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吴捷秋 1
一、人物撷英 1
闽中登甲第的欧阳詹 1
秦系、姜公辅与九日山 3
晚唐爱国诗人韩偓 5
“晋江王”留从效 6
保境安民的陈洪进 8
蔡襄对泉州的突出贡献 10
坚决实行新法的吕惠卿 12
宋代泉州的“三苏” 14
连中三元的梁克家 17
过化泉州的朱熹 19
真德秀两知泉州政绩 21
释道询造桥济人 23
促进古港极盛的蒲寿庚 25
抗倭名将俞大猷 27
李贽提倡尊重女权 30
“梅石开,状元来” 32
“第一通,陈紫峰” 33
郑氏祖孙 抗倭卫国 36
郑成功是国际英雄 38
洪承畴被迫背明降清 41
施琅对治理台湾的贡献 43
木庵禅师赴日弘法 45
陈化成抗英殉职 47
高参在海外传少林武术 49
巾帼英雄邱二娘 50
领导反霸抗日的李刚 52
蓝飞鹤烈士的《狱中诗》 54
郭志雄为国捐躯 56
英烈殉国的李子芳 58
留英工程师雷文铨 60
二、名贤著述 63
曾光亮奉诏纂《武经总要》 63
朱熹对九日山的咏题 65
曾慥和《道枢》等 67
王十朋赞承天寺十奇 69
李贽的史学名著 71
李贽批、评《水浒传》 73
何乔远编纂《闽书》 76
俞大猷的武术名著 78
“蒙存浅达有遗书” 80
“国际瓷坛明珠”何朝宗 83
张瑞图珍贵匾额 85
释木庵咏开元寺胜景 87
黄虞稷参修《大清一统志》 89
陈棨仁编《闽中金石略》 91
泉州名贤的道学专著 94
丁拱辰著《演炮图说》 97
吴增诗集《蕃薯杂咏》 100
吴鲁愤作《百哀诗》 103
苏镜潭著《东宁百咏》 107
弘一法师在泉州 113
三、古港春秋 117
“船到城添外国人” 117
“招宝侍郎”王延彬 119
“涨海声中万国商” 120
“世界东方第一大港” 122
明代泉州港的新变化 124
泉州港衰落于清代 127
古港兴衰话因由 128
外国人赞泉州古港 130
赵汝适编《诸蕃志》 132
祈风祭海留丰碑 133
汪大渊撰《岛夷志略》 135
市舶司的设置和迁移 138
泉州古港海外交通航线 140
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 141
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 143
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146
泉州主要南港是安海港 148
后渚港是泉州主要支港 150
明代泉州的大海商 153
对外通商加深中外友好关系 155
海外贸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57
全省第一个侨办农场 162
四、侨史佳话 162
泉州第一所侨办女学 163
全省第一条民办汽车路 165
全省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166
全国第一支归国抗日华侨队伍 168
两任苏禄正使龚廷彩 170
“振林山港主”郑荆召兄弟 171
菲律宾会侨将军刘亨赙 173
为菲律宾独立作贡献的王彬 174
泉州早期华侨办学楷模 176
德化华侨参加祖国细命 178
沈尔七血洒江南 181
倪人俊办安海育婴堂 183
乡侨助办开元慈儿院 185
“花桥宫”医泽广被 187
蒋以麟领导光复泉州 189
急公好义的李清泉 191
热心公益事业的尤扬祖 193
“爱国重教”的李光前 196
刘玉水创办荷山学校 199
庄希泉誉满海内外 201
世界名医李景昀 205
五、山川胜迹 207
《万安桥记》碑“三绝” 207
洛阳桥佳话连篇 209
“天下无桥长此桥” 211
宋代泉州造桥热 213
郑文叔“金粟”传奇 215
安溪清水岩胜迹 217
德化九仙山的景观 219
不同凡俗的墓碑 221
“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君岩 222
清源山主要风景区 225
九日山胜迹 227
清净寺和灵山圣墓 230
发挥导航作用的古塔 232
铁灶山“佛国” 233
紫帽山“心”字石刻 234
凌霄塔重展雄姿 236
开元寺与东西塔 238
“护国庇民”的天后宫 240
东南海防的崇武古城 242
建筑独特的陈埭丁氏祠堂 244
百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 247
蚶江海防官署碑 249
六、地名趣谈 252
泉州的建置和命名 252
泉州附郭晋江县 254
南安县名沿革 255
以惠安民惠安县 256
溪水安流安溪县 257
永如春天永春县 258
以德化民德化县 259
金门升所建县 261
石狮的命名和建市 262
后渚港入城古道 263
泉州州城历沧桑 264
泉州古港有关地名 266
泉州古地名谈趣 268
名人名第留地名 270
蒲寿庚宅第留地名 274
七、风俗民情 276
衣食住行的习俗 276
婚丧喜庆的习俗 278
勉励后人的族规和乡约 281
蔡襄制定《龟湖塘规》 284
道教文化的“三早”和“四多” 287
江加走精雕木偶头像 289
刻纸工艺师李尧宝 291
雕塑名师詹振辉 293
彩扎工艺师陈天恩 295
“制花神手”陈德良 297
著名文武老生董义芳 299
含有哲理的民谚 301
反映自然规律的谚语 306
别有风趣的歇后语 308
富有乡情的风味小吃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