硫酸锌浊度(ZnTT) 36

(三)肌酐 37

(二)尿素氮(B.U.N) 37

(五)黄疸指数(Ⅱ) 37

(六)血胆红质测定 37

(七)血清蛋白 37

(八)溴磺酞钠试验(BSP) 37

五、肾功能检查 37

(一)非蛋白氮(N.P.N) 37

(六)无机磷(P+1.8) 38

(五)钙(Ca2+) 38

(四)内生肌酐清除率 38

六、血液化学检查 38

(一)血糖 38

(二)氯化物(Cl-) 38

(三)钾(K+) 38

(四)钠(Na+) 38

(九)血清酶学检查 39

(八)血脂测定 39

(七)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39

(六)乙型肝炎的免疫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40

(五)甲种胎儿球蛋白(AFP) 40

七、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 40

(一)伤寒、副伤寒凝集反应(肥达氏试验) 40

(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40

(三)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抗“O”) 40

(四)梅毒血清学试验(康—华氏反应) 40

(八)补体测定 41

(七)免疫球蛋白测定 41

(一)痰液检查 42

八、分泌液检查 42

(九)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检查 42

(十)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42

(十一)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42

(十二)抗核抗体测定 42

(四)胸腹腔穿刺液检查 43

(三)胃液和十二指肠液检查 43

(二)脑脊液检查 43

(一)摄片 44

一、X线透视 44

第三节 放射检查 44

(二)造影 45

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47

三、核磁共振成像 49

(一)临床作用 50

一、心电图 50

第四节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 50

(三)心电图正常图形 51

(二)适应症 51

(四)常见心电图异常诊断 52

(五)心电图的临床价值与不足之处 58

(一)适应症 59

二、超声心动图 59

(一)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 61

一、甲状腺功能测定 61

(二)临床价值 61

第五节 核医学 61

(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摄取试验(简称T3、T4摄取试验) 62

(二)适应症 63

(一)原理 63

二、甲状腺扫描 63

(一)原理 63

(二)适应症 63

(三)注意事项 63

(四)正常图形 63

(五)临床意义 63

三、肾图 63

(五)临床意义 64

(四)正常指标 64

(三)正常图形 64

(一)原理 65

四、肾脏显影 65

(四)临床意义 66

(三)正常图形 66

(二)适应症 66

(三)正常图形 66

(四)临床意义 66

五、肝脏显影 66

(一)原理 66

(二)适应症 66

第六节 B型超声诊断 67

一、胸腔穿刺术 69

第一节 诊断性穿刺技术 69

第三章 诊疗技术 69

三、心包穿刺术 70

二、腹腔穿刺术 70

五、腰椎穿刺术 71

四、骨髓穿刺术 71

七、肾脏穿刺术 72

六、关节穿刺术 72

八、淋巴结穿刺术 73

一、膀胱镜检查 74

第二节 特殊诊疗技术 74

二、胆道镜检查 75

三、腹腔镜检查 76

五、纤维结肠镜检查 77

四、直肠及乙状结肠镜检查 77

(一)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 78

六、纤维内窥镜检查 78

(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80

(三)纤维结肠镜检查 81

(一)外科抗菌术与无菌术 82

一、外科诊疗技术 82

第三节 外科诊疗技术与常见小手术 82

(二)麻醉方法及选择 84

(三)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 87

(四)局部封闭术 89

(五)套式封闭术 90

(七)颈部交感神经封闭术 91

(六)肾囊封闭术 91

(八)腱鞘内封闭术 92

(九)换药术 93

(十一)石膏绷带固定技术 94

(十)拆线术 94

(十二)小夹板固定技术 95

(十三)牵引技术 96

(十四)气管切开术 100

(十五)动脉灌注化疗术 101

(一)清创缝合术 102

二、外科常用小手术 102

(三)包皮环切术 103

(二)脓肿切开引流术 103

(四)腋臭根治术 104

(六)浅表肿物切除术 105

(五)静脉切开术 105

(九)重睑成形术 106

(八)输精管结扎术 106

(七)拔甲术 106

(一)阴道镜检查 107

一、妇科诊疗技术 107

(十)隆鼻术 107

第四节 妇科诊疗技术与常用小手术 107

(二)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108

(三)宫颈活检 109

(四)后穹窿穿刺 110

(五)诊断性刮宫 111

(六)子宫探针检查 112

附:刮宫术 112

(七)输卵管通液术 113

(八)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114

(九)腹腔镜检查 115

(十)妊娠试验 116

二、妇科常用小手术 117

(一)放环术 118

