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上册 1
第一部 两个中国之命运(1945年) 1
第一章 反攻从湘西开始 1
1.“人猿泰山”的辉煌 2
1.1 X+Y=V 2
1.2 打通“胜利之路” 5
2.耀武雪峰山 8
2.1 王耀武雪峰布网 8
2.2 日军已成瓮中之鳖 13
2.3 何应钦的需要:军事服从政治 16
第二章 来自西方的声音 19
1.雅尔塔,斯大林、罗斯福相视一笑 19
1.1 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目光慢慢移向中国东北 19
1.2 这就是雅尔塔 21
2.敲响“太阳帝国”丧钟 25
2.1 天皇的盟友命归西天 26
2.2 莫斯科在沉默,太平洋上欢声雷动 28
2.3 波茨坦公告 33
第三章 日落东方 36
1.日本要把本土作为美军的墓地 36
1.1 河边狂叫:一亿国民玉碎 36
1.2 日军困兽犹斗的“法宝” 38
2.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40
2.1 山姆大叔两个不太可爱的“孩子” 40
2.2 苏联红军的巨掌拍扁了关东军 43
2.3 朱德命令日伪军缴械投降 45
2.4 新四军攻占淮阴 48
3.1 裕仁天皇含泪“圣断” 51
3.“圣断”乞降 51
3.2 来自盟军的回音 54
3.3 “玉音”哀曲 58
3.4 密苏里号上日本投降仪式在举行 60
4.中华民族的胜利 63
4.1 今井武夫芷江洽降反受礼遇 63
4.2 三九良辰 66
4.3 中国人民喜欲狂 70
第四章 中国向何处去 72
1.建立新中国 72
1.1 七大——17年的期待 72
1.2 团结胜利的大会 74
2.蒋介石整军肃政 78
2.1 国民党的六大 78
2.2 整军:拿“云南王”开刀 81
2.3 肃政:用人头祭旗 84
3.人们都想到延安看一看 89
3.1 民盟准备参政 89
3.2 中共决定不参加国民参政会 91
3.3 黄炎培觉得延安空气好新鲜 94
第五章 谈判桌上的交锋 98
1.国民党自寻烦恼 98
1.1 吴鼎昌献的“妙计” 98
1.2 毛泽东接下橄榄枝 102
1.3 谈判尚未开始,蒋介石便输了一招 106
2.唇枪舌剑,纸上谈和 110
2.1 毛泽东到了重庆 110
2.2 不寻常的握手 114
2.3 马拉松式的谈判 116
2.4 签订《双十协定》 124
3.毛泽东的和平旋风 125
3.1 一首诗征服了重庆人 125
3.2 山城访“故人” 129
第六章 针锋相对 134
1.三洋开泰,五子登科 134
1.1 翁文灏制订接收计划 134
1.2 宋子文经济接收 139
1.3 军事受降——国内时局的又一道阴影 142
2.美国人帮蒋介石打中国人 144
2.1 美国人从扶蒋联共到拥蒋反共 144
2.2 空运抢占战略要地 148
3.1 阎锡山充当摘桃先锋 151
3.阎锡山欲重建山西独立王国 151
3.2 围城打援 154
3.3 大破长治城 157
4.蒋介石邯郸惊梦 160
4.1 蒋介石黄粱一梦 160
4.2 高树勋运动的来历 164
第七章 东北特别重要 171
1.共产党抢先一步 171
1.1 曾克林东北探道 171
1.2 十万大军闯关东 175
2.争夺东北 181
2.1 必争之地 182
2.2 政学系的高招 184
2.3 蒋介石上了苏联人的当 189
3.1 杜聿明“带罪”进攻 193
3.国共打了个平手 193
3.2 让开大道,占领两厢 198
第二部 血与火(1946年) 207
第八章 美国人要管中国事 207
1.1945年底,战与和都是僵局 208
1.1 双方谈判第一个回合:政协的组织问题 208
1.2 毛泽东提出三个要求 209
1.3 周恩来提出四点主张 212
2.山姆大叔中途换马 215
2.1 惜别赫尔利,欢迎马歇尔 215
2.2 马歇尔欲解中国结 221
2.3 国共重回谈判桌 223
