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一、历史的回顾 1
二、西方作曲技法的输入 7
(一)西方专业作曲技法输入的准备时期 7
传教士传播的乐理 7
学堂中的乐理 9
学堂乐理的延伸—和声学常识 11
学堂歌曲创作 12
(二)早期输入我国的西方专业作曲技法 17
三、我国第一代作曲家的作品研究 21
(一)萧友梅作品分析 21
(二)黄自作品分析 36
(三)青主作品分析 62
(四)赵元任作品分析 80
四、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的作曲家作品研究 98
(一)聂耳作品分析 98
(二)冼星海作品分析 103
(三)贺绿汀作品分析 124
五、战时陪都的作曲家作品研究 140
(一)吴伯超作品分析 141
(二)郑志声作品分析 156
(三)马思聪作品分析 170
六、战时北平的作曲家江文也作品分析 183
(一)鲁迅艺术学院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的活动及创作 195
七、民歌研究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195
(二)国立音乐院作曲组的民歌活动及创作 199
八、抗日战争胜利后现代作曲技法的输入 204
(一)谭小麟作品中兴德米特作曲技法的运用 206
(二)桑桐作品中的无调性因素 211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音乐创作 216
(一)苏联音乐的影响 216
辛沪光《嘎达梅林》交响诗分析 219
吴祖强、杜鸣心的舞剧《鱼美人》音乐 224
(二)全面继承民族音乐优秀遗产 226
何占豪、陈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分析 227
十、“文革”时期京剧《杜鹃山》中的歌剧创作技法 235
十一、八十年代后期现代作曲技法的兴起 244
(一)青年作曲家的探索举例 245
(二)新的节奏处理方法 257
(三)几种处理十二平均律半音的方法 266
十二音序列 266
十二音场 271
太极作曲系统 273
(四)音色音源的扩大 277
(五)控制与机遇 280
(六)中国作曲家对一些理论问题的探索 283
十二、中国作曲家作品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286
结语 289