(三)人工流产术 120

(二)取环术 120

(四)人工流产钳刮术 123

(五)中期妊娠引产 124

(六)输卵管结扎术 126

(七)输卵管粘阻术(药物堵塞绝育术) 128

(九)胎头吸引术 129

(八)会阴侧切术 129

(十)产钳术 131

(十二)徒手剥离胎盘术 132

(十一)臀位牵引术 132

(二)电测听检查 134

(一)纤维喉镜检查 134

第五节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与常用小手术 134

一、耳鼻喉科诊疗技术 134

(三)声阻抗测听 135

(四)脑干诱发电位测听 136

(二)外耳道异物取出术 137

(一)外耳道疖肿切开术 137

二、耳鼻喉科常用小手术 137

(四)鼓膜穿刺术 138

(三)咽鼓管吹张术 138

(五)鼻腔冲洗术 139

(七)下鼻甲电灼术 140

(六)鼻腔异物取出术 140

(八)上颌窦穿刺术 141

(九)咽部异物取出术 142

二、电解倒睫术 143

一、睑脓肿切开术 143

(十)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 143

第六节 眼科常用小手术 143

四、睑板腺囊肿刮除术 144

三、沙眼挤压术 144

七、结膜瓣遮盖术 145

六、泪点切开术 145

五、泪点扩张术 145

八、前房穿刺术 146

一、高热 148

第四章 家庭急救 148

二、头痛 149

三、昏迷 150

四、便血 151

五、呕血和黑便 152

七、小儿呕吐 153

六、尿潴留 153

九、面部外伤 154

八、小儿异常哭闹 154

十、胸部外伤 155

十一、腹部外伤 156

十三、肋骨骨折 157

十二、颈椎骨折 157

十四、钉子刺伤 158

十六、食物中毒 159

十五、自缢和自刎 159

十七、人工呼吸法 160

十八、心脏按摩术 161

一、病室环境 163

第一节 病人居住环境 163

第五章 家庭护理 163

二、病室设置 164

一、口腔卫生 166

第二节 病人的清洁卫生 166

二、头发卫生 167

三、皮肤卫生 168

四、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169

五、更换卧位法 170

六、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171

第三节 饮食调养 172

七、晨、午、晚间护理 172

一、病人饮食种类 173

三、中医的饮食宜忌 175

二、饮食护理 175

一、西药服用法 177

第四节 口服给药法 177

附:汤药煎煮法 178

二、中药服用法 178

一、皮内注射法 179

第五节 注射给药法 179

二、皮下注射法 180

三、肌肉注射法 181

第六节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 182

四、静脉注射法 182

一、体温 183

二、脉搏 184

四、血压 185

三、呼吸 185

一、热水袋用法 187

第七节 常用护理技术 187

三、鼻饲法 188

二、冰袋用法 188

四、氧气袋使用法 189

五、拔火罐法 190

六、刮痧法 191

附:挤拧法 192

二、小便 193

一、大便 193

第八节 各种标本采集法 193

第九节 传染病的隔离与消毒 194

四、呕吐物 194

三、痰液 194

一、传染病的隔离 195

二、污染物品消毒法 196

三、解除隔离 197

一、一般情况 198

第十节 怎样观察病情 198

三、瞳孔 199

二、生命体征 199

五、二便及其它排泄物 200

四、皮肤粘膜 200

四、补充营养 201

三、做好口腔护理 201

第十一节 危重病人护理 201

一、摘好清洁卫生 201

二、保护眼睛 201

八、注意安全 202

七、注意二便情况 202

五、预防褥疮 202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 202

三、死亡体征 203

二、临终处理 203

九、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03

第十二节 临终病人护理 203

一、临终病人的症状 203

一、昏迷 204

第十三节 急症护理 204

四、尸体料理 204

二、惊厥 205

三、癫痫 206

四、高热 207

六、咯血 208

五、鼻出血 208

八、心绞痛与心肌梗塞 209

七、呕吐 209

九、烫伤与烧伤 210

十、冻伤 211

十一、中暑 212

十三、触电 213

十二、煤气中毒 213

十四、溺水 214

十六、精神分裂症 215

十五、急性酒精中毒 215

十七、躁郁症 216

(一)抗生素 218

一、抗微生物药物 218

第六章 药物治疗 218

第一节 西药 218

(二)合成的抗菌药 224

(三)抗结核药 226

(五)抗病毒药 228

(四)抗真菌药(抗霉菌药) 228

(一)治疗疟疾药物 229

二、抗寄生虫病药物 229

(二)治疗阿米巴病药物 230

(四)治疗血吸虫病药物 231

(三)治疗滴虫病药物 231

(六)驱肠虫药 232

(五)治疗丝虫病药物 232

(一)解热镇痛药 234

三、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234

(二)抗炎镇痛药 236

(三)抗痛风药 237

(四)镇痛药 238

(五)抗震颤麻痹药 240

(六)治疗精神失常药、镇静药及催眠药 241

(七)抗癫痫药 243

(一)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物 244

四、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244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 245