3.国共签署停战令 227
3.1 月10日,国共同时发布停战令 228
3.2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232
第九章 写在纸上的民主与和平 237
1.政协会议上的妥协 237
1.1 蒋介石大唱和平高调 237
1.2 争论的焦点:政权与军队 239
2.整军方案出台 245
2.1 国共军队比例为5∶1 245
2.2 出人意料的整军协定 248
2.3 三人小组出巡 252
3.不祥之兆 258
3.1 血染较场口 258
3.2 “游民”大闹军调部 261
3.3 老蒋勒马 267
第十章 关内小打,关外大打 273
1.东北拒绝休战 273
2.1 杜聿明三路会攻四平 278
2.浴血四平 278
2.2 林彪的考虑 284
2.3 作战科长给敌人提供了作战地图 286
第十一章 战幕在中原拉开 289
1.马歇尔不灵了 289
1.1 猪八戒照镜子 289
1.2 中共公开抨击美国对华政策 293
2.山雨欲来 295
2.1 蒋介石杀气腾腾 295
2.2 周恩来提醒延安:内战即将爆发 299
3.战幕徐徐拉开 302
3.1 老蒋欲拔“眼中钉” 302
3.2 巧用“和谈”,撤出非战斗人员 305
3.3 兵不厌诈 309
3.4 突围路上 313
第十二章 真老虎?纸老虎 323
1.蒋介石叫嚣:五个月解决共军 323
1.1 国共实力悬殊 323
1.2 “刮民党”苦练“内功” 324
1.3 蒋介石想速战速决 326
2.毛泽东笑谈: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27
2.1 是纸老虎,不是稻草人 327
2.2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329
2.3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30
第十三章 粟裕七战七捷 332
1.将在外 332
1.1 蒋军12万欲拔“肉中刺” 332
1.2 粟裕“抗命” 335
2.1 作战计划泄密 337
2.李默庵的若干个没想到 337
2.2 骄兵必败 338
2.3 4打1与6打1 339
2.4 粟裕首战告捷 341
2.5 再胜如皋南 343
3.陈毅、粟裕的“争执” 345
3.1 海安运动防御战 345
3.2 陈毅主张出击外线,粟裕要在内线打几仗 347
3.3 在运动中寻歼敌人 349
3.4 陈毅电贺粟裕打了胜仗 350
3.5 钻到敌人肚子里 350
3.6 围黄救邵 352
1.1 出击陇海线 355
1.四战之地战事多 355
第十四章 适时的进攻和适时的退却 355
1.2 活捉赵锡田 359
2.陈赓大战胡宗南 364
2.1 纵横同蒲路 364
2.2 聚歼“天下第一旅” 368
3.平绥路上的退却 374
3.1 大同撤围 374
3.2 集宁失守 377
3.3 张家口撤退 382
4.年末岁尾,当喜当忧 386
4.1 和谈终结 386
4.2 “庸医”治“死马” 395
4.3 别了,马歇尔 400
第十五章 国共合作正式落下帷幕 405
第三部 战争与土地(1947年) 405
1.一党包办的“制宪国大” 406
1.1 军政、训政、宪政与国民大会的召开 406
1.2 无人捧场的国民大会 407
1.3 闹哄哄的“制宪国大” 409
2.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落下帷幕 411
2.1 蒋介石企图重开“重庆谈判” 412
2.2 中共代表返回延安 415
3.“戡乱”总动员 417
3.1 蒋介石下达内战密令 417
3.2 改组“国民政府” 419
1.陈粟大军显威风 422
1.1 雨雪兰陵道 422
第十六章 南征北战 422
1.2 集中优势显威风 427
2.莱芜紧钳李仙洲 430
2.1 陈诚挑起“二陈决战” 431
2.2 南击北进,寻创战机 435