(三)防治心绞痛药物 247

(四)降血压药 249

(六)抗休克与升压药 251

(五)降血脂药 251

(一)祛痰止咳药 252

五、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52

(二)止喘药 254

(一)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 255

六、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255

(三)呼吸兴奋药 255

(二)治肝、胆疾病药物 257

(三)胃肠解痉药物 259

(五)止吐药 260

(四)助消化药 260

(六)泻药与止泻药 261

(一)利尿药 262

七、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 262

(二)脱水药 264

(一)止血药 265

八、主要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 265

(二)抗贫血药 266

九、抗过敏药物 267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268

十、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268

(三)胰岛激素及其他影响血糖的药物 269

(二)性激素 269

(四)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 270

十一、维生素类药物 271

第三节 家庭保健药箱 273

一、直流电疗法 275

第一节 电疗法 275

第七章 物理治疗 275

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276

三、低频脉冲调制电疗法 277

四、中频脉冲电疗法 278

五、高频超短波电疗法 279

六、微波电疗法 280

一、红外线疗法 281

第二节 光疗法 281

三、紫外线疗法 282

二、可见光线疗法 282

四、激光疗法 283

第三节 超声波疗法 284

第四节 磁疗法 285

一、石蜡疗法 287

第五节 温热疗法 287

二、药物蒸熏及药袋透热疗法 288

一、生理作用 289

第六节 水疗法 289

二、种类及临床应用 290

一、医疗体育的方式 292

第八章 医疗体育 292

二、生理作用 293

三、适应症及禁忌症 294

一、阴阳学说 295

第一节 中医理论知识 295

第九章 中医中药 295

二、五行学说 296

三、藏象学说 297

五、气血津液 298

四、经络学说 298

六、病因 299

七、诊断 300

八、辨证 304

九、防治原则 308

二、用药方法 309

一、中药性能 309

第二节 常用中草药 309

三、中药配伍及禁忌 310

四、解表药 311

五、清热药 314

六、理气药 319

七、理血药 321

八、利水渗湿药 326

十、祛风湿药 330

九、芳香化湿药 330

十一、温里药 332

十二、泻下药 334

十三、止咳化痰平喘药 335

十四、芳香开窍药 338

十五、平肝熄风药 339

十六、安神药 340

十七、补益药 342

十八、收涩药 347

十九、消导药 349

二十、驱虫药 350

二十一、外用药 352

二十二、抗癌药 353

(一)解表剂 354

一、内科方药 354

第三节 常用方剂 354

(二)和解剂 358

(三)祛暑剂 359

(四)表里双解剂 362

(五)安神剂 363

(六)固涩药剂 365

(七)理血剂 366

(八)止血剂 369

(九)祛痰剂 371

(十)驱虫剂 377

(十一)清热剂 378

(十二)温里剂 383

(十三)开窍剂 384

(十四)泻下剂 387

(十五)熄风剂 390

(十六)理气剂 392

(十七)祛湿剂 397

(十八)消导化积剂 404

(十九)补益剂 407

二、外科及伤科用药 417

三、妇科常用药 423

(一)调经剂 424

(二)止带剂 426

(三)产后调理剂 427

(一)感冒、咳喘 428

四、儿科用药 428

(三)惊风 432

(二)麻疹 432

(四)消化不良 434

(五)疮疖及其他 439

五、五官科常用药 440

第一节 概述 445

第十章 针灸疗法 445

第二节 经络 446

三、经络的功能 447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447

一、经络的概念 447

四、十二经脉 448

五、奇经八脉 453

第三节 腧穴 454

二、腧穴的分类 455

一、腧穴定位方法 455

四、十四经腧穴名称、主治及针刺法 456

三、腧穴的作用 456

五、奇穴名称、主治及针刺法 467

一、毫针 469

第四节 针法 469

三、针刺前的准备 470

二、针刺练习方法 470

四、针刺法 471

五、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 472

六、针刺注意事项 473

二、灸法的作用 474

一、常用灸法 474

第五节 灸法 474

三、注意事项 475

(八)泄泻 476

(七)噎嗝 476

第六节 常见病证取穴 476

一、内科病证 476

(一)中风 476

(二)感冒 476

(三)中暑 476

(四)咳嗽 476