2.3 阵前,敌一军长失踪 440
2.4 活捉李仙洲 444
第十七章 从黄土地到沂蒙山 448
1.胡宗南攻占延安 448
1.1 彭德怀胆子真大 448
1.2 胡宗南攻占延安 453
1.3 毛泽东未雨绸缪 458
2.毛泽东把对手放上了磨盘 462
2.1 磨盘启动,青化砭伏击告捷 462
2.2 虎口拔牙,羊马河巧摆战场 465
2.3 指北打南,蟠龙一石三鸟 468
3.马背中央转战黄土高坡 471
3.1 毛泽东被包围了 471
3.2 小河村走下高棋一着 475
4.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478
4.1 陈毅准备打光华野 478
4.2 张灵甫上当 483
4.3 陈毅没有想到整编七十四师这么难打 487
4.4 孟良崮,成了张灵甫的石头坟墓 490
下册 493
第十八章 蒋介石失去了后方 493
1.一个令人难忘的名字——沈崇 493
1.1 美货就是美祸 493
1.2 一位少女引出的反美情结 495
2.1 物价——断了线的风筝 499
2.血色五·二○ 499
2.2 向谁要饭吃 502
2.3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505
第十九章 战略目标:大别山 510
1.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510
1.1 黄河为界,举手无悔 510
1.2 蒋介石如梦方醒 513
1.3 攻其一点,啃其一边 515
1.4 攻占羊山集,大胜鲁西南 520
2.千里跃进大别山 526
2.1 中原逐鹿,鹿死谁手 526
2.2 打碎坛坛罐罐 529
2.3 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 532
3.战略展开三回合 537
3.1 由不适应到适应 537
3.2 战胜困难,纵横驰骋 540
3.3 内线外线配合,打开中原新局面 543
第二十章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546
1.彭德怀力挽西北危局 546
1.1 一打榆林,邓宝珊受惊 547
1.2 毛泽东不再用代号李德胜 548
1.3 拿下清涧,二打榆林 552
2.陈赓、谢富治破釜沉舟 556
2.1 小河村陈赓受重托 556
2.2 骑龙渡黄河 557
2.3 斗智斗勇陇海线 561
2.4 伏牛山平汉路“牵牛”、“赶牛”、“杀牛” 564
3.陈毅、粟裕大军扑向中原 568
3.1 雨季分兵 568
3.2 陈粟挺进豫皖苏 573
4.许世友坚守胶东 577
4.1 冲出重围 578
4.2 许世友打胜胶东保卫战 580
第二十一章 实现种田人的梦想 582
1.土改:打败蒋介石的根本保证 582
1.1 给农民土地 582
1.2 土地所有制要立法 586
1.3 彻底挖掉千年穷根 588
2.还乡团和赤卫队 589
2.1 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590
2.2 反攻倒算 591
2.3 警惕“左”的袭扰 593
3.保田保家 593
3.1 让农民得到实惠 594
3.2 为解放战争保驾护航 596
第四部 决战(1948年) 599
第二十二章 实现大转折 599
1.大转折的实现 600
1.1 蒋介石还没有看懂整盘棋 600
1.2 迎来中国革命新高潮 603
1.3 毛泽东回答怎样打倒蒋介石 606
2.石门开 609
2.1 蒋介石帮大忙 609
2.2 战场上,没有明月清风 613
2.3 攻克石家庄,报张家口一箭之仇 617
3.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621
3.1 松花江畔,围点打援 621
3.2 激战九昼夜 623
3.3 与洪水赛跑 624
3.4 松花江解冻 626