(五)哮喘 476

(六)呕吐 476

(二十二)黄疸 477

(二十一)疟疾 477

(九)痢疾 477

(十)便秘 477

(十一)脱肛 477

(十二)癃闭 477

(十三)淋证 477

(十四)遗精 477

(十五)阳痿 477

(十六)失眠 477

(十七)惊悸 477

(十八)癫狂 477

(十九)痫证 477

(二十)眩晕 477

(四)崩漏 478

(三)经闭 478

(二十三)水肿 478

(二十四)头痛 478

(二十五)胁痛 478

(二十六)胃痛 478

(二十七)腹痛 478

(二十八)腰痛 478

(二十九)痹证 478

(三十)痿证 478

(三十一)面瘫 478

二、妇儿科病证 478

(一)月经不调 478

(二)痛经 478

(八)瘰疬 479

(七)痔疮 479

(五)带下 479

(六)滞产 479

(七)乳少 479

(八)胎位不正 479

(九)小儿急惊风 479

(十)小儿慢惊风 479

(十一)疳疾 479

三、五官科、外科病证 479

(一)丹毒 479

(二)风疹 479

(三)疔疮 479

(四)痄腮 479

(五)乳痛 479

(六)肠痛 479

(十六)咽喉肿痛 480

(十五)牙痛 480

(九)瘿气 480

(十)扭伤 480

(十一)耳鸣耳聋 480

(十二)目赤肿痛 480

(十三)鼻渊 480

(十四)鼻衄 480

第一节 概述 510

第十一章 成人推拿疗法 510

第二节 常用手法 512

第三节 常见损伤病症治疗 523

第四节 常见内脏疾病治疗 530

第五节 常见妇科及其它疾病治疗 539

第六节 自我保健推拿方法 545

第十二章 小儿推拿疗法 572

第一节 概述 572

第二节 常用手法 574

第三节 常用穴位 577

第四节 小儿常见疾病治疗 591

第十三章 气功疗法 626

第一节 概念 626

第二节 气功内容 627

一、吐纳 627

二、运气 627

三、静坐 628

四、站桩 629

一、身的方面 630

二、心的方面 630

第三节 气功的原理 630

第四节 气功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631

一、姿势 631

二、意守 632

三、呼吸 632

四、练精养精 633

第一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34

一、病毒性肝炎 634

下篇 各论 634

二、伤寒 639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642

四、霍乱 643

五、细菌性痢疾 645

六、阿米巴痢疾 648

七、流行性感冒 649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51

九、流行性乙型脑炎 654

十、流行性斑疹伤寒 656

十一、疟疾 658

十二、流行性出血热 660

十三、狂犬病 662

十四、布鲁氏菌病 664

十五、鼠疫 666

十六、炭疽 669

十七、钩端螺旋体病 670

十八、蛔虫病 673

十九、钩虫病 675

二十、蛲虫病 677

二十一、绦虫病和囊虫病 678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682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82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683

三、慢性支气管炎 684

四、支气管哮喘 687

五、肺炎 689

六、支气管扩张 691

七、肺气肿 693

八、肺脓肿 695

九、胸膜炎 697

十、气胸 699

十一、肺原性心脏病 701

十二、呼吸衰竭 703

十三、结节病 705

十四、肺结核 707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711

一、心律失常 711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 719

三、缺血性心脏病 721

四、高血压病 724

五、风湿热 726

六、风湿性心脏病 729

七、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731

八、心肌病 732

九、感染性心内膜炎 736

十、心包炎 738

十一、克山病 740

十二、梅毒性心血管病 742

十三、心脏神经官能症 744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746

一、返流性食管炎 746

二、急性胃炎 748

三、慢性胃炎 749

四、胃、十二指肠溃疡 752

五、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755

六、肠道易激综合征 757

七、肠结核 759

八、急性胰腺炎 760

九、慢性胰腺炎 763

十、肝硬化 765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769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769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771