4.东北形成战略决战态势 630
4.1 危局谁挽 630
4.2 秋季攻势 632
4.3 走马换将,前景叵测 635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政权走向全面崩溃 640
1.一厢情愿的行宪国大 640
1.1 胡适差点当上大总统 640
1.2 李宗仁当选副总统 642
1.3 蒋李交恶,国民党再次分裂 645
2.二十年一场拆烂污 649
2.1 经济精神病 649
2.2 蒋经国上海“打虎” 650
1.1 宝塔山上又飘起了红旗 656
1.蒋介石分区防御失败 656
第二十四章 决战序曲 656
1.2 蒋介石给活人开追悼会 658
1.3 铁路线上的战斗 663
1.4 打出三个临汾旅 665
1.5 阎锡山土皇帝梦破灭 668
2.聚首西柏坡 672
2.1 奔赴农村最后一个指挥所 672
2.2 准备大决战 674
3.济南战役 676
3.1 济南又成孤城 677
3.2 清扫外围,争取吴化文 679
3.3 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682
1.1 东北战场的有利态势 686
1.运筹帷幄的关门打狗战略 686
第二十五章 决战东北 686
1.2 国民党军举棋不定 687
1.3 关门打狗 688
2.攻克锦州,关上东北大门 690
2.1 蒋介石亲赴东北 690
2.2 红旗插上锦州城 692
2.3 塔山阻击战 694
3.兵不血刃,解放长春 696
3.1 郑洞国困守孤城 696
3.2 蒋介石强令突围 698
3.3 曾泽生阵前起义 700
3.4 长春和平解放 703
4.辽西大会战 704
4.1 蒋介石坚持收复锦州之谜 704
4.2 黑山阻击战 706
4.3 廖耀湘西进兵团的覆没 709
5.解放全东北 711
5.1 卫立煌无力回天 711
5.2 营口重获解放,辽沈战役结束 714
第二十六章 逐鹿中原 718
1.双方布阵 718
1.1 两大野战军联手战淮海 718
1.2 蒋介石的守江必守淮的战略 720
2.碾庄痛歼黄百韬兵团 722
2.1 千里追击黄百韬 722
2.2 “友军”陷于覆灭 725
2.3 南线鼍鼓响剑器冲 729
2.4 黄百韬由卖命到丧命 732
3.1 黄维钻进口袋 736
3.双堆集之夜 736
3.2 杜聿明出巢西逃 739
3.3 黄维“雄兵”12万顿作鸟兽散 743
4.车干水,捉大鱼 746
4.1 双管齐下重围杜聿明 746
4.2 攻破陈官庄 749
第二十七章 斩蛇平津 753
1.傅作义被迫上阵 753
1.1 傅作义的长蛇阵 753
1.2 隔而不围,围而不打 756
2.先打两头,孤立北平 759
2.1 郭景云算起了“响马卦” 759
2.2 杨成武在破庙草堆里美美地睡着了 763
2.3 固若金汤的天津如此不堪一击 766
3.1 初试求和 772
3.历史在北平拐了一个弯 772
3.2 周北峰出城——第二次谈判 775
3.3 邓宝珊出马 779
3.4 古都黎明 782
第二十八章 中间党派:向左转 786
1.此路不通 786
1.1 “难民”殴打马叙伦 786
1.2 闻一多出门不带钥匙 794
1.3 拒绝参加伪国民代表大会 801
1.4 艰难的中立 803
1.5 中间道路走到了尽头 806
2.集结香江 810
2.1 香港成了中间派别的聚首地 810
2.2 香江怒潮 815
3.1 中共的五一号召 818
3.黎明时分 818
3.2 港岛的呼应 819
3.3 奔向解放区 822
第五部 解放(1949年) 829
第二十九章 战犯求和 829
1.农夫和蛇的故事不能重演 830
1.1 主客易位 830
1.2 内外交困 831
1.3 战犯求和 834
1.4 孤掌难鸣 838
2.美苏反应 839
2.1 与“沉船”拉开距离 839
2.2 克里姆林宫脚踏两只船 844
3.1 毛泽东的新年宣言 846
3.将革命进行到底 846
3.2 西柏坡会议 851