三、肾病综合征 773

四、尿路感染 775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 779

一、贫血概述 785

第六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785

二、缺铁性贫血 786

三、巨幼细胞贫血 789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791

五、溶血性贫血 794

六、白血病 796

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801

八、淋巴瘤 802

九、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04

十、过敏性紫癜 806

一、甲状腺炎 809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 809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810

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812

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813

五、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814

六、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816

七、垂体性侏儒症 818

八、垂体前叶功能低减 819

九、垂体瘤 822

十、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823

十一、柯兴氏综合征 825

十二、尿崩症 827

十三、嗜铬细胞瘤 829

十四、单纯性肥胖症 831

十五、痛风 833

十六、糖尿病 834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840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 840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843

三、大骨节病 848

一、煤气中毒 852

第九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852

二、溺水 853

三、电击 854

四、中暑 855

五、冻伤 856

六、高山病 857

七、潜水病 858

八、酒精中毒 859

十、铅中毒 860

九、急性鱼胆中毒 860

十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861

十二、急性药物中毒 862

(一)巴比妥类及其它安眠镇静药中毒 863

[附]常见药物中毒 863

(一)乌头、附子中毒 864

十三、中药及药用植物中毒 864

(二)阿托品、颠茄、莨菪碱中毒 864

(三)吗啡、杜冷丁、海洛因、可待因中毒 864

(五)夹竹桃(洋地黄)中毒 865

(四)曼陀罗(洋金花)中毒 865

(二)马钱子中毒 865

(三)杏仁、桃仁、木薯中毒 865

(六)毒蕈中毒 866

一、面神经炎 867

第十章 神经、精神疾病 867

二、三叉神经痛 868

三、坐骨神经痛 869

四、多发性神经炎 871

五、急性脊髓炎 872

六、脊髓空洞症 874

七、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875

八、癫痫 876

九、急性脑血管病 878

十、脑脓肿 882

十二、肝豆状核变性 883

十一、脑囊虫病 883

十三、震颤麻痹 885

十四、重症肌无力 886

十五、周期性麻痹 887

十六、精神分裂症 888

十七、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891

十八、更年期忧郁症 894

十九、反应性精神病 896

二十、周期性精神病 898

二十一、症状性精神病 900

二十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901

二十三、老年性痴呆 902

二十四、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903

二十五、神经官能症 905

(一)神经衰弱 906

(二)癔病 907

(三)强迫症 908

一、头皮撕裂伤 911

第十一章 外科疾病 911

三、脑挫裂伤 912

二、脑震荡 912

四、血胸 913

五、肝脾破裂 914

六、空肠贯通伤 915

七、伤口的愈合过程、分级及护理 916

八、火器伤的处理 917

九、血管损伤的急救 919

十、手部肌腱神经损伤 920

十一、毒蛇咬伤 921

十二、蜂蜇伤 922

十四、蜈蚣蜇伤 923

十三、蝎子蜇伤 923

十七、急性乳腺炎 924

十六、海蜇蜇伤 924

十五、毒蜘蛛蜇伤 924

十八、气性坏疽 926

十九、颈淋巴结核 927

二十、脓毒血症 928

二十一、烧伤 929

二十二、丹毒 931

二十三、急性蜂窝织炎 932

二十五、甲沟炎 933

二十四、化脓性指头炎 933

二十六、疖 934

二十八、急性淋巴结炎 935

二十七、痈 935

二十九、破伤风 936

三十、阑尾炎 937

三十一、肠梗阻 941

三十二、溃疡病穿孔 944

三十三、胆囊炎 947

三十四、胆石症 950

三十五、胆道蛔虫病 954

三十六、乳腺增生病 956

三十七、腹外疝 958

三十八、下肢静脉曲张 960

三十九、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 961

四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 963

四十一、雷诺氏病 964

四十二、痔 965

四十三、肛裂 966

四十四、肛瘘 967

四十五、肛周脓肿 968

四十六、直肠脱垂 969

四十七、睾丸鞘膜积液 970

四十八、前列腺增生症 971

四十九、附睾睾丸炎 972

一、锁骨骨折 974

第十二章 骨科疾病 974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975

三、肱骨干骨折 976

五、尺桡骨双骨折 977

四、肱骨髁上骨折 977

六、肱骨外上髁骨折 978

七、肱骨内上髁骨折 979

八、尺骨鹰嘴骨折 980

九、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 981

十一、掌指骨骨折 982

十、桡骨下端骨折 982

十二、股骨颈骨折 983

十三、股骨干骨折 985

十五、胫腓骨骨折 986

十四、膑骨骨折 986

十六、胸腰椎骨折 987

十七、骨盆骨折 988

十八、肘关节脱位 989

十九、肩关节脱位 990

二十、髋关节脱位 991

二十一、儿童桡骨小头半脱位 992

二十二、急性腰扭伤 993

二十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994

二十四、落枕 995

二十六、肱骨外上髁炎 996

二十五、肩关节周围炎 996

二十七、狭窄性腱鞘炎 997

二十九、踝关节扭伤 998

二十八、跟腱断裂 998

三十、颈椎病 999

三十一、多指(趾)畸形 1000

三十二、并指(趾)畸形 1001

三十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1002

三十五、慢性骨髓炎 1003

三十四、弓形腿 1003

三十六、化脓性关节炎 1004

一、乳腺癌 1006

第十三章 肿瘤 1006

二、肺癌 1009

三、食道癌 1011

四、胃癌 1013

五、肝癌 1015

六、大肠癌 1017

七、胰腺癌 1020

八、结肠癌 1021

九、直肠癌 1022

十、膀胱癌 1023

十一、恶性淋巴瘤 1024

十二、外阴癌 1025

十三、子宫颈癌 1027

十四、子宫体癌 1029

十五、卵巢肿瘤 1031

十六、绒毛膜癌 1033

十七、外鼻恶性肿瘤 1034

十八、鼻窦恶性肿瘤 1035

十九、扁桃体癌 1036

二十、扁桃体肉瘤 1037

二十一、鼻咽癌 1038

二十二、下咽癌 1040

二十三、喉癌 1041

二十五、舌癌 1043

二十四、牙龈癌 1043

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045

附录 一、良性与恶性肿瘤鉴别表 1045

三、正确选择肿瘤的检查方法 1047

四、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1049

五、化学疗法及药物选择 1051

六、常见体表肿物的诊治 1052

一、痛经 1054

第十四章 妇科疾病 1054

二、闭经 1055

三、月经不调 1058

四、经前精神紧张症 1061

五、闭经溢乳综合征 1062

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1063

七、外阴炎 1066

八、前庭大腺炎 1067

十、幼女外阴阴道炎 1068

九、前庭大腺囊肿 1068

十一、霉菌性阴道炎 1069

十二、滴虫性阴道炎 1070

十三、老年性阴道炎 1071

十四、子宫颈炎 1072

十五、盆腔炎 1074

十六、生殖器结核 1077

十七、外阴瘙痒症 1079

十九、女阴白色病变 1081

十八、外阴溃疡 1081

二十、子宫脱垂 1082

二十一、外生殖器损伤 1083

二十二、异物残留 1085

二十三、子宫内膜异位症 1086

二十四、不孕症 1087

二十五、更年期综合征 1090

二十六、多囊卵巢综合征 1092

二十七、尿瘘 1093

二十八、粪瘘 1094

二十九、葡萄胎 1095

三十一、子宫肌瘤 1096

三十、恶性葡萄胎 1096

一、妊娠呕吐 1099

第十五章 产科疾病 1099

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100

三、过期妊娠 1102

四、异位妊娠 1103

五、前置胎盘 1105

六、多胎妊娠 1106

七、羊水过多 1108

八、羊水过少 1109

九、胎盘早期剥离 1110

十、流产 1112

十一、早产 1114

十二、臀位 1115

十三、横位 1117

十四、骨盆狭窄 1119

十五、产力异常 1122

十六、母儿血型不合 1124

十七、子宫破裂 1127

十八、胎膜早破 1128

十九、脐带脱垂 1130

二十、脐带绕颈 1131

二十一、胎盘滞留 1132

二十二、软产道损伤 1133

二十三、羊水栓塞 1135

二十四、胎儿窘迫 1137

二十五、新生儿窒息 1139

二十六、产后出血 1140

二十七、晚期产后出血 1142

二十八、产褥感染 1143

二十九、产后中暑 1144

三十、产后感冒 1145

三十一、产前先兆 1146

三十二、产程配合 1147

三十三、家庭接生 1148

第一节 计划免疫与新生儿喂养 1151

第十六章 儿科疾病 1151

一、新生儿黄疸 1160

第二节 新生儿常见病 1160

二、新生儿肺炎 1163

三、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1164

四、新生儿败血症 1165

五、新生儿窒息 1167

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169

七、新生儿硬肿症 1170

八、新生儿破伤风 1172

九、新生儿脐炎 1175

十、新生儿头颅血肿 1176

十一、新生儿颅内出血 1177

十二、新生儿低钙血症 1179

第三节 小儿传染病 1181

一、麻疹 1182

二、风疹 1183

三、幼儿急疹 1185

四、水痘 1186

五、流行性腮腺炎 1187

六、脊髓灰质炎 1189

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193

八、手足口病 1194

九、猩红热 1196

十、百日咳 1197

十一、白喉 1199

十二、蛔虫病 1201

十三、蛲虫病 1203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204

第四节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症 1204

二、维生素D中毒症 1207

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208

四、微量元素缺乏症 1209

五、维生素A缺乏症 1213

六、维生素B1缺乏症 1214

七、坏血病 1216

一、幼年类风湿病 1217

第五节 结缔组织病 1217

二、川崎病 1220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222

第六节 呼吸系统疾病 1222

二、急性支气管炎 1224

三、喘息性支气管炎 1226

四、毛细支气管炎 1227

五、支气管肺炎 1229

一、鹅口疮 1231

第七节 消化系统疾病 1231

二、肠痉挛 1232

三、厌食症 1233

四、腹泻病 1234

一、先天性心脏病 1237

第八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1237

二、病毒性心肌炎 1242

一、营养性贫血 1244

第九节 血液系统疾病 1244

二、雅克什综合征 1248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249

第十节 泌尿系统疾病 1249

二、肾病综合征 1251

三、血尿 1254

一、小儿急性偏瘫 1256

第十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 1256

二、病毒性脑炎 1258

三、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1260

四、脑积水 1263

五、脑性瘫痪 1264

六、多动症 1266

七、遗尿症 1268

一、重症肌无力 1269

第十二节 肌肉系统疾病 1269

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1271

一、克汀病(呆小病) 1275

第十三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1275

二、小儿肥胖症 1277

第十七章 眼科疾病 1280

一、接触性皮炎 1280

二、麦粒肿 1281

三、霰粒肿 1282

四、上睑下垂 1283

五、睑缘炎 1284

七、慢性泪囊炎 1285

六、急性泪囊炎 1285

八、泪道狭窄或阻塞 1286

九、急性结膜炎 1287

十、慢性结膜炎 1288

十一、沙眼 1289

十三、翼状胬肉 1290

十二、泡性结膜角膜炎 1290

十四、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1291

十五、巩膜炎 1292

十六、白内障 1293

十七、玻璃体混浊 1295

十八、青光眼 1296

十九、虹膜睫状体炎 1298

二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1300

二十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1301

二十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1302

二十三、视神经炎 1303

二十四、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1304

二十五、视神经萎缩 1305

一、外耳道疖 1307

第一节 耳部疾病 1307

第十八章 耳鼻喉科疾病 1307

二、鼓膜炎 1308

三、耳带状疱疹 1310