3.3 进京赶考 855
第三十章 金陵残梦 859
1.桂系逼宫 859
1.1 两道催命符 859
1.2 蒋介石下野前的安排 862
1.3 蒋的下野和李的上台 865
2.抱残守缺 866
2.1 挽不住的狂澜 866
2.2 初试王牌 869
2.3 最后的大角逐 871
1.蒋介石防不胜防 873
1.1 蒋介石设防长江 873
第三十一章 钟山风雨 873
1.2 二、三、四野战长江 876
2.突破长江天堑 879
2.1 西集团军一马当先 880
2.2 中集团军中央突破 883
2.3 东集团军力克三重防线 884
2.4 汤恩伯江防大撤退 889
2.5 南京解放 892
3.淞沪决战 893
3.1 蒋介石亲临指挥 893
3.2 “欺大林格勒防线”不堪一击 895
3.3 “国军”上海大逃亡 897
4.解放武汉 899
4.1 四野主力南下 899
4.2 先遣兵团渡江解放武汉 900
4.3 追击逃敌 901
第三十二章 骑墙?一边倒 902
1.米高扬悄悄来到西柏坡 902
1.1 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902
1.2 带着耳朵来的米高扬 905
2.别了,司徒雷登 911
2.1 紫石英号事件 911
2.2 别了,司徒雷登 914
3.刘少奇密访莫斯科 918
3.1 刘少奇秘密访苏,斯大林盛情招待 918
3.2 “一边倒” 923
第三十三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上) 925
1.一野横扫大西北 925
1.1 聚歼胡宗南 925
1.2 “二马”集团的覆灭 927
1.3 董其武绥远起义 930
2.新疆和平解放 932
2.1 陶峙岳、包尔汉通电新疆和平解放 932
3.蒋介石梦断“保卫战” 934
3.1 解放大西南的战略 934
3.2 刘邓主力腰斩大西南防线 936
3.3 重庆解放,西南举义,蒋介石割据西南成泡影 938
3.4 蒋、胡败逃台岛,国民党40万大军覆灭川西 939
3.5 蒋介石在大陆最后一个据点的消失 941
4.金珠玛米入西藏 943
4.1 昌都战役——打开进藏门户 943
4.2 阿沛·阿旺晋美进京谈判 945
4.3 西藏和平解放 947
1.1 福州之役初战告捷 951
1.三野肃清东南半壁河山 951
第三十四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下) 951
1.2 突袭攻占厦门岛,汤恩伯弃岛而逃 952
1.3 孤军登陆金门岛,我军伤亡近万 954
1.4 外围逐次攻取,解放舟山群岛 956
1.5 攻占击不沉的航空母舰——一江山岛 959
2.第四野战军消灭余汉谋集团 962
2.1 湖南问题和平解决 962
2.2 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战 965
2.3 进军广东 966
2.4 湘粤防线不堪一击 968
2.5 “国民政府”再回重庆 969
2.6 阳江转歼战 970
3.1 三路大军密切配合,合围白崇禧集团 973
3.“小诸葛”南逃梦破产 973
3.2 陈赓首战粤桂边,“小诸葛”南逃之梦破产 975
3.3 白崇禧残部争相逃命,三路大军奋勇追歼 978
4.解放海南岛 980
4.1 突破伯陵防线,解放琼崖海岛 980
4.2 夜战突袭,逐岛攻击,万山群岛得解放 984
第三十五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987
1.筹建新中国 987
1.1 毛泽东定底调 987
1.2 筹备会成员不负人民重托 990
1.3 民主党派批判《白皮书》 993
2.新中国的诞生 995
2.1 宣告新中国诞生 995
2.2 开国大典 1000
2.3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