四、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1312

五、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1313

六、分泌性中耳炎 1314

七、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316

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317

九、突发性耳聋 1319

十、感音神经性聋 1320

十一、美尼尔氏病 1322

一、鼻疖 1324

第二节 鼻部疾病 1324

二、鼻前庭炎 1325

三、急性鼻炎 1326

四、慢性鼻炎 1328

五、过敏性鼻炎 1332

六、鼻出血 1334

七、急性鼻窦炎 1336

八、慢性鼻窦炎 1337

九、鼻息肉 1339

十、常见的鼻部良性肿瘤 1340

一、急性咽炎 1344

第三节 咽喉疾病 1344

二、慢性咽炎 1345

三、急性扁桃体炎 1346

四、慢性扁桃体炎 1347

五、急性喉炎 1348

六、小儿急性喉炎 1349

七、急性会厌炎 1351

八、慢性喉炎 1352

九、常见的咽喉部良性肿瘤 1353

一、龋齿 1359

第一节 牙体疾患 1359

第十九章 口腔科疾病 1359

二、牙髓炎 1360

三、根尖周炎 1361

四、牙龈炎 1363

五、牙周病 1364

六、乳牙早萌与滞留 1366

一、复发性口腔溃疡 1367

第二节 口腔粘膜疾患 1367

二、急性感染性口炎 1369

三、药物过敏性口炎 1372

四、口腔粘膜白斑 1373

五、口腔扁平苔癣 1374

六、白塞氏综合征 1375

七、干燥综合征 1377

八、某些传染病早期在口腔的表征 1378

一、腮腺炎 1379

第三节 腺体疾患 1379

二、颌下腺炎与结石 1380

三、流涎症 1381

三叉神经痛 1382

第四节 神经系统疾患 1382

一、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384

第五节 颞颌关节病 1384

二、颞颌关节脱位 1386

三、颞颌关节强直 1388

一、冠周炎 1389

第六节 炎症 1389

二、颌面部间隙感染 1390

三、颌面部淋巴结炎 1392

四、颌骨骨髓炎 1395

一、颌面部软组织外伤 1396

第七节 外伤 1396

二、牙体外伤 1399

三、牙槽骨骨折 1401

四、颌骨骨折 1402

五、颧骨骨折 1404

一、口腔颌面部囊肿 1405

第八节 良性肿瘤 1405

二、牙龈瘤 1408

三、血管瘤 1409

四、淋巴管瘤 1410

六、造釉细胞瘤 1411

五、涎腺混合瘤 1411

一、唇裂 1412

第九节 唇腭牙畸形 1412

二、腭裂 1413

三、牙体畸形 1414

四、牙?畸形 1416

一、牙周病正畸 1417

第十节 正畸 1417

五、牙列不齐 1417

二、错?畸形的预防性矫治 1418

三、错?畸形的矫治 1422

四、成年人错?畸形的矫治 1424

五、外科手术正畸 1425

六、矫治后的保持与复发 1426

一、补牙术 1427

第十一节 常见治疗检查方法 1427

二、洁治术 1429

三、拔牙术 1430

四、拔牙麻醉 1433

五、牙槽突修整术 1437

六、舌系带修整术 1438

八、活体组织检查术 1439

七、颌下腺摘除术 1439

九、其它 1440

一、单纯疱疹 1443

第二十章 皮科与性病 1443

二、带状疱疹 1444

三、传染性软疣 1445

四、Kaposi水痘样疹 1446

五、挤奶人结节 1447

六、疣 1448

八、脓疱疮 1451

七、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1451

十、化脓性汗腺炎 1453

九、须疮 1453

十一、增殖性脓皮病 1454

十二、麻风 1455

十三、寻常狼疮 1458

十五、头癣 1459

十四、颜面粟粒性狼疮 1459

十六、手足癣 1461

十七、甲癣 1462

十八、体癣和股癣 1463

二十、虱病 1465

十九、花斑癣 1465

二十一、疥疮 1466

二十二、痱子 1467

二十三、冻疮 1469

二十四、鸡眼 1470

二十六、接触性皮炎 1471

二十五、胼胝 1471

二十七、尿布皮炎 1472

二十八、湿疹 1473

二十九、异位性皮炎 1475

三十、颜面再发性皮炎 1477

三十一、荨麻疹 1478

三十二、丘疹性荨麻疹 1479

三十三、药疹 1480

三十四、神经性皮炎 1482

三十五、瘙痒病 1483

三十六、皮肌炎 1485

三十七、硬皮病 1486

三十八、银屑病 1487

三十九、副银屑病 1490

四十、扁平苔癣 1491

四十一、多形红斑 1492

四十三、玫瑰糠疹 1494

四十二、单纯糠疹 1494

四十四、鱼鳞病 1495

四十五、毛发苔癣 1496

四十六、毛囊角化病 1497

四十七、毛发红糠疹 1499

四十八、天疱疹 1500

四十九、疱疹样皮炎 1503

五十、大疱性类天疱疮 1504

五十一、寻常痤疮 1505

五十二、脂溢性皮炎 1506

五十三、酒渣鼻 1507

五十四、斑秃 1509

五十五、白癜风 1510

五十六、黄褐斑 1511

五十七、梅毒 1512

五十八、淋